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一代奸臣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是如何成为秦朝的无冕“皇帝”的?
优质回答:
在人们的印象中,赵高是靠歪门邪道、奉承拍马上位的,然而,赵高却是有才识、有谋略、有权术,靠才学而不断高升的。
赵高出生于秦昭王四十九(前258)年,十七岁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太史考试合格揄史,二十三岁参加统一大试,以第一名除为尚书卒史入宫任职,时为秦王政十二年,他二十三岁。赵高办事勤勉、颇有学识,而且,他精通法律,他被提拔为中车府令,负责管理皇帝的车马,这让赵高有了接触皇室成员的机会。而且,由于赵高精通法律,这是传至嬴政耳朵里,因而,嬴政便让赵高教他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这让赵高有了极好的机会靠近胡亥。
赵高很聪明,他有学识,懂法律,而且,他还善于观言察色,能屈身守逢迎献媚,因而他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了重罪,被交给蒙毅处置,秦法很严格,即便是赵高得到了胡亥的信任,蒙毅仍不敢违法轻处赵高,决定依法处死赵高。可是,嬴政看赵高勤奋有才,一直在教胡亥法律,于是,便特令赦免了赵高,并恢复他的官职。赵高得以继续经常与胡亥接触,逐渐得到了胡亥的宠信。
赵高(剧照)
关于赵高的身世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可是,因理解和解释不同,关于赵高的身世有三种不同看法:一是秦室远亲说,认为秦国君主为“赵氏”,赵高的赵氏就是秦国宗室的赵氏,所以说赵高与秦王室同族,只是属于远亲。但有批评者认为秦宗室的氏后来改为“秦”,而赵高的氏仍为“赵”,说其为秦室远亲,说不通,而且,这与赵高的经历不相吻合。二是赵国宗室远亲说,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所以,赵国应是赵国王室的疏族,清学者赵翼就认为赵高本是赵国公子,因痛恨秦灭赵,誓欲报仇,所以“自宫”而进秦室,欲杀秦子孙而亡秦。但反对者认为赵翼的复仇说法缺少根据。还有人说赵高是赵国在秦国的人质,但也缺乏根据。三是认为赵高之“赵”即使便是出自造父一支,也已与秦的宗室失去联系,赵高家是“隐宫”,属于官奴家庭。
以上三种说法,赵高属于秦宗室的远亲的说法受到了比较多人的赞同。
那么,赵高是不是太监呢?这也有不同看法。
一是说赵高属于“天阉”之人,即指男子性器官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人。这一说法将上述的“隐宫”二字解读为赵高属于“天阉”,但反对者认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有女婿阎乐,故当有女儿,并非“天阉”。
二是说赵高并非是阉宦,除了赵高有女儿这一根据外,还认为,关于“隐宫”不能做宦官解释,而是指在宫中内廷任职的人。所以,赵高是内廷的官员而非宦官。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史记》所载“宦人”与赵高作为宫中近侍的身份相符,而且,与赵高作为中车府令的官职相符,后来,汉代称“宦者”,一般都指宦官,所以,赵高当为阉臣。所以,赵高作为宦官的可能性比较大。
赵高利用其中车府令和掌管符玺的官位,特别是利用他得到了胡亥宠臣的身份,利于沙丘政变掌控了权力。
政变发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当时,年逾半百的始皇帝在他进行第五次出巡时,于路途中突然患重疾病倒了。始皇帝一直在找长生不老的秘方,可是,或许正是因为食丹药而加重他的病情的。始皇帝的病日益加重,他也预感到已无力回天,深知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他急忙安排立储大事。
当时,长子扶苏继位似乎已成定局。首先,虽然说扶苏常与嬴政意见不合,但是,就人品而言,他刚毅勇武、重诚信,能容人,而且,扶苏有大将蒙恬的辅佐,一定能继承秦皇的大业。其次,依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扶苏是长子,继位理所当然。
于是,始皇帝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赵高,令其发布立储命令。可是,当时扶苏正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监军,始皇帝只好发长诏令扶苏将军事指挥权交付给大将蒙恬,让他赶回咸阳主持继位。诏书封好后,始皇帝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可是,赵高开始搞鬼了。
赵高绝不能容许扶苏继位,这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扶苏一贯与他的意见不合,赵高担心,扶苏一旦继位,他的地位一定不保,甚至可能会被赶出宫廷;二是赵高与嬴政的少子关系密切,而且胡亥对他很信任,还有,胡亥昏庸无知,若是继位,很容易摆布。基于这些考虑,赵高暗中却扣下遗书不发。
