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发动政变杀害了秦二世,为何轻易的被秦三世杀了呢?(赵高杀死秦二世)

网友提问:

赵高发动政变杀害了秦二世,为何轻易的被秦三世杀了?

优质回答:

因为赵高一心想做自己做皇帝,然后跟刘邦平分关中,结果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秦三世、也就是秦王子婴的智慧和能量,所以才会被击杀。

赵高,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宦官,却以一人之力改变了大秦的国运,可以说是个大奸贼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赵高其实非常有才华,不但精通律法和历史,字写得也非常好,要不然秦始皇为何会宠信他二十余年,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好看?

所以说,赵高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最初是靠才华上位的,又因为长期与秦始皇待在一起,从而培养了很强的政治才干,这是他之所以能够搅动秦朝政局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当秦始皇刚去世的时候,赵高就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先是搞定丞相李斯,然后杀掉公子扶苏、囚禁大将蒙恬,最后扶持胡亥登基,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可以说是相当老练了。

胡亥少不更事,他登基之后,整日待在后宫寻欢作乐,将所有国事交给赵高处理,赵高因此掌握了军政大权,其野心也开始膨胀,想要取代李斯成为丞相。

事实上,李斯跟赵高本不是一路人,只不过他被赵高胁迫,再加上他权欲熏心,所以上了赵高的贼船,但他在胡亥登基之后,与赵高政见不合,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都有忧国忧民之心,因此逐渐成为赵高的敌人。

因此,赵高到后来就容不下李斯等人了,他先是用谎言蒙蔽胡亥,致使冯去疾、冯劫被捕下狱后自杀,后来又诬陷李斯造反,致使李斯全族被灭。

李斯等人一死,赵高就顺理成章登上丞相宝座,自此之后他一手遮天,就连指鹿为马这种荒唐事,大臣们也都不敢反驳他,还说是胡亥看错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赵高第一次有篡位野心,是在大将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之后,那时候刘邦已经率军进入武关,为了尽早夺取咸阳灭亡秦朝,他便派人联络赵高,让赵高作为内应,而赵高为了求一个退路,也积极回应了刘邦。

恰在那时,胡亥得知章邯投降,以及刘邦攻武关之事,他虽然是个荒唐的皇帝,但国家存亡这样的大事,他也必须上心了。

因此,胡亥感到非常恼怒,便责问赵高说,你不是说关东盗贼不能成气候吗,怎么现在到了如此地步?

赵高见胡亥开始对自己有意见了,担心还没等刘邦攻入咸阳,自己就先被杀死了,于是与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郎中令赵成商议,准备让子婴替代胡亥当皇帝。

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事实上,赵高名义上拥立子婴当皇帝,其实这只是个幌子而已,他真实的想法是准备自己当皇帝,这样他面对刘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了,实在不行投降了也有更大的资本。

至于说,赵高为何选择子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秦始皇的儿子们已经被赵高和胡亥杀得差不多了,秦始皇血缘亲近之人中,也就只有子婴一人了(根据推测,子婴大概率是秦始皇的弟弟);

并且,子婴仁义节俭,在百姓中有声望,赵高觉得打着拥立他为帝作为政变旗号,更容易政变成功。

前207年九月,按照赵高的部署,赵成在宫中散播谣言,说咸阳出现了盗贼,下令阎乐发宫中禁军前去绞杀,宫中防守因此变得空虚。

与此同时,阎乐又亲自率领千余人以逮捕盗贼的名义攻打望夷宫,很快就攻入宫中,他见人就砍,一时间死伤无数。

阎乐来到胡亥居住的宫殿,胡亥这才知道发生了政变,便急忙召左右护驾,但护卫们早就逃得不知所踪了,只有一个小太监在他身边。

阎乐冲到胡亥面前,胡亥大声说,我是真龙天子,你敢把我怎么样?阎乐也不示弱,大声指责胡亥说,你就是个无道昏君,人人得而诛之!

