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老虎为什么会吃草(狮子老虎是群居动物吗)

网友提问:

为什么成群的食草动物不一起攻击狮子、老虎,反而逃跑?

优质回答:

成群的食草动动物遇到狮子,老虎,一般会选择逃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食草动物本性胆小懦弱,遇到危险就会选择逃跑,这就是其自我保护的本能。二是多数食草动物没有能力进行自卫,它们既无尖齿又无利爪尖角,如斑马,野驴等,无法对食肉动物进行攻击。但也有少数食草动物不惧狮子、老虎的威胁,如野牛群就敢于与狮群对峙,甚至个别野牛敢于主动出击,因为其有所凭借,不仅体格硕大,而且头长尖角。更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大象。在非洲草原上,狮群遇到象群就会退而远之,不敢主动招惹。因为在成年大象眼里,狮子就像猫一般大,对于大象几乎就没有什么威胁,而且大象有长牙作为武器,能够攻击狮子。当然,对于体形较小,或没有长着自卫武器的食草动物来说,逃跑就是其求生的唯一选项,而且这些动物也都擅长奔跑,这也就是动物界中物竞天择的结果。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从一些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头雄狮冲入上百头水牛组成的水牛群中,一般都会吓得水牛们四散奔逃,留下跑的较慢的老弱病残,就被雄狮一口咬死,沦为食物。

除了狮子外,老虎中的孟加拉虎也经常捕猎白肢野牛,而白肢野牛也是体型庞大的群居动物。与狮子捕猎水牛一样,一群白肢野牛在面对孟加拉虎是也是大都是各自逃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成群的食草动物不团结起来攻击狮子或者老虎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每一种大型的食肉动物都有相对固定的食谱,也就是相对固定的猎物,比如非洲狮的主要猎物以斑马、角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为主,而老虎的猎物主要以鹿科动物以及野猪为主。

决定这些食肉动物猎物的因素有以下三点:生存空间内其他动物的密度、群居或者独居的习性(群居的食肉动物往往需要捕猎更大的猎物,而独居的食肉动物往往捕猎体型小于自己的猎物)、捕猎的难易度(比如非洲狮是群居动物,它们需要捕猎更大体型的猎物来满足狮群的需求,但是,它们很少去招惹成年的大象)。

由于在自然界的食草动物属于食物链底端的动物,所以它们大都需要群居来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当体型较小的群居食草动物面对大型食肉动物时,它们毫无战意,原因是即使成群的它们也无法对大型食肉动物造成伤害,反而会增加群体被捕猎的风险。因此,体型较小的群居食草动物面对食肉动物只要一个念头那就是跑。

下面我们着重的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型群居食草动物面对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很少反抗?

按理说,任何一种成年野牛的体型都是老虎狮子的至少两倍以上,而且野牛还有尖利且粗壮的牛角,它们如果拼死一搏的话,是有可能击退老虎、狮子的,毕竟老虎、狮子为的是食物,如果放弃,它还可以捕猎其他的猎物,而野牛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反抗是为了保命,所以,如果这些大型食草动物拼死反抗的话,即便是狮子老虎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也要避其锋芒。

但是,事实上,即使一群野牛也很少抱团反抗狮子或者是老虎的攻击,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01 条件反射

食草动物害怕其生存空间内的食肉动物是一种条件反射,而造成这种条件发射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是一种本能,任何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惧怕是刻在骨子里的。后天因素就是食草动物从小到大见到过太多的同类死于这些猛兽的利爪和尖牙下,所以,综合两个因素,让食草动物在面对食肉动物时,本能的反应就是逃走,而不是反抗。

02 食草动物群居的本质

虽然群居的食草动物都有“首领”的存在,但是在食草动物的族群中,首领只不过是最强壮的存在,它们对于族群最大的贡献就是优良基因的延续和指导族群的行进方向。简单的说,就是野牛王是野牛群的风向标,而野牛王毕竟也是野牛,它对这些大型食肉动物也有恐惧,所以一旦遇到危险,野牛王逃走,其他的成员自然也会跟着逃走。

