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是亡于赵高吗(秦朝毁在赵高)

网友提问:

秦王朝的灭亡,跟赵高篡改遗诏有没有关系?他为什么敢这么做?

优质回答:

赵高篡改遗诏,与秦王朝的灭亡有决定性的关系。我们先说说赵高篡改遗诏所造成的后果。

一、遗诏原本是由公子扶苏继承帝位。公子扶苏为人正派,在众臣和百姓的口碑中声望很高,如果扶苏即皇帝位,或许能厉精图治,稳定国本,把大秦带入一个全新强盛时代。即使有项羽等人造反,有主心骨在,再加上大将蒙赘不死,秦军也不会败得那么快。

二、赵高为什么篡改遗诏,不让扶苏即位,而是让无能的胡亥当皇帝?就是为了手握大权,让胡亥做傀儡。而扶苏当皇帝,赵高是万不能为所欲为,更不用说”指鹿为马”了。

三、赵高篡改遗诏,夺得大权后,对大秦帝国高层统治集团破坏力极大。对那些忠于大秦,反对他的忠臣良将以及秦国贵族子孙屠杀贻尽,仅秦始皇的儿子公主就被杀了三十多个,赢氏一族几乎被杀尽,国本被抽空。待到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造反后,能领兵打仗的大将数不出几个,大秦帝国的军队再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了,简直不堪一击。

四、不能不说李斯是一代名相,就因为一时失足,和赵高胡亥同流合污,篡改了遗诏,被赵高所牵制,最后被廹害至死。事后看到朝庭被赵高所控,大概肠子都悔青了吧。如果辅佐公子扶苏,朝政绝非如此,秦朝绝对不会灭亡的如此之快。

赵高之所以敢这样做,也是形势所迫,秦始皇生前宠他,他得罪许多人。秦始皇一死,靠山没了,他也会想到自己会死得很惨。与其等死,不如赌一把,赢了一切都会好,输了,反正一死,也不亏什么,当然敢这样做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以笔者观点来看,大秦的灭亡,跟赵高篡改遗诏有一定的关系,他的做法说明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从秦的政策,从秦的利益阶层,从秦被统治阶层。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1、赵高不更改遗诏,他的下场的是很惨的,从扶苏反对他父亲的暴政,自然而然的认为秦始皇身边的宠臣不是一个好东西,因此扶苏上台的话,第一个不好过的就是赵高。赵高为了保住自己,也为了可以更好地放纵,他选择了让没有吃过苦,典型的纨绔子弟胡亥上位,而且赵高跟胡亥玩得非常好,太清楚他的秉性了,赵高可以很好地控制胡亥。

2、秦的政策,因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 他把缴获的和没收的武器加以销毁,在咸阳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铜人。 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灭封建贵族依以割据的手段。天下兵器收尽易,天下人心统一难。

秦统一以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进行了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完成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 据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而当兵服役的人超过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秦始皇采取赵陀等人的意见迁移关中50万秦人至岭南与当地人民族融合,但导致关中空虚,大大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老秦人的空缺,导致核心统治基石的崩塌。

3、从秦的利益阶层,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经过朝廷上的两次辩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守和县长没有兵权,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以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劳动人民是没有权利可言的。

4、从秦被统治阶层,农民,在秦二世胡亥的昏庸下,导致农民的生活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这种种情况说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事业的同时,也造成了秦王朝倾覆的条件。所以西汉时的贾山谈到秦代”群盗满山”的情况时说:秦始皇在世时,他的统治已经在崩溃,但是由于皇帝以及开国大臣在镇压,没有人敢于和政府对抗。再好的政策,规划,遇到猪队友也是坑的不要的不要的。

