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人家】脱贫心声:拥有勤劳的双手就可以拥抱幸福的生活

前一篇讲关于养鸡的人和事,这一篇也是。而且其中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主人公李浩云是银河养殖合作社的老员工,和前文的主人公浦银合共同创业多年。
李浩云,男,1984年生,傈僳族,小学文化,系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西山组建档立卡户。李浩云的父亲李政才身体残疾,年老体衰,母亲浩杰金身患大病,丧失劳动能力,且不定期需要外出住院治疗。李浩云和妻子蜂水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低,无技能,以传统种养殖为生,家庭住房条件差,家庭较为贫困。
2014年被评为建档立卡户,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后来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医疗费可以报销和减免,交通条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整个家庭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
2015年,李浩云夫妇先后多次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种植养殖培训和家政培训。结合自己家的地理优势,夫妻俩计划在家门口发展种养殖产业,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脱贫办法。正在夫妻俩焦头烂额也理不清思路时,2016年村两委与扶贫工作队的牵头,给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在庆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李浩云夫妇进入家门口的银河养殖场打工。整天和鸡打交道,鸡粪臭,夫妻俩却很勤劳,不怕脏,不嫌累。
总书记说过:“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通过一年来两口子在银河养殖场打工,家里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加上其他脱贫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年底,经过收入测算,李浩云户终于摆脱了贫困,顺利退出贫困户行列。
但是,李浩云夫妇并不满足现状,因为在银河养殖场打工期间,学习到一定了养殖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夫妻俩2017年也在自家附近围栏放养土鸡、蛋鸡,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只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时仅仅养殖了上百只土鸡,收入在打工基础上有了一些增加,但是增收还不是很明显。
2018年,夫妻俩通过贷款解决了资金问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土鸡上千只,平均每日生产土鸡蛋约600枚,刨除成本,日平均收入增加到180元,整个家庭的经济情况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小两口初步尝到了辛勤付出的甜头。加上抽空继续到银河养殖场的工资,由脱贫致富,慢慢变成小康人家。真正的内生动力被不断激发,李浩云夫妇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村两委及工作队的扶持,还有银河养殖场对自己的帮扶影响。一种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致富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争取以后用更多的付出换取更大的回报。2018年,李浩云因为在脱贫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庆福村两委评为“先进个人”。
2018年6月,永春乡党委政府授予李浩云自强、诚信、感恩主题的“勤劳致富增收奖”。
2019年,在原先基础上,养殖土鸡数量继续增加,达到1500只规模。每天收获土鸡蛋约700枚,日均收入达250元。
回顾过去,虽然辛勤劳作,生活也较为艰难。经过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家庭的医疗卫生由看病难到有保障;交通由土路到卫生路入户,真是新旧两重天;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养殖从无到有,一点点扩大规模。
展望未来,李浩云心中踌躇满志。争取2020年,家庭土鸡养殖达到2000只,日均收土鸡蛋1000枚左右,除去成本,日均收入350元。日益富起来的李浩云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当初是村两委和银河养殖场帮扶带动自己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今天我脱贫了,也应该帮扶带动两户农户摆脱贫困,助他们也走上致富之路。
我脱贫,我光荣!李浩云用事实证明:拥有勤劳的双手就能够拥抱幸福的生活。你对生活笑,它也对你笑。
水泥路通到家门,路边的花草点缀着美丽家园。庭院宽敞整洁,房屋正对下面的庆福龙王庙景区和庆福河东河西坝子。虽然地处山间,但是主人种植花草,勤扫庭院,看上去就是美丽人家。青山相伴绿树围,花香满庭白云飞。朝闻鸡鸣暮拾蛋,幸福愿景写心扉。
讴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述维西好故事,歌唱维西好声音。欢迎关注“余騠”公众号。(ID:yutiwz)个人微信号:yt1551443736投稿交流邮箱:1551443736@qq.co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