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刘瑾和魏忠贤的关系(明朝大太监刘瑾为何不反抗)

网友提问:

明朝有几个大太监专权,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为什么清朝就没有?

优质回答:

明朝政治结构和历代最大不同点在于皇权和相权都集于皇帝一人,因为朱元璋担心子孙后代的继任者太弱而被相权欺压,在诛杀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后就废除了丞相一职,而且规定如果后世谁要提重设丞相一职就直接处死。

没有丞相,所有权利就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看似皇权稳固了,可问题是皇帝就是再能干一人也无法处理好全部事情,因此借鉴宋代殿阁制度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内阁制度。之前的政务处理流程是大臣写奏章给皇上,皇帝看后批复处理意见,有了内阁就可以帮皇帝看奏章,给出处理意见再到皇上哪里审批,皇上批准了就照此执行,皇上一下就轻松多了。

一开始皇上会写上同意,准奏这样的批文,后来就直接画圈,因为实在太无聊,就设立了执笔太监的职位,专门帮皇帝画圈,这样一来皇帝彻底解放了,又没有相权可以约束皇帝,直接就解放了天性,炼丹的,修道的,做木匠的,各种奇葩皇帝都出现了,而执笔太监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

没有丞相,皇帝要怎么了解大臣和外面发生的事情呢?方法是广设卫厂,靠以太监为核心的东西厂这种特务机构来为皇帝收集信息,太监的力量得以深入到各处,而不仅仅只在皇宫里。

再加上明末文官大搞党争致使政令无法执行,武将拥兵自重不听调遣,皇帝不得已只能依赖太监来管理国家和监控军队,逐向地方和军队派出大量太监,负责监理地方和军队,使得太监所拥有的权利变得极大,而且与文官武将有所勾连。

虽然太监权势很大,但他们毕竟是依附于皇上,并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今天皇上信任你,你就有权有势,明天失去了皇上的庇护,就一无所有,如丧家之犬。太监不可能独自存在,只不过是皇帝掌管国家的工具而已,如果文官体系给力,肯定不会如此大范围的使用宦官。

清朝的太监就是太监,服务皇上和宾妃们的饮食起居,没有像明代一样参加政治活动的机会,只是皇上随身使唤的奴才,政治地位极低。再加上清代皇帝都很勤勉,对于政务亲力亲为,不需要旁人辅助,太监发挥的空间自然就不大,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太监背后是皇帝。明朝皇帝通过太监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的势力,维持动态的平衡,保证皇权权威。清朝体质不一样,在旗的都成了奴才,汉人比奴才地位还低,所有文官都只能听皇帝的,太监就不用出来蹦哒了,好好伺候皇帝就行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皇帝贪玩,玩啥的都有,很多还都玩出了极致。文官集团气焰也很嚣张,皇帝们很乐见太监和文官们斗着玩。关键更绝的是虽然有些太监权利大到只手遮天的地步,皇帝说弄他就弄他。

清朝就不一样了,首先是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把君权发挥到了极致。第二条就是汉人的文官始终低旗人一等,有旗人压着自然也就不需要再找其他的人来制约了。

像东汉的那群皇帝们就属于玩砸了的,宦官和外戚之间的争斗皇帝没有能力左右,所以宦官或者外戚能够弑君或者让皇帝换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一、清朝吸取明朝灭亡的经验,祖制规定不允许太监干政。不允许太监读书认字,因此从制度上不会有太监专权的现象。

二、清王朝权利高度集中,所有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即使是后来慈禧当政也是牢牢掌握权利,没有太监专政的可能。

三、明朝有几个大太监专政,都是来自皇帝的支持才能保持高位,一旦皇帝病逝或皇帝不支持也面临倒台的命运。清朝皇帝不需要扶持太监分散自己的权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