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说明书”,这一类资料并非是对公司现状不加掩饰的表达,也并非是企业经营状态的如实反映。很多时候,会计人员不得不会通过各种会计技巧修饰企业财务报表,使得在一些用途上得以通过审核,所提供的只能是一个大约的近似值。但这些财务报告之间的钩稽关系是恒定不变的,通过推断等方式都能够察觉到数据的不合理之处。
想必很多财务人员在从业之初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财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于“营业收入”正常吗?今日小编就这个问题来和大家细细道来~
一、“利润总额”与“营业收入”概念辨析
“营业收入”常见的广义解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获得的一种收益。通过基础的计算公式来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性,判断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不同业务收入在企业总收入占比来判断。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的较大比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其他业务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交易实现的收入,一般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较小。
“利润总额”的构成就较为复杂,通过基础的计算公式来看,主要包括三大计算要素: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细分各要素的计算数据来源,特别要注意的是核心要素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净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
二、财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于“营业收入”正常吗?
对于这个问题分析的根本思路,还是来自于最基础概念的透彻理解。
利润总额的三大要素很明确的诠释利润的来源与流向,营业利润要来自营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可能企业带来收益,
当中需要提及到“投资收益”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把钱投给别人来帮自己收益,如投资证券、参股分红等方式。
1.当利润总额为负数时,意味着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纳的税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亏损。
2.当利润总额为零时,意味着企业一年的收入正好与支出相等,企业经营不亏不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盈亏平衡。
3.当利润总额大于零时,意味着企业一年的收入大于支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盈利。在收益整体概括的观点下,利润总额是一项前期可调整项目和收支核算项目。
除此之外,您是否听过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的概念呢?
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等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项正常利润。
相对应的,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
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精准。
三、小编说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端倪,出现“利润总额”大于“营业收入”的情况的原因就来自于非正常利润这部分的存在。营业利润通常可以与营业收入实现对应关系,但是不可控的非正常利润是企业财务人员始料未及的。所以从一点上来看,需要企业从内部管控制度入手,对于不可控事项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机制,并在财务口径做好登记和留存相关资料的基础工作,以备后期税务部门相关检查开展积极的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