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昭君出塞后幸福吗?
优质回答:
王昭君,她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誉。
遥想当年,风华绝代的王昭君在宫中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以致沉寂多年,自然落寞和悲伤。万般无奈之中,她主动要求充当和亲者。但远离故土和亲人,心里的矛盾和悲苦只有她本人最清楚。
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柔弱、娇美的女子,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昭君赴匈奴后,做了单于的皇后,受到了单于族人的敬重,汉朝和匈奴也没再发生过战争,而是友好相处,一直持续到西汉结束。
应该说,当时汉朝与匈奴之所以有长时间的和平与交流,王昭君功不可沒。
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深明大义,以非凡的气度,入乡随俗,再嫁呼韩邪单于的长子。王昭君宛若一名和平天使,为当时的民族团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回到问题上,王昭君出塞后先后嫁给匈奴父子,可以说她”有喜有悲”:喜的是她看到了西汉和匈奴的和睦相处,人民免遭了生灵涂炭;悲的是远离故土,几十年一直生活在西域,再也没有回来过。止于改嫁,从另一个层面讲,她也是迫不得已,牺性自己而换取了双方的长久和平。
“昭君出塞”早已成为历史,但其非凡的壮举和不灭的历史功绩却为中华民族所牢记,将会世代传颂。
其他网友回答
王昭君出塞,肯定比不出塞要幸福得多。
王昭君,名嫱,出生于湖北秭归。汉元帝选秀,王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成为一名宫女。她天生丽质,可是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要脱颖而出不仅要美丽,也需要机遇。据说宫廷中有位画师,名为毛延寿,专门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再把画像交给皇帝过目。宫女们都希望自己能被画得漂亮点,纷纷给毛延寿送礼。王昭君不肯行贿,毛延寿心里不高兴,便将王昭君画得丑了,她自然没能引起皇帝的注意。在宫中呆了几年,王昭君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后宫就像一座监狱,王昭君如同戴着枷锁生活,看着年老的宫女在寂寞中死去,她看不到脚下的路会延伸向何方。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向大汉帝国提出和亲,汉元帝答应挑选五名宫中女子嫁到塞外,可匈奴地处荒寒之地,谁愿意去呢?别的女子躲之犹恐不及,王昭君却自愿前往,她在封闭的囚室中看到一条窄窄的缝,通向外面的自由之地。与其老死红墙,何不与命运赌上一局!
当王昭君出现在汉元帝与呼韩邪单于面前时,如女神降临,带着倾城倾国的美丽与光辉。史书用十六个字描述:“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史书中还有一句非常精彩的点睛之笔:“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见惯后宫美女的汉元帝,他的表情是大吃一惊,悔青了肠子。
王昭君追随呼韩邪单于出塞,以自己的勇气改变了命运。半年后,汉元帝死了,如果她仍在深处皇宫之中,高墙深院将永远埋没她的天生丽质。嫁到匈奴后,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她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名为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两年后(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根据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嫁给新的单于,生育有两个女儿。
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纪录,很遗憾,没有留下什么史料。因为没有史料,所以引发后世文人丰富的想象力,留下大量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文章。其中,以杜工部的《咏怀古迹》与王安石的《明妃曲》最为有名。
杜甫把王昭君出塞想象得很凄婉悲凉。他在诗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写的《明妃曲》:“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千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把王昭君写得洒脱、有主见、有追求,更加贴近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她逃离皇宫监狱般的生活,并且成为千年流传的不朽神话,成为文学史上永恒的题材。值得一提的是,王昭君的女儿伊墨次居云非常出色,在王莽当权时,她为汉匈和平四处奔走,做出很大的努力。昭君出塞,对汉匈两大民族的融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数百年后,匈奴彻底汉化,其后裔多数融入汉人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
在很多人眼里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的之一,这一点是我们后人对于王昭君这个嫁给匈奴的女人的很高评价。她出塞的故事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对于王昭君,嫁给匈奴父子之后过得幸不幸福?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的句子分析。
汉元帝时期,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到了长安城,他恳请汉元帝把公主嫁给自己以此进行和亲。
那时候汉元帝想啊!“这不是趁机敲诈勒索吗”?公主是多么高贵啊?怎么能够下嫁于匈奴人?不过汉元帝最后还是想了想说:“只要能够带来边境的和平,这事情就好谈了”。
呼韩邪单于也同意了,只要将公主下嫁于他,他就能够保证,在他的维护之下绝不让匈奴人犯境。
汉元帝心想可以和亲的目的,一方面来维护匈奴,另一方面暗自发展。再说了,我后宫有那么多美女,随便选一个给你不就是吗?
