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高已经成功篡改秦始皇遗嘱了,为什么他还要杀那么多人?
优质回答: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赵高并非改遗嘱,而是矫诏
秦始皇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只是留下一封信,内容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要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赶紧返回咸阳以参加自己的葬礼。但是赵高并没有把这封信送出去,而是给胡亥与李斯看了。赵高、李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拥立胡亥,那么公子扶苏就必须死。于是赵高又伪造秦始皇的诏令,令公子扶苏自杀。
第二,公子扶苏已死,赵高为什么还要杀蒙氏兄弟呢?
公子扶苏之死,只是杀戮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既然扶苏死了,胡亥也当了秦二世,赵高为什么还要杀蒙氏兄弟呢?
当时秦二世胡亥以为大局已定,便打算释放蒙恬、蒙毅兄弟。然而,赵高却要将二人置于死地,有两个原因:其一,他跟蒙毅有仇,以前赵高曾犯事,差点被蒙毅杀了;其二,扶苏虽死,蒙恬是扶苏的党羽,必须铲除。
第三,蒙氏兄弟已死,赵高为什么要铲除诸公子及大臣呢?
扶苏与蒙氏兄弟都死了,为何赵高的杀戮还未停止呢?
当时朝中大臣对胡亥当皇帝这件事很是怀疑。按照古制,应该立长而不立幼。就算秦始皇不打算立胡亥,在当时皇子里,比胡亥年长的还有很多,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胡亥。而且当初秦始皇暴死于沙丘,尽管赵高极力掩饰内情,实则纸包不住火,毕竟当时出行的人是一大队,大家尽管不敢说,内心都是明白的。
赵高就向秦二世汇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对于他们在沙丘搞的阴谋,现在诸公子及大臣都有所察觉。一旦真相被揭露,胡亥的皇位就失去合法性了。赵高又警告说:“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秦二世听了吓出一身冷汗,忙问:“为之奈何?”
赵高提出一个极为阴险歹毒的计划:通过严刑峻法,搞株连制,诛杀大臣及宗室,尽除先帝的旧臣,更换为自己的亲信。如此一来,方能高枕无忧。于是,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赵高不愧是狱法高手,与其辛辛苦苦寻找诸公子及大臣的犯罪证据,不如利用秦国“连坐法”的空子。只要诸公子及大臣的亲朋好友犯法,就可以用“连坐法”扩大打击面。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秦二世推出更加严厉的法律,很快大臣及诸公子便纷纷莫名其妙就犯了死罪而被处决。十二位公子在咸阳被处决,十位公主在杜邮被处决,另有三位公子自杀。为了自己的皇帝宝座不受动摇,秦二世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光了。公子、公主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大臣更不必说了。一时间,潜在的反对派统统被连根拔起。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记》的说法是秦始皇是传给扶苏的,只是被赵高、李斯联手破坏了。而扶苏呢?在《李斯列传》中记录,赵高和李斯篡改了始皇遗诏之后,便“更为书赐长子扶苏”,他们在信中,用秦始皇的口气说对扶苏说,“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由于秦始皇的威望太高,扶苏得到信之后,根本就没有兴起过反抗的意思,也没有起过怀疑的意思。扶苏被父亲指定为“不孝”之后,应该是感觉到了万念俱灰,所以最后是自尽而死了。
赵高等人利用了秦始皇的威望,以秦始皇的口气写信给扶苏让其自尽,他们的计谋的成功打的是一个“信息差”,因为扶苏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
(赵高)
第二种说法是秦始皇是传位给胡亥的,见于《赵正书》: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
在《赵正书》中,秦始皇与大臣商量传位给谁的时候,是和李斯和冯去疾商量的。李斯和冯去疾才是帝国左右丞相,他们为相都在十年以上,门生故吏遍布朝堂,秦始皇和他们商量才是对的。
而在《史记》中,赵高被无限拔高了,我在想,以一个马车夫的赵高是不是被拔得太高了!赵高那个时候的地位也是太弱了点,应该是没有能力插手到“谋立”的这种大事之中的。并且以秦始皇御下的能力,也不可能出现他一死,秦国制度就立即崩盘到赵高就能开始瞎搞胡搞的地步!
当然,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秦始皇在柏人而病)
第二点:赵高确实是杀了很多人,这里面有宗室公子,也有朝廷大臣,这应该跟“争夺王统”和“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关。
其实在秦国的历史上,王室兄弟因为争位而自相残杀的并不少。
当年的秦昭襄王就是踏着他的兄弟上位的,在《秦本纪》中记录有,昭襄王上位之前,他的庶兄“公子壮”有诸侯、大臣支持他和昭襄王争夺大位,但后来被“皆诛”,甚至这一场夺位引起了兵乱,史称“季君之乱”。
“季君之乱”长达三年,季君是公子壮,公子壮是秦武王的亲弟弟,这场兵乱的结果是:宣太后只是秦惠文王的女官而已,但宣太后、昭襄王一系取得胜利;而秦惠文王的王后,最后都不得良死,秦武王的王后也被赶回了魏国娘家。
而秦始皇登基之初,他的庶弟长安君也同样叛乱了,这种“叛乱”是争夺皇位后失败后才被打成“反面派”的,成功了就不是叛乱了。秦始皇亲政的前一年,公子“成蟜”在屯留叛乱了,后来被镇压,“军吏皆斩死”。
(兄弟争位刀兵乱起)
秦二世上位之后,他的兄弟到底有没有争夺皇统的这个动作,因为史料实在缺乏,我们无法看到了。但怎么说,在赵高的主持下,秦二世杀了二十一位皇子公主,不论他们是出于防备或者攻击的需要,的确是杀戮很重!
