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曾经的绿皮火车上,你经历过哪些难忘的事?
优质回答:
绿皮火车,一个时代交通的标志,几代人难以抹掉的记忆!
1980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村领导通知我当天一定要和村保管员一起赶到江苏徐州商定一件有关小麦良种供销事宜。当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钟,我们俩人即刻赶往郑州车站,由于车票紧缺,我们好不容易买到了下午一点多钟由成都始发开往上海的路过车次的站票。
车到站了,我们看到挤不上的列车,怎么办?是去还是退票?在忧郁之时看到了开着的车窗,保管员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大个子,他两手把我从车窗推进车箱,我又把他拉进来。可上车才知站的地方也没有,左推右扛我们俩算每人站着了一只脚,好在人与人挤的太紧,有效的减轻了着力腿的受力,就这样站了六个多小时到了徐州。
徐州站是一个中转大站,下车的人多,人拥人惯性下车后腿亦不听使唤,我俩坐在站台上二十多分钟才走走出车站。
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我难以忘怀的一次人生经历和抹不掉的记忆!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一次乘火车出行也是在三前的国庆节期间,乘坐的火车是早已习以为常的空调车箱。
本博最早乘坐绿皮火车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只记得车厢内的坐椅是用木头条做成的,车厢地板也是木板铺成,火车头还是冒着黑烟的那种蒸汽机车。
真正体验乘坐绿皮火车的苦辣酸甜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练就了一身奔跑、翻跃、跳窗、金鸡独立的乘车功夫。当时个人刚刚参加工作年轻力壮,每当进站时使出浑身劲头往前冲,目的就是为了抢占坐位。过路车多数时间买的就是没有座位的票,能够挤上去就万幸了。
某年从烟台开罢全国化工订货会,因中途需要到徐州下车与合作方敲定供货的具体时间,待事情办完继续前行时因列车严重超员,车门打开只准下不准上。由于车上人太多,结果是下车的人也下不来,上车的人也上不去。车上年轻人只好跳窗户,而站台上需要上车的乘客也只好翻窗进去。原本超员的车厢上去也只能立在原地两条腿自我调节,形成金鸡独立的姿势。
那年头出差在外奔波的辛苦程度,确实令人不寒而栗,每每回忆起仍历历在目。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建速度日新月异,体现在高铁发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令世人刮目相看。蒸汽机车与它所牵引的绿皮车一同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空调车厢所取代。人们外出旅行再也不用遭受到像沙丁鱼灌头那样被挤得喘不过气来。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尤其是体现在交通运输方面更为突出名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民间流传很广的用现在话说叫段子:大队支书两腿行,公社书记瞌头虫,县委书记帆布蓬,地委书记两头挺,省委书记天上行。当今放眼望去即是在偏僻的乡村,农家小院里也停放着私家小汽车,农民也没有人再开着手扶拖拉机走亲串友了。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是任何人须臾离不开的事情,告别落后的绿皮火车,让人们出行乘坐舒适、快捷的高铁,节约了时间成本,缩短了与异地亲友之间的距离。
绿皮火车功不可没,虽然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留给人们的记忆仍然值得回味的。(原创于:2021/02/20)
其他网友回答
97年开始乘坐绿皮火车通勤,金州到亮甲店,直到2000年。通勤人很多,也有其他单位,上车聊天、玩扑克,一会就到站了,很热闹。
其他网友回答
我第一坐绿皮火车是从旗县回呼和浩特市,四十五公里路程,当时票价是八毛钱,没有坐位。因为是第一坐火车感觉很平稳觉得很好奇,起步和停车没感觉,但是很慢,四十五公里火车得行驶一个多小时。以后经常坐绿皮火车懂得抢坐位,但必须必须从旁边小门上车而不经过检票,有一次没经过检票上车,坐位是抢到了,自作聪明用小刀刻了个检票小口被乘警发现罚了八毛钱,怪心疼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还也记的,离我的老家很远,想见就得走好几十里路,小时候是非常想看并且心想我能坐坐那该有多好呀,最后渐渐的长大了,随着社会飞快的发展,我不久见了并且还终于坐了,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高兴啊[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