后来,我们公认的大美女王昭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出塞。日后,汉元帝就宴请呼韩邪汉元帝就下令招见公主。
这时,一群宫女出来。而王昭君就在这群宫女当中,在场的人都对王蔷目瞪口呆。当时汉文帝和呼韩邪的都同时注意到了王昭君,你说巧不巧?在此时,汉元帝的心里后悔了,想把王蔷留下,换另一个人给呼韩邪,可是又担心他对于和亲不守信用。
最后,他为了大局着想,只能心有不甘的将让王蔷让给呼韩邪单于。
后来汉元帝还特地的查了一下,自己是怎么错过这种美人的?才知道,有个宫廷画师故意把王蔷画得特别的丑陋。
民间还是这样流传,当时的王蔷由于出身贫寒,没有钱去行贿,再加上天性有孤傲,不肯行贿那个宫廷画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对于昭君出塞后,过得幸不幸福?我个人认为她是幸福的,因为在昭君出塞前,他恳请汉元帝善待他的家人,后汉元帝也做到了。呼韩邪在娶了王蔷后,也对王蔷很好。
不过由于匈奴王位继承制度的原因,之后她又嫁给了呼韩邪的大儿子。雕陶莫皋单于,对王昭君也很好。王蔷在那个年代过得挺幸福,你们说呢?
其他网友回答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理解不同,定义不同,追求不同,世间大多女子的希望都是能够与心上人花前月下,朝朝暮暮,养儿育女,然而,能够称心如愿者又有几人?
王昭君名嫱,应召入宫后,因不愿奉承贿赂画工毛延寿而在汉宫备受冷遇。如无意外,此生她只能在汉宫秋月中打发那寂寥的岁月,如无数寂寂无名的宫女一样,默默做着自己的卑微的工作,在休止的琐碎当中枯萎凋谢,然而历史给昭君一次机会,给她展现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成了昭君一生最大的转折。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汉元帝决定从宫女中择一人和亲匈奴。由于异国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迥然不同以及语言的差异,当时远嫁异国的生活是十分悲苦的。西汉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就曾作过一首《悲秋歌》来抒发自己的悲苦的心情: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因此宫女们大都不愿远嫁他乡,此时王昭君却站出来,自请远嫁匈奴。
当昭君跨上马背,最后一次回首遥望长安时,想必也经过细细考量,悲苦异常,既然宫墙如此的高,宫门又如此的狭窄,为何还死死地依恋着它,大漠的天更广,塞外的地更阔。
大漠深处,尘土飞扬。历史在继张骞的勇敢、苏武的忠贞之后,又送来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大气。中国历史前行的通道也因此而疏通。 呼韩邪单于娶到王昭君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后,自然十分高兴,将她封为“宁胡阏氏”。此后,王昭君以她的人格魅力给这个曾经饱受战乱和苦难的民族带来安详和幸福。以后的六十年里,匈奴人畜两旺,汉族与匈奴也没有了战争,呈现出了一片和平的景象。
她用自己的人生换来了国家的平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辈子昏昏碌碌又有什么意思?昭君逝后,被葬在塞外郊野,相传她墓上的草色四季独青,与大漠的黄草不同,被呼之为“青冢”。传说虽然或虚或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昭君风采和魅力千年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