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弟弟(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兄弟?)

网友提问:

赵匡胤为什么传位于兄弟,而不是儿子?

优质回答: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呢?先要从这个问题讲起才能回答完整。

赵匡胤与后周世宗柴荣,在年轻时就一起投奔到了郭威帳下,赵匡胤乃前朝大将赵弘殷之子,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周世宗柴荣也是出自名门,只是父母早亡,被姑父郭威收留,在姑父家习文习武。在那个动乱时代,有志青年都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柴荣与赵匡胤都是有志青年,情投义合走到了一起,曾对拜天地,饮血酒结为异姓兄弟,后来柴荣得势,接替了他姑父郭威的皇位(就是后周,因他姑父郭威无子嗣),柴荣登上皇位,沒有忘记他的兄弟,把军权交予赵匡胤,封他为都检尉,让他带兵对付外族入侵。然而好景不长,柴荣病入膏肓,最后临终托孤,要赵匡胤扶助幼子,辅佐他继承皇位,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就是历史上的”陈桥兵变”,最后黄袍加身。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在临终时,立下遗嘱,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赵匡胤百年之时,儿子未成年就由弟弟继承皇位,这样做才能保住赵家的天下,还说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如果当时成年了,你能得到今天的地位吗?于是才写下了遗嘱,作为以后的凭证。后世史官认为这是赵光义的借口,其实金蛊之言是真的,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把兵权都交给了弟弟掌管,皇宫内外的把守都在赵光义管辖之内,平素出入皇宫如无人之境,可想而知,以后发生的变顾,又有遗嘱在此,也就顺理成章了!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正史记载,赵匡胤传位与兄弟主要原因是遵照母亲杜太后的遗愿。

杜太后病重的时候,曾经问赵匡胤:“你知道你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赵匡胤哭着说:“我之所以得天下,都是祖宗以及太后所积累的福德。”

杜太后

太后说:“你错了,正是由于周世宗立幼儿当皇帝,如果周代立年长的国君,天下还能有你的份?你百年以后应当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能立年长的君主,这是天下社稷的福分啊!”

赵匡胤磕头哭着说:“怎敢不尊从母亲的教诲。”太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对赵普说:“你记下我说的话,不可违背。”命令赵普在榻前写下约定誓言,赵普在末尾还写上“臣普书”。

把誓书藏在金匮中,命令由严守机密的专人保管,这被后世称为“金匮之盟”。

杜太后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她懂得朝代更替的道理。作为母亲她教子有方,为大宋培养出了两位明君。

太祖

当杜太后听到儿子当了皇帝时,心中大喜:“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当赵匡胤继位,朝野庆贺时,她面露忧色。

大臣问:“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您为什么不高兴呢?”

太后说:“我听说为君难啊!天子居万民之上,如果治国有道,那么此位就非常尊贵,如果治国无道,那你即使想做个普通百姓都不可能。”

太宗

杜太后非常英明,有远见卓识。她提出皇位继承尊循兄终弟及。一方面是为了赵家江山能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为了大宋的社稷能安居乐业,免遭战乱。自古忠孝难两全,赵匡胤没能做到忠,如果再不遵守母亲的盟约,那可真得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了。好在赵匡胤是个大孝子,兑现了母亲遗愿,驾崩之后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其他网友回答

赵匡胤驾崩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为了避宋太祖的名讳改名光义,即位后改名为赵炅,38岁即位。

古代帝位大多是父子相传,为什么宋太祖和太宗采用的是兄终弟及的方式?至今这也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谜,只有两个无法证实的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烛影斧声”。赵匡胤驾崩之前的那天晚上,他召见赵光义进宫,然后屏退左右,哥俩单独喝起了酒。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赵光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乎在躲避什么,又见赵匡胤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还传出赵匡胤的喊声“你好自为之,好自为之”。赵光义深夜告辞回家,凌晨时分,赵匡胤就死了。赵光义似乎早有预料,带人赶在赵匡胤的儿子之前来到宫中。皇后情知不妙,只能默许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究竟当晚哥俩之间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有人说哥哥就是被弟弟毒死的。

第二个传说是“金匮之盟”。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之前,召见赵匡胤,并让宰相赵普记录遗言。杜太后向赵匡胤交代:儿子,你之所以能当皇帝,无非是当时周恭帝年幼好欺负,所以咱们老赵家要接受这个教训,少年天子好听不好做,将来你的皇位要传给弟弟光义,光义之后,再传给更小的弟弟廷美,再之后你的儿子德方也长大了,这皇位就由他继承。这份遗言被记录下来,藏在柜子里面,就是所谓“金匮之盟”。这个传说宋史确实有记载,但有人认为不过是赵光义和赵普联手编造加塞进去的,给赵光义继位找个堂皇的理由而已。

这两个传说连在一起看,让人对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更加糊涂,但是下面几个事实,或许能说明赵光义真的是一个狠角色。

赵匡胤一共四个儿子,老大老三死得早,老二赵德昭29岁的时候自尽而死,老四赵德芳23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暴毙。此外,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传阴谋造反,贬到房州,38岁郁郁而终。按着“金匮之盟”的约定,本来有资格再继承皇位的全部都死了,一个不剩,这巧合也实在太多太生硬了吧?