也就是说食草动物群居的本质就是更方便繁殖,而且群居后,也能减少个体被捕猎的几率。

03 优胜劣汰

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这样能够让一个种群向更能适应环境、更强大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遇到大型食肉动物捕猎时,群居动物四散奔逃就会筛选出奔跑较慢的同类来,而奔跑较慢的同类都是老弱病残和年幼的。这样这些占用资源,且不利于族群发展的因素就会被食肉动物清理掉。

这也是群居食草动物很少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原因之一。

因此,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本能的恐惧,加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再加上人人为己的社会关系,让群居的食肉动物很少会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捕杀。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群居食草动物偶尔也是会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

食草动物集体抱团反抗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较少见而已,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我们还是以非洲水牛为例):

第一种是非洲水牛群的首领是个“硬汉”。在水牛群中,有一些首领是硬汉,它们在遇到单独的狮子捕猎时,会冲到水牛群的前面,与雄狮对峙。此时,水牛群中比较强壮的雄性水牛就会紧跟其后,如此多的水牛正面自己,就算是“草原之王”雄狮也得畏惧三分。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雄狮就会放弃捕猎。放弃捕猎后,有的雄狮会离开寻找新的猎物,这样双方就相安无事,如果雄狮没有离开,反而在周围游荡,它甚至会遭到水牛群的“追杀”,最后形成这种场面:

第二种情况是狮子捕猎了水牛的幼崽。上面我们说过,在狮子捕猎水牛时,水牛群大都会四散奔逃,而留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年幼的水牛,如果狮子单纯的猎杀老弱病残,其他的水牛是不会帮忙的。但是,如果狮子捕猎的是幼年的水牛,那么水牛首领和水牛的母亲大概率会掉过头来营救。最后就造成水牛抱团营救的场面。

水牛群之所以有这个习性是因为水牛幼崽是水牛群的未来,如果放任幼崽被捕杀,显然是不利于水牛种群的发展的。因此,水牛群最大的禁忌就是狮子捕猎幼崽。

总结

群居的食草动物面对大型食肉动物的捕杀时,由于本能的反应,它们是不会团结起来共同御敌的。但是如果食肉动物捕杀它们的幼崽,它们还是会团结起来营救的。

其他网友回答

很简单,为了生存。食肉动物主动攻击是为了生存,否则只有饿死,食肉动物必须面对攻击的风险。食草动物,没有这种动能,有吃有喝,承担攻击的风险不是首选,逃跑生存的机率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常言道,一千只老鼠不咬猫,这就巳经很明显的说明了一个道理。这是大自然的安排,这是生态链的必须,这是地球热闹繁荣的根据。如果一定要打破这个规则,那好,地球就是第二个火星。食草动物怕狮子,怕老虎,这是它们的祖先获得的经验积累而转入它们后代的基因变成了天性。草,满地球都是,食草动物,食量大,繁殖量大,如果沒有天敌,地球上的草一旦吃完,食草动物也得完蛋。狮子,老虎,以食草动物为食,可是,繁殖量小,饱一顿,多日不食,即能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也不会消灭食草动物,大家共存亡。其实,人类才是地球上的真正霸主,人类巳经占据了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领土,各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已经十分有限了,有的巳经频临灭绝。可喜的是,人类社会巳经高度文明发达,人类巳经完全可以通过劳动食养动物提供人类肉食而自食其力,自我满足。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扩张,野草,野生动物,狮孑,老虎都将作为动物园的主客,供人类观赏而巳。

其他网友回答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碰到恐惧的三个态度。

1:僵住,就是突然怔住,不敢动了。

2:拼命逃,感觉到了危险,就逃,一直到安全为止。

3:迎战,对着危险吐口水,危险也不是那么害怕。

先不说动物,说我们人类,在最古老的原始时期,战胜自然的条件很差,动物都很强大凶猛。当我们祖先的部落被兽群攻击时,第一思维就是逃跑,越远越好。那些好奇心强大,留下来对抗猛兽的基本死翘翘,剩下的就是吓得不敢动的,基本塞牙缝了,唯有逃跑的都活了下来。

长久下来,遇到危险就逃跑的基因留在了我们的身体里。即使在现代社会,假如我们走在街上,突然后面一群人惊慌失措的跑过去,我们下意识的也是跟着跑,这是基因决定的行为模式。

同理,动物的历史生命进化比人类长的多,那么逃跑的基因也是长期遗留在身体里。

为什么不会反抗,其实就是基因进化决定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