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赵光义把皇位)

网友提问:

赵光义的皇位是合法的吗?

优质回答:

赵光义继承皇位合法吗?帝王时代,帝王就是法,无论是皇父传子还是兄终弟及,他们自行安排的而没有通过流血争夺的,就是合法。

赵光义继皇帝位,是有合法依据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孝子,对母亲杜太后的话句句尊行。杜太后对后周灭亡的教训深有感触,她曾经多次说,周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周世宗将皇位传给少儿柴宗训,导致帝少国疑。柴宗训继位时,年龄才6岁多,不到7岁,这样一个小孩子坐在金銮殿上,会有多少权臣悍将觑觎他的位子啊。帝少国疑,为亡国之兆,杜太后坚决反对让少子继位。

所以,杜太后临终前,就将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叫到跟前,当面交待继位遗言,她口述,由赵普记录,确定了一个皇位继承顺序,说赵匡胤百年后,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由赵光义先传弟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们,她让赵普写好遗言,将这个遗诏“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就是“金匮之盟”,这个盟约,在宋朝的正史和野史上都有记载。

因此,赵光义的继位是合法的,他没有通过流血争夺,也无须流血争夺。而赵匡胤在对皇位继承的安排,也在“金匮之盟”的框架下进行。赵匡胤有四子,他当上皇帝后,二子早逝,二子尚在身边,即赵德昭、越德芳。

赵匡胤960年黄袍加身,976年去世,在位整整16年多时间,在这16年多时间里,他没有安排他的两个儿子任过有继承皇位先兆的显赫职务,比如任开封府尹,比如封王,都没有,在位16年,他有的是时间做这些子承父业的事情,他没有,反倒是对自己弟弟赵光义加官进爵,一再作继承人安排:他任命赵光义任过开封府尹,封了晋王,还加平章事、中书令,位居宰相之上。这都是以赵光义为储君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至于坊间所谓“烛影斧声”的说法,都是对赵光义继皇位不服气的杜撰,“烛影斧声”,就是捕风捉影,如此而已。

但是,坊间为什么要杜撰情节、影射赵光义得位不正呢?这与赵光义后来的表现有关。赵光义继承皇位,直到他去世,在位时间达整整21年时间,20多年,很多东西都会变的,包括对“金匮之盟”的执行。

赵光义后来确实没按照“金匮之盟”的安排,传位于弟弟赵廷美,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不仅没传位,而且对他们进行了迫害,先将赵廷美贬到四川,赵廷美受封魏王,当年比赵光义的地位差不了多少,但赵光义当了皇帝,却将这个弟弟找了个不是而流放了,赵廷美郁郁而终,死于贬所。同时,又对赵匡胤的二子进行挤压,致使“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都死了,赵光义如愿以偿,将皇位最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

但是,赵廷美作为魏王,他也有部众、亲随、家人,他有冤,人家当然会在坊间传,要申诉,要正义。而赵匡胤的声望在朝在野都高于赵光义,他的儿子早死,关心的人们自然要找原因、寻祸首,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赵光义。反推,既然迫害了赵匡胤身边那么多亲人,这得位自然就来路不正了。所以,合法也在口口相传中变成了不合法。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我是爱历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赵光义的继承皇位不合法的,古代皇位都是“父死子继”,赵匡胤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大儿子“赵德昭”,这就说明在常理上赵光义的继位是不合法的。

金匮之盟

唯一可以能勉强证明赵光义合法继承皇位的就是“金匮之盟”,“金匮之盟”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

1、既然有金匮之盟可以证明赵光义第合法继承人,为什么在赵光义登基5年以后,又由赵普提出金匮之盟以换取宰相之位?赵普的上位替赵光义证明了帝位的合法继承,也扳倒下一个合法继承皇位的赵廷美,同时也扳倒了自己的死对头卢多逊,这就是赵光义和赵普的一个交易。

2、金匮之盟中所说赵匡胤的母亲是害怕赵匡胤传给自己儿子后,儿子太小江山不稳,那么试问赵匡胤的母亲是怎么知道赵匡胤什么时候死哪?死的时候赵匡胤的儿子是否成年?是否有能力接管朝局?难道是在让赵匡胤快点死,快点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金匮之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赵匡胤之死

赵匡胤的死因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史学界主流认为是“烛光斧影”,我个人认为,赵匡胤的死就俩种可能:

