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商鞅,李斯,赵高三人的下场给了后人什么启示?
优质回答: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的世界是人情世界,人情人情,是人都要讲情。作为人,不要走极端,岳飞至忠至洁则被杀,海瑞至廉至清则被弃。秦朝的商鞅、李斯、赵高都是官居相位的人,因也是走极端的人,最终三人也都不得善终。
商鞅变法,移木立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让秦国从此走向富强,但是,变法也极大的损害了公室贵族奴隶主的特权利益,仅就奖励军功一法,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他们封爵加位,没有军功同样不能得到,没有爵位就等同于从公室贵族中除名,可见当时这一法让不劳而获的奴隶主贵族们是多么恼恨得牙根痒痒。更甚的是惩罚制度,对于擅自寻衅滋事、挑起私斗的都有明确而严历的惩罚。商鞅是法家,主张用严刑苛法来管理国家,什么砍足、剁手、劓鼻、割耳、黥面、杀头、腰斩、车裂等等酷刑残法,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连坐,一人犯法,一家乃至同宗族的人都要跟着倒霉,都要受牵连,受刑罚。在严刑酷法面前,奴隶主贵族们也没特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当时的太子赢驷犯了法,商鞅也要给予割鼻肉刑,谁讲情也不行。你想想,如果太子受了劓鼻之刑,已属五官不全,还怎么继位?最终还是秦孝公的哥哥赢虔,作为太子的师傅,代太子受刑了事。正因为商鞅在推行新法中,不考虑当时的社会现实,不讲一点人情事故,才得罪了一大批奴隶主贵族们。因此一力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一死,商鞅就受到以太子和赢虔为首的奴隶主贵族们的疯狂报复,商鞅被处车裂之刑。但有一点令人欣慰的是,商鞅之法得以延续,最终为大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宏基。商鞅地下有知,也当可告慰了。李斯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人物,官至丞相。为统一六国,李斯为秦始皇筹谋划策,确定了先灭韩魏的国策。统一六国后,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思想,实行焚书坑儒,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要求车同轨,书同文,为建立巩固封建专制集权制国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就是为以后中国的大一统,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李斯作为丞相,不考虑当时的国情民意,依然推行酷刑严法,依然不恤民力国力,筑长城,抗匈奴,征南越,开疆土。这些还让人可以接受,但大规模修筑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加上连年征战,严刑酷法,让天下人疲困不堪,几乎让人达到了崩溃的边缘。李斯因其老鼠哲学,本是一追求功名富贵之辈,在面临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正是其莫大的私心,才让他被宦官赵高谋害,不仅自己最终身受五刑,被腰斩,而且也连及三族被夷灭。赵高本是秦王宫一宦官,其人善能隐忍,精通律法,又做事麻利,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逐渐做到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还做了幼子胡亥定狱断案的老师,在宫中多达二十余年。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病死沙丘平台,赵高就与丞相李斯合谋发动了沙丘政变,伪造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逼死公子扶苏和蒙氏兄弟,自任郎中令。稳定朝局后,赵高以沙丘阴谋怕泄露为名,鼓动秦二世胡亥一次就杀死了自己十二个兄弟和十个姐妹。杀尽秦始皇子孙后,赵高又有了进一步的打算,那就是陷害李斯,夺取丞相之位。他为了把持大权,给胡亥说了一通为君树威之道,让胡亥居深宫玩乐长时间不见外臣,宫外大臣求见及上书都由他传递。丞相李斯求见了几次胡亥都不接见,赵高就假装讨好李斯,说等皇上有时间了通知李斯,李斯自然感激涕零。每当胡亥在宫内玩兴正浓时,赵高就对李斯说:“皇上正闲着,可求见皇上了”。李斯求见,胡亥自然反感忿怒。如此几次让胡亥愈来愈反感李斯。在此基础上,赵高开始诋毁李斯,说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守,陈胜吴广等刁民起义,路过三川,李由也不积极组织反击,致使叛乱越闹越大。胡亥听了大怒,就立即派人调查李由通盗一事。这时李斯方知中了赵高圈套,就上书申诉,并指出赵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当心。二世非但不信,还把李斯的申诉书给赵高看,劝他小心。赵高假装悲悲凄凄地说:“丞相父子谋逆已久,所惧唯臣一人耳。臣死不足惜,只担心陛下安危。”二世说:“爱卿不必挂心,有朕在,谁敢动你。”自此赵高更加肆无忌惮。过了几天,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暂缓阿房宫工程,减少戍守,以缓解民愤。本就对李斯有怨气的秦二世大怒,以此是对先帝不忠为由,下令有司查办他们。