创作不易,请赏赐个关注点个赞再走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以笔者看来,秦王朝的灭亡与赵高篡改遗诏有着直接关系,正是他将皇位传给了胡亥,而胡亥原本就是没有才能的人,这间接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但是,这绝非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暴君,在他在位期间,秦王朝的百姓已经怨声载道,所以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不过,不管怎样,赵高篡改遗诏也是导致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上这段历史被称为——沙丘之变。所以笔者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探讨一下这段历史。

一、正史中的沙丘之变

我们来看一下正史中关于沙丘之变的记载,见于《秦始皇本纪》: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根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东巡。这次出巡,他带上了左丞相李斯,和他最小的儿子胡亥。当来到位于今山东平原县一带的渡口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疾病,且病得十分厉害。秦始皇此时可能感觉到自己大期将至,便非常讨厌“死”这个字,从此,随行队伍的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谈论死字。但是这样并没有让秦始皇的病情有所好转,随着病情的恶化,秦始皇开始准备后事,给长子扶苏留下遗嘱:命他将兵权交于大将军蒙恬,自己则回咸阳主持葬礼。

遗嘱立好以后交于赵高保存,可是等到始皇帝驾崩以后,赵高联合宰相李斯将皇位继承人私自篡改为胡亥,并设计赐死长子扶苏。由此秦二世胡亥成功登基,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

二、赵高篡改遗嘱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就会有人问,赵高为什么如此大胆篡改遗嘱呢?

我想说,这一切都是秦始皇造就的赵高有如此的胆量。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位后期,一直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所以终日不理朝政。使得朝中权利不断向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手中,使得这两位手握大权,独揽中央朝政。所以,想要篡改遗嘱一事,只需策反宰相李斯一人,便可以瞒天过海了。李斯对于始皇帝其实是忠心耿耿的,并且是十分不同意赵高的做法,但是面对这一幕,赵高没有放弃,步步紧逼,分析长子扶苏上位以后对于宰相李斯地位影响的利弊,终于李斯妥协于赵高进行合作,由此,这样一场瞒天过海的阴谋便成功实施了。

三、秦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讲述了沙丘之变的经过,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刚才笔者在开头便直言,赵高篡改遗嘱,致使无能之辈胡亥即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仅仅是秦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或者说是重要原因。不过,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往往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面,去看事情的本质。关于秦朝的灭亡,可能大家觉得一方面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二是赵高的篡改遗嘱。这些其实都对,但是在笔者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

秦王朝在当时不得民心,这是秦王朝灭亡的最最根本原因。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哪个朝代,但凡不得民心者,最终都不会长久发展。

秦始皇在位时,百姓便深处火热之中,不得民心。纵使不出现赵高的篡改遗嘱,也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加速秦王朝的灭亡。因此,赵高的行为,只是秦王朝灭亡的其中之一的导火索,有关系,但非根本性关系。所以,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只有深得民心才是根本之道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错误希望大家指出,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有。若扶苏继位,秦历史定会改写。

其他网友回答

赵高本身,本属平凡。其父受刑下狱,身受酷刑。其母因父连累,没为奴婢,其母后又受刑诛死,赵高亦被受刑,选入宫中,充当宦官。赵高为人随机应变,善伺人意,得始皇赏识。称其办事强干,习练刑法,命为中车府令,教胡亥审判狱讼。赵高便极力奉承,获得胡亥十分宠信。贫贱一生,受人欺凌,赵高虽然怀恨,无从下手。秦始皇出游,蒙毅自然随行。谁知始皇半途得病,便使蒙毅往各处名山大川祈祷。蒙毅奉命而行,未及回报,始皇已死。赵高趁蒙毅不在,谋立胡亥为嗣,自己方得专权,且可报复仇恨。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命令,不得归为太子,所以日夜怨望。扶苏为子不孝,今赐以宝剑,可即自杀。蒙恬不能谏正扶苏,反与通同一气,为臣不忠,一并赐死。即将兵事交与裨将王离掌管。此书写就,盖上御玺,命胡亥门下亲信之人为使,星夜奔往上郡,赵高等仍在沙丘等候回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