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的意思这首古诗的意思王昌龄(采莲曲是夏天的古诗吗)

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二年级9班的刘老师,准备好和老师一起用古诗开启这美好的一天了吗?在古诗赏析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小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有没有同学猜出来呢?没错,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荷花,当采莲姑娘的脸和荷花、裙子和荷叶分不清的时候,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王昌龄的《采莲曲》。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著名的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博,原本是山西太原人。在30岁之前,一直是一位农夫,后来发奋读书,终于在40多岁的时候当了官。但是和我们古代许多诗人一样,王昌龄也遭遇了官场不顺,后来他被贬到了边远的地区,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海南,过了一段时间,他被调回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贬了,被贬到了边远的龙标一带,这反复被贬,人生起起伏伏,这个时候的王昌龄心情很不好,他就想出去游玩儿开解自己郁闷的心情。一日,他在龙标的东西边上看到了当地首领的女儿阿朵,阿朵正在这莲花池中与自己的好伙伴们采莲、嬉戏、唱歌,于是呢,王昌龄便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读完了这首诗,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诗人描写的是—荷塘的景色。

 

 

 

简析:

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那日,王昌龄走入公园,首先远远望到的是这荷塘中挨挨挤挤的荷叶,一片片的荷叶像碧绿色的大圆盘一样,他正好还发现这采莲的姑娘们穿的裙子也是碧绿色的,非常有想象力的王昌龄他就感叹“荷叶罗裙一色裁”,他觉得荷叶和姑娘们身上的碧绿的罗裙,说不定就是一位巧匠用一块儿布剪出来的。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发现这姑娘们的脸就像是这水芙蓉一样,“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包括两种:水芙蓉和木芙蓉,今天我们说的荷花儿呢,就属于水芙蓉,他说,姑娘们的脸掩映在荷花中,这个时候已经分不清楚哪是姑娘们粉嘟嘟的脸,哪是这娇嫩的荷花儿啦!这个时候,王昌龄突然找不着阿朵一群人了,他感叹“乱入池中看不见”,“乱入”的意思是杂入、混入,这里用“乱”这个字一方面体现出姑娘们混入到了一片荷塘之中,同时还展现出来姑娘们在池塘中嬉戏、打闹的热闹场面。王昌龄这时候正着急,刚才我还看到了阿朵她们,去哪儿了呢?远处传来了歌声,“闻歌始觉有人来”,听到了歌声,王昌龄才发现,原来姑娘们没有走远,就在身边呢,只是这姑娘像花一样,身上的裙子如荷叶,采莲姑娘们已经和荷叶完美地融在一起了,分不清了。

好,同学们,整首诗的大意我们了解了,那我们现在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王昌龄没有直接描写采莲女,而是用荷叶与裙子一样绿、荷花与脸一样红表现采莲姑娘的美丽,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在一起。这首诗非常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而又快乐的生活,诗的前两句,让我们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王昌龄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粉嘟嘟的脸和碧绿的裙子。前两句主要写采莲姑娘与荷花,是对景物的描写,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感受,景物的描写与人的感受相结合,给人一种花人同美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真实而美妙的采莲图。

经过刚刚的学习,相信你对这首古诗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遍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美丽的采莲姑娘们在荷塘嬉戏的场景。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同学们,古诗我们已经鉴赏完了,现在你可以跟着我用歌声唱出来吗?

一日之计在于晨,今天剩余的晨诵时间里,请你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大声地朗读这首诗,相信你美妙的声音一定会伴你度过美好的一天!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诗意: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