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赵高为什么要搞垮秦朝?对他有什么好处?
优质回答:
秦始皇死在南巡路上,太监赵高怕太子扶苏继位,就对丞相李斯说:"倘如扶苏上位,你我等都不会有好处,你是客卿,就将打发出去。"李斯听了,就一齐串同胡亥假诏夺权。
胡亥上台召,伪诏杀了扶苏及全部王子。赵高大权独揽,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凡不顺者就残酷镇压,连李斯父子都被投入大牢丶当街腰斩。
赵高狂妄之极,直接废了傀儡胡亥,改立子婴(有人说扶苏之子,也有说皇族子弟)。当时农民起义已风起云涌。刘邦一军正向咸阳进发。
子婴等人早对赵高恨之入骨,接位后就和身边护卫谋划除掉赵高,以报深仇大恨。在赵高探望之时,一人独进子婴房间,就被子婴和众人疯狂扑上,连咬带抓当既面目全非丶两眼挖空,一命呜呼。
不久,刘邦兵临咸阳,子婴带众人举白旗投降。刘邦当既"约法三章":伤人丶偷盗丶抢劫者杀!稳定咸阳民心,不伤及一人,秋毫无犯。
萧何只带着皇宫图书,其余一概原封不动。本来楚王定下谁先进咸阳为帝,但刘邦恐项羽势大,退避三舍。让项羽做了诸侯之上楚霸王。
刘邦暗蓄力量,待到了拥有"兴汉三杰"后就和项羽进行了楚汉相争,楚灭汉兴继秦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汉王朝。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说赵高是赵国宗室为了复仇才搞垮秦国,这有点无稽之谈的意味,因为按照历史的记载不是这样的下面我以《史记》讲诉一下赵高的由来。
赵高到底是不是赵国宗室之后
关于赵高其实有很多可聊的地方,首先关于赵高此人是出自赵国的宗室的说法,其实起源于《史记》中的记载: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这句话是说赵高是赵氏的远房宗室。不过这种说法的争议就产生了,这主要是涉及秦国王室和赵国王室的关系,我们首先要知道夏商周时期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人的姓氏是分开的,主要是上古部落流传下来的遗迹,姓是古代一个宗族部落的图腾,而后变成宗族了部落的名字,姓的作用是表明这些姓的人是一个先祖的后裔,但是随着子孙的繁衍生息,后代不断增加,于是就用氏来划分这些同姓的人。我举一个人,姜太公,姜太公这个人其实叫做吕尚,他的先祖是炎帝之后,姓姜,此后被封在吕地,于是子孙以吕为氏,姜太公应该是姜姓吕氏,叫做尚。再比如周朝,周朝的祖先是姬姓,出自皇帝之后,随着周武王的分封天下,大批姬姓子孙被分封各自的领地,他们后来有各自的氏,比如周氏,王氏等等,只是在汉朝之后中国的姓和氏逐渐融合为一体,于是氏取代了姓成为了主流,也就是问别人姓氏其实是问别人的氏。
而秦赵都是赢姓,其实是亲属关系,他们都是商朝大臣飞廉的后裔,秦国的祖先恶来和赵国的祖先季胜是兄弟关系。都是赢姓,只不过季胜的后裔造父对于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大功被封在了赵城,此后以赵为氏,而秦国则是恶来的后裔非子,非子最后因为会养马被周孝王看中,被封在秦地,号为秦赢,按照道理此后秦国应该以秦为氏,但是《史记索隐》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赵都是赵氏,而且《史记》也说非子:
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所以这个赵高的是赵氏远亲的这个赵氏是秦国王室还是赵国王室,就是值得争议的地方。
此外沙丘之变里,在赵高劝说李斯立胡亥为皇帝的时候,赵高曾经对自己的宫廷岁月有过回忆: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
赵高说这个话的时候是秦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往前推断二十年应该是公元前230年,由于是二十多年,至少也是在21年到29年之间,那就还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9年,而赵国灭亡于公元前222年。赵国被秦将王翦攻陷邯郸是公元前228年。此时赵高入宫已经至少3年以上,怎么可能是为了仇恨灭亡秦朝。
赵高搞垮秦朝的说法不恰当,准确是秦二世搞垮了秦朝,而赵高在扩大权势的时候,每做的一步都是对于秦朝的损害而已。
沙丘之变里,赵高利用丞相李斯和太子扶苏,以及大将蒙恬的矛盾使得李斯同意和自己一起拥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登基称帝。但是胡亥的皇位是“偷来的”,于是这种不合法性足以让人生疑,于是赵高和李斯商量对付扶苏的办法,最终扶苏被赐自尽,蒙恬自杀。但是秦二世胡亥即位年仅21岁,他向赵高倾诉自己年幼,自己的哥哥们现在很强大,很多大臣不服,怎么处理,于是赵高建议诛杀诸位皇子和强臣,于是胡亥下令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些皇子公主的遗骸曾经出土过,都是酷刑而死。
而后是陈涉起义,秦二世派章邯镇压,当时秦二世还在修建阿房宫和天下的转运,于是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谏秦二世罢免劳役,秦二世不听,还把三人下狱,其中冯去疾和冯劫自杀,李斯被下狱,最后在赵高的设记下李斯被杀。
