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始皇死后,公子扶苏被赐死,为什么不反抗?
优质回答:
公子扶苏没有反抗这个问题的确很具有讨论性,在小莫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的时侯,就有了同样的困惑,随着对历史的了解,小莫终于找到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公子扶苏手中根本就没有兵权,他到上郡去只是以监军的身份,而掌握兵权的蒙恬又对皇帝非常忠心,面对自己也要被赐死的遗诏,他仅仅选择了向秦二世“请旨”的做法,沦为阶下囚,把自己变成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最终难逃一死。
除此之外,小莫还总结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其一,秦朝的法令严明,几乎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抗旨,更何况从小接受法制教育的公子扶苏。秦始皇是在出游在外时染病去世的,当时身边只带了亲近的一小部分人,而近侍赵高拦截了始皇传位公子扶苏的诏书,并与李斯一起做了严格的保密工作,使得旁人都以为始皇帝还在活着安排身后事。
之后,赵高连同胡亥伪造诏书,并假借始皇之名颁布遗诏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使用的都是真的印章,按照先前秦国的律例,看到这样的诏书是如同见到皇帝的,这是物证,除此之外,还有前来送诏书的使者做人证,仁厚的公子扶苏就相信了诏书的真实性,之前秦始皇杀害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不乏秦国的贵族,扶苏也就没有对父亲要杀自己的做法存疑。
其二,扶苏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长久的忠君孝父教育荼毒了他的心灵,让他丧失了一般人的思维能力,而且他和父亲秦始皇在不久前是有过矛盾的,他内心觉得自己让父亲生气发怒已经犯下了不孝的过错,余怒未消的父亲讨厌他也是应该的,只不过这其实是扶苏对秦始皇的一种误解。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素来以仁德著称,性格随和,待人友善,但不是老好人那种,经常向他的父亲嬴政提出许多建议,只是政见与他的父亲略有相悖之处,其实这与两人的身份有关,皇帝只有果断决绝才能坐稳江山,当扶苏再次反对他“收天下之兵”“焚书坑儒”时,他觉得这个儿子太需要锻炼了,为了磨炼扶苏的性格,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 ,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
名义上是发配,可明眼人都能猜到这是一种历练,是要将皇位传给他的节奏,赵高明白这件事,所以就用假诏书来害他的性命,蒙恬明白这件事情,于是劝扶苏不要自杀,而扶苏却沉浸在“要听父亲的话”的悲痛中,流着泪自杀了。
我是小莫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史籍有记载,秦始皇巡游时死在途中,下的遗诏是说让扶苏主持丧礼,意思就是让扶苏返回咸阳登基,但是遗诏还没有发出去就被赵高截下了。赵高又对丞相李斯威逼利诱,向李斯灌输扶苏登位后会立蒙恬为宰相,李斯最终同意了赵高的阴谋,李斯和赵高隐瞒秦始皇的死讯,路上秦始皇的尸体都发出恶臭味了,二人用咸鱼放在秦始皇车上掩盖。回到咸阳后,拥立胡亥为皇帝,为秦二世,赵高还假称秦始皇命令,要赐死扶苏。
扶苏知道秦始皇要他死的消息后准备自杀,蒙恬认为事情有可疑,劝扶苏不要轻生:“皇帝陛下在外地,未立太子,派微臣率领三十万大军防守边疆,又派您监军,此天下之重任啊。现在随便一个使者来就自杀,如何知道其不是有诈?我们应该上书请示,请示了再请示,再三请示,而后死还不迟。”。但是扶苏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似,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自刎在军中。
扶苏早年间反对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这类严刑峻法,多次上书劝阻秦始皇,甚至惹恼了秦始皇(秦始皇的锐志,怎么会不清楚扶苏说的呢,但是天下刚刚统一,民心还没稳定,只能高压政策,但是秦始皇也知道扶苏有治国的能力,必定是个仁君,可以让秦国很好的修生养息),表面上是秦始皇动怒,让扶苏去蒙恬军队督军,实则应该是去军队镀金的(哪有皇帝会将自己讨厌的忌惮的儿子放到军队去呢?),扶苏也没有让人失望,在军中立下很好的声望;所以扶苏因为阻止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建议在文人这边有着很高的声望,而在军队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至少蒙恬和这三十万大军是支持扶苏的,只要扶苏愿意就能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可惜扶苏过于迂腐、愚孝,我们先不说扶苏登位之后秦朝能怎样怎样,但是扶苏却是浪费了秦始皇的一番苦心安排,世人都说秦始皇残暴,但是对扶苏的父子之情、舔犊之情,让人感慨。扶苏死后两年陈胜、吴广起义说“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就足以见得扶苏的声望,不知道扶苏死后见到秦始皇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呢。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实话:这一方面是因为大秦严苛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秦始皇的权势。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听到这么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这句话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在古代社会制度下,老子对儿子是有生杀大权的。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那可是要自己的命啊,难道就没有人能反抗?
