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云:渐行渐远的沙尘暴

图片来自网络
文|白 云
近几天来,沙尘天气大范围地笼罩着我国的北方地区。连日来“不显山不露水”,让人们真有满目朦胧,吸尘吐泥的感觉。好想蓝天白云,好想清风明月。
今晨,窗外下起了细雨。微风吹过,空气清新了不少。看来沙尘天气已接近尾声。
几天的沙尘天气,使我不由的回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故乡的沙尘暴。故乡处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每当春冬之时,狂风频繁肆虐。往往一连数日昏天黑地的上演着风沙悲剧。沙趁风势,风助沙威,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常常将刚出土的禾苗打残、打死,甚至连根拔起。农民往往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儿收获。还有一部分麦苗却被黄沙深深地掩埋。埋得最惨处足有一米厚,人们只能顶风冒沙,拿着簸箕,跪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往外刨。往往一年得刨上好几次,每年的刨沙端沙,也成了农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狂风大作时,能见度常常不及十米,置身于风沙中,只能见到以自己为圆心,半径数米长的一个黄色圆圈。没有了四方,便失去了方向感。因此,大风天气迷路找不着北,更是时有耳闻。
记忆中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发生在1983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十五日)。那真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沙尘暴。那天上午的风不算太大,午后更是缓和了好多。可是到了下午五点左右,西北方突然拔地涌起一股巨大的黑风。那风头张牙舞爪迅速伸向当空。当时我正坐在院里做针线活,眼见着嫂子背着侄儿,赶着两只母鸡往回走。大风中的两只鸡像两片羽毛一样不由自主的飘摇着。顷刻间,黑风铺天盖地席卷过来,天地一片漆黑。说伸手不见五指,是一点儿都不夸张的。当然,那两只可怜的母鸡,毫无悬念地被吞噬在天幕中。为此,母亲还可惜了好多天。一家人惊恐地躲在屋里点起了煤油灯,但大家能看得见的,仅仅是一点摇曳的灯火,甚至看不见彼此的容颜。我跑出去准备帮哥哥赶羊,谁知直至撞到了羊差点没摔倒,才知道找到了羊群。看不见路,羊不敢往前走。哥哥只能一只一只往前拽,往前推。不远处,牧童凄惨的哭喊声接连不断,继而,大人们举着火把呼叫着、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当时的情景,尽管时隔几十年,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俨然一部恐怖的世界末日片。当然造成的损失也不计其数。最惨不忍睹的是成群跌入水库中的牛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少年来,人们战天斗地、止沙生绿的壮举从未停止过。光辉的历程中,涌现出牛玉琴、白春兰、石光银、孙国友等一代又一代的治沙英雄。他们是绿色长城的脊梁,是顽强不屈的生态捍卫者。正因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无数治沙英雄的忘我付出,祖国的河山才能越来越青翠,越来越秀丽,天更蓝,水更绿。现在,已有90%以上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毛乌素沙漠从版图上的消失已经翘足而待。如今的故乡,再也见不到连绵起伏的沙丘。代之以存的是一望无际的林地、草地和良田,更有那顶天立地、数不胜数的风力发电机。刨沙、补种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狂风再也施展不了它的淫威,变身造福于人类的忠实服务者。沙尘暴渐行渐远,消灭沙尘暴不再是梦!
白 云 ,大通县退休职工, 文学爱好者,多部作品曾发表于文学杂志期刊。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本期责编/那维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