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哪些轰动世界的中国考古发现?
优质回答:
中国的考古事业源于寻找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古老的考古证据证明我国是极具历史的泱泱大国,与当今我们所提的“文化自信”有相似之处,但也不近相同。在这一动力的驱动下,我国的考古事业萌发了新芽,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更是层出不穷。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附近,于1928年发掘。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殷墟是商后期的王城。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分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甲骨文为我们释读商朝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1929年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既震惊了世界,向全世界了展现了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生活的状态,同时也振奋了中国考古学界的各位考古学家,使之更为积极地探索中国大地上蕴藏着的古人类生活的痕迹。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最先使世人得知莫高窟存在的竟是一个外国人。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了莫高窟,取得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的信任后,只用了200两银子,便买到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这个价格与其说买,倒不如说是意思意思给点就行了。
不过随后莫高窟声名鹊起,不少觊觎莫高窟经文、壁画、佛造像的人纷至沓来。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这时对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才算正式开始。1999年-2002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北京民俗版权作品)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
投稿,认识,闲扯请加民俗君微信:beijingminsu
其他网友回答
上个世纪三零年代的1932年,一村民在挖墓,当他挖到离地面一米深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跽(jì)坐俑,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便没有理会,无人问津的跽坐俑不久就不翼而飞。据说这个陶俑是被一古董商人给卖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陶俑就此下落不明。时间来到了十六年后的1948年,上焦村村民在东外城取土的时候,接连不断发现了几个跪坐俑。有人借机起哄说这肯定是神仙,于是人们把它们供到了附近的一座庙宇,还给陶俑取了个比较文雅的名字“瓦盆爷”。
相比较跽坐俑的不知所踪,“瓦盆爷”这几件被深埋底下几千年的文物,因为被供奉在庙宇才得以幸存。建国初期被临潼县文化馆收藏。事实上,秦陵地宫附近的村民或多或少都发现过他们称之为瓦人的东西,他们挖出来后,以为是妖怪,当即砸的稀巴烂。后来他们很后悔。建国25年后的1974年阳春三月,三秦大地春耕生产热火朝天,村民们在骊山脚下忙碌着,因为西杨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正式开始了。
这天,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两个人来到靠村子西南边的柿园西崖畔。他们环顾四周观察地形,站在此处,远远可望见骊山的峪口。他们用镢头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大圆圈,这个地方当时还荆棘遍布,实在是一片没有开采的处女地,这个圆圈是确定的井口位置。此时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随意画出的圆圈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足可以名垂史册。确定了井口位置,那就开挖吧。次日,以村民杨全义为首的6个青壮年劳动力,就从画圆圈的地点开挖,工程一开始进展很顺利,两天后就遇到了坚硬的土层,像石头一样。
当挖到深达约3米左右的时候,出现了一层厚厚的红土。在这么深的土层下面居然发现了红土,很是令人不可思议,村民们猜测:“这莫不是先辈手里的一个砖瓦窑吧?”挖到不到一个礼拜,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到了地下近4米。1974年3月11日,当老杨家的娃杨志发的镢头抡下去又扬起来的那一刻,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出土了。同时,井下的人齐声惊呼“瓦盆爷”,又见瓦盆爷!出现在村民面前的是一个个陶制的人头,残肢断臂,形象可怖。把村民们吓坏了,因为他们一直信守着祖祖辈辈的传言,认为这是不祥之物,但他们并没有轻举妄动。
西杨村挖出了很多瓦盆爷的消息不胫而走,人民公社一个叫房树民的水保员前来检查打井,他仔细观察了打井现场后,叮嘱村民们:“这个井暂时不能再打了。”接到房树民电话后,县文化馆的几名工作人员赶到,有一个叫赵康民的中年人,他专管文物这一块儿。他仔细地查看了这些“瓦盆爷”后,果断地说:“什么瓦盆爷,这很可能是国宝!”说着,他取出随身带来的一叠麻纸,将比较完好的俑头、俑身和俑腿细心包扎了起来,放上车子。然后嘱咐干部、社员,叫他们用萝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红土,全部筛一遍,然后将每一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弩机箭镞随后一并送交县文化馆。
第二天,6车陶俑碎片被运到临潼文化馆。于是,震惊世界考古界的第一批特大陶俑出土了。
13朝古都西安秦砖汉瓦随处可见,西安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