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商纣王历史上真的是因为妲己才变得残暴、昏庸的吗?
优质回答:
我是棠棣,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历史上的红颜祸水论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弄错了这个问题的逻辑:首先是由于纣王的昏庸无道才使得地方诸侯投其所好,以求保全。
我来从《封神演义》和史书两个方面谈论一下妲己“红颜祸水”的说法:
一、《封神演义》中的妲己“红颜祸水”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中,妲己一直被视为体现“红颜祸水”思想的第一人。在《封神演义》中,妲己是导致商纣亡国的直接原因。但是从小说中的具体描写来看,帝辛去拜见女娲神像,写诗亵渎女娲,才是导致商朝灭亡的真正源头。女娲作为上古女神,颇受人们尊重与崇敬,丞相商容进谏帝辛,在女娲宫进香时曾说“女娲乃上古神女, 生有圣德, 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 故有功于百姓, 黎庶立禋祀以报之” 。
为使商朝 “四时康泰, 国祚绵长, 风调雨顺, 灾害潜消” ,帝辛起身前去女娲宫祭拜。 帝辛见女娲神像 “容貌端丽,瑞彩翩趾,国色天姿,宛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
女娲娘娘的美貌引起帝辛的爱慕,于是就写诗意淫,女娲娘娘看后大怒,恼曰:“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并招来三女妖祸乱成汤,终致成汤灭亡。由此看来,帝辛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只是被女色所诱,导致女娲娘娘的报复,可见女性的美貌是万祸之源,男性一旦为美貌所惑,必会招来大祸“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仕庶人爱色,必戕害其身。”
红颜祸水论其实是男性表露出来的一种对女性的极其惶恐的心理。然则,历史并不是几个无权无位的女性就能使之发生更替亦或衰亡的。朝代更替,国家兴衰的罪魁祸首本就不是毫无权利的女子,而是处于社会统治阶层具有实际权力的男子。
若是单单以美丽来说,妲己足以称得上“美人中的美人”,否则坐拥商朝后宫的帝辛不可能为之惊叹,也恰是由于妲己如许的美丽,才能使帝辛为之倾倒,对其蛊惑朝纲的言语百依百顺,最后断送了成汤的大好江山。妲己的美丽与谗言成为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小说中还运用了许多的笔墨描写妲己魅惑帝辛、秽乱宫廷的行为。
比方说,第六回帝辛无道造炮烙;第七回费仲计废姜皇后;第十九回伯邑考进贡赎罪;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等等,全部都是帝辛对妲己言听计从的结果。
二、史书中的妲己“红颜祸水”
《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便有这样的记载:姬发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得出由于妲己干涉朝政,已经引发了许多朝臣的不满,尤其是忠良大臣的不满。如此种种,妲己作为“红颜祸水”的罪责也就又多了一条。
在大家的印象里,帝辛就是一个暴君的形象。然而,这个形象却与真实的帝辛差距甚大。其实在春秋时期,记载的有关于帝辛的罪状仅仅只有“比干拼死上谏而被赐死”,但是到了战国时期, 《墨子·明鬼》“昔者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播弃黎老,贼诛孩子,楚毒无罪,刳剔孕妇,庶旧鳏寡,号咷无告也。”
开始有记录纣王解剖怀孕妇女等罪行,而且连比干上谏而死的死法还变得多种多样了,楚大夫屈原在《涉江》中写道“比干菹醢。”认为比干是被剁成肉酱而死,这也只是其一。 但是到了汉朝史官司马迁撰写 《史记》 时,比干的死法又变得更加离奇了, 我们来看 《史记· 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而后又因为帝辛宠幸妲己,又被传为妲己甚为好奇“圣人之心是否有七窍”,帝辛便命人剖开比干的心以此来满足妲己的好奇心。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对妲己百依百顺这条罪状,是根本不切合现实情况的,殷商时期的人们颇为封建迷信,任何具有决定性的措施,都是要通过占卜来断定福祸再来做出相应的决定,这是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明确记录的,妲己能够蛊惑纣王的力量,实在是被后人夸大得离奇。帝辛再是不好,一国之君也不至于会有如此卑劣。后人根据个人喜好,加以浓重的感情色彩,对帝辛的残暴和妲己的荒淫进行加工描绘,以讹传讹,这样与捏造谎言有什么区别呢?
在后世不论是野史还是正史,妲己的妖孽和淫荡形象也随着大家的故事传播变得也发恐怖。直到明代的《封神演义》出现,编撰者没有了史学家等等的考虑和顾忌,直接将妲己妖魔化,是狐精,是妖魔,是害成汤毁于一旦的千古罪人。抚心自问,将国家衰亡的脏水泼到一个女人身上,是否正确?
三、“红颜祸水”论出现的原因?
