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月季直接地栽需要注意什么?
优质回答:
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为适应能力强,花色多品种多,得到很多人的喜爱。月季在栽种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题主所说的直接地种,也就是地栽,另外一种就是栽种在花盆中,也就是盆栽。两种种植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也稍有不同,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地栽月季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您参考。一、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
地栽月季本身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强大的根系,开花也多,这一切的前提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地点。适合月季生长的地点,有两点要求。
① 阳光充足 月季是强光性的花卉,对于光照的要求比较高,不管是盆栽还是地栽这一点的要求是必须要满足的。选择地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一点,栽种的位置要直接能够晒到太阳,不能有大树,房屋等遮挡物。只有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地栽月季才能生长良好,开花才能多。
② 地势良好 除了光照植物,地势也是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平时低洼的地方是不适合种月季的,因为在多雨季节低洼地容易出现积水的情况,不利于月季生长。合适的地方,应该是地势平坦或者稍高,具有良好的排水排涝条件。
二、选择合适的月季品种
月季的品种有很多,地栽月季因为根系能够像深处生长,所以优势明显,按道理来说所有的品种都是适合地栽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地栽的优势,就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建议选择一些藤本月季或者是大型的灌木月季,这两类月季生长速度快,开花量大,盆栽很难爆盆,地栽开爆还是很容易的。
不建议种一些微型月季或者超微型的月季,超微月季种在地上,看起来完全不搭,有点大材小用的味道。
三、地栽月季可用粗放式管理,但是要粗中有细
地栽月季直接种上地上,非常的接地气。一般地栽的管理都是比较粗放的,平时浇水施肥不用过多的关注,就可以生长的非常好。但是也不能太粗放了,其中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的,如果细节不注意的话,还是没办法养好的。下面就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四个方面,简单说一下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地栽月季靠雨水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不需要怎么浇水。但是在刚移栽的几天,需要每天浇一次水,来促进根系生长。另外,遇到长期干旱的天气,还是需要浇水的。
2、地栽月季施肥不用像盆栽一样精细,施肥间隔可以更长,施肥量也可以稍大。地栽月季重点施肥期在冬季休眠之后,要埋入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一般可埋入鱼肠,鸡肠等有机肥,需要埋深一点,防治猫狗扒出。
3、灌木月季冬季可采用重剪的方式进行修剪,藤本月季修剪不宜采用重剪,一般冬季只需剪掉一些弱小,干枯的枝条就可以了。藤本月季注意更新枝条,老化枝条及时更新。
4、地栽月季的病虫害往往比盆栽要严重,因为盆栽你每天都会看它,而地栽可能十天半个月也不会瞅一眼,一旦有病虫害就比较严重了。所以地栽月季病虫害一定不要大意,一旦发现就立即喷药。
其他网友回答
月季在世界上被誉为花中皇后,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而且花色艳丽、色彩丰富、四季开花、芳香宜人。因为其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价格低廉,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应用十分广泛。月季直接地种的话大部分采用扦插的方法,下面就说一下种植的技术好注意要点。
月季扦插注意要点
苗床的准备
苗床应选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苗床基质用漬洁河沙或蛭石、珍珠岩等疏松、透气材料。河沙沙粒本身不持水,使用时需及时喷水,否则易失水干燥,经常喷水和不持水的沙粒使插条周围的水处于动态,插条不易腐烂,有利于生根。蛭石本身孔隙多,持水力强,珍珠岩无持水力,使用时常混合使用,比例为41.为减少扦插苗发病,扦插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8ω0倍液喷洒土壤,再用塑料薄膜覆盖3~4天,揭膜后1周扦插。扦插前,先把细沙或蛭石铺平后浇水,趁水没有渗下时,用木板将表面刮平备用。
插穗的准备
选当年生、生长充实,有弹性,无病虫害、腋芽饱满又未萌动的半木质化的枝条。木质化程度太高的老枝条细胞分裂能力减弱,不易生根,而未木质化的枝条,成熟度不够,同样不具备生根的物质基础。在生长季扦插时,最好选择落花后1的花枝作插条,剪成每段约10cm,含3~5个芽,在基端节下2cm左右斜剪,顶端节上平剪,要保持剪口平整光滑,春、夏、秋李留最上部2片小叶,基部叶片全部剪掉。在非生长季节扦插时,可用冬季修剪后的枝条当插穗。为预防病虫害,采收枝条后可喷施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100倍液。如果采收的枝条多,应泡在水中,或放在荫棚下经常喷水保湿,最好做到随采随用。
扦插
月季的扦插可分为硬枝扦插和半硬枝扦插。硬枝扦插又称休眠枝扦插,在秋李落叶后到春李萌芽前,土地平整后先覆盖地膜,再扦插枝条,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发根。扦插间距为8~10cm,约100~140株m2.半硬枝扦插又称绿枝扦插,是在月季生长期,利用月季当年新梢扦插。以5~6月和9~10月为佳,扦插问距为4~5cm,插400~600支m2.插穗下部用生根粉或吲哚乙酸蘸基部3~5分钟,以刺激细胞分裂,达到快生根、多发根。用直径0.6~0.8cm的细木棍在苗床上扎1个约占插穗全长1/3的洞,把修整好的插穗保持芽眼向上插入洞中,插穗插入土1/2~2/3,保持1个芽露岀土面。插穗插好后,在用适量细沙撒在苗床上,使插穗与沙土紧密结合,然后浇透水,盖上塑料膜,加盖遮阳网,避免苗床受到阳光的直射,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扦插后的管理
月季在枝条扦插后至生根前的一段时间,插后的管理对扦插成活率影响极大。要控制好水分、湿度、温度、及时通风等。
水分及湿度控制
通过喷水及扣膜棚,以供给插穗水分及提髙棚內空气湿度,促进插穗的生根成活。喷水前,首先检查苗床干湿及插穗情况,视情况酌量喷水。气温低时可隔3~7天喷1次。炎热干燥时可1喷2次,7~10天后改为每天下午喷水。随着插穗的愈合及生长,逐渐加大喷水量。喷水的标准是保持土壤湿润及插穗枝叶湿润。喷水时发现有变黑腐烂的插穗,应及时漬清除。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最为适宜。
温度控制
在早春、晚秋扦插时,搭防冈障、扣塑料薄膜棚都是提髙气温的有效措施。夏季气温髙时,可采取盖遮阳网,在苗床周围喷水等降温办法,不要使棚内的温度过高,否则插穗上的芽会很快萌动,长成嫩枝,可不久又萎蔫而死亡,出现“假活”现象。月季生根的最适宜温度为23~27℃。
通风换气
塑料棚应每天早晨打开进行通风换气,放风后,随即扣上塑料薄膜棚。随着插穗生根成活的増多,可逐渐把塑料棚两头两侧打开,待插穗生根成活后,撤除塑料棚。
生根后的管理
由于插穗已经生根,自身具备了吸水的能力,所以应控制喷水,减少喷水次数,加大喷水量,但要避免基质水分过量,造成基质中氧气不足,而影响新根的生长。可使其逐步适应外界环境,进行适应性培养,经过7~10天适应后,即可移栽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