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要和赵高篡改遗诏(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

网友提问:

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什么会同意赵高篡改遗诏?

优质回答: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人无利不起早,不管是身为一人之下的高位还是处在万民敬仰的帝位,都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国家和社稷的事情。想当初始皇帝开创出一个偌大的封建王朝,封了曾经跟随自己的下属高官厚禄;李斯绝对是是其中得利最多的臣子。当然了,这也是李斯为秦朝建朝立下了极大功劳的缘故。当初他利用各种计谋助始皇横扫六国吞并八荒领土,所以秦王嬴政成就帝皇伟业后;就把仅在他之下的宰相职位给了李斯。贵为宰相的他位三公之列,其权柄之重、身份之尊贵世间少有人能及。加之李斯又推行轻徭役、减赋税,民间很多百姓都是真心敬重他。

可是当始皇突然病逝在巡游的路上,他这位秦朝的宰相就开始只顾及自身既得的利益;完全不顾忌秦朝未来的千万世。当时始皇帝逝世前曾立下过立公子扶苏继任秦朝帝位的遗诏,并把这份遗诏交给了陪同他一起巡游四方的李斯。可作为托孤大臣的宰相李斯却没有依照始皇诏书行事,在奸佞宦官赵高的极力劝说说服下;把诏书上娶他女儿为妻的扶苏之名改为二世祖胡亥。为何当时李斯要舍弃扶苏这个关系亲近的女婿,而选择让胡亥这个既无能又性格残暴的公子继位?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重!

其实不管是在秦朝建立之前还是之后,李斯都尽心辅佐尽力治理;为秦朝做出的贡献很大。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李斯就建议始皇嬴政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然后还在统一全国货币、文字以及度量衡和车轨道路等方面贡献卓越,其才能可谓是颇为突出世间少见。然而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权势心极重的李斯就更不用说了。他绝不想因为始皇的逝世,而把手中好不容易得来的权柄和财富交给别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让一位他无法掌控的君王继位;那么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很可能别人取代。

而且,李斯可以说是法家集大成以及代表人,他和秦始皇可以说是君臣一心,令秦国执法家术,可公子扶苏明显是亲近儒家思想的,所以一旦扶苏上位那难保他的政治理想不会被改弦更张。对于李斯这样的人物,权势富贵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过在他接到始皇遗诏的时候,内心是非常纠结和挣扎的;他一边想要念及始皇帝给他的无限尊荣很是待他不薄,一边又在担忧扶苏继位后会改由他人也就是蒙恬担任宰相之职。正当他处在焦灼的时候,赵高这个教导胡亥的宦官就过来推了他一把。其实赵高早在始皇薨逝之时,就想推自己这边的公子胡亥上位。可是他想把接继皇位的人选篡改为胡亥,是离不开李斯这重要一环的。毕竟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李斯就陪伴在其左右;他和胡亥两人想秘密改诏绝无可能。

然而赵高也知道若是想要空口白话,来说服李斯参与进改诏书的行动是极难的;必须抓住他的心理以利引诱他入局才可能成事。因为公子扶苏当时已经娶了李斯的女儿为妻,他拥立自己的女婿继任秦帝之位岂不是更好;这样他还有可能当上国舅做皇亲国戚。所以说当时不管是从人情世故,还是始皇的嘱托李斯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谁叫赵高抓准了李斯心理的纠结,而李斯又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所以李斯最终还是被赵高和胡亥策反了。不过赵高劝说李斯篡改继位者之初,李斯很是果决地拒绝了;并且还指责赵高之言是亡国的言论。可赵高岂是这么简单就死心的人,当时知道这份遗诏内容的人很少只有他们三人;且玉玺当时也在李斯的手上,这正是最容易改诏之时。

因此,赵高又说出他跟蒙恬相比的五个不如,既人心、功劳、谋略以及才能和与扶苏的关系。李斯听此也认同了他的言论,毕竟李斯当初是当枪匹马的来到秦国;人心上是难以跟蒙恬这秦国本土的世家大族相比的。当初李斯力谏始皇焚书,对始皇嬴政坑儒的举措没有丝毫劝谏。而扶苏还被皇帝嬴政贬谪去蒙恬的军队做监军,跟蒙恬的关系自然是非常密切;所以一旦扶苏坐上秦朝二世皇帝,极有可能会大力重用蒙恬。而对于跟他政治上意见不一的李斯,则很可能仅有尊荣的身份而没有实际的权势地位。

这样一来,李斯如今的权势高位绝对不保。然后赵高有进一步说明,公子扶苏继位后到时他就成了国丈;在朝中是要避嫌的。而且皇帝的后宫肯定不会只有一个女人,后宫女人的争斗最是凶猛残酷;甚至比之前朝的政治争斗还要惨烈。扶苏虽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子,可是她未必能坐稳皇后之位;一旦跌落凤位他李斯该如何自处。见李斯不言,赵高则抛下重利为饵引诱其上钩;他承诺李斯若是胡亥继承皇位,那宰相高位必定继续留给他做该有权力不该有的财富一点都不会少。一番权衡和思虑之后,李斯最后答应篡改遗诏推胡亥上位;因为他觉得无能无才的胡亥比扶苏更好掌控和拿捏。所以在他看来,只有扶持胡亥当上秦朝的皇帝;他的权位才能真正稳固无可动摇。而始皇的突然暴毙,也是李斯和赵高一起合伙篡谋的契机。