在夏商时代,还有母系氏族社会制度的存遗,女性仍保有主导的权力,体现在政治、祭祀、农业、军事等等的方面,她们不仅有独立的财产权,还有主持祭祀和指挥作战的权力。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以她至高无上的神权和超人的威慑力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女性尊严。
虽说女娲娘娘在这部神魔小说中代表的主要是神权之于王权的凌驾以及天命观的概念,但是女娲神话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条件,说明在新旧石器时代和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崇拜”观念的由来并不以性别歧视为念头和目标,而是以对繁衍的赞美和期待为念头和目标。
由于女性拥有生育功能,是以被冠以造物神,鼻祖的称号。在远古时代,先民主要以打猎生存,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生存条件的艰苦,他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继续打猎生产工作,以此来抵抗恶劣的生存环境。因此,就形成了对繁衍的渴望和崇敬,因为原始社会群婚制度的特点,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便产生了“女性崇拜”的观念。
“女性崇拜”和人们对生命的的渴望紧密地联系着,甚至可以说是融为一体。由于女性在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她们在社会中是拥有独立自主地位的,不仅不是男性的附庸,而且还受到男性的尊重和崇拜。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了多久。自从周朝的兴起,我国古代性别文化发展和社会性别制度就发生了重大转折。周代社会制度的创立,为强化男性权力奠定了基础,从此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降低。
并且,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知识的进步,男子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变大,他们在社会历史上的地位也开始逐渐提升,随着人们对生殖繁衍逐渐有了科学的认识,男性开始不再尊崇女人。女神的地位已经被降低成男神的妻妾亦或情妇,男性开始占据社会等级结构中的统治者地位,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男性等级统治取代了女性和男性之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开始出现一夫多妻、殉葬、娼妓。历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男性历史。
在男权社会下,主流价值评判所称道的坚贞刚烈中,包裹着吃人的假话,而女人是“祸水”的侮蔑则是对男人罪恶的掩盖。
中国封建社会是个等级森严并且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各次人等各安其位,具有倾城之姿的女人激发的男人之间令人切齿的争夺很大的侵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稳固和统治阶层的太平。所以这些拥有美貌的女人又被看作是魅惑男子的妖孽,不能接近充盈着美丽诱惑的陷阱。正是男权社会的提防和仇视,使得男性掌有绝对的言语主导权,由于惧怕,于是污蔑她们的形象,给美女们冠以“祸水”的称号。其实,红颜祸水的形象不仅仅只是拿来提防女性,更为重要的是给予男性告诫。
之所以男性敢明目张胆的将历史兴衰的罪孽完完全全的推脱在女性身上,并且又能获得社会大众的一概认可,是因为,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思想的作怪。当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取代之后,女性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也一去不复还了,女性逐渐成了男性的附庸,成为了低声下气的奴隶或者说是繁衍工具。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女性不仅在心理上受到了窒息的压抑、精神的禁锢,甚至身体上还受到了折磨。恩格斯曾说过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是女性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失败。
“红颜祸水”现象,是随女权沦落、男性中心社会日益加强对女性全面压制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在文学中也有广泛的表现。而这种现象,是男性一手造就的,他们以此来禁锢女性的精神,洗脱自己的罪恶,并且将之作为进一步摧残女人的借口。
其他网友回答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代帝王的成败,我们百姓的观点和认知都是褒贬不一、各抒己见,都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片面,要知道人无完人这句话、何况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个人认为无论是史记还是民间传说总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的这些帝王都逃避不了,那就是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商纣王的成败并非取决于苏妲己的迷惑而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这其实和帝辛的性格、品质修为有很大的关系,不管帝辛成帝之前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大的壮举和福祉这都是他个人顺势而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体现在这个国家领导人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需要领导人有大智慧有超意识的宏观规划坚持下去,而不是把这一切建立在自己有多大的国土多大的权利和多大的私人财富之上,很多的帝王将相一旦获得上位、在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孵化下便将自己的特权视为自己私有财产、让自己眼光不再远大从而产生局限性,因为有了这些局限性才会让人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苏妲己只是商纣王从成功走向失败之路中的一个插曲并非关键,罪魁祸首就是帝辛称帝后的自大、残暴、听信媚言祸害忠良、任其奸臣祸国殃民,再加上每日歌舞升平不理朝政失去人心从而导致商王朝走向覆灭。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
妲己不是纣王的妻子,应该是其亲属
通过考古发掘,以天干地支命名是子姓商王族专用,比如商王都叫沃甲、祖丁、武乙等等。而妲己的名字刚好是按照天干地支来取的,所以,妲己一定属于子姓商王族。古代是同姓不婚的,所以妲己不可能是纣王的妻子,而应该是纣王的血缘亲属。那么为什么在周人的资料里,妲己成了纣王的妻子,而且罪名滔天呢?恐怕是因为妲己在纣王当政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不断怂恿削弱不断强大的周族,保卫殷商。
当然你可以说上面都是我的猜想,考古挖掘也不是那么全面,显得证据不足。行,那我们看看从历史文献上来看,纣王是不是因为妲己变得残暴昏庸。
如果是真的,那么与历史记载相矛盾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纣王要么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比如卫灵公被南子驯化的服服帖帖;要么是个怕老婆的主,比如西晋晋皇后贾南风能把晋惠帝踩在脚下。但是事实上,纣王哪个也不是,而且与此相反。史记记载称纣王是“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都已经傲娇到这个程度了,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妇人而改变。顶多是顺水推舟,把自己想的但又不方便干的通过一个妇人表达出来。就像宋徽宗这个软蛋干什么事总要找蔡京顶包一个道理。所以纣王如果真的残暴昏庸,跟妲己也没什么关系。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如果。假如说纣王在那个时代并不残暴昏庸,那就谈不上是谁让他变得残暴昏庸了。那么,纣王真的残暴昏庸吗?
