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出自六祖慧能禅师的《菩提偈》,全诗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揭示了“佛在心中”的境界,佛不在外,不在于它的外在是什么形状的呈现,菩提本来就不是树,明镜也不是真的台。
正如《金刚经》上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据说,慧能法师的这首偈被五祖看过后,立马就决定了传他衣钵,成为六祖,我想这就是佛的境界,五祖认定他已经开悟了。
2、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是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一首禅诗。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圆月,冬天有冬雪,只要心里没有烦心的事情,没有忧思惊恐缠绕在心田,那么每天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常常因为太多的期望求而不得,或则又是在愿望满足之后的终日处于无聊情绪当中,情绪起伏不定,心情患得患失,不懂得欣赏身边的风景,弄得心情疲惫不堪。
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景,在不同的时刻都能豁达心胸,不为俗世所累,便能在这平常生活中悟出“无念,无相,无住”的境界。
这首诗在告诉我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每一处美景都有自己的时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要学会欣赏别处的风景,欣赏别人的优点,也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心事,才能拥有好的心情,也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这句,每次读到都别有一番感慨。挫折这种事情,以前会觉得怨天尤人。
读懂这句“人生如逆旅”,就能体会老人们常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默默提醒自己,挫折只是正常现象,努力克服解决问题,在这艰难的旅途,我们也可以风雨兼程。
明白自己不是主角,只是一个匆匆行人,虽然旅途艰难,但是也有一路风景。
4、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这句话出自《妙色王求法偈》,意思是因为有了爱,我们就有了牵挂,因此也会生出忧虑和恐惧,忧虑这个爱不能持久,恐惧害怕失去爱的一天。
我们需要有一颗面对无常变化的豁达心胸,不要有情执,就如很多人过不了情执这一关,面对爱情总是患得患失,不能自拔,就此消沉。
来时珍惜,去时也能淡然,也就当得起“拿得起,放得下”这六字。这也是人生一种大境界。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这句“心远地自偏”相对于大家熟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具有现实意义。
心中的喧闹常常吵得我们片刻不得安宁,比起现实的喧闹环境下,心中的安宁,才能真正带给我们平静。
实际只有不困于心,才能真正的自由。没有办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心”远一点。
所以人家就问陶渊明:你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只有我的心远离喧嚣,不管我身处何地,都可以做到坦然,才能真正的自在。
6、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这句诗出自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后半句是“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千万经典,也都只在修心。
正如佛经所言“一切唯心造”,真正的修行就是红尘炼心。
7、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出自唐朝布袋和尚《退步》,“手把青殃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当我们身心清净的时候,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勇往直冲,寸步不让,但在一些事情上,退步才能前进,比如插秧,比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