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作家萧红的文章《同命运的小鱼》,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他说我像玩鸟的人一样,把鸟放在笼子里,给他米子吃,就说它没有悲哀了,就说比在山里好得多,不会冻死,不会饿死。”有谁不爱自由呢?海洋爱自由,野兽爱自由,昆虫也爱自由。”郎华又敲了下水盆。
这是萧红一《同命运的小鱼》的一段,收录在她的散文集《商市街》中,首发在1936年4月,那时她署名悄吟。
很早以前读到过,总是挥之不去小时候看见小猫小狗死去的哀伤,还有儿时读过一本北美动物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狐狸和狼什么,在野外艰难求生的故事(记不得名字了)。若干年后看到高考作文题中,那条”眼里闪着诡异光芒”的小鱼,忽然就串成一串了。
文章不长,讲了两个青年男女,得了五条鱼。其中三条死了被煎了,可他们吃不下。剩下两条,一条不久死了,另一条死去活来,在其精心照料下又多活几日,但最终也跳出水盆干死了,和另外四个同伴一样被扔进垃圾箱里去了。
很简单的故事,同样命运的不只是那几条小鱼。寓言式的风格,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作者对于生命的叩问,与悲悯哀痛之情。
“大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
她怕看那悲惨的东西,杀生尤不忍心。西方人多不吃带眼晴的动物性食物,大抵也源自对其他物种生命的敬畏。这原算不得什么,上苍有好生之德,万物相生相克,只是孩子般心灵的人,更具有同情心,自家喂的小兔子,断不舍得吃掉。
如果说萧红只写女性或她的多愁善感,那本文就并无太多新意。可是她又悲天悯人地写道:
“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厂下到墙根处去哭……”
主人细心呵护下,最后一条小鱼还是死了,因为”它一定是感到不自由才忧愁起来!”
人与鱼,是不是越挣扎死得越快?倘若那最小的鱼,安于呵护,呆呆水盆里就能活过严寒的冬天,被怜它的主人送回大江大湖里去,得到解脱重获自由的生活?然而谁又能保得住再一次落入网中,成为板上鱼呢?
生命无常弱者卑微求生,几条顺顺理成章被吃掉,或死了被扔掉的小鱼,在萧红眼中,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无力。萧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笔,蹲下身下静听小鱼的声音。
也许只有同样身处艰难困境中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在她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可以看见蚁子一样忙着生死的底层小人物,虽语句平实,那种慈悲之心皆有的痛楚令人震撼。而这个短篇小说,则是相似风格的。
有时候不禁会想,一个如此悲天悯人的萧红,怎么舍得将亲生骨肉抛弃,该承受怎样的内心煎熬,才能做出这样残忍的决定?小鱼很可能是个隐喻,正如文章开头就说”我们的小鱼死了”虽然是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可她质问道:”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也许颠沛流离中的她,正因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无力自保才不得已为之吧。当快身怀六甲快临盆的萧红,在去重庆的码头被挤倒,在地上躺了半天爬不起来,绝望地看着天的时候,她心中或许就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萧红散文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和写作风格可以用“细致的观察”与“越轨的笔致”来概括。在这篇散文中,萧红细致地描写出了小鱼生的坚强、死的挣扎,表现出了萧红对于自由生命的渴望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交织着的不同视角。鲁迅在萧红小说《生死场》的序文中用“细致的观察”“越轨的笔致”来评价萧红小说独有的风格和气质,而这种评价同样适用于萧红的散文《命运的小鱼》。
五条同命运不同经历的小鱼萧红选择盆中的五条小鱼作为叙述对象,缓慢而不厌其详地叙述了这五条鱼死亡的过程。这五条小鱼最终都死了。应和标题“同命运”之意。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从人性的角度,在回环往复的叙述中表达出对小鱼生命的逝去难以言说的冷漠悲戚之感,弥漫着一种荒凉残酷的意蕴。从萧红琐碎絮叨的语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从人文角度对于脆弱生命的关注。
鱼的自由与人的自由萧红在小说《生死场》中就有意将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掺杂着叙述,使二者彼此纠缠交织着。用动物的习性来隐喻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在《同命运的小鱼》中,鱼的生存状态和抗争命运的方式在她的解读中已升华为人的生存状态和抗争命运的方式。这五条小鱼之所以遭受死亡的厄运,是因为它们已不是自由的生活在河川中的鱼了。它们是盆中的小鱼,失去了自由。对于动物来说自由非常重要。同样对于人来说自由也很重要。海德格尔曾经指出“常生活就是生和死的存在。”在自由面前,是苟活还是毁灭?萧红花大量笔墨描写这两条鱼。表明了她的人生态度:人的一生需要自由。
萧红一生深受难以求学的约束、包办婚姻的约束、家庭的约束和社会的约柬。一生都在抗争,都在追求自由,逃脱父权社会的钳制。逃离男权社会的樊篱,逸出主流创作话语权力的制约,尽显其叛逆精神。但她也在抗争中被家庭、爱情、社会所放逐,身心俱受摧残,孤独地终结了此生。纵然如此,萧红也断然不愿做那个寂寞地死去的鱼儿,也不赞同这鱼儿的生存方式。这鱼儿就如同她小说《生死场》里的那些“心甘情愿听任自然与主子摆布,因而从根本上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的人物一样,就这样自生自灭,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是萧红最不愿意看到的。在萧红的笔下,小鱼命运的解读升华成人生命运的探索。在其自然、平凡、不加修饰的陈述背后隐藏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见微知著”的辩证效果,使文章呈现出了特殊的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小鱼》写的细致,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