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高指鹿为马,揭示了人性的什么?
优质回答:
谢邀。妙色莲花来回答:赵高指鹿为马,揭示了人性的什么?
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人性黑暗面的东西,要想讲清楚,必须弄清楚始末。请看分析:
1、赵高是什么人?
历史对赵高的评价是赵高是一个玩弄阴谋的高手,当世可以说无人能敌。赵高如果盯上谁,谁必然被赵高铲除。此人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可谓是把人性的黑暗面发挥到相当程度的人。
2、赵高有什么特长?
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赵高首先有文化,这个非常厉害。秦始皇是什么人?非常的有大志和手腕,手段。赵高能在嬴政身边服侍多年,本身就说明了赵高能力非凡。换句话说,当时秦朝只有一个人能压制赵高,那就是秦始皇。即便如此,赵高依然犯下了罪,被秦始皇下令斩首,只是在最后关头,又被秦始皇给放回来了。这是秦始皇统御大臣的能力。可是,秦始皇最终不杀赵高,还是因为赵高有以下几点能力:
1)、赵高非常的聪明。
历史记载赵高服侍嬴政,非常的得嬴政喜爱。几乎达到了没有赵高,别人都服侍不了的地步。原因自然是赵高聪明,可以揣测嬴政的心思,喜好,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赵高曾陪伴嬴政度过了吕不韦当政时期,嬴政无实权的日子。某种程度上和嬴政亦师亦友。
2)、赵高记忆力惊人。
历史记载赵高对《大秦律》了若指掌。可以说是一本会移动,随时可以查询的法律词典。秦国又是以律法治国的,可见律法的重要性。既然如此,那赵高对其它的事情,也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比如陈年旧事,边关将军姓名,看过的账目,后宫的琐事等等,都可以过目不忘。这给嬴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赵高善于掌握时机。
赵高对时机有一种先天的警觉,能很快在混乱的局面中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从而给秦始皇做有用的提醒。并且他掌握了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火候,成为了嬴政非常得力的助手,相当于内相的地位。这都是和赵高的才能分不开的。
可是,赵高还有秦始皇看不到的一面,或者秦始皇看到了,只是觉得并不能脱离自己的掌控,才没有对赵高下手。秦始皇的一生,完全败在最后的骄傲上,他根本没有想到他那么快的离开人世。
4)、赵高是一个贪婪的人。
电影《秦颂》中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秦始皇问赵高听说你又娶了一房媳妇,寡人搞不明白,你娶来有什么用?赵高答:就是多一个说话的。历史记载赵高人高大伟岸,很有气概。可是因为获罪而被宫刑当了太监,其实他是有抱负的。在嬴政手下的赵高依然敢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可见此人的贪婪,如果不是被秦始皇压制,不知道会膨胀到什么程度。后来赵高竟然想当皇帝,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非常重要。
5)、赵高是个心理变态的人。
太监的心理,自然和常人不同。尤其是有权有势的太监,这是落下的病根。太监对健全人有一种莫名的仇恨,喜欢以折磨人为乐。总体来说,太监们干的好事不多,而坏事做绝,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背景。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看指鹿为马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很多人忽视了秦二世胡亥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妙色莲花妍也有几点分析:
1、胡亥是怎么上位的?他自己非常清楚。可是要说胡亥是像猪一样的笨,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胡亥和赵高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2、秦国的国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的能忍。在时机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往往装的很平庸,可是时机一旦成熟,立马变得很强势,很有作为。这是从秦二世往上数几代国君都是如此。包括秦始皇一开始也是如此。所以胡亥在即位之初,满朝能倚重的只有赵高。李斯等大臣,兄弟,将军,甚至王族,都不站在他这一边。他只有纵容赵高弄权,清除政敌。
这一点在陈胜吴广起义军攻进函谷关后很好的体现出来,当时秦二世胡亥召开了大臣的廷议,来应对这次危机,全程并不见有赵高发言的记载。可见在决定军国大事上,实权还在胡亥手里。而且当时的少府章邯站出来说自己有办法,秦二世当机立断,给了章邯实权,让他去处理。结果章邯打败陈胜吴广,逼得两人自杀。说明胡亥相当的有魄力,敢于用人。要知道少府章邯连个武将都不是,此前根本没有带过兵,如果你是皇帝,你敢用这样的人吗?
