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面的太后是刘娥吗(清平乐里的太后是刘太后)

网友提问:

《清平乐》中的太后刘娥,在历史中是如何掌权的?她想当皇帝吗?

优质回答:

《清平乐》中的太后刘娥掌权其实更多的是先帝真宗赵恒赋予的权利,赵恒临死前要让刘娥辅佐幼帝赵祯,在辅佐过程中,刘娥并不想当皇帝,而是有些贪恋权力,害怕完成不了先帝的使命。

那刘娥在历史中是如何掌权的呢?

1、先帝生前,便拉拢了朝中势力

刘娥出身贫贱,被前夫龚美卖给了京中大户人家张耆,而此刻襄王赵恒正想寻一个民间女子做妾,龚美便勾结张耆卖妻赚钱,刘娥年轻时是非常貌美的,襄王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从此以后步入幸福生活,可赵恒的奶娘看不下去了,觉得刘娥出身贫贱,非常反对两人的爱情,于是便状告皇帝赵光义,赵光义也觉得身为皇帝家的人,怎么能找个如此贫贱的民间女子当妾?应是要活活拆散二人,赵光义觉得只要给儿子再找个好看的,就会忘记刘娥,谁知赵恒同意娶了爹安排的女人,依然暗自里与刘娥偷情,被赶出王府的刘娥被张耆收留,自此以后,直到赵光义崩逝,都在张耆家开展地下恋情。

赵光义死后,赵恒称帝,即刻封刘娥为美人,位居皇后之下,权力非常大,再之后,皇后薨逝,刘娥就理所当然的称后,刘娥坐上皇后,就让赵恒封张耆为相,就这样,张耆作为宰相,与朝中势力拉拢的非常好,刘娥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社交关系。

2、先帝临终托命,要刘娥辅佐赵祯

宋朝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遗诏11岁的赵祯即位,并将军国大事交给了刘娥处置,也就相当于刘娥代行皇帝职权。既然是先帝的遗言,那官臣就必须得遵守。

刘娥主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换领导班子,任钱惟演和丁谓为宰相,利用二人清除朝中势力,并趁机清除丁谓这个有才无德的宰相。

刘娥想当皇帝吗?

刘娥在辅佐赵祯的时候,她显得十分能干,而且让人心服口服,所以就会有人觉得这种母强子弱的组合不是很好,当时就有官员去试探刘娥,他是不是想当第二个武则天呢?有两个方面可以证明,刘娥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1、程琳献《武后临朝图》

据宋史记载,程琳在献《武后临朝图》时的原文是: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大意是,刘娥在见了这幅《武后临朝图》时,非常生气的扔在地上,狠狠地把程琳训斥了一番,还说,我绝不会做忤逆祖宗的事情。

2、刘娥病逝,赵祯十分难过

小皇帝赵祯自小一直懂得大娘娘只是想专心辅佐自己,并未越俎代庖的意思,所以赵祯一直很孝敬刘娥,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病逝的时候,赵祯非常地难过。在出殡的时候,赵祯亲自牵着抬棺椁的绳子,走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惹得天下百姓官员都感慨皇帝的纯孝之情。

历史评价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大概是对刘娥最中肯的评价了!

结语

刘娥出身卑微,先天表现明显不足,但她后天勤学苦练,在张耆的帮助下博览群书,靠自己的美貌与才华夺得赵恒的喜爱,在刘娥被封为皇后之后,更是善待他人,知恩图报,在赵恒生病时,把前朝大事整理的井井有条,夺得赵恒的信任,以至于赵恒临终托命要刘娥辅佐赵祯做好皇帝,赵祯与刘娥感情甚好,刘娥专心辅佐赵祯,从未有过越俎代庖的心,她只不过是想完成先帝的遗言罢了!