胡亥不甘心, 要求见赵高,阎乐不许,胡亥便哭丧着说,要不给我一个郡王当,或者当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还是不许。

胡亥有些失望,就再次哀求阎乐说,只要能保住我的性命,哪怕让我做个平民百姓也行啊!

阎乐不准备跟胡亥废话,就对他说,我是奉丞相命来杀你的,你说再多话也是没用的!

胡亥自知必死无疑,但不想死于他人之手,于是拔剑自刎而死,结束了他可恨而又可怜的一生。

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胡亥死后,阎乐立马向赵高报告了这一消息,他很高兴地来到胡亥的寝宫,直接从胡亥腰间摘下玉玺佩戴在自己身上,然后下令召集百官上朝,准备登基为帝。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赵高之所以敢以一个太监的身份篡位,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极大的权势,更在于他的出身。

原来,赵高也是嬴姓赵氏,跟秦国皇室同根同源,有人说他是赵国宗室之后,也有人说他是秦国宗室旁支,可谓是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他跟秦始皇有着相近的血统是确凿无疑的。

因为这个缘故,赵高才敢有篡位为帝的想法,也才敢发动政变杀死胡亥。

大臣们来到朝堂之后,赵高先是宣布了胡亥的罪状,然后询问大家是否可以拥立自己为新的皇帝,但出乎意料的是,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是再用沉默来表示对赵高的不满之情。

赵高本以为大臣们都很害怕自己,肯定会同意拥立自己为帝,但大臣们却都不说话,他顿时感到天昏地暗,自知强行登基也不会有人支持,于是提出拥立子婴登基,大臣们这才纷纷表示赞同。

不过,赵高耍了个小心眼,他为了保留自己继续篡位的可能,便以六国复立、秦地日益稀少为由,说子婴不应该再称皇帝了,称王比较妥当。

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就这样,秦朝退出了历史舞台,秦国再次出现了,但它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多月。

很快,子婴便被赵高叫到宫中,他得知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秦王了,也知道自己只要登基就会成为赵高的傀儡,因此很不甘心,便决定找机会除掉赵高。

为了拖延时间,子婴对赵高说,需要斋戒五日之后方可登基,赵高认为这合情合理,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随后数日,子婴就住在宫中,他将两个儿子及太监韩谈找来商议,最后决定让韩谈埋伏在寝宫内,然后引诱赵高进来,再将其击杀。

子婴这边在计划,赵高那边也在积极谋划,他准备在登基大典前,在太庙中祭拜的时候将子婴给杀掉,然后强行登基。

为什么赵高又准备杀掉子婴了呢?

因为那时候刘邦又派人跟赵高联系了,说只要赵高肯作内应,那么事成之后就跟他平分关中,大家一起做王。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那时候秦朝在武关和蓝田还各自有一支军队,他如果率军强行进攻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所以他才拉拢赵高,试图让秦军不战而降。

对于赵高而言,刘邦的许诺自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他毕竟不是秦国之主,子婴跟他向来不对付,如果不除掉子婴,势必会有大麻烦。

因此,赵高计划杀掉子婴,自己继位当皇帝,以此来获取最大的政治资本,从而让刘邦的许诺顺利变成现实。

五日之期到了,赵高也准备好了登基大典,便派人去请子婴出来,但子婴却数次推脱不出来,理由是他生病了。

赵高便有些着急,于是亲自去寝宫请子婴,还对子婴说,登基大典是宗庙大事,你怎么能说自己有病呢?

赵高刚说完,韩谈突然冲了出来,一刀就将毫无防备的赵高给杀死了。

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赵高一死,子婴立马登基为秦王,众臣皆拥护他,他便宣布了赵高的罪状,还下令灭赵高三族,并在咸阳城内示众。

至此,赵高一党势力土崩瓦解,子婴随即开始组织反击,做最后的挣扎。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子婴被赵高严重低估了,这其实是赵高人生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他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太想当皇帝了,也太想跟刘邦平分关中了,他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子婴这个傀儡的智慧和能量。

