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光义谋杀了他的皇帝哥哥赵匡胤,为什么天下一点反应都没有?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宋太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离奇死亡,去世前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一起喝过酒,并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疑案。所以宋太祖的离奇死亡和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奇怪的是赵光义有谋杀赵匡胤的嫌疑,但是他继位后天下却很平静,几乎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一:首先是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赵光义谋杀,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就算是谋杀,和天下人关系也不大,因为这其实也算赵家的家务事。
二:赵光义在开封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和积累了巨大的人脉和能量,可以说是权势熏天说一不二。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赵匡胤死的当天,宋皇后吩咐太监王继恩去叫赵德芳,而王继恩却擅自叫来了赵光义时,宋皇后也不得不屈服了。连宋皇后都没异义,其他人就更没话说了。
而太监王继恩竟敢违抗皇后的命令,令人思之极恐。赵光义的势力可以说宫内宫外已经无孔不入。
三:大肆封赏,安抚了弟弟赵廷美、赵德昭兄弟以及文武百官。赵光义继位后,马上封弟弟赵廷美为亲王加开封尹,赵德昭和赵德芳也都加封亲王,文武百官全都加官进爵。朝野上下由此鸦雀无声。
四: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封赵光义为亲王兼任开封府尹,而这正是五代以来准皇储的标配。虽然后来由于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赵匡胤对于传位问题开始犹豫不决,但是他前期有传位赵光义的意图大家都是明白的,所以赵光义的继位,在大家看来也不是毫无道理。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赵光义继位后,天下几乎没有什么反应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光义杀了他的哥哥赵匡胤自己当皇帝,这个本来就是千古疑案了,题主怎么就能说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呢?斧声烛影也只是民间的传闻而已,并没有证据证明这件事就是真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都是父死子承的,在古代来说这个才是正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只要皇帝有后,即使是几岁的孩子都是要继承皇位的,不会传给自己的兄弟的。但是为什么赵光义可以当上皇帝呢?
首先来说就是圣旨,当时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拿出了一到圣旨就是说传位给赵光义。先皇的圣旨即使有疑问谁人敢说出来呢?除非是大部分的权臣站出来质疑赵光义。但是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当时赵光义在各个大臣之间已经是搞好了关系。
其次就是赵光义在宋廷内部的实力,可以说赵匡胤建立大宋赵光义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的,赵光义跟随他的哥哥南征北战,当时宋廷内部可以说支持赵光义的人不在少数。
然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都知道宋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非常混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帝的更替太乱了,别说是弟弟杀哥哥当皇帝,就是儿子杀父亲,大臣杀皇帝都是很多的。这个时候距离五代十国不过十几年而已。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皇家的事在正常不过了。
而且当时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的政策可以说让天下人没有人敢说,愿意说。首先就是大封赵匡胤的儿子,把赵匡胤的儿子全部封王,很多人自然不反对了。然后就是大开科举,赵光义在位的时候一次录取的读书人就是赵匡胤的十几倍,赵光义也是通过这样堵住这些读书人的口。让这些人感受到自己当皇帝的好处。而且重新提拔赵普没宰相,统领百官。对老百姓也是鼓励生产,开坑荒地,减免税负等等,所以这样的话不管是大臣,还是读书人,或者是老百姓都没有人反对了。
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可以说比赵匡胤的做的更好,在军事上也是灭了北汉,而且又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这样就基本上实现了中原的大一统,可以说宋朝的统一是在赵光义时代才完成的,并不是赵匡胤时代。但是之后两次的北伐契丹,企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失败了,自此宋廷再也没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导致后来的宋朝处处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最后两宋都是亡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如果当时赵光义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宋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赵光义对于当时的人,还是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可以说都是正面的,当时没人反对,在后世赵光义的丰功伟绩不必赵匡胤的差,自然后世也就没有多少人会说他是篡位的了,而且这件事本来就没有直接的证据。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这是皇帝的家事 百姓无所谓 谁当皇帝都一样 正所谓 在其位 行其政
不在其位 不插手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史料记载了斧声烛影,赵光义有最大的嫌疑,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话分两头说,如果真是赵光义谋害了亲哥哥赵匡胤就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做到封锁消息还是不难的。在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以后,继承权的合法性是一直困扰赵光义的一块心头大病,这才有赵普罢相后,又请赵普出山,来就赵光义继承权的合法性做背书,所以不管怎么说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天下臣子,不是特别关心赵匡胤怎么死的,而是关心自己的仕途前景。天下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只要是能让天下黎民百姓过上太平安定的生活,只要不是战火纷争,民不聊生,谁来做这个皇帝都是一样的。以上个人愚见,还望莫耻笑。
其他网友回答
赵匡义有没有杀他哥哥,到现在还没有百分百的证据,只能说可能性很大,至于很多人没有反对,只能说明赵匡义的实力很强大,完全压制了反对的声音。
在大雪夜,赵匡胤兄弟两个在万岁殿谈话,侍卫和太监宫女都在宫外,他们隐约听到争吵声,而第二天就传来了赵大暴毙的消息,而赵匡义抢先一步进宫,继承了皇位,这就是烛影斧声。
至于为什么没有人反对,我认为首先,赵匡义的势力已经很大了。赵匡胤建立北宋的开始,赵匡义就一直执掌开封府,直到继承皇帝,十几年一直兼任开封府尹,这给了他很大的便利,让他能结党营私,笼络了大批官员。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想消除影响他的时候,已经晚了,而赵匡义一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江山的稳固在于德行,地势并不重要,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就说明了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五代十国,像走马灯一样换皇帝的时间,没过去多久,忠君思想没有那么严重。更何况是弟弟继承皇位,因此大家几乎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