作者:蔡小记

其他网友回答

史墨千秋,小墨来带大家领略历史的魅力。

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宋朝传奇皇太后刘娥的名字登上了热搜。

在《清平乐》的前几集中,太后刘娥与皇帝赵祯之间为了权力之争而产生了矛盾。最后直至刘娥去世,赵祯才正式得以亲政,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刘娥究竟是怎样一位太后,在历史中她又是如何掌权的?大家不要着急,让小墨来为您解开心中的疑惑。

刘娥的一生的经历非常传奇,她原本只是四川成都一个孤苦无依的卖唱女子。后来嫁给一个叫龚美的银匠,结果龚美却因生计艰难而将刘娥给卖掉了。不过正是这次被卖的经历让刘娥与后来成为宋真宗的赵恒结缘,于是刘娥的人生就这样踏上了一条通天大道,她的身份也从民女刘娥,到美人刘娥、修仪刘娥、德妃刘娥,最后成了皇后刘娥。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年仅13岁的皇太子赵祯继承皇位,是为宋仁宗。刘娥升格为皇太后,辅佐幼帝处理政务。在此后十一年时间里,刘娥成了大宋朝的实际当家人,军国大事皇帝说了不算,太后刘娥点头才可以通过。

在中国历史上,女主当家的事情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女皇武则天。那么刘娥掌握朝政大权近20年(宋真宗后期不管事,军国大事都交给刘娥处理),临朝称制11年,她有没有想过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史学家蔡东藩在《宋史演义》称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吕武分别指吕雉、武则天),可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权力是世界上最难以割舍的东西,更何况掌控在刘娥手中的是高高在上的皇权。仔细翻阅宋朝历史可以看出,刘娥在很多方面其实都是有更大野心的。

首先,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个年号“天圣”的名字就耐人寻味。“天”字拆开就是“二人”,与后面的“圣”字合起来就是“二圣”。皇太后刘娥与皇帝宋仁宗同上朝堂,正符合了二圣临朝之意。

其次,刘娥在掌权期间以欲加之罪扳倒了曹利用、王曾两位当朝宰相(一死一贬)。这两人不仅在朝廷上拥有很高威望,而且屡次破坏刘娥想要僭越礼制的种种举动。因此整倒曹利用、王曾不仅让刘娥进一步抓住了权力,也为她后续实现更大政治野心铺平了道路。

再次,刘娥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就必须要像武则天一样,手下有一群有权有势的铁杆支持者。

因此刘娥曾多次向臣子们做出暗示和试探。比如有一天她问自己的心腹鲁宗道说:“爱卿觉得唐朝武后是什么样的人啊?”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明显,言下之意就是我想当武则天,爱卿想不想当许敬宗(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可鲁宗道却冷冷地回答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听到这个回答,刘娥无言以对。让她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自己把持朝政大权近20年,大臣们个个对她唯唯诺诺,可到了关键时候却总是要出来坏她的好事呢?

最后,刘娥有称帝野心的最明显证明是她在位期间接受了一个叫方仲弓的小吏提出立刘氏七庙的建议。七庙即指帝王的宗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立七庙是皇帝才有资格去做的事情,也是武则天当年成为皇帝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刘娥要以太后身份立七庙,这是什么规矩?

刘娥想立七庙的举动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抵制,刘娥只好用权力进行打压,重组了几个反对最激烈的部门。一段时间后,她找来驸马都尉李遵勖询问:“外议如何?” 李遵勖回答说:“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即冠,太后宜以时还政。”刘娥沉默了,虽然她的掌权之路和武则天如此接近,可是这称帝的最后一步却离她遥不可及。

此后,刘娥也开始认命了。她越来越老,而宋仁宗赵祯则已成年,并获得越来越多的朝臣拥护。

《清平乐》中,刘娥要身着帝王之服去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这件事情发生在历史上的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按照老规矩,朝臣们又是一片抵制之声。不过经过一番较量,朝臣们这一次最终还是妥协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皇太后时日无多,她人生的最后近20年为大宋王朝也算是做到了鞠躬尽瘁,如今让她了却生命中最后的期望虽不合礼制,但却符合人之常情。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刘娥身着帝王龙袍,在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宋朝历代帝王。一个月后,刘娥崩逝,享年64岁。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会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历史小故事。

关注@史墨千秋 ,让小墨带您领略历史的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任何传奇人物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近热播的《清平乐》中太后刘娥的从平凡的孤儿走向太后,接近权力巅峰,她的成长也非一帆风顺。