事实上,此前子婴的智慧已经得到充分展现了,就比如说胡亥登基之后,大肆残杀兄弟姐妹和宗室成员,子婴竟然奇迹般存活下来,史书上虽然没有他说是如何做到的,但想必跟他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但是,赵高因为权欲熏心,竟然想要将子婴当成过渡品,还对他没有足够高的防备心,所以最终被子婴给轻易杀掉了。

蔡东藩先生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就说,子婴不动声色就除掉了赵高,说明他其实有当明君的潜质,如果他早点继位,再多给他几年时间,他或许可以挽大厦之将倾,秦国也就不会灭亡了。

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

而在历史上,史学家对子婴的评价也都是很高的,认为他虽然是秦国亡国之君,但罪过不在他身上,因为秦国的军事已经挖掘了,纵然他有周旦之才,也是无力回天的。

子婴继位之后,虽然整肃朝纲,积极组织防御,但根本无法阻止刘邦大军,最终在他当了四十六天秦王之后,刘邦大军攻打到咸阳附近的蓝田,他在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向刘邦投降,存在了数百年的秦国(秦朝)就此灭亡。

当时樊哙劝说刘邦杀掉子婴,但刘邦认为子婴并没有什么过错,杀他将会失去民心,所以就将子婴好生安置,并在撤出咸阳的时候将他留了下来。

后来项羽进入咸阳,他不但杀掉了包括子婴在内的秦朝宗室,还一把火烧掉了咸阳所有宫殿,秦朝历代之积累至此一炬而尽,他因此落了个恶名流传后世。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赵高如果真的杀掉了子婴,然后自己当皇帝了,那么刘邦真的会跟他平分关中吗?

当然不会,就在赵高策划杀掉子婴的时候,张良找到刘邦并对他说,赵高可能在使诈,他只是想拖延时间而已,不如先劝降武关守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一面派遣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秦将,以此来麻痹秦军,另一方面他又派人突袭武关,最终夺取武关,咸阳因此门户大开。

沛公以为(赵高)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所以说,刘邦也已经不信任赵高了,但赵高还被做着春秋大梦,只能说他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心智也被蒙蔽了。

相比于赵高的痴心妄想,子婴就显得更加清醒了,他知道只要刘邦入关了,不但赵高是死路一条,自己也必将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登基之后并没有马上投降,而是组织军队积极抵御刘邦,直到最后山穷水尽了,他这才选择投降刘邦,也算是为保家卫国尽力了。

总结一下,赵高在杀掉胡亥的时候,确实展示出了很强的才能,但这些都属于是阴谋诡计的范畴,并不是大智慧;

而子婴之所以能够轻易杀掉赵高,是因为赵高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小看了子婴的智慧和能量,他为了实现称王称霸的愿望,以身涉险而不自知,结果被一个小太监给一刀解决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赵高看起来权势熏天,其实都只是幻觉而已,因为他根本并不得人心,根基远没有子婴这个宗室正统深厚,这也是为何赵高死后其党羽就立马倒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死的不冤,因为他到死都没弄明白,子婴背后的势力有多么深不可测。

这里先说一下,秦朝是没有秦三世的,所谓的秦三世子婴准确地称呼应该是秦王。

当时,赵高认为秦朝已经降为一个诸侯国的水平,因此其君主不能称帝,只能称王。所以子婴是秦王,而不是秦三世。

子婴的权势和秦二世胡亥根本没法比,在赵高看来,子婴就是自己的一个傀儡罢了,对自己毫无威胁,但是实际上,子婴却是一个比李斯还危险的存在。

想弄清其中的原因,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吧。

被高估的赵高

自从除掉李斯后,赵高的权势与日俱增。

由于秦二世不管事,赵高确实过了一段大权独揽的日子,可惜有一个问题他却一直无法解决,那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最后事态严重到连秦二世都知道了,于是秦二世跑去质问赵高,这下子赵高害怕了,于是想谋朝篡位,取而代之。

为了试探朝臣,他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好戏,将那些不愿附和自己的大臣都找借口赶出了朝堂。