冯劫、冯去疾不愿受羞辱,就在狱中自杀。李斯觉得自己善辩,希望以上书形式为自己辩白。岂知现在已全被赵高掌控,他的上书都被赵高压下。秦二世派赵高审讯李斯父子谋反事件,赵高就天天严刑逼供,把李斯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苦熬不过,只得承认谋反为真。赵高还不断派人假扮御史、谒者、侍中等轮翻提审,如果李斯反供,以实情相对,就狠狠拷打,直到不再反供,才停止拷打。后来秦二世真的派人去复核,李斯不辨真假,就完全承认谋反为实。于是李斯以谋反罪被判腰斩,并夷灭三族。害死李斯后,赵高就做了丞相,在朝堂更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害尽认为对自己不忠的人,更加重了天下苛税窑役。后来刘邦起义军即将打到咸阳,就派人与赵高联系,让其作内应。眼看秦朝摇摇欲坠,赵高害怕事情败露,就同弟弟赵成、女婿阎乐发动宫庭政变,逼死了秦二世胡亥,觉得自己赵姓与赢姓同宗,本想自立,无奈朝中无人答应,只好将玉玺传给王室成员子婴。子婴早就恨死了赵高,就用计斩杀了赵高,并诛杀了赵高三族。
商鞅、李斯,因过于贪恋功名富贵,虽建大功,却不识进退,以致身遭酷刑,累及家人。商鞅虽死,但新法得行,大秦感激,后世称颂,也可含笑九泉了。李斯为永保名利富贵,竟不顾大秦命运,屈从赵高,最终腰斩弃市,亡族毁家,终为后世所笑。赵高本一阴谋小人,纵一己之私欲,致大秦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正所谓小人得志,为世大患。又传赵高本赵国王族,为报灭国之仇,自甘自宫毁身,深入秦宫,忍屈耐性,终灭大秦,得报大仇,胜廉颇、李牧多矣。由此看来,赵高也算是个大英雄了?难怪后世有诗赞美赵高道: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其他网友回答
商鞅是秦孝公时期变法的主导人,担任左庶长,爵位大良造。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上台。秦国的老贵族们合伙把商鞅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只能选择叛国,继而被车裂。
李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关键人物,早年担任廷尉,后期成为大秦帝国的丞相。秦始皇暴毙后,这哥们跟赵高合作,把秦二世胡亥弄上台,结果导致自己被腰斩。
赵高本是服侍秦始皇的一个寺人,因为服侍人的功夫比较好,深受秦始皇的器重,这是最早的宦官弄权。秦二世上台后,政务都交给了赵高,赵高也就成了丞相。结果赵高反戈一击把秦二世弄死了,等到秦王子婴上台后,将赵高斩杀。
我们会发现,这三个人,都曾经是大秦丞相级别的人物,最后却又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那么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一、商鞅变法,给自己留条后路很难吗?
有些人选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建立一些制度,甚至让自己以身试法都在所不惜。商鞅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了让秦国的法令严苛,不管什么人犯了错,都必须要受罚。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其实商鞅本身也是违背了法令。在少年的秦惠文王犯罪以后,因为他是秦孝公的儿子,所以商鞅就没有处罚他。
反而把啥事儿都不知道的太傅公子虔给割了鼻子,理由是,他是太子的师傅,就应该代替太子受过!这是什么道理?难道秦国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么?
显然这也是一种偏袒,因为杀掉秦孝公的儿子,那这变法似乎就变了味道,毕竟秦孝公是最支持变法的那个人,他应该是利益获得者,而不是损失者。
既然商鞅都给秦孝公留下了后路,为啥就不能给自己开个后门呢?把变法的所有成果都揽入怀中,这就是商鞅最大的过失。
你一个人,成为了老秦贵族们的公敌,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等到你去世以后,万一秦惠文王是个孬货,废除所有变法成果,那你的所有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吸取教训:
商鞅变法的关键,居然在秦惠文王身上,而不在商鞅身上,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就出在商鞅大包大揽,让自己一个人成为了变法的唯一领袖。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商鞅至少应该成立一个变法委员会,这里没有委员长,只有常务委员,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着一起来办,最后都听命于秦孝公。
而委员会的成员中,一定要让老秦贵族占据部分席位。为啥?因为只有这帮人诚心实意地支持变法了,这变法才能长久实行下去。
变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或者一个状态。所以说要想让变法真正实行下去,得不到老秦人的支持,那是很难的。
这么一来,商鞅本人也得到的保护,老秦人也逐渐接受了变法。这样的变法实行下去,即使秦惠文王不怎么支持变法,也会在老秦人的建议下,逐渐改变自己的看法。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么做的话,商鞅个人的名声,在历史上就没那么璀璨了。
二、李斯有必要跟赵高合作?懂得满足,难道就这么难?