当然会有人反抗!不过,反抗的结果则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子赢了,然后儿子继续被老子干掉;另一种就是儿子赢了,然后老子被儿子干掉;但是,这样一来,儿子就会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
一旦被扣上这种帽子之后,那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这就好比是现在的上征信黑名单一般,很多事你都做不了。
另外,你得知道,在古代,其实很多文化人是把自己的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对于父亲的权势,那更是绝对地服从。
而就公子扶苏来说,他一方面是秦始皇的儿子,另一方面也是秦始皇的臣子,而扶苏也是一个文人,那自然是有文人的骨节的。
另外,最关键的是,扶苏被赐死的时候,虽然秦始皇已经驾崩了,但是,丞相李斯和赵高掩藏了这个信息,这个当时扶苏是不知道的。
所以,对于扶苏来说,是他的父皇要他死,而不是李斯和赵高让他死。
那扶苏肯定是要遵守的,如果不服从,那就是违背圣意,最后还是死路一条,毕竟,以复苏的力量,肯定是无法和始皇帝抗衡的。并且还要被扣上不忠不孝的骂名,那自然扶苏是要选择相信和服从的。
当然,你说扶苏当时有没有怀疑这事,我认为扶苏肯定是会有所怀疑的。
但是,这个怀疑也仅仅局限于怀疑层面,而不会说付出实际的质疑行动,或者说无法质疑。
毕竟,名义上扶苏是被皇帝赐死,然后扶苏选择自杀;但是,我们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这不过是留给复苏的一个有尊严的死法。
在当时的话,肯定是执法的人在扶苏身边可以保证他死掉的,毕竟,这可是皇帝的旨意啊,肯定是要保证万无一失的。
只是说,扶苏身为皇子,那指定是要选择一个有尊严的死法的,不然被老子派去的执法人员杀掉,那就是不忠不孝。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其他网友回答
扶苏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没有能力反抗!
秦始皇死后的利益格局。
秦始皇死后,帝国分为三大利益集团。
第一强大的利益集团,就是秦始皇的直属班底。他们以赵高、李斯为代表人物。而基于他们的共同利益,就是拥立一个弱势的皇子继承皇位。
第二强大的利益集团,就是强势皇子的直属班底。他们以蒙恬为代表人物。基于他们的共同利益,他们自然希望扶苏继承皇位。
第三强大的利益集团,就是皇族利益集团。他们以始皇帝的二十多个子女为代表人物。而基于他们的共同利益,对皇位继承人的人选,似乎是不明确的。因为,强势皇子继位,弱势皇子继位,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好处,也没有明显的坏处。
为什么扶苏蒙恬集团会出局,因为不符合赵高李斯集团的利益。
如果一个弱势皇子继承了皇位,那老皇帝的直属班底,就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他们的既得利益,就不会因为新皇帝上台而改变。如果一个强势的皇子继承了皇位,强势皇子的嫡系人马,自然会全面接管老皇帝的直属班底权力。在这种背景下,秦始皇的直属班底,绝不会希望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的。表面上,始皇帝的长子扶苏,是死于赵高、李斯两个人手里。实际上,他是死于秦始皇的直属班底手里。
为什么扶苏无非反抗,因为没有能力反抗!
我们总觉得,扶苏不能继承皇位。主要是源于他轻信李斯、赵高的假圣旨。其实赵高、李斯敢派人到军队里,逼令扶苏、蒙恬自杀,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个人根本没有反抗中央政府的力量。
因为,始皇帝的直属班底形成了某种默契、共识,他们自然可以拥有秦始皇一样大的权力。因为,帝国中央政府的命令,就是从他们那里发出;因为,帝国的主要军政资源,就集中在他们手中。公子扶苏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强势皇子),自然丧失了与赵高、李斯对抗的力量。失去这种背景下,李斯与赵高,哪敢派人深入蒙恬、扶苏的大军中,逼令蒙恬、扶苏自杀呢?
蒙毅在权力中枢举足轻重,还有强大的家族为后盾,蒙恬更在军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却不能有所作为,任由赵高、李斯的宰割,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忠义可以解释。因为普遍军政大佬,都为了保证既得利益,所以希望胡亥的皇位稳定,而支持赵高、李斯。而,蒙恬、扶苏手下的高级属员,都是源于始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所以,蒙恬、扶苏虽然拥兵三十万,却无法用他来对抗中央政府的。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你的问题要改下!应该是扶苏被赐死时,为什么不反抗?
扶苏不造反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当时赵高所传的遗诏虽然是假的,但是它盖上了真正的皇帝玉玺,那是一个只认玉玺,不认人的时代。如果扶苏带领着军队造反,那就是乱臣贼子,这不符合扶苏所遵循的儒家纲常礼仪,所以扶苏没有选择造反。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扶苏选择造反,那么刚刚稳定下来的天下又将动荡不安,最终受难的只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就自己夺得了皇位,刚刚建立的帝国肯定会受到重创,他不忍看到自己父皇建立的大业毁在自己的手中。扶苏不造反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不想牵连身边的人,当时的蒙恬和扶苏的关系非常的要好,如果扶苏想要造反的话吗,十万蒙家军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果扶苏真的造反,那么这十万蒙家军可能会损失殆尽,十万兵卒,后面是数不清的家庭,扶苏不忍这些无辜的人,为了自己的野心,白白的送死。再加上和自己关系非常要好的父亲去世,扶苏已经感到对这个世界没有没有多少的念想了。也许,死亡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为父殉葬才能表达自己对于父亲的一片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