在他看来,敢于反对自己的人应该被清除得差不多了,可以着手执行下一步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

其一,为了刺杀秦二世,赵高派人散布假消息,称附近有盗贼出没,调开了秦二世身边的护卫。

这说明秦国的军权不在他手里。

事实上,秦始皇当年创立帝制,就考虑过如何防止出现权臣,最好的办法就是牢牢把军权掌控在皇帝手里。

因此,秦始皇规定,但凡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由皇帝亲自下令,且需要有玉玺加盖的调令,以及虎符才能调动军队。

如果是调动军队长途奔袭,还需要持有皇帝颁发的信物,否则根本无法通过沿途关卡。

还有一点就是,军队的最高长官是太尉,而不是丞相。赵高当时只是丞相罢了,因此他根本无法直接调动军队。

也许他可以找太尉帮忙,但是太尉八成不是他的心腹,弑君这种事,不是可以随便和人说的。

所以,秦朝的军队并不在赵高的掌控中。

其二,赵高派自己的女婿阎乐率兵(八成是私兵)去宫里杀秦二世,却还要把阎乐的母亲扣为人质。

这说明,赵高心里明白,朝中很多人还是忠于秦朝皇帝的。因此,虽然阎乐是自己的女婿,绝对算心腹了,赵高还是担心发生变故,用阎乐的母亲做人质,其实是赵高为了让自己安心。

而事实证明,确实依然有人忠于秦朝。

就在阎乐带人闯入皇宫时,却遭到了守门官的阻拦,最后阎乐杀了守门官冲入宫中,杀了秦二世。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秦二世身边依然有一个太监坚持陪着他。

秦二世问太监,为何不告诉他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等地步。

太监则回答,说真话的人都受到了你的处罚,我是因为没说真话才能活到现在的。

从这些地方都能看出,赵高在朝中并不是真的只手遮天,人们怕他是因为秦二世站在他这边而已,赵高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果然,当赵高将秦二世的玉玺挂在身上,出现在群臣面前时,所有人都低头不语,和他想象中的下跪高呼万岁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候,赵高才知道自己自作多情了。于是临时改变计划,立子婴为秦王,实际上是想让其当傀儡,来间接操纵秦国朝政。

可惜的是,他不仅高估了自己,而且还严重低估了子婴。

被低估的子婴

秦二世时期的秦朝,存在着三巨头,分别是李斯、秦二世以及赵高,赵高虽然消灭了秦二世和李斯,但是他们的势力依然存在着。

秦二世的势力,准确说应该是忠于秦朝的势力,他们遵循着秦始皇定下的制度,为了秦朝的未来忧心忡忡,这些人都是通常意义上的忠臣。

而李斯的势力,虽然不知道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赵高大,毕竟李斯当了秦朝丞相这么多年,树大根深,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是他提拔的。

而且以李斯的性格来看,他提拔的这些人,必然都是很有能力的。

虽然李斯和秦二世都不在了,然而他们阵营的官员们却还在。

别看赵高此前搞了次“指鹿为马”,清理了一批人,那些公然和赵高唱反调的人,大多是官场萌新,没搞懂赵高的意思。

那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早就洞悉了赵高的想法,所以一个个都蒙混过关了。

而这些人,除了大秦的忠臣,就是李斯的旧人了,这些人并不愿意和赵高同流合污。

忠臣的行为好理解,至于李斯的人,他们最主要还是担心赵高哪天对他们进行清算。

所以这两拨人都希望能除掉赵高。

但是失去了领头羊,他们一盘散沙,根本没法威胁到赵高。

这里就要轮到子婴出场了。

在秦二世死后,子婴作为仅存的皇族,成为了这些人唯一的希望。

而子婴这个人不简单。

首先,秦二世找各种理由所有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皇室成员时,子婴进行了劝阻,就这样,秦二世竟然还放过了他。说明此人不仅有担当,还有手段,使得秦二世放过了他。