也正因为如此,让赵高生出了警惕,原来胡亥并不是那个自己认为的只是花天酒地的人,才起了毒杀胡亥的心思。
3、胡亥的上位是有争议的,很多人说民心都在公子扶苏身上,胡亥只是被赵高利用的人,是幸运才当的皇帝。这一点我不赞同。扶苏被贬到边关,是秦始皇的决定,带着胡亥出游,也是秦始皇的决定。也就是在选择继承人这事上,秦始皇有自己的考虑。一个是认为自己尚在壮年,不想有一个威胁自己皇权的太子存在。另一个必然好选一个忠厚孝顺的,但又不能太有能力,也不能没有能力的人来作为储备。胡亥无疑是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要相信秦始皇的眼光的。胡亥绝没有那么不堪。赵高在后期有抹黑胡亥的行为,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完这两个关键人物,再来看看指鹿为马事件,您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胡亥早在跟随秦始皇出游的时候,就一定是知道什么是马的。可是鹿知不知道?不确定。这次事件,是一次明显的赵高试探他自己权威的事件。在这个事件当中,胡亥并没有坚持,或者他认为此时不易与赵高撕破脸。而群臣也并不是惧怕赵高到那种地步,只是因为皇帝都没有坚决,自己也装聋作哑罢了。
本质上来说,这次事件在君臣眼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没有那么严重。换句话说,只是在开玩笑。实际上,包括赵高和胡亥在内,都是在试探群臣的反应。胡亥看到群臣没人吭声,他也只能选择隐忍下去。继续他的吃喝玩乐。而赵高,显然因为此事件而膨胀了,以后变本加厉,做出了更多阴毒的事情,在慢慢的失去人心。如果不是刚好有各种起义,我可以断定,时机成熟,胡亥处理赵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从后面的子婴杀赵高来看,赵高终究弄不过皇权。毕竟仪轨和制度是早就深入人心的,谋朝篡位,是相当困难的。赵高也不过如此,轻易的就被除掉了。
总结一下:赵高此人,可谓一手毁掉了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人,正是秦始皇一手重用起来的。从这方面说,秦始皇不是没有识人之明,而是过于刚愎自用了。而赵高人性丑恶的一面,也在历史上展露无疑。成为了奸臣有名的代表,为后世所唾骂。
赵高没有辉煌几年,就像魏忠贤一样,有一定的能力和权谋,可是也没有蹦跶几年。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真的可以教会我们做人。做什么人?其实你看得很清楚。中国人讲留名青史。有句话叫: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可是真正来说,没有几个人会选择遗臭万年,除非是心理变态的“死太监”!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史河奇谈】,古今那些事儿皆细谈献诸君。
赵高指鹿为马揭示了人性的贪婪。深究之下,赵高其实一开始应该没想过当皇帝,甚至最初只是为了自保,但是权利的欲望就像最烈的毒瘾,诱导他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一、自保上位
赵高一开始的权力并不大,他的出身仅仅只是秦国宗室的一个远亲,他的母亲甚至是个罪犯。秦始皇赏识他的才能把他招到身边做事,做什么呢,替皇帝保管符玺和发布命令。
原本一切按部就班,转折点是秦始皇驾崩。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传位于长子扶苏。偏偏赵高与扶苏素来不合,若扶苏上位赵高的下场可想而知。于是赵高隐瞒了嬴政的旨意,直到嬴政去世后,逼迫丞相李斯与自己合作,推了秦始皇幼子胡亥做皇帝。
可以说,他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保命。
二、迷失深渊
胡亥上位后,赵高初尝权利的滋味,很快为之痴狂。刚开始时,因担心事情暴露,赵高着手替胡亥清理威胁,陷害忠良排除异己,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令他沉醉迷失,后来竟然变本加厉把矛头转向了皇室,杀了胡亥12个兄弟、10个公主。
这时候赵高杀红了眼,所有阻碍他获得权利的因素都将被他摧毁。他一步步掌权,最终矛头直指最后一个绊脚石——丞相李斯,设计害死李斯后自己取而代之当了丞相,到这里赵高的权利已经到达顶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贪婪成瘾
到了这个地步,赵高如仍保持清醒,应认清到摆在他与胡亥眼前的是内忧外患,这个时候的秦朝四处爆发起义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但他的眼前只剩下了自我权利。
要想再进一步,只有走上篡位之路自己称帝,于是有了指鹿为马的典故。然而他千算万算漏算了一样,自己虽然是赢姓赵氏,但本身是个太监,这于法于理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称帝道路遭到了群臣的无声抵抗。
群臣的抗议并没有让他清醒过来,他仍继续准备后手。推了傀儡子婴上位,让子婴只称“秦王”而不称“秦皇”,以此为缓兵之计,准备等安排妥当后寻找合适的时机卷土从来,为此他还。可惜子婴登基当天便把赵高宰了。
四、总结
人性是贪婪的,即使一个善良之人,当赋予了他无上权利之后亦可能化身嗜血魔王,赵高便是在权利的深渊中迷失自我,一步步走向毁灭,可见人最紧要的还是时刻保持清醒。
拙见一答,感谢翻阅,欢迎在评论区探讨指正。喜欢的话不妨顺手一赞点个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人除了自身的认识局限性以外,人具有的“喜怒哀乐惧”情感属性。这些都会使人明显偏离认识的客观自然轨道,发生行为上的巨大变化。能动性越高,对外的影响力越大,外界的变化就越大。“指鹿为马”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有了对“现实”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的指鹿为马,揭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都是趋利避害的!
指鹿为马,是赵高强迫朝臣在胡亥和赵高之间选边站。朝臣、赵高、胡亥都知道赵高牵的是鹿,毕竟大家都不是小孩,这点常识都是有的。为什么朝臣纷纷按照赵高的口径说是马呢?因为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代表的朝臣集体联手,灭了扶苏为首的皇权集团,三方制衡的权力格局中,皇权首先被pk掉。接着,赵高为代表的内廷集团和李斯集团又进行第二次pk,李斯出局,赵高获胜,成为掌控实权的人物,胡亥成为傀儡。这个时候赵高就需要对朝臣进行忠诚度和站队测试,究竟朝臣是否听从赵高的指示和控制,在赵高和胡亥之间选谁?而朝臣在赵高接连pk掉扶苏、李斯之后,面对赵高权倾一时的嚣张气焰,害怕遭到清算和迫害,纷纷站队在赵高一边,指鹿为马。这个测试显然让赵高满意,胡亥在朝臣的站队之后,显然也知道自己儿皇帝的地位,也改口称马。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很多,千万不要以为古人弱智,每个细节,都是权谋高手的过招。
其他网友回答
意识是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这个故事也是揭露了人性的两面性,表露出来的一面并不是真实的,隐藏的一面往往才是真实的自己,而人却总是爱隐藏自己,在人权利益面前也暴露了赵高人性的第二面,滥用人权,混淆是非,讽刺寓意很强。当今时代也是如此,职业竞争使人带上伪面具。
讽刺了只有掌握了人权才能掌握一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