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匡胤的死,赵匡义有多大嫌疑?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先说结论:很可能是被害。
1、史料记载
《湘山野录》的“烛影斧声”说法大行于世,《涑水纪闻》(司马光撰写)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中的疑点太多了,导致大家对这个事情有很多怀疑。皇位继承在古代政治中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任何步骤都要事先预热,突然的行动,一是会给心怀异志者机会,自己也不容易成功,二是会造成天下板荡。正常的操作一般不会这样。
2、家族年龄
赵匡胤突然死亡,对于刚到五十岁的一介武夫来说实在是有点早,就是古人的平均寿命短,但马上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寿命短也是很少的。很简单,按照现在的原理来说,注意身体锻炼的,身体条件会好些。就是李世民打起仗来一口气跑几百里,几天几夜冲锋,年轻时身体累垮了,晚年还缠绵病榻很久才去世。
要是以后承平时候的皇帝,平时身体锻炼少,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能会有个心脏病、心肌梗塞的,会突然挂掉。
那么是不是家族遗传呢?也不可能,亲兄弟赵光义北伐的时候被箭射伤,下半辈子一直延请全国的医生医治,还组织了很多人编辑医学书。一是为了给自己治疗箭伤,二是客观上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太平圣惠方》等都很好。就这样,他还活了将近六十岁。
后来的宋真宗和宋仁宗都是缺乏锻炼的,还活了五十多岁。
3、利高者疑
赵匡胤死了,赵光义继位,而且当夜只有他们两人,赵光义作为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也是最有动机做这个事情的,如果小事还担心瓜田李下的嫌疑,那么这个大利益摆在面前,怎么可以不在乎,怎么可能还在乎人言呢?
4、合法性问题
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兄终弟及不是没有,但是到了宋朝一般皇位的继承问题都很稳定了,何况赵匡胤有儿子,而且次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好几岁了。虽然大家都说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们的妈妈让这样的。但是他妈妈是提前说的,还是既成事实不得不承认呢?不得不说几句话,当做遮羞布呢?
5、后续操作
赵光义继承皇位后,按照约定是要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的。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宋太宗攻打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不知道宋太宗赵光义身在何处,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
赵德昭跟宋太宗论说此事,宋太宗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宋太宗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
赵德芳,也是早死,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但是大家还是很怀疑的。
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赵德秀、二儿子赵德昭、三儿子赵德林和四儿子赵德芳。老大赵德秀、老三赵德林死得早,没有儿子。老二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自杀。老四赵德芳,死在太平兴国六年,时年二十三岁。
然后皇位就一直传给赵光义一脉,直到靖康之变,所有宗室都被掳走,赵构有生殖问题不能生育,才在民间寻觅赵匡胤一派的人,后来找了,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问题没有必要深究,只要能有利于上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的事情,都可以视之为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宋史》上的记录只有一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仅此一句。对于死亡原因,交代后事,政权交割,什么都没说。历史在此之前一直很正常,宋太祖还在大展宏图,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然后突然驾崩。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于976年,享年五十岁。太诡异了。
关于赵匡胤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暴病猝死说,一种是赵光义谋杀说。
暴病说,我认为不可能,赵匡胤享年五十岁,您可能觉得,古代人嘛,人均寿命短,刘备遗书里说“人到五十不称夭寿”,五十岁也不算啥。但其实对赵匡胤来说,这句话是绝对不靠谱的。因为赵匡胤的身份除了皇帝之外,还有别的身份——武术家,养生家。在柴周政权里,赵匡胤是一等一的猛将,赵匡胤体格健壮,武功高强。 除了武功高强之外,当了皇帝的赵匡胤也并没有放松身体锻炼。历史记载,赵匡胤一直注重养生,尤其是锻炼身体。他发明了一套马路武功“太祖长拳”,类似于华佗的五戏,推广到民间帮助大家锻炼身体,类似于广播体操,人人会打。而赵匡胤本人多年来也是无病无灾,声若洪钟。而且在突然驾崩之前,赵匡胤也丝毫没有生病的迹象,他上朝时依然谈笑自若,依然在规划着帝国的未来,,他甚至连太子都没立,完全没有要交代后事的样子。