李斯在秦国没有一统六国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秦国。他先投靠了吕不韦,后来又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继而进入了秦国朝堂。
李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为秦始皇谋划,最终帮助秦始皇逐一消灭了六国,完成了大一统工作。而这个时候李斯也成为了大秦国的新任丞相。
秦始皇亲政以后,是没有设立相邦的,所以李斯这位丞相,可谓是位极人臣。而且李斯和秦始皇的关系相当牢靠,他的所有儿子都娶了秦国公主做媳妇儿,所有女儿都嫁给了秦国公子。可见李斯家族和秦始皇家族已经牢固地捆绑在了一起。
问题就出在这里,李斯的牢不可破,成为了赵高攻讦李斯的主要原因。为啥?因为赵高也是有野心的,他也想谋夺丞相的位置。
但是李斯这家伙实在是根深蒂固,为此赵高先撺掇秦二世,灭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等于是斩断了李斯的所有人脉关系。
此后又诬陷李斯家族本是楚国人,他儿子李由出兵攻楚失利,可能是在徇私。这么一来秦二世立刻将年迈的李斯给抓了,腰斩于市。
吸取教训:
李斯这一辈子,最错的一步棋,那就是跟赵高合作。赵高是什么货色?一个宦官。你跟 他合作图什么呢?
李斯的私心在当时彻底暴露了出来,他就是想要架空胡亥,成为大秦说一不二的那个人。结果没想到秦二世胡亥还蛮有个性,而且赵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最终落得那么个下场。
所以李斯要想避祸,必须要放下自己的私心。懂得满足难道就这么难吗?自己已经是位极人臣的丞相了,还能走到哪儿去呢?
因此李斯唯一的出路,那就是谨遵始皇帝遗诏,该谁来做皇帝,谁就来做,他不能过多干涉。这么一来赵高也成不了事,说不定秦朝会有另外一番面貌。
三、赵高,干嘛非要扶植子婴呢?
赵高本来老实巴交地服侍秦始皇,秦始皇是个疑心病比较重的人,所以更愿意亲近赵高这种不拖家带口的宦官。
在秦始皇包括后世若干帝王们看来,宦官是最值得信任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为家族而努力,所以只能效忠自己。
可惜赵高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你秦始皇不是千古第一皇帝吗?那我赵高就想做千古第一宦官皇帝,咋地,大家都是千古第一,我还比你多一个头衔,服气不?
结果赵高就把秦二世给宰了,打算自己登基。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百官们并不支持自己登基,于是他才会勉为其难地把子婴扶上皇位,而自己则继续担任丞相。最终被子婴杀害也就无法避免了。
吸取教训:
赵高犯的错就有点多了。
首先他不该杀秦二世,这货本来就是个傀儡,杀了他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吗?在确认自己有实力做皇帝的基础上,你可以杀,但是你确认了吗?你有实力吗?很显然并没有。
其次赵高应该要先保证有一大帮支持自己的人,才能下手。赵高做了秦朝丞相也有好些年的时间了,为啥不培养一大帮亲信到朝堂中呢?到时候一呼百应,登基称帝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嘛!
再者赵高不该扶植子婴登基,要找也要找个三岁的孩童。你找了一个可以拿剑杀你的成年人,你小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回答
启示就是:人不能太贪了,见好就收,或者叫做“急流勇退”!站在更高的角度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被冤枉死,后人也会永远缅怀他!
其他网友回答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商鞅变法、李斯路线,都断了宗室和众人的财路,遭人记恨并欲铲除而后快。商鞅、李斯两人变法路线过于超前,无法完全与时代发展匹配,脚穿鞋子不完全适合,宗室我众人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沉溺于旧制的既得利益并希望一直延续下去,无奈世事沧桑今昔不同往日,两种矛盾不可调和,一个之力终敌不过众人,导致商鞅、李斯悲惨结局。而赵高不完整的男人则是被仇恨填充头脑一旦得势便一路狂奔尽情发泄,实则控诉现实对他的伤害,赵高的死何偿不是一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讲,三人皆死于同一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