而后章邯击败陈胜,项梁,魏咎,北上攻打赵国。当时和项羽打战打败了,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而章邯派往咸阳的使者司马欣,赵高不接见,也不信,最后司马欣回来一说,章邯畏惧,最后投降了项羽。
赵高当初向秦二世吹牛说关东地区的六国起义军很快会被平定,但是此后章邯投降项羽,项羽带着六国起义军直逼函谷关,而另一只起义军刘邦攻破武关,于是赵高担心自己的命运,而秦二世刚刚好以起义军的事情责备赵高,赵高担心被杀,于是图谋兵变,赵高联合自己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赵成勾结郎中令,打开皇宫城门,杀尽宫中,逼秦二世自杀。而后赵高意图立子婴为秦王,但是被子婴设计杀死。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赵高许多人了解的比较片面,大多数人其实都不知道赵高其实是秦二世胡亥的老师!还有,要知道赵高是不是刻意搞垮秦朝,诸如:赵高到底是不是太监?他是赵国人还是秦国人?他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吗?这些问题都要去考证和思考,如果这些问题搞明白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了。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
▲大书法家、律政达人、皇子的老师,赵高的高光时刻
赵高是书法家?
没错!秦始皇统一文字时,曾经找几个写字漂亮的人写了全国规范贴,我们都知道李斯是其中之一,殊不知赵高也是。赵高写的就是《爰历篇》六章。而且因为赵高字写的漂亮,始皇帝专门让他教年幼的胡亥写字,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的《大篆》篇说:“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由此胡亥才对赵高非常依赖,这也成为以后赵高能控制胡亥的原因之一。而且对赵高的书法,历朝历代都有非常高的评价。北魏时期《古今文字志目》中收录了五十九个书法名家,其中就有赵高。《采古来能书人名》还非常明确指出赵高“善大篆”。由此可见,赵高的书法造诣很高,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家!
还有,赵高能在始皇帝身边工作,不仅仅因为他字写的漂亮,他也是一位熟读秦法的律政达人!有一次他犯了重罪,蒙毅要按法处死他,他愣是凭着对法律的熟知和自己的巧言令色,活脱脱让始皇帝免了他的罪!大概也就是因此,他才对蒙毅怀恨在心,意欲除之而后快吧!
所以,赵高其实并不是只会说好话的马屁精,他是有真才实学的,要不秦始皇也不会重用他。
▲赵高真的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吗?
赵高伙同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这个设定,相信早已深入各位历史爱好者的脑海了,因为以《史记》为主的各大“正史”书籍都是这么记载的。但是这个设定,其实早在2009年就引发了大讨论。
2009年,收藏家捐给北京大学一些西汉竹简,有三千多枚。专家整理后,发现里面有一篇《赵正书》,多达1500字。赵正,专家认为就是赵政,也就是秦始皇。书中记录了秦始皇和周围几个重要人物的言论及事件,其中一些和《史记》是相符的,专家猜测,这可能是司马迁写《史记》时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记录完全颠覆了《史记》。比如,赵高并没有篡改诏书,秦始皇死前就已经认可把皇位传给胡亥!而且杀赵高的并不是子婴,而是大将军章邯!
这么看来,秦始皇到底把皇位传给谁了,其实在西汉时期就颇有争议!而司马迁,则是审时度势选择了其中一种~
▲赵高到底是赵国人还是秦国人?他真是个太监吗?
《史记》中是这么描述赵高的,“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很多历史爱好者,包括不少专家学者据此得出:赵高是赵国人,兄弟好几个,而且都是太监,他们的母亲因为被刑责,所以他家的地位比较低贱。
但是也有很多专家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这句话并非说赵高是赵国人,而是说他属于赵氏。这些专家还说,根据秦始皇对赵高如此重用来看,赵高甚至是秦始皇的远房宗亲,因为都姓赵!那为什么赵高的家庭地位这么低?那是因为秦国法律比较严苛,即使是同宗都可能受刑,比如以前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就曾被挖过鼻子。
而且,他兄弟几个也不是太监,因为此处的“隐宫”记录错误,应该为“隐官”。根据《云梦秦简》记录,隐官应该是官府的手工作坊,是专门收容犯错受刑罚,从而导致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的地方。这相当于现在的“刑满释放人员”专门的工作机构,因为劳改犯都不好找工作。赵高的母亲就是如此,因为她“被刑僇,世世卑贱”。所以赵高及其兄弟,都出生在这个地方,就叫做“皆生隐官”。
这么一来,两种说法貌似都挺有道理,你又会倾向于哪一种说法呢?