1、急性病,如现在的脑溢血等突然暴毙。

2、赵光义为主谋用毒酒害死赵匡胤。

不管赵匡胤怎么死的,赵匡胤死后的结果只有一个,从赵匡胤死后的结果来分析,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赵匡胤死后第一时间进宫的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赵光义,皇后本想召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进宫,没想到太监王继恩却叫了赵光义,可见赵光义在宫内也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就他这个动机就不纯,就算不是赵光义害死赵匡胤,也足以证明赵光义对皇位已经垂涎已久。

死前行事

赵匡胤死于976年的十月,我们再来看看,赵匡胤死前发生的几件事:

1、公元975年,洛阳之行,赵匡胤欲迁都,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据险地,以保宋氏江山,千年传承,对赵广义在开封的势力,通过迁都,进行大换血。赵匡胤迁都的想法,遭到了赵光义强烈的反对。

2、公元976年二月,赵匡胤让自己的大儿子赵德昭前往今天的河南商丘迎接进京晋见的钱俶,让赵德芳主持了当天的宴会。赵德昭和赵德芳以前基本不参政务,赵匡胤是想把赵德昭和赵德芳推上前台。

3、公元976年七月,赵匡胤到三弟赵廷美家去了三次,一个月就去了三次,赵匡胤是想扶持赵廷美,让赵廷美牵制赵光义。

赵匡胤想要平稳过渡,拿掉赵光义,赵光义见形势不利,狗急跳墙,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夺取皇位,赵光义“杀兄篡位”,根本谈不上合不合法。

如果你也喜欢宋史,请点赞、评论、关注,和我一起了解宋史。

其他网友回答

向来皇帝都是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儿子的,除非实在没有儿子了,才会考虑弟弟、侄子之类的。可是赵匡胤明明有儿子,而且在他去世的时候最大的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却仍然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这又是为什么呢?当然了,现在好多人觉得是赵光义害死了哥哥,然后抢走了皇位,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传位弟弟是赵匡胤自己的意思,而且是明摆着的,赵光义的继位,从法理上讲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么说的证据就是在太祖去世之前,赵光义就已经是“皇储”的身份了。当然了这个皇储是要加引号的,主要是因为他是实际上的皇储,但不是名义上的。因为要名义的话,赵光义应该要被立为皇太弟才对,可是他没有这种头衔。实际上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原大地上就没有出现过名义上的皇储这种东西。太子这玩意往上追溯还得追溯到唐朝了。

五代的时候,朝代更

五代的时候,朝代更迭很频繁,国君不但要防着大臣,而且还要防着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能够继承大位的人,所以大家都是不愿立储君的。但是当时也有着一个默认的规定,那就是满足两个条件,在大家的眼里就基本上是储君的地位了。一个是皇族身份,还一个是当开封的长官。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话,那下任皇帝就跑不了了,除非还没轮到他当国家就灭了或者他自己就死了。

比如在北宋之前的三个朝代,就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后晋的石崇贵,他只是前任皇帝的侄子,但是因为以皇族的身份担任了开封的长官,所以后来就登上了帝位。再比如之后的后汉,刘承训也同样以皇族的身份做过这样的官。一直到后周的柴荣,他虽然只不皇帝的养子,但是当时郭威已经没有其他的儿子了,所以 他仍然是合法的皇族身份,当他当上开封的府尹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皇位非他莫属了。

而赵匡胤在登位之初,就把弟弟封了王,而且让他去开封任职,这就是摆明了把他当成储君来培养的。在那个时候,这样做情有可原,因为后周的教训太深刻了,孤儿寡母的,很容易就会被手下的大臣们给篡走皇位。所以虽然赵匡胤那时候已经有儿子了,但是他不敢把儿子培养成储君,因为年纪太小了。就算是赵光义,真要说起来也还嫌嫩呢,不过他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赵匡胤选弟弟做继承人,还有一个考量可能是弟弟在他黄袍加身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这件事,有两个人的作用最大,一个是赵普,他后来在北宋多次出任宰相一职。还有一个就是赵光义了,当时这个毛头小子的振臂一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接带动了士兵们拥立的气氛。所以很有可能,在被加身的时候,赵匡胤就已经与弟弟达成了某种约定了,或许他那时候就承诺过,以后会把皇位传给他。

当然了,后来赵光义继位之后,给出的理由是所谓的金匮之约。但是这个似乎是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因为它不是在其继位之初就拿出来的证据,而是过了好久才被推出来的,杜撰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后来赵光义又把弟弟给害死了,后来太祖的两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也都早亡,这样金匮之约也就不能能够继续执行下去了。从这一点上,至多可以说赵光义这个人有私心,想要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但有一定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他的继位是完全合法的,是太祖同意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