刘娥出生后父母双亡,长大后沦为歌女,作为礼物送给三皇子赵恒,人生开局并不美好。

虽赵恒对她宠幸有加,但其父亲对刘娥深恶痛绝,她常年幽居。这期间刘娥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饱读诗书,研习琴棋书画。等刘娥入宫时,已经才华超群,博通古今。当才华与时机碰撞时便产生了绚丽的篇章,丈夫真宗给她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刘娥入宫后,极为受宠,常伴真宗出行,极为受宠,依然谨言慎行,不恃宠而骄。真宗力排众议立其为后,刘娥兢兢业业,把宫里打理井井有条,还常陪真宗批阅奏章至深夜,参与国事处理,“周谨恭密”,深得真宗信赖和倚重。真宗后期多病,刘娥逐渐把持朝政,打压寇准为首的反对派,扶植以丁谓为首的自己实力。

真宗驾崩,仁宗弱小,遗诏中授予皇太后刘娥军国大事决策权,这是她一生中权力的巅峰时期。刘娥也不负真宗重托,果断铲除权臣,临朝听政,防止权臣独揽朝政;重用贤臣,避免党争;终结“天书运动”;发行“交子”;体察民情,兴修水利;注重教育,兴办州学。“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宋史》)

她想过称帝吗?我觉得应该是想过的。因为她曾上朝时问过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刘娥听后沉默不语。我认为群臣反对是一个原因,应该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刘娥没有自己亲人,没有外戚,改朝换代没有动力;而且仁宗是她一手带大,精心培养的,母子还是有感情的。掌权十年刘娥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仁宗也已经长大,不舍得放权,也不得不放权。

其他网友回答

她当然想当皇帝,权力是个好东西。。。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太白(即金星)在白昼显现,经过占卜,得出结论为:“女主昌”(多像当年的牝鸡司晨)

此时的真宗皇帝体弱多病,皇后刘娥渐渐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心中不安,担心刘娥危及赵氏江山,遂向心腹周怀正透露了自己有让太子监国之意。

宰相寇准得知这个情况,找机会进宫,与真宗密议“太子监国”之事。

事情进行的极为隐秘,包括皇后刘娥在内都不为其知晓。

出宫后,寇准马上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殊不知事情还是败露,摇摆不定的宋真宗以“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为由,把事情责任一股脑全部推给了寇准。在刘娥、丁谓等人的压力下,寇准被罢相。

丁谓取代寇准,成为宰相。

寇准一派的周怀正是“太子监国”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见谋划失败,知道刘娥、丁谓掌控朝政后必然打击寇党成员,遂铤而走险,决定策划发动兵变,欲废掉皇后刘娥,诛杀宰相丁谓,让寇准复相太子登基,逼迫真宗退位为太上皇。

然而周怀正的手下却在兵变的前一晚跑去向丁谓告密,丁谓深夜去急见曹利用商议谋划应对,曹利用进宫将此事密告皇后刘娥。

第二天一大早,周怀正及其党羽均被收捕,很快周怀正被杀。之后,丁谓等又借“伪造天书”一案,进一步打击寇准和寇党势力。寇准在永兴军的心腹朱能不愿坐以待毙,起兵反抗,不久也兵败自杀。

刘娥矫诏削去寇准莱国公头衔,从知相州(河南安阳),再迁安州(湖北安陆),由安州再贬至道州(湖南道县),短时间内寇准遭遇三连贬。宋真宗并对此却不知情,问左右为何多日不见寇准,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刘娥、丁谓再次矫诏将寇准一派(包括寇准、周怀正、李迪等)的“罪状”昭告天下。同时再贬寇准至雷州(广东雷州半岛),以李迪为寇准朋党,贬至衡州(湖南衡阳)。

宋仁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真宗驾崩后,权臣丁谓意图架空刘娥独揽朝政,刘娥亦察觉到丁谓的野心,二人矛盾逐渐激化。王曾见刘娥与丁谓已生间隙,趁机单独进谏刘娥上陈丁谓窃弄权柄、包藏祸心,社稷将危。刘娥怒不可遏,决心除掉丁谓。