其次,当他被赵高立为秦王后,在宫中和自己的儿子及心腹宦官商量如何诛杀赵高。

他不仅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他说,赵高已经和楚国约定,只要赵高杀掉秦国皇族,就可以做关中王。

这可是赵高集团的核心机密,按理说子婴根本不可能知道才对。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赵高身边有人透露了消息,此人也许是子婴的人,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李斯派或者忠臣派的人,而子婴已经和他们取得了密切联系。

不管怎么样,子婴绝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他背后的势力深不可测。

我相信,赵高肯定在他身边安排了眼线,但是子婴依然可以密谋除掉李斯,还不被发现,这真是细思极恐。

子婴设下的是必死之局,赵高没有一丝生机

赵高在立子婴为秦王后,本来想在宗庙除掉子婴的。

可惜子婴早已得到情报,于是提前设下了杀局。

子婴称病不起,赵高多次派人来催促都无效。子婴毕竟是秦王,面对赵高手下那些人,他确实可以不卖面子,于是赵高只得亲自去请子婴入宗庙。

大概是认为皇宫在自己的掌控中,赵高没带护卫就进了子婴的房间,结果被子婴的心腹宦官给杀死。

很多人认为子婴这是运气好,其实真的如此吗?

既然子婴背后的势力如此深不可测,当然要考虑赵高带护卫一起进殿的可能性。

子婴必然准备了后手,比如屏风后面的一群刀斧手之类的。

总之,赵高只要进了屋,那就是有来无回,必死无疑。

赵高一死,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子婴迅速掌握了秦国政局,赵高的心腹手下们没能闹出一点事。

可惜,此时的秦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回天了。子婴先是投降了刘邦,后来被项羽所杀。

总结

赵高看上去只手遮天,其实那都是幻觉罢了。

秦始皇定下的制度,使得没有一个大臣能够真的专权。

他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却根本没发现作为傀儡的子婴其实是个狠角色,其身后的势力深不可测。

从他踏入子婴房间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灭亡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杀胡亥和子婴杀赵高,再次向我们应证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赵高能政变杀了皇帝胡亥,是因为他对胡亥太了解,以及做了充分的准备;赵高被秦王子婴反杀,是因为他太轻视子婴,同时子婴事前做好了准备。

赵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师,而且是有着极大野心的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敢在秦始皇暴死在沙丘的时候隐藏诏书不发、敢把丞相李斯拉下水一起矫诏、敢把胡亥推上皇帝宝座、敢借胡亥的命令逼扶苏自杀,种种恶行,都是自己的权力欲望所引起的。

同时,作为胡亥的老师,他了解胡亥的为人和本质:胡亥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伟略和决心,他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这也是赵高长期给胡亥灌输的“迷魂药”。

正是因为长期给胡亥担任不负责任的老师,又满足了胡亥贪图玩乐的要求,所以胡亥对赵高是言听计从,把国家大权都交给赵高,自己只顾着享乐荒淫去了,以至于出现“指鹿为马”的闹剧。

但是,胡亥也不是个傻子,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各地诸侯国纷纷举兵“复国”、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虽然赵高一再掩饰,不让下属把坏消息报告给胡亥,但是胡亥还是知道了情况。

面对政权不稳、自己的皇帝宝座能不能继续坐下去的时候,胡亥彻底慌了,当他知道中间是赵高从中作梗、报喜不报忧时,就把赵高喊来狠狠的斥责了一顿。

赵高害怕了,怕胡亥会杀了他,他虽然大权在握,但胡亥毕竟不完全是任自己摆布的傀儡,支持胡亥的大臣和军队势力还很强大,于是他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赵高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闫乐和弟弟郎中令(宫廷卫队长官)赵成二人里应外合,趁胡亥不注意的时候,杀害了胡亥,随后立子婴为秦王。

这时候,赵高想的是六国的“复国”是想恢复各自国家,回到战国时代,他也没敢再立子婴为皇帝,只让他当秦王,也是相当于向六国妥协了:

