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如何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

网友提问:

如何打造扎实的美术课堂?

优质回答:

怎样打造美术高效课堂?永远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也是一名美术教师穷其一生需要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时有一些困惑,美术课堂上学生体验的达成,需要探究性教学。有教师会说,探究性教学效率低,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行探究表现方法,而有的学生聪明、有的学生迟钝,探究半天,下课时间到了,也没有完成作业,还不如沿袭了传统的方式,把结论告诉他们,让他们按照这个结论走,有充裕的时间作业效果会更好。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我有以下观点:

一、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手形的联想》的一课,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投影下随意地摆出各种各样的手形,此时的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块摆出各种造型,并说出自己的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简单的手形概括地与实物联系起来,摹仿的难度由浅入深,孩子们从直觉用手摹仿剪刀这一简单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思考、摹仿更复杂的不太熟悉的实物,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路径与发展过程。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在抽象的手形与具体的实物之间游刃有余。相互观摩、表演,快乐无比,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i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如在“让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飞机的造型及制作图,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找出每架飞机的制作方法,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相互探究,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漂亮的飞机?发掘创造的灵感。

三、提供“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方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如低年级的色彩教学,过去只注重学生所画的画色彩是否均匀,学生画久了,就没有兴趣。这学期我尝试根据油画棒的特点,教学生如何巧用油画棒画出调和、渐变、有立体感、有层次感的画面,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尝试,不断丰富对色彩的感受,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富有童真、充满幻想的色彩画。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总之,美术课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其他网友回答

一、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在中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我发现简单的操作方法是首先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你的课没兴趣,你还没去上就已经失败了。那种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是学生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伙伴》时,就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小游戏,输的同学给大家做模特,模特同学因为输了才做模特也心服口服,大家去写生也有新鲜感,比上课就布置临摹效果好的多。

  2.充分利用所有设备,直观教学。

  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但大多数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改变课堂教学程序的单一性,练习有要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课堂教学程序的单一性,不能老一套,要经常改变教学程序和环节,不能每堂课都用模式去套。练习时,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先进教育理念早已提倡多年,但很多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使用的方法单一,只是一味填鸭式的灌输,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老师累的要死,学生哈欠连天,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或师生互动,游戏等,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特点,不一定要按照课本的内容生搬硬套,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给学生“量身定做”,开发乡土内容,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课堂不要掌握太多的理论,多搞活动多实践,让学生都动起来。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乡土内容的开发利用

  组织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调查,然后组织教学。比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面人、剪纸、刺绣、蜡染等教学内容让学生调查身边擅长此类艺术的艺人,请他们讲述这一艺术的传说、历史、特点、方法,收集相应的资料,然后回来创作;我们还组织学生调查社区(乡村)的历史和变化,结合新农村建设,让学生结合社区(乡村)的地形规划设计未来的社区(乡村),并分头设计制作各种建筑模型,然后将全班的建筑模型结合绿化、休闲、文化、服务等功能的需求,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组合成一个社区(乡村)整体的模型,最后可以此举办主题班会,届时可以请家长、社区里的人们一起参加,听学生们的想法,也听听大家的意见。

  无论是乡村的树叶、野花、麦秸秆、谷类、果壳,还是城市的易拉罐、包装盒、装饰材料的边角料,或者是民间传统的剪纸、刺绣、蜡染、画像石等,我们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其中的响应内容,实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开发,从而摸索出美术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四、 开展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价值得以体现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用简单的自评、互评、师评,还可以把评价放到课堂之外。

  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使校园文化更添风采,优秀习作推荐参加各种技能制作、美术作品比赛,或推荐到有关报纸、杂志发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画环保宣传画或公益宣传标语等,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评价方式。

  美术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学情的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环节的优化,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因此每一个美术教师都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上下一番功夫,花一番脑筋,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加高效的空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