要知道嬴政生前可并无正式立下太子,虽然他很是中意扶苏;甚至借机把他调到军中磨炼。可是他的突然离去让毫无准备少有人知晓,以至于让李斯和赵高两人合谋起来秘不发丧。这也就是直接把主动权交到李斯和赵高手中,他们篡改或是伪造一份假遗诏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间。而李斯之所以最后会同意,除了权势和高位外;还有就是他和公子扶苏的政见不同。李斯是由儒家转法家思想,而扶苏是坚实的儒家学者;不然也不会因焚书坑儒而与始皇产生很大的矛盾。可惜李斯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沙丘”之变谋害扶苏和蒙恬后;他没能斗过赵高这个宦官掌握所有权柄,以至于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死后,赵高运作了一系列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其中就包括说服了李斯,共同篡改了秦始皇遗诏,逼死了扶苏,确立了胡亥帝国继承人的身份。但结局出乎李斯的预料,他的下场很惨,“夷三族”。

如果李斯知道了最后结局还会联合赵高篡改遗诏吗?历史没有如果,但我想让李斯再从新来过一次的话,大概率还会顺从了赵高胡亥。

李斯本东门逐兔一小吏,师从荀子习得帝王之术。西游侍秦王,逐天下,位极人臣。李家鼎盛之时,李斯曾言:“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由此可知,李斯对自己的处境相当清楚。

首先,李斯在秦国的根基不深。李斯在秦国的发达主要依靠秦始皇的赏识,没有蒙家和王家那么深的根基和军功。秦始皇死后,李斯的位置很尴尬:和扶苏关系不好;因为制定了一系列严苛法律,在秦国威望不高。

赵高当时说服李斯,完全抓住了他的心理,摆在李斯面前两条路:1、遵从遗诏,立扶苏为帝,日后李斯被贬;2、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坐拥从龙之功,即使爵位不能更进一步,但也不会降低。

加之知道始皇遗诏的只有胡亥、赵高、李斯和几位近臣宦官,赵高又为宦官之首。即使李斯不同意,也是人言可畏、有口莫辩。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李斯的判断,赵高后来竟然有篡位之念,不仅灭了李斯一族,还公然指鹿为马,架空了秦国王室。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私利,他不想失去对权力的追逐,扶苏蒙毅蒙恬並不是他天然的盟友,况且赵高又一位绝代高手,揣摩透了他的心理,他也很难做出别样的选择。

政治在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往往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的品质,李斯的自私成就了赵高的阴谋,也铸就了他悲惨的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李斯怕文武双全的蒙恬夺其相位。赵高更是利用了李斯这个弱点,与其合谋矫诏改立胡亥为帝。胡亥登基后就杀了蒙恬,这不过是个利益交换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秦国著名宰相,助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一统天下,秦始皇成就帝业之后,李斯贵为宰相,位列三公,权柄之重,身份之尊,而且他还轻徭役,减赋税,民心尽在,秦始皇,出巡的过程中意外因病驾崩,临死之际,曾立下遗诏,立公子扶苏作为接班人,李斯作为托孤大臣,为什么又会舍弃女婿公子扶苏,转而拥立胡亥继位?

《史记》记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资质通鉴》记载:冬,十月,葵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李斯相伴左右,当时守在秦始皇身边伴驾的还有秦二世胡亥,秦始皇因病驾崩,在赵高的协助之下,胡亥想改遗诏内容,把接班人扶苏换成胡亥,但是,李斯也在,这计划实施起来就需要通过李斯这关了。

那么,作为李斯作为最关键的一环,真要让他选择一个人来当继位人选,公子扶苏不是更好,因为当时的公子扶苏已经和李斯的女儿成婚,拥立自己的女婿继位,不管从遗诏,还是人情世故上来讲不是更好?但为何李斯却同意了赵高和胡亥的计划?

赵高在说服李斯同意一起篡改遗诏的时候,抓住了李斯心理活动,劝告李斯说,如果公子扶苏继位,将来很有可能会让蒙恬出任做丞相,如果这样,李斯地位不保,因为此时的蒙恬不仅仅是大将军,更是公子扶苏的师父,到时李斯虽然贵为国丈,但不仅要避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帝王肯定不止一个女人,自古内宫斗争甚至比朝廷斗争更为惨烈,李斯之女未必就能稳坐皇后之位,到时李斯如何自处。

赵高则继续抛出诱饵,承诺要是胡亥继位,丞相之位必定还是李斯的,该有的权柄一样不缺,于是乎,赵高伙同李斯,篡改了遗诏,改立胡亥继位,胡亥继位之后,立即斥责公子扶苏多年无尺寸之功,蒙恬则守土无方,公子扶苏接旨之后便拔剑自吻,蒙恬则是要求上奏,之后却被士兵杀死,这就是有名的“沙丘之变”。

孤注一掷的李斯,在“沙丘之变”中就已经把公子扶苏和蒙恬踢出了局,因为李斯觉得自己能斗得过赵高,这样一来就能把秦二世掌控在手中,因为赵高是也有拥立之功的,李斯不可能愿意让赵高分享自己的权柄,因为要是这样,还不如不篡昭,只是没有想到,李斯玩不过赵高,最后自己也悲惨收场。

其实,李斯之所以同意篡改遗诏,除了上面二点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李斯师从荀子,李斯信奉的乃是法家,而公子扶苏则师从儒学大师,秦始皇坑书焚儒的时候就进行过反对,和秦始皇闹的比较僵,这也是为什么公子扶苏会被派到同蒙恬一起的原因,假如公子扶苏继位,那么李斯和公子扶苏肯定也会产生矛盾,因为主张的思想都不一样,闹矛盾是必然的结果,李斯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