那只剩下谋杀说了,当天夜里,约了弟弟赵光义喝酒,当时屋里就他们两个人。喝到中途,就吵了起来,屋外的侍卫看到赵光义不断的向后退,蜡烛的影子不断飘摇,看到皇帝赵匡胤提着斧子在地上,不断传来拖拉的刺啦声,说了一句”好为之”,意思是你好自为之。侍卫也不敢进去
看,赵匡胤吩咐过任何人任何事不得擅入。天亮时,大臣们见皇帝还没出来,进去就发现里面宋太祖赵匡胤死了,而且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后来登基后,欲盖拟彰的搞出了一个《金匮之盟》,在我看来就是个假的。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正值壮年,他的弟弟光义23岁,太祖次子德昭11岁,四子德芳3岁。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世宗柴荣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
所以,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很有可能就是赵光义谋杀的。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各种古人笔记还原出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推论,赵匡胤可能是被毒杀的,因为帮助赵匡义夺位的,一个是大太监王继恩,另一个是太医程德玄,赵匡义在位的时候就喜欢用毒药杀人,李煜,钱俶都是被毒死的,结合司马光的笔记,以及赵匡胤本人尸体的不正常现象,基本上可以猜出这个结论,但是因为无法找到真正的史实,毕竟赵匡胤在位时的实录都被后来继位的弟弟修改过了, 所以只能从古人笔记中找证据了。 其实也是赵匡胤自己太过自信了,前期培植自己的弟弟本来也就是想当个帮手,可养虎为患,赵普当时之所以被贬就是因为看到赵匡义势力太大,想替赵匡胤打压一下他弟弟,可赵匡胤当时太糊涂,认为赵普手伸得太长,所以他支持了他弟弟,打压了赵普,结果局面失控,当然这只是史学家的推论,因为史书上对赵普被贬这件事语焉不详讳莫如深,但是蛛丝马迹还是被找到了。 从笔记里可以看到赵匡胤后期醒悟了,发觉他弟弟势力做大了,比如他亲近了他的第二个弟弟赵光美,试图想扶植赵光美去打压赵匡义,比如后来他想迁都洛阳,史学家分析除了因为开封作为都城无险可守之外还因为赵匡义的势力已经遍布开封,迁都洛阳正好让他经营的势力失效,证据就是赵匡义马上跳出来反对迁都,说了一堆在险不在德的废话就让赵匡胤改主意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匡胤终究是个马上皇帝,什么好什么不好他门儿清,如果不是忌惮赵匡义的势力,他是不会听这种场面话的。 他弟弟本来就拉帮结派,连权倾朝野的独相赵普都被赵匡义挤出朝廷了,可见朝廷内文官方面问题不大,不过赵匡义在军队中就没有威信了,只是当时恰好(也许是赵匡义看准时机)掌权的武将都被派出准备打北汉的路上了,而且本身就被赵匡胤收回了兵权,当时的武将连直接军队的指挥权都没了,最重要的是他大哥两个合法继承人被他牢牢掌握在手里而且乖乖的,当时军权名声最高的曹彬也被他拿钱收买了,个人叛乱实力不够,联合的话根本没人能带头,无论是正统继承人还是军队第一大佬都不在谁带头,不过说来也是赵匡胤不够狠,真的没想过杀他二弟只想打压只想稳,他二弟就果敢多了,或许直接毒杀大哥,稳定局面后又除掉了他两儿子(一个说是让他骂的自杀一个直接是死因成迷)让他断子绝孙,又找理由废了三弟全家。 赵匡义杀赵匡胤很可能就是在发觉他哥在试图剪除他的羽翼的时候先发制人做出的决定,程德玄(太医)配药,王继恩(赵匡胤的妻子宋皇后的太监,从结果看,早就被赵匡义拉拢)负责搞宫里的猫腻,史书是这么记载的:赵匡胤快不行了的前半夜,程德玄一直在赵匡义的门口徘徊,然后赵匡胤死了,宋皇后命令太监王继恩去召赵德芳,然后王继恩直接去了赵匡义府上,遇上程德玄,俩人一起进了赵匡义府,然后三个人一起进宫,宋皇后见赵匡义进宫,心中自是慌乱,但是她反应很快,立刻就开始叫赵匡义大宋皇帝的称谓-官家,于是赵匡义顺利即位。 赵匡胤尸体史书记载就像被洗澡的热水泡过一样,反正是不正常,我们所能知道的史实就这些,史学家也只能按如上推论,但大体上,虽然不知道到底他用的什么手法,但他得位不正是一定的,前面也说过了,这时候有资格和实力质疑他得位不正的文武大臣,文官最厉害的赵普,早不在相位上了,外放了,武官中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亲信石守信等人早就杯酒释兵权了,曹彬和潘美还不够那个分量,否则赵匡胤当年也把他们兵权给卸了,所以赵匡义登位简直是一点阻碍都没有了。 直接证据都已经被当事人毁了,但很多间接的事实证明杀兄夺位极有可能是真的。虽然在表面上赵匡胤一直把赵匡义当继承人培养,比如每次出征都留他镇守国都,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赵匡义等不及想当皇帝了,他继位后虽然封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和先帝之子赵德昭为王,位在宰相之上,这是金匮之盟的继承顺序,但是没过几年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赵廷美以谋反被杀,兄长的几个儿子也在两年内相继暴毙死时仅20余岁。最关键的疑点当然是赵匡胤之死,他死之前没有病史记载却忽然死亡而且赵匡义却似乎知道兄长死期后来抢先登基准备充分,这一点足以证明他心怀不轨了,所以有极大可能是他主导的这场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