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烛光斧影(宋太祖赵匡胤死亡之谜)

网友提问:

宋朝历史之谜“烛光斧影”,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优质回答:

烛光斧影,也叫烛影斧声,是一个宋朝的典故,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病时,招赵光义进宫议事,外面人看不到屋内发生了什么,只看到烛光下有斧子的影子,有赵匡胤说话“好为之”(有记载“好做”)的声音,语焉不祥,但最后结果是赵匡胤第二天就死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赵光义一人在场,无法证实。而赵匡胤死后,不是赵匡胤的儿子继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于是赵光义就有了弑兄嫌疑。而赵光义继位后,对赵匡胤的皇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不好,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一个自杀,一个早逝,赵匡胤的皇后死后不能入祖庙接受祭祀,从另一个方面又印证了赵光义的弑兄嫌疑。而所谓的杜太后“金匮之盟”,是在赵光义继位后第六年才宣布的,而且证人只有一个,即丞相赵普,是孤证。所以这又有赵普为皇上洗白“烛光斧影”之嫌。综上所述,赵匡胤的死因非常可疑,他正在病中,很可能与赵光义为某件事发生口角,继而发生肢体接触,而赵光义失手杀死了他的哥哥。

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千古悬案,是因为成者王侯败者贼,赵光义继位,谁敢怀疑皇帝得位不正呢?赵光义是否弑兄,都没有充足的证据,但弑兄的可能性很大。

其他网友回答

宋开宝九年(976年)10月,赵匡胤一夜间然离世,赵匡行伍出身,死时年方五十。赵匡胤身体非常强健,而且正史上并没有其患病的记录,因此赵匡胤的死因成为了千古之谜。“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帝王守的皇位继承制度,宋太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且身体康健,但宋太祖驾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就接受遗诏,于宋太祖灵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驾崩当夜,只有赵光义一人在场。

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即位,二者之间有太多巧合,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宋太宗后世子孙继承有关,史家为尊者讳,自然不会写得太详细后世研究者只能从野史的诸多记载中加以推敲研究,试图解开这一历史悬案。

野史中的记载,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宋代有个叫文莹的僧人,写了一本《湘山野录》,他在书中提到了赵匡胤之死与“烛影斧声”的一幕。根据他的记载,当时赵匡胤自知自己气数将尽,就连夜召见赵光义入宫安排后事。二人把太监、宫女们都支走,喝酒聊天至深夜,赵匡胤还用一把玉斧在雪地上刺。当夜,光义留宿宫中,天亮之际,赵匡胤猝死,赵光义接受遗诏,在灵前继位。

第二,《烬余录》一书对“烛影斧声”的故事又进行了演绎。据该书记载,赵光义贪恋花蕊夫人的美貌,就趁赵匡胤熟睡之际,进宫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拿起身边一把玉斧砍赵光义。赵光义迫不得已,索性抢过斧头,不做二不休,砍杀赵匡胤,兄篡位。第三,《水纪闻》里记载,太祖去世前,宋皇后叫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安排后事。王继恩却违抗旨意,找来了赵光义,迫于形势的宋皇后哭着对赵光义说:“我母子的性命就托付给你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赵匡胤之所以传位于弟弟赵光义,是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赵匡胤登基后,杜太后曾经对赵匡胤说:“为了保证赵家江山永固,只有将皇位传给赵光义,才是社稷的根本。”赵匡胤同意母亲的意见,就让宰相赵普写下誓词,把誓词封存在一个黄金做成的匣子里,史称“金匮之盟”。

后人认为以上说法皆不可信。理由有三:

第一,按照宋朝的宫廷礼仪,赵光义不可能在宫中留宿,而且太监、宫女也不可能擅离职守;

第二,一个太监,如果没有背后之人的支持,不可能违抗圣旨;

第三,“金匮之盟”不足为信,杜太后死时,赵匡胤正值盛年,赵匡胤的儿子德昭当时也有十几岁了。杜太后没有理由咒自己的儿子早死。而且,赵匡胤驾崩时,世人并不知道“金匮之盟”的说法,直到赵光义登基五年后才公布出来。

史学家们分析,赵匡胤与赵光义积怨已久,赵光义弑兄篡位是有可能的。赵光义跟随哥哥南征北战,为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光义肯定心中不服。赵光义有夺权称帝的动机和野心,加上赵匡胤死因蹊跷,于是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而所谓“金匮之盟”,只不过是赵光义为了掩饰自己弑兄篡位罪行的一个烟幕弹。还有一些疑点,也不由得让人对赵光义即位产生非议。第一,新皇帝即位,一般是第二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赵光义却等不到第二年,将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抢先为自己“正名”,是不是正说明赵光义心里有鬼?第二,宋太宗即位之后,马上就设计逼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自己铲除后患。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百多年后,赵光义的后代子孙宋高宗赵构又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这是不是也在冥冥之中承认了祖先“弑兄篡位”的罪孽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