赵高为什么要杀那多的大臣,这些大臣到底有没有支持诸公子夺位,我们也不知道!但历来老皇帝过世,往往都有你争我夺的现象发生,皇帝谁不想当啊?
而当决出胜负之后,新皇一旦上位,有一批臣子是必须得让位的,这就是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虽然是秦二世坐稳了皇位,但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后来的赵高竟然以“指鹿为马”的这种手段来分辩敌我关系,这不得不让人高度怀疑赵高的执政能力,这也太“低能”了吧。
赵高能上位,因为他是“帝师”,他曾经教胡亥学习律令法事,胡亥非常信任他。但他聚得高位,却没有在底层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冯去疾、李斯的这种宦海沉浮数十年翻云覆雨的手段,所以往往都是用“杀戮”来解决政治问题,这肯定会引起一系列的乱象。
(指鹿为马)
秦国的灭亡大部份来自于帝国内部制度的崩溃,否则以项羽、刘邦这一帮强人,对上那么一个制度稳健的方圆万里大国,我感觉他们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
而制度的崩溃就是来自于赵高的“指鹿为马”,这种大面积的杀戮而导致的内部制度崩溃,历朝历代也见得多了!
如果秦始皇陵能够开启,那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或许里面会有一些他任期内的史料,这样会好推导一些。。。
个人认为,赵高杀害那么人,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自身利益集团的“攻防需要”;二是来自于赵高热衷于用“杀戮”来解决问题的原因。
文——千古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赵高野心越来越大了,丞相已然让他得不到满足,意图自己登基为王,李斯便成为了绊脚石,于是赵高向傀儡皇帝胡亥进谗言,借胡亥之手杀掉李斯。赵高又用指鹿为马一招铲除了朝堂上对他不满的大臣,因为他的野心是皇帝,而这个时候已经不甘心人下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之所以在篡改秦始皇遗诏之后还要杀那么多人,是因为他有着更大的政治野心。
赵高,原本是赵国一贵族之后人,在一次兵败之被俘虏,在赵国被变成阉人之后送秦国王宫,他因此立志要报此仇。
于是赵高在秦国王宫寻找机会接近了胡亥,并极近谄媚地奉承胡亥,很快地成为了胡亥的心腹。
秦始皇有二十三个儿子,大儿子公子扶苏,为人善良,并被秦始皇立为太子,在秦灭六国之后因为劝阻秦始皇滥杀文人而惹怒了秦始皇,而被派往北方边境阻止匈奴的入侵。胡亥则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本身他是没有什么希望当上皇帝的,可是在他身边的赵高报仇心切,把他扶上了皇位。
“沙丘之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巡视天下,来满足自己大权在握,睥睨天下的心愿。可惜羸政此时年纪己经大了,在第五次南巡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得了重症,死于平原津(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的沙丘平台。此次南巡胡亥和赵高也在随行众人之内。
李斯原来是楚国人,后来机缘巧和之下来到了秦国,受到羸政的赏识并得到了重用,而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进行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及“焚书坑儒”的一系例政策都有他的功劳,从而促进了大一统中国的形成,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秦始皇死后,很有心机的赵高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密秘地接近了李斯,只用几句话就说服了赵高。他问赵高支持他的赢政死了之后,太子扶苏即位,而太子扶苏生性善良,肯定和他(李斯)的政见不合,他将何去何从?李斯当即沉默了。是呀,太子扶苏即位,朝中恐怕没有他的立身之处了。
赵高看出了李斯的犹豫,趁热打铁地指了指外面的胡亥殿下,悄悄地指出只要李斯和他改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立马他就会成为新皇帝陛下的大功臣,而李斯权衡再三之后无奈地同意了。
当赵高把欲立胡亥为帝的事情告诉胡亥之后,立即劝胡亥杀了太子扶苏和他的亲信蒙恬,胡亥对于杀了大哥还有点儿于心不忍,赵高则阴森森地劝他,如果不杀扶苏和蒙恬,一旦有任何风声泄露出去,本来就怀疑的朝中大臣就会投向太子扶苏,而蒙恬手中的大军会立刻挥师南下,到时恐怕胡亥的性命不保,胡亥万分无奈地同意了。
历史上最大的阴谋“沙丘之谋″诞生了,胡亥成为了秦二世,而赵高的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他要把朝中所有怀疑此事的人统统杀掉,并趁机换成他的亲信,从此独揽朝政。
于是,大秦王朝的朝堂上开始了血雨腥风,大批的朝臣人头落地,背后则是赵高那阴森而恐怖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