尽管赵光义登基的合法合理性一直备受质疑,但他在治国上倒是很好地继承了赵匡胤的治国理念和措施,并且继续深化。比如,赵光义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他登基之后第一次科举就比赵匡胤时代取士最多的一次人数还多两倍,为宋朝之后的社会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21年之后,59岁的赵光义驾崩。宋朝的开创局面结束了,守成时代到来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匡胤有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兄弟赵光义?

史料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赵匡胤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安排,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确立继承人。显然,说赵匡胤传位给了兄弟赵光义,是不准确的。

(赵匡胤剧照)

赵匡胤在去世的那一年,已经50岁了,50岁在那个年代,其实已经是很老的年纪。既然已经很老,为什么赵匡胤还没有确立继承人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体现了赵匡胤在立储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心理。

当赵匡胤在实现了江山的基本统一后,应该说,他就已经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他最早想立的继承人,肯定是兄弟赵光义。

关于赵匡胤为什么会选赵光义为继承人,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交代的。也有宋代研究学者认为,杜太后不可能做这样的交代。但是,不管是不是杜太后的交代,从赵匡胤内心来讲,他也是倾向于选赵光义为继承人的。

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缘于历史的教训,尤其是五代(不算十国,下同)乱世的教训。

五代只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前后换了差不多20个皇帝。皇帝之所以换得勤,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选好接班人。接班人年纪太小、太弱,或者本身智力不足,因此才造成皇位被夺,朝代更迭。

(赵德芳剧照)

赵匡胤综合考虑,他虽然有两个儿子: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不过,赵德昭的智商和情商应该都是比较不足的(从后来赵光义当皇帝后,在征辽失败后,他极力为大臣们邀功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既不明,也不智)。而赵德芳年纪又比较小。让他这两个儿子中的任何一个继位当皇帝,都有可能镇不住堂子,改朝换代的事情,还有可能在他赵家的身上发生。

所以,赵匡胤才会考虑培养智商和情商都相当高,而且也是年富力强的赵光义作为接班人。

但是,当赵匡胤已经坐稳江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们有可能带来的威胁,江山不会轻易失去的时候。赵匡胤的心思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想把皇位改传给自己儿子。他认为,就算改传给自己儿子,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此外,赵匡胤的转变,还来自于赵光义的咄咄逼人。因为赵光义在当开封府尹(在那时候是属于王储的待遇)的时候,培植了太多自己的势力,让赵匡胤很不满。有一次,赵匡胤站在城楼上,看见赵光义出行时前呼后拥的场面,忍不住说了一句:“好一条软绣天街!”

(赵光义剧照)

赵匡胤为了实现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目的,做了两个决定:一是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开始加大封赏,给他们官职,让他们锻炼。二是准备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迁到洛阳,可以跳出赵光义在开封设下的包围圈,重整自己的江山。

赵匡胤对迁都给了一个恰当的理由,就是说开封没有山川之险,防守成本太高了。只有迁到洛阳,才能减少防护成本。

赵光义作为智商和情商都相当高的人,如何不明白赵匡胤心中的想法。于是他坚决不同意,而且还说出了“在德不在险”这样的话。

赵匡胤所讲的是有道理的,赵光义所讲的更有道理。所以,赵匡胤无话可说,这项计议只能作罢。

不过,显然赵匡胤并不甘心,等赵光义和大臣们走后,他嘟囔道,百年之后,国家的财力就会用光的……

应该是赵匡胤的行动,引起了赵光义的高度警惕,接着,就发生了“斧声烛影”的事情。赵匡胤猝死。而随着赵匡胤的去世,赵匡胤是不是真的想把皇位传给赵光义,以及赵匡胤是不是赵光义杀死的,都成了千秋疑案。

(参考资料:《宋史》)

其他网友回答

宋太宗赵光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宋朝第二任皇帝,有“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两种说法。

金匮之盟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笔记《涑水记闻》中记载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曾经问赵匡胤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吗?赵匡胤回答说是因为祖宗的阴德,而杜太后却说是因为后周世宗立了幼子柴宗训为帝,如果接替柴荣的是成年的皇帝,那赵匡胤是没有机会取代后周的。所以杜太后临终与赵匡胤约定,将来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以保证宋朝的稳定。他们之间的这份约定就是“金匮之盟”,而赵匡胤在驾崩之后也如约传位给了弟弟赵光义。

斧声烛影说:北宋野史《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晚,赵光义曾经入宫与赵匡胤饮酒,但是后来宫中传来了玉斧的撞击声,并且窗户上有两人搏斗的身影,而当晚赵匡胤便驾崩了。这种说法虽然是野史,但是流传非常之广,再加上赵光义即位之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先后离奇身亡,所以很多人怀疑赵光义是在谋杀赵匡胤之后篡位的。

赵匡胤不是被赵光义所杀,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赵匡胤有传位给赵光义的计划。如果说“金匮之盟”的可信度不高的话,赵匡胤计划传位给赵光义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即赵匡胤终生没有给两个亲生儿子封王,也没有让他们处于高位,反而是把“亲王尹京”的身份给了赵光义。而按照五代十国时期的惯例,亲王尹京就已经代表了此人拥有皇位继承人的身份,所以赵光义没必要杀害赵匡胤。

第二、赵光义拥有庞大的政治势力网,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想迁都洛阳以及长安,却被所有大臣反对,赵匡胤都不予理会,最终还是赵光义站出来明确表示不能迁都,赵匡胤才放弃了这个计划。这就说明,赵光义在开封已经有了庞大的势力网,赵匡胤已经很难动摇他的地位了,所以赵光义没必要杀害赵匡胤。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