宋仁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六月刘娥突然发难,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将宰相丁谓瞒上欺下、架空两宫,并与内廷宦官雷允恭勾结的证据公诸于众。刘娥欲杀丁谓,然而在群臣的极力劝阻下,最终将丁谓罢相并抄没家产,贬至崖州(今海南岛,故意让他路过寇准的流放地恶心他)。

丁谓被贬后,刘娥与宋仁宗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刘娥位右。正式开始临朝听政。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刘娥身穿帝王龙袍(衮衣)刘娥在上朝时问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机智的回答:“唐之罪人,差点就断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

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

刘娥询问朝臣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唯刚直的鲁宗道劝谏:“如果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到了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一月,刘娥决定在翌年二月,本人身着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群臣闻之多有反对。

尚书、礼部侍郎薛奎进言:“太后身着帝王服饰,在太庙行礼时是行男性皇帝的礼还是女性后妃的礼”?刘娥竟也一时无法作答。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虽遭大臣激烈反对,刘娥仍再次身着帝王龙袍,在宋朝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宋朝历代帝王。作为对群臣和士大夫的妥协,将帝王龙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同时没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剑。

(后来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在回顾这段往事时说到:“当日章献明肃皇后(即刘娥)临朝,陛下(即宋仁宗)受制于人,皇权微弱。而章献明肃皇后最终没有像唐代武则天那样谋朝篡位,全赖一干忠臣的救护,使得章献明肃皇后不得不克制欲望。陛下当时可以保全皇位,实在是这些忠臣之功”)

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刘娥染病不起,遂下令大赦天下,将乾兴元年刘娥临朝以来的贬死之人包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政敌们一律恢复旧有官职。

特许丁谓可再次为官,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明道二年三月甲午,刘娥崩逝。

宋仁宗在皇仪殿召见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仁宗幡然醒悟,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然后入殓下葬。

刘娥死后,皇太妃杨氏告知仁宗:“刘后非陛下真正的母亲,陛下的母亲是李宸妃,已经过世了。”宋仁宗这才明白,原来刘氏并非自己生母,而生母李妃至死都不得与自己相认。

接连的打击令仁宗皇帝伤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八王爷赵元俨更是言道:“李妃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宋仁宗下诏派兵包围了刘氏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

得知消息后,仁宗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随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明道二年(1033年)十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按照旧制皇后的谥号本来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刘娥死之后,宋仁宗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母”遂成为轰动朝野的大事。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武后武则天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无论当时究竟风评如何,如今武则天已经算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身处唐朝的武则天开创的这独一无二的历史,也确实让之后的臣子们对女人掌权有了一丝忌惮。而《清平乐》中的太后刘娥也正是这样一个职场女强人的形象。

刘娥在历史中也是有名的职场女强人,常常与吕雉、武则天等人放在一起被相提并论,然则后世在提到刘娥的时候常常会评价她说”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吕武就是指吕雉和武则天,不是一个人叫吕武),这样的评价对于刘娥来说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

刘娥作为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在宋真宗晚年就已经逐渐开始掌控朝政,等到宋真宗逝世,太子赵祯(也就是我们的宋仁宗)尚且幼年,刘娥也就遵从宋真宗的”遗照”辅佐太子,垂帘听政。实际上在宋仁宗成年以前、刘娥去世以前,都依旧参预朝政大事,但是这样为什么说刘娥无吕武之恶呢,实在是因为她没有什么值得被史书记载下来大肆辱骂的地方。

首先,刘娥作为太子的养母,可以说算是做的很好的一位继母了。太子一开始是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因为太子刚出生就被抱给了刘娥来养育,刘娥也很好的教导了太子赵祯,给他塑造了正确的三观,这才有了之后仁明的宋仁宗。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刘娥来说,她的心里是知道自己不是太子的亲生母亲,这件事情一旦被太子知道,对于太子来说一定是一件很大的打击。