稍微具体地说完赵高,我们现在就可以说说赵高为什么要搞垮秦朝了。
1,如果赵高是赵国人,那他完全有理由故意搞垮秦,来为被秦屠戮的赵国报仇!那他篡改秦始皇诏书的行为也变得非常合理,就是为了能控住胡亥!若如此便可这么设想:赵高的祖上其实是赵国的王室成员,赵高为了报仇,不惜做了太监,由赵国秘密潜入秦国,因为熟读秦律,字写的也好,所以取得始皇帝的信任,还做了胡亥的老师,后终于挟持胡亥灭了秦国!他搞垮秦国,就是为了替赵国死难同胞报仇!而且,这样设想,竟然和《史记》很吻合。2,如果赵高不是赵国人而是秦国人呢?那他搞垮秦朝,根本就是无意之举~很可能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让他失去了对时局的判断!或者说,他根本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加之在党争中杀戮太多,让他杀心越来越重,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最终终于招来了杀身之祸,也把秦朝搞垮了~
以上,为什么赵高要搞垮秦朝,大概就是这两种可能。
其他网友回答
行险而侥幸,谁都想证明自己能行吧。最大的苟变成功者就是最大的失败者,成功于帝国落难之时,失败于罪恶的良心丧尽之时。
是故,错败为成功之鉴。于是,正德振义通行天下。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历史铁律: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尤瓦尔·赫拉利
先说秦始皇,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整个大秦帝国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其他人不是人,秦始皇等于大秦帝国,大秦帝国等于秦始皇。
赵高、李斯、王翦之流,复读机而已,执行的从来是秦始皇的意志,毫无个人意志,不要以为李斯写了《谏逐客令》李斯就有自己的意志了,他没有,李斯自己的意志全在秦始皇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解释了李斯为什么那么容易被赵高所左右。
赵高也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写的一手好字的法律专家,他总是能猜准秦始皇的意图,然后给秦始皇献上具体好用的法律条文,一辈子都在唯秦始皇之意图为己意。
这些人,说秦始皇残暴也罢,伟大也罢,经年累月下来,这些人从精神上,思考能力上都离不开秦始皇了。
复读机嘛!
然后,秦始皇死了,大秦帝国貌似还在。
我们要知道,秦始皇就是大秦帝国,大秦帝国就是秦始皇,两者不可以分开的,也是分不开的,嬴政的个人色彩实在是太浓厚了,浓厚的掀不动,抓不起。
这个时候的大秦帝国急切的需要一个“新秦始皇”来负一切责任,而,再寻找“一个新秦始皇”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斯和赵高的手里面。
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只是具有被挑选的能力,不具有去挑选别人的能力。
但是,他们有了这个权力。
一个人性弱点——人总是千方百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相信自己喜欢的人,抗拒去做正确的事,不愿意相信自己讨厌的人。——葭明通伟大的人都是克服了这个人性弱点的人,他们总是能说服自己接受事实,承认现实,敢于承受痛苦,可以和自己讨厌的共处一室不起冲突。
很明显,赵高没有克服这个人性弱点。
以前赵高喜欢做的事情是“让秦始皇高兴”,因为秦始皇高兴他就喜欢。
没有了秦始皇,赵高转移了目标,喜欢了秦二世胡亥,因为胡亥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
并且胡亥这个孩子还听他赵高的话,让人更喜欢的不得了。赵高喜欢胡亥比喜欢秦始皇还要喜欢。
上面说过了赵高现在有“权力”挑选自己喜欢的人去做“新秦始皇”。
大秦帝国的灭亡就从赵高的这个“个人喜欢”开始了。赵高并没有打算搞垮大秦帝国,搞垮秦朝对他没有一毛钱的好处。
他只是喜欢这样干罢了。
这个世界上,99%的事业都毁于”个人喜欢”。
李治喜欢武媚娘,大唐被腰斩。
咸丰喜欢那拉氏,大清被垂帘。
朱由校喜欢做木匠,魏忠贤当了九千岁。
宋徽宗喜欢爱艺术,金人请他北去狩猎。
读者朋友,你老板如果喜欢下图的小三,可能害你会失业。可怕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