秦国也不当皇帝了,也不统一天下了,大家还是跟原来战国七雄一样,都各自称王。

可是赵高千算万算,他忽略了子婴的背景和能力。

子婴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经历了秦统一天下的战争淬炼,凭借军功得以列入宗室,对秦国是忠心耿耿。

而且子婴与赵高并没有利益牵扯,他看到大秦帝国被阉人赵高搞得乌烟瘴气,马上就面临亡国的地步,子婴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既然自己被赵高立为”秦王“,赵高想利用自己做“傀儡”,自己再“傀儡”这个位置上也要为国除奸,为秦国做最后的努力。

于是子婴就开始谋划怎么杀死赵高,可是赵高不知道他,他还天真的以为子婴跟胡亥一样,自己继续掌握大权,继续胡作非为,所以他压根就没把子婴放在眼里,更没有察觉到子婴会杀自己。

子婴采取的策略是故意不参加接受秦王玉玺大典,让赵高干着急,等赵高等不及来内殿找自己的时候,埋伏好士兵动手。

子婴的这个计谋非常成功,师出有名,因为按照秦国的礼制,新立的大王要斋戒沐浴5天后才能正式到庙堂接受秦王宝玺,才算是正式即王位。

赵高杀了胡亥,大臣们都知道他是逆臣贼子,所以赵高迫切的需要子婴赶紧正式登上王位,可是子婴再斋戒沐浴5天后还没有接受宝玺,大臣们的流言蜚语就满天飞了,有传言说赵高把子婴也杀了,这下赵高坐不住了,请了子婴几次,子婴就是不来,没办法,赵高只好亲自去请。

这一请就有来无回,正中子婴的计谋,赵高一走进子婴的内殿,就被子婴下令士兵拿下砍死。

就这样,赵高再做足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能够杀死胡亥,子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做足了功课,反之赵高一点准备没有,就被子婴轻易杀死。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说赵高被秦三世所杀,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秦二世而亡”,没有三世。所谓的“秦三世”子婴,并没有称帝,只称秦王。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和大家聊聊。

秦二世胡亥,是个荒唐而可悲的角色。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硬要揽,下场就像胡亥那样。

秦始皇驾崩后,本来应该是长子扶苏继位,但赵高和扶苏关系不太好,担心扶苏登基后对自己不利,胆大包天地联合丞相李斯,假传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及忠于他的蒙氏兄弟,扶胡亥上位。

为什么是胡亥呢?因为赵高曾奉秦始皇之命,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对胡亥比较了解,知道这是个容易被控制的人。

胡亥虽然无德无才,只爱玩耍享乐,但身为皇子,内心自然也隐藏着继承帝位的野望,明知父皇选中的是长兄扶苏,若有机会也会上。

要说这扶苏,实际上也不是合格的大秦继承人,仁弱且糊涂。因他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惹得秦始皇大怒,将他发往上郡,监督长城部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说是怒,又何尝不是一种培养。历代君王,最忌讳的就是儿子涉及军权。秦始皇怒了扶苏,却让他去督军,这几乎就是明晃晃的表示要让扶苏继承大秦。纵然政见不同,秦始皇对长子始终还是偏爱的。康熙朝那些阿哥们如果有这种待遇,怕不得乐疯。

这种情况下,扶苏竟然还相信父亲会赐他一死,也不想着当面问问父亲怎么回事,直接挥剑自刎。这什么脑子?

说回胡亥,登上帝位之后,以玩为最高目标,曾对李斯说“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这样永远享受下去。”

李斯当初肯加入赵高的阴谋,也是为了权力。扶苏再怎么仁弱,身后有着蒙氏的支持,不会轻易受人摆布,胡亥却不一样,只能依靠他们。不料事成后胡亥更为看重赵高,李斯心下不悦,便多方离间胡亥与赵高的感情。

赵高也看李斯不顺眼,诬陷李斯要谋反。胡亥不辩真假,将李斯处以极刑,黥面、劓鼻、砍断左右趾、腰斩、醢(hai,即剁成肉酱)五刑齐上,称为“具五刑”,李斯死得极惨,家人也被杀。

