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我是这样长大的(二)

“我是这样长大的”
项 目 缘 起
刚生完宝宝的韩老师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她原来大大的肚子变小了,而幼儿园另一位正在怀孕的宋老师的肚子却开始慢慢变大,这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和激烈的讨论。
这不正是对孩子们生命教育最好的时机吗,于是,老师跟着孩子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一起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孕育和成长的探索之旅。
小宝宝是怎么到肚子里的?
当大家都在讨论宋老师的肚子什么时候能变大的时候,老师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小宝宝是怎么进去的呢?
对啊!小宝宝是怎么进去的?
王老师接着问了一句。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样吧,我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方面的内容?
王老师打破了孩子们的尴尬气氛。
王乐珊:
还是回家问妈妈吧。
陈家熙:
可以上网找一找,我看爸爸平时总是在百度上进行搜索。
张雨彤:
可以从书里找一找。
好,那你们就用自己的方法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孩子们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答案。
小威向前冲
第二天,帅帅的妈妈给王老师发微信说:
帅帅要把家里的《小威向前冲》带到班里,和小朋友分享自己找到的答案
非常支持!
当帅帅拿着书分享后,这本书便成了班中最抢手的图书。大家都想再看看书里面究竟讲了什么?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节绘本阅读活动,深度阅读了《小威向前冲》这本书。游戏的情景,好玩的情节让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宝宝是怎么到来的。
原来在爸爸的身体里面都住着小威呀。乐乐自言自语地说。
老师,我知道小宝宝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的了。就是小威得到了卵子,然后慢慢的变成了小宝宝。
王乐珊大声而兴奋地和大家分享。
祥云说:
我觉得是小威得到了卵子,然后就慢慢消失,最后变成了小宝宝。
孩子们都表示找到了答案,知道了小宝宝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
圆圆的肚脐
绘本的阅读并没有终止孩子们收集信息的行动,每天孩子们还都会把自己收集到的问题和答案介绍给大家。
马宝告诉大家:
在妈妈肚子里他们是会动的,动的时候妈妈能感觉到。还拿来一段他在妈妈肚子里动的视频给大家。
咖啡给大家介绍: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要用脐带连着胎盘,这样胎盘吸收妈妈的营养传给宝宝,宝宝就能长大。
脐带连在宝宝什么地方?
出生后还能看到吗?
我身上能看到吗?
王乐珊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
她的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大家三言两语地交流着、争论着。这时,王老师的一本《圆圆的肚脐》让大家找到了答案。
孩子们通过交流对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事情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可他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于是他们把自己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准备去采访宋老师。让宋老师来告诉大家。
肚子里的秘密
借助绘本的阅读,孩子们开始注意到身体上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肚脐。
随着交流的增多,逐渐地,孩子们发现,最近她们所了解的内容大都是围绕着圆圆的肚子进行的。她们只是观察到了肚子外面的变化,那究竟里面——小宝宝成长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却谁也不知道。
但是,经过上一次资料的征集活动,孩子们发现“百度”这个网站里面,知识很丰富。这一次当她们又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她们第一反应就是——上百度查一查。
桃子告诉大家,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上10个月才出生,这10个月中宝宝都会有变化,她把每个月宝宝的变化打印了出来,给大家进行了讲解。
“那肚子里面什么样呢?”“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能呼吸吗?”看到孩子们又有了新问题,老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了一节现场的实时教学活动。
通过网上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孩子们了解到小宝宝在肚子里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小宝宝都会在哪些地方发生变化、小宝宝在肚子里是怎么活动的等等。
虽然孩子们对于小宝宝和妈妈肚子的秘密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每天仍然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个现象让老师很是欣喜,因为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思考。

小 结
从老师肚子的大小变化,到肚子里秘密的探索,孩子们的认识正在从“外”向“内”不断深化,他们的关注点也从怀孕的老师,转向了肚子里的小宝宝。小宝宝是怎么来的,他们在肚子里怎么生长,肚脐眼有什么作用?
面对孩子们的问题,老师们做的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鼓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建立经验,同时通过照片等媒体资料以及绘本阅读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新的经验。
下一步,孩子们又会提出哪些问题,又将有哪些新的发现呢?欢迎继续关注,周四再见。
往期任意门【项目课程】我是这样长大的(一)
下期望远镜本周四:
★ 小宝宝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 去采访
★ 猜男女
★ 它是什么图?
下周一:
★ 出生后的我
★ 太像了
★为什么我们会和他们像?
★ 我真的变了
END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一幼教育集团总园长
正高级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
北京市劳动模范
朱继文工作室
与全国优秀园长共成长
鹤鸣生活谁乐继,琴心童画趣成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