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法的势(什么是书法的势)

网友提问:

如何学习书法中的“势”?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答问。

“势″,是个抽象概念,只好意会不好言传。如果不把特定物象展示眼前,便无可感受体会。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品中,体现的是一种特定”美感″。有力度感,有速度感,有排布感,有错综复杂感,有奇特神妙感,关键是作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设置了一个静态模式的动势妙觉效果。使观者感奋,情绪激荡不已。是一种”煽情”力。

最能表露此效果的当属草书,大草,狂草。其他书体作品也不是无势可造,只是相对隐含,势速节律平缓罢了。成熟成功的作品都是活力激荡的。

艺术效果是作者和观赏者共同完成的。古人感叹”知音其难哉″,就是对高品味”观赏者″的迫切寻求呼唤。好作品期待的是善赏者,当作者的创意与观者的心神形成合拍的旋律时,则无疑才是真正的妙音绝响,才会是传之久远的成功。

天下第一行书,第二丶第三行书,怀素《自叙帖》等大批量的传世经典名作,无不是成功了其神奇的造势效果,才被赋予了流芳百世之神品的令名。

成就一幅佳作,无不是”妙手偶得″的侥幸。决不是预谋设计,工厂机械化生产所能奏效的。一幅作品的完美成功因素,是终生的修养积淀。成就了”妙手″方能”偶得”,可见妙品不易得,”势″也不可刻意随意而妄”造″。

万事俱备欠东风,只欠东风来造势,观其风,顺其势,随机应变,临阵发挥的是”潜意识″。没有平时的丰厚储蓄,哪来临时的灵机一动?预谋策划,守株待兔,便失”灵动″之感应。师心计度,举棋不定,难控全局之”大势″?

技熟于手,文透于心,情动于衷,方有笔下神韵。技进于道,游刃有余,气定神闲,才能随机布局,临阵造势。

怀素曰: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其他网友回答

您这个问题其实挺难解答的,因为势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表示一种运动的趋势。就好像一块石头,你把它放在地面上就没有势,可是如果你把它放在高处,比如一个悬崖边上,那它就有了一个向下坠的势。

书法中的势,大致可以把它分为笔势和体势。所谓笔势,表示的就是笔画运动的一种趋势,我们写字的时候有笔顺,在连续书写的过程中,笔画之间就有了顾盼和牵连,这个相对比较好理解。

而字势,相对比较抽象,我们把每个字想象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体它是有生命的,它的整体会呈现一种趋势,或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古人写字很少会出现像美术字那样四平八稳的状态,这样的字是缺少生命力的。如图中“敏”,取自北魏墓志,左右结构,左高右低,整体往右倾斜,但由于左部的分量重,最终又能归于平衡,就像两个小孩在玩跷跷板,两端相争,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一点个人的浅见,希望对您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取势最好向魏晋、北魏人学习。魏晋书法一字一势,善于用主笔表达“势”,找到了魏晋书法的主笔,就看到了“势”。魏晋时代的书法,主笔是不固定的,随意生发,因此千变万化,不像唐法千篇一律,没有明显的“势”,取势到位,才能长短俯仰,寓变化于整齐,藏奇崛于方正,实现工整,变化,自然的统一,又符合自然万象之理。这是魏晋高于唐人的地方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取势很难学,主要还是天性使然,即使单字结体或整篇章法取势,依靠的还是与生俱来的出手,学养在其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