七月丙寅,秦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此时,丞相李斯主理朝政,他暂时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其原因是秦始皇死于宫外途中,担心天下人知其真相后出现大乱;而且,长子扶苏在前线监军,李斯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会为争夺皇位而宫斗。
李斯掩饰得很好,他令人将棺材置于开门纳凉关门保温的辒辌车中,行军途中,照常往车里进献食物,让亲信官员奏事,犹如始皇帝活着一般,将皇帝的死信限制在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臣之中,而其他文武官员皆不知实情。
赵高抓住时机,悄悄溜出去,带着他扣下的遗诏秘密拜胡亥,他力劝胡亥取代扶苏继位。赵高告诉胡亥,朝中大权掌控在他和李斯手中,请胡亥尽早做出决定。胡亥虽昏庸,但也早有野心,他早继位的想法,只是担心有悖于忠孝仁义,不敢盲动。赵高的怂恿让心动了,但他担心,担心他父皇病逝消息尚未诏告天下,不敢去找李斯帮助。赵高胸很有把握地告诉胡亥,必能再犹豫了,机不可失,必须尽快行动,他愿意替胡亥去找丞相为胡亥谋划继位之事。胡亥这才接受赵高的夺位的建议。
《楚汉传奇》中的胡亥形象
李斯自吕不韦被除去丞相职务之后,便成了秦始皇得力的亲信大臣,他辅佐始皇帝灭六国,统一天下,辅助制定了一系列的统一策略,在朝中声望极高。但是,李斯是布衣出身,又是外国人,他虽位列三公,尽享尊荣,但有吕不韦被除相之例,他时时感到有危机。李斯的这一弱点被赵高抓住了。
赵高找到李斯,直接对李斯表示,皇上驾崩之事,朝中只有他和李斯等亲信大臣知晓,而秦始皇要发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仍被他所压着,要定谁为继承者,只靠他与丞相李斯来决定。请李斯作决定。
李斯听赵高一说,认为这是欲篡诏改立,是大逆不道之罪。他感到不能做也不敢做。李斯斥责赵高竟然说出这大逆不道之言!李斯感念始皇帝的恩典,今天下存亡,皆系于他与赵高,岂能辜负先皇!
赵高早有准备,他抓住了李斯的另一弱点,他深知李斯熟知帝王之术,他说服李斯说:“请丞相细想,论功绩、兵略和受扶苏信任等方面,丞相能与蒙恬将军相比吗?大公子一旦继位,你的丞相之职还能保住吗?届时,怕是你很难善终!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实乃立嗣的最佳人选,望丞相仔细度量。”李斯知道蒙恬更受扶苏的信任,于是,他终于向赵高妥协,表示愿意与之配合。
李斯(剧照)
赵高有了李斯的配合,知道大事已成,他非常得意非凡,便与李斯合谋,矫改诏令,假托始皇帝之命,立胡亥为太子。赵高非常恶毒,他还假制诏书,发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大公子扶苏与蒙恬自裁。
扶苏在上郡接到“诏书”,即时感到天昏地暗,他父皇驾崩了,且令他自裁,他失声大哭,情绪失控,回到帐中,便拔剑欲自尽。蒙恬是始皇帝少时好友,相交甚厚,对嬴政很了解,他不相信这诏书是真的,他劝扶苏不要自尽。他表示,陛下出巡在外,尚未立太子,诸公子必激烈争夺储君之位。今大公子扶苏与他奉命守边,足见陛下对他们的信任,不可能传诏赐死,其中必有诈。
可是,传诏使者乃赵高心腹,一直持诏催迫,扶苏也已感到诏书不可信,但他认为他父皇常责备他,让他任监军,乃是无立他为太子之意。今年幼的胡亥定为太子,而他统领着三十万大军,守边御贼,完全有势力谋反,所以,陛下降旨赐他以死,是为了皇室安定,若他一日不死,陛下一日心不安。随即挥剑自尽了。蒙恬对诏书仍持疑,后被囚禁于阳周,秦军守边兵权归副将王离掌握。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担心蒙氏重掌大权,便对胡亥进谗言,称始皇帝本想立胡亥为太子,正是由于蒙恬的弟弟蒙毅屡次阻止,才没有能行立。必杀之,以绝后患。胡亥听信谗言,下令将蒙恬囚禁,蒙恬含恨吞药自尽,而他的弟弟蒙毅拘留在代地。
赵高除掉了扶苏和蒙恬,令人运始皇帝尸体返朝,天气炎热,但是恶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以大批鲍鱼掩盖臭味。回到咸阳之后,将始皇帝发丧,公告天下,举行了隆重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因立下大功,被封为郎中令,胡亥成了傀儡皇帝,朝中大权,皆由赵高和李斯掌控。
赵高掌权后,清除异己,特别是,赵高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兄弟们,清除秦室宗亲,以保证他掌控权力。之后,赵高故意设计在胡亥玩乐时,多次让李斯去觐见,让胡亥厌恶李斯。之后,又以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勾结盗贼,陷害李斯父子。后来,赵高又罗织了一系列罪名,诬告李斯谋反。胡亥下旨腰斩了李斯。赵高支持彻底掌控了朝中大权,成了威权显赫的丞相。