事实上在电视剧中也确实是这样演的,《清平乐》一开篇首先就是太子赵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想要去皇陵看望自己的亲生母亲李氏,而在其母李氏身陨之后,也得以太后大礼厚葬,对于宋真宗来说是两后并立的风光后事。而关于这生母继母之间,还有一件民间谣传的趣闻,后被古典名著《三侠五义》收纳而去,这就是经典的”狸猫换太子”。

看过《少年包青天》的朋友对于”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应该都不陌生,包拯义正言辞的对着八贤王理论的场景应该也深入人心,在这个故事中刘娥变成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做太子不惜谋害李氏的孩子的人,但自己的孩子却不幸早夭,最终依旧是李氏之子做了皇帝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里就有点丑化刘娥形象了,可以肯定的是,”狸猫换太子”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只是坊间的传闻流传下来,被《三侠五义》收录进来,成为了一个民间传奇故事而已,毕竟就像我们现在喜欢看娱乐圈的八卦新闻一样,那时候的百姓们最喜欢看的故事应该就是皇家的这些秘辛野史了。但其实”狸猫换太子”连野史也算不上,只是添加了许多神秘色彩的说书故事罢了。

而真实的历史中的刘娥一生为大宋耗尽心血,无论是朝堂的家国大事还是后宫的内帏之事,刘娥都能够处理的合适妥当,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职场女强人。历史中的刘娥不仅终结了宋真宗晚年的闹剧”天书运动”(天书运动是宋真宗晚年因梦到神仙而步入求仙问道以寻求长生不老的老路,由此在全国上下发起的一个荒谬且无意义的运动,对宋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荡,刘娥最后宣布所谓”天书”随着宋真宗一起葬入皇陵,实则是终结了这一场荒唐的闹剧),更是公平公正的避免了党派勾结,其摄政期间还下令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这些都是刘娥的功绩,而她的其他行动确实难以挑出什么错误。

而在电视剧《清平乐》中,除了这些有迹可循、有史可考的实证以外,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历史中寥寥数笔带过的刘娥同时作为后宫之主的所作所为。《清平乐》中的刘娥简直可以开一门”职场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广大后宫女子做培训了,甚至不只是后宫应该学,就连现代人也能从刘娥的处事方式中学到很多。

例如当后来被废掉的郭皇后跑来找刘娥哭诉自己的不得宠时,刘娥淡淡地说,我只能让你成为皇后,但我不能让皇上爱你,这件事情只能由你自己努力。而在郭皇后提到后宫的妃嫔都对她毫不尊重时,刘娥也只是告诉她,从来都能以德服人,要别人惧你首先要别人敬你,不如想想别人为何不因你位高权重而尊重你。真是有很多人际交往的小窍门可以从刘娥身上学到,太后不仅仅是一个完美的大娘娘,更是完美的职场导师。

刘娥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她晚年坚持要以帝服祭祖,但是她刚刚临朝摄政的时候,程琳等人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意欲让她效仿武则天,而刘娥的态度也非常坚决,根据史书记载,刘娥将画撕碎扔在地上,并向大家宣布自己对大宋忠心耿耿,对于官家忠心耿耿,绝不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情来。那么这样的刘娥为什么晚年却不顾群臣反对,要违背祖训的坚持穿帝服龙袍去祭拜祖先呢。

我认为这也是刘娥对于自己的一种存在感的承认,我们不能单纯只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刘娥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她所处的那样一个封建年代里,刘娥作为一个女人,是在为当时的宋朝承担了太多责任,可以说宋朝在从初期过渡到中期的动荡时刻如果没有她,是不会这么顺利的。那么一个女人身居高位,却始终没有一个权力的名号可言,她能为自己争取的也就是在祭拜祖先时”着天子服”,为自己加冕。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加冕,不会对她的人生轨迹造成任何影响,但是却能满足她最后的心愿。

刘娥去世以后谥号追封章献明肃太后,是对其一生功绩的肯定。其实刘娥究竟有没有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把天下变成刘家的天下,这已经是无从得知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刘娥究其一生为大宋呕心沥血,即使心里有过称帝的想法,也绝没有迈出这最后一步,只要她没有做,那么她就是贤明的有分寸的好太后,在《清平乐》中扮演者吴越也将这样一个太后角色饰演的十分有血有肉,令观者动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