李斯一死,朝中就成了赵高的一言堂,指鹿为马也无人敢反驳。而宫廷之内,早被赵高掌控,大家别忘了他是太监,太监么,本就是从宫中起家的。

换言之,胡亥算是彻底落入赵高掌握中了,赵高想杀他易如反掌。他自己却毫无所觉,听从赵高的建议,整日混迹于后宫,大小政务皆交由赵高处理。

直到各地爆发起义,项羽又打赢了巨鹿之战,向着关中进军,大秦江山岌岌可危,胡亥才如梦初醒,质问赵高怎么把好好的江山弄成这样子,言语中对赵高很是不满。

胡亥毕竟是皇帝,又心狠手辣,赵高担心他加害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率领亲信发动政变,让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去杀胡亥,胡亥百般求饶阎乐都没有心软,命令士兵们动手,胡亥为保住最后的尊严,自尽身亡。当初他逼长兄自尽,现在他也是一样的命运。

不得不说,赵高是个有理想的太监,竟然想自己登基为帝,取了胡亥放在身上的玉玺,大步走向龙椅。但是,文武百官虽然无法与之对抗,却也不愿意奉个太监为主,实在丢不起这个脸。都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

“天弗与,群臣弗与”,赵高无奈之下,只得从宗室中选了子婴,让他先斋戒,再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称帝不合适,让子婴复称秦王。这是还妄想着自己当皇帝呢。

子婴可不是胡亥那种糊涂蛋,极为果断,知道自己如果按照赵高的安排走,必然会成为他的傀儡,甚至在宗庙中就被他杀死,因而跟两个儿子和亲信宦官韩谈商议,打算先下手为强。

计策定下后,子婴假托有病,不去宗庙。赵高亲自来请,被韩谈伺机刺死,子婴诛其三族。煊赫一时的赵高,就这样被名不见经传的子婴弄死了。

要问为何这么容易?不过是“出其不意”四个字,但凡赵高有准备,子婴都难得手。至于胡亥,他的命运早被赵高决定了,杀他太简单。

子婴到底是谁的后代?这是一个迷。有些史料记载,他是秦始皇之子,可胡亥杀尽兄弟,不应该留他一命;也有史料记载他是扶苏之子,这就更不可能了,扶苏都被逼死了,他的儿子还能活?

还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这个可能性比较高,如果他是成蟜之子,与胡亥就不存在争夺皇位的竞争关系,才能在胡亥的血腥清洗中活下来。

但不管他是谁的儿子,反正他似乎是最合格的大秦继承人,至少比胡亥和扶苏强,倘若秦始皇选他为储,大秦也许还能多延续几代。

码字不易,劳动您的小手手,关注点赞,人生灿烂哟!

其他网友回答

诛一不全之身,一力士易于屠猪狗尔。

赵高以阉残之躯,巧慧弄智。洞悉祖龙之好恶,渐成始皇腹内蛔虫,一蠕一动,皆合圣心。秦法虽酷,赵高屡践而不死,何耶?盖藉始皇之宠,得苟延而威贵。

至若祖龙崩殂,赵高胡亥共谋篡逆,赵高逞狐狡之智寄宿主于胡亥。胡亥袭大统而挟临天下之威,慑服百官,荼毒黔首,四海缄口!何耶?承顺也!赵高得小人之志,指鹿为马,予夺予求,天下皆欲食其肉而不死,何耶?圣宠也!始皇宠赵高大位不得正传,胡亥继宠而寿夭亡。为一宠之私而失百世基业,为后世好宠者诫矣!

欲壑难填,赵高临天下乱起,又生拥立之心,犹思继宠,以苟残身,其可得乎?子缨有去佞之心,天下有除奸之意,阉逆之命游于一宠之间,宠失身死,为天下笑。

横扫六合何雄哉

纵观一宠二世衰

阵前刀斧能噬血

口蜜腹剑主圣裁

残己诛心非社稷

自宫已失壮士怀

读史清音明世态

执杯拍案论时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