李斯临死前感叹:“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秦朝的气数,在胡亥与赵高的统治下,已丧失殆尽。
再后来,赵高密令阎乐发兵造反,胡亥在阎乐的威逼下拔剑自尽,结束了他可怜又可恨的一生。赵高抢了玉玺,准备自己登基,但遭到了文武百官的沉默抵制,赵高只好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立子婴为帝,后来,子婴改称秦王。
子婴早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被赵高推上王位后,他不愿当傀儡,便秘密安排了亲信太监韩谈,设计引赵高入宫,杀了赵高。横行一时、权力熏天的赵高,被他所扶上皇位的子婴除掉了。而大秦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陈琳评价赵高是最深刻的,他说:“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减,污辱至今,永为世鉴。”(《三国志·陈琳传》)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是个有野心的,一般的宦官只知道照顾好自己的主子,而他却在做好自己的
日常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充电,进而精通秦国法律来获取秦始皇的喜爱。
大家都知道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就是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律是被大家所推崇的,赵高知道这是个机会,便加以利用,果然他被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放到现在就是给董事长开车的呀,能时常在领导面前露个脸,升职加薪那不是小菜一碟。
伪造圣旨是造反必备良药,赵高的胆子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自知
时日无多,便立下遗嘱让皇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不料却被赵高暗中截下,因赵高与太子扶苏向来不合,他担心扶苏继承王位后对自己的地位不利。
等到秦始皇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因担心引起不安,便秘不发丧。赵高便劝胡亥取而代之,胡亥欣然同意,接着赵高便逼着李斯共同加入进来,李斯怕死,也怕自己丞相的地位不保,也就妥协了(不过他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赵高弄死了)。
他们又制造了一封假的诏书,说扶苏不忠不孝,逼扶苏和蒙恬自裁,搞笑的是,扶苏竟然相信这是他父皇的旨意,抹了脖子自杀了,莲子这里想吐槽:这人是不是傻,秦始皇既然立了他为太子,又有意锻炼他,怎么会转眼让他自杀呢,变脸也不会变这么快,明显是敌人的奸计。
这个是编剧都拯救不了的剧情,不过就扶苏这智商,即使打回赵高胡亥那里,估计也活不了多久。
掇来的皇位不好当,胡亥担心事情泄露,便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大臣,十来个公子和十来个公主,和一些难以对付的大臣,都被二世和赵高的爪牙以不实的罪名定了死罪,杀了个精光。
他还大修阿房宫,征召5万名精壮之士屯卫咸阳,并收集天
下奇花异草、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以至于“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搞得人民怨声载道,名不聊生,造反已有苗头。
胡亥一味寻欢作乐,朝政之权大部分落到了赵高的手中,赵高便看着李斯不顺眼了,想除掉李斯自己当丞相,于是设下计谋,诬告李斯谋反,于是李斯死定了,临死之前,李斯已看到到了秦必亡的气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
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意思是赵高和胡亥要把秦国送向灭亡。
赵高日益膨胀,逐渐不把二世放在眼里,有一天牵一只鹿到朝堂上,在大臣们面前指着这只鹿对二世说:“这是一匹好马,特来献给黄上”。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就不高兴了:怎么不是马?众位大臣都在这儿,请他们说吧,二世就问大臣们,当时就有不少人说是马,有的不开口,有的说是鹿,没几天功夫,说鹿的大臣都被赵高暗地里给杀了,也有的借个罪名给杀了,于是宫内宫
外大小官员都不敢反对赵高,连二世都怕他了。
赵高此人就是野心大,胆子大,头脑聪明,加上肚子里面的坏水多,造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