在那个年代,纣王并不残暴昏庸
1、纣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描越黑。《尚书》中记载纣王有6大罪状,局限于酗酒、信鬼神、信女人等,但是随着朝代更迭,纣王的罪状越来越多,终于出现了剖腹取胎、冰寒砍脚这种重口味罪行。纣王也逐渐从司马迁所写的“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的聪明猛男,变成了射天日地、唯我独尊的精神变态。显然纣王没有那么大罪。但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当坏人不能当第一个,否则什么脏水都往你身上泼。
2、纣王时期所谓罪行,在他那个时代不算罪。比如说“酒池肉林”的典故,很有可能只是古代社会祭祀的产物。别忘了那个时代人殉都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很多事情是不能以后来人的眼光对待的。
3、纣王是有贡献的。根据文献记载,纣王在开拓东南地区,促进民族融合方面是有贡献的。只是自己“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才最后酿成大祸。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和研究的日益深入,有一个更加惊人的结论:纣王无罪。或者说,历代商王都和纣王一个德行,商亡这个锅不能让纣王一个人背。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商朝理解的非常少,只能依靠文献记载的一点点,以及甲骨文和考古物件。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商朝有比较完整的鬼神信仰系统。而这个鬼神系统和西方的不同。
西方的是非连续性视界观,就是说鬼神对人有绝对控制权,什么都是注定的。古希腊四大悲剧反映的就是这个思想。而商代相反,是连续性世界观。张光直先生认为,商文化有浓重的萨满教意味,活人和死人不是隔开的,是能够沟通的。商王有沟通鬼神的特殊权力。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明确只有自己才可以和鬼神沟通,就必须垄断和鬼神沟通的权力。要垄断这个权力,就必须提高鬼神的地位。因为只有自己才能和鬼神沟通。
那么鬼神的地位越高,自己的权力就越大。自己的权力越大,就越得提高鬼神的地位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就这样不停的往上抬,最后,商王不管干什么,就算是出去溜一圈都得占卜才行,更不用说打仗、祭祀这样的大事了。既然鬼神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人就是不重要的。鬼神越重要,人命就越不值钱。因此,在商代,人殉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所谓“酒池肉林”,就算真的存在,也根本不是纣王发明的,而是历代商王都这么干,他只是继承了而已。而且,商王沉溺于美女,有一大半是周人的锅(周人进贡专门给美女和人殉奴隶,跟别的部族完全不一样)。
所以,纣王并不残暴昏庸,也就谈不上怎么变的了。
这样又有一个问题:既然纣王没错(而且好像还有功),自己本身也比较厉害,怎么就混成了亡国之君?具体可参加我的另一个回答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92521211592704259/
这里就不说了。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商纣王帝辛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商纣王帝辛是商王帝乙的少子,史书记载帝辛力大无穷,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而且资辨捷疾闻见甚敏。他的这些优点也就成为了他的强势,作为一位君王既好战又好瓣他肯定会傲视群臣,不会把大臣们放在眼里,对大臣们的进谏他也很少采纳。这也必然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他为了威吓群臣,设立了炮烙的刑罚,这和苏妲己没有直接的关系,以商纣王的性格,旁人是左右不了他的,至于说商纣王是因为苏妲己才变得残暴昏庸的,这是不正确的,臣子门不敢加罪于君王,才把罪名转嫁到苏妲己,苏妲己就成了千古罪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首先对于这个话题我提出了一定的质疑。我们不能够认为商纣王是一个残暴的昏君。因为历史都是由那些赢得胜利的人来书写的。所以在真正历史上的商纣王或者叫帝辛,我们都是无法得知他做过怎样的事情,但是随着科研的和考古的不断发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了解更多关于商朝和帝辛的各方面的事迹,我们不能够以一个方面去评判一个人的总体。再从妲己来说妲己是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狐狸精的形象来扮演着的。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妲己真的是一个狐狸精。那商纣王变得残暴昏庸也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但是在历史上是真的有妲己这样一个人,所以她不可能是一个狐狸精。试想一下作为一个国君怎么会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了江山呢,而放弃了黎民百姓,更何况是一位拥有着天下的男人。而关于妲己是怎样使得商纣王变为如此的残暴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点。就是我们一直在相信着纣王就一定是坏人就一定是不好的人,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史书都是由赢得战争,赢得胜利的下一任封建主义君主来书写的。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去批判商纣王到底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