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宋江的心腹吗 武松为何不忠于宋江

网友提问:

武松为什么没能成为宋江的心腹?

优质回答:

武松之所以没能成为宋江的心腹,是因为武松和宋江不是一类人。

宋江的人生目标是要出人头地,博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成为人上人,为达这个目标他宁可委屈求全也要努力争取。这种理想对于体制内的文人雅士来说,应该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愿望。

武松的人生目标是行走江湖快意恩仇,有恩必报有冤必伸,天老大他老二,图的是无拘无束潇洒快活。武松这种人生哲学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不可能循规蹈矩的一切都按章程办事。所以他虽然在县衙里也当过几天都头,却很快就为兄报仇走上了血雨腥风的道路。

二人相比,同样是杀人犯罪,宋江杀人是被外宅阎婆惜敲诈勒索逼得走头无路才不得已杀之。而且明知阎婆惜与他的同事张文远私通,他都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即便这样,阎婆惜照样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让他睡冷板床。

而武松则是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进了监狱成了犯人他还拔豪横和人家斗气。结果他一路坎坷杀人无数最后只好主动去二龙山落草为寇,否则体制内是不会有他容身之处的。

有意思的是,尽管武松和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命运却偏偏让他和宋江产生交集。作为同样是逃难的难兄难弟,武松和宋江在柴进庄上相识并结拜兄弟,宋江还用他那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不枉来人世一回的高大上理论教诲武松。可惜武松是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过后该啥样还啥样。

宋江第一次被晁盖救上梁山,面对晁盖的挽留,他死活不从,仍坚持下山服刑。直到他酒后题反诗被判死刑,被晁盖带人把他从法场劫上梁山,这才算安定下来。不过晁盖死后他执掌山寨大权之后,便立即开始走上了招安之路。

而武松在二龙山落草后,由于三山聚义打青州的缘故,与三山人马一同归顺了梁山。按理说他与宋江是结拜兄弟,以前宋江对他不薄,上梁山后宋江又是山寨老大,他理应和宋江人合心马合套成为寨主的心腹 。可是武松照样我行我素,当宋江提出招安的主张时,他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反对,鲁智深跟着帮腔,弄得宋江好不尴尬,又不敢招惹他,只好朝李逵身上撒气。

总结:

从以上粗线条的分析即可以看出,武松和宋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他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宋江心腹。

其他网友回答

《水浒传》没有阴谋论,武松既不是宋江的心腹,也不是宋江的对立面。梁山大聚义时,一百单八将歃血盟誓,“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梁山好汉是是天罡地曜相会,各无异心,死生相托,患难相扶。因而,无论武松,还是其他天罡地煞,相互之间都是心腹,都是可以托付生死的心腹之交。

那么,题主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难道《水浒传》中真的写了武松不是宋江的心腹吗?

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兄弟

《水浒传》中,武松十分敬慕宋江,在柴大官人庄上知道宋江就站在自己面前时,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书中写道:那汉(武松)定睛看了看,纳头便拜,说道:“我不是梦里么?与兄长相见!”

确认自己千真万确的见到了宋江,武松纳头便拜,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宋江也十分喜欢武松,“在灯下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甚喜”。自此之后,宋江如兄长般对待武松。自小失去父母,由哥哥带大的武松,也把宋江当做哥哥看待,开口闭口称呼宋江为“尊兄”。书中交代,宋江每天带挈武松,武松前病都不发了。

跟好人学好人,跟仙娘学鬼神。武松跟着宋江,改掉了坏毛病,不再酗酒打人,英雄气魄就此被激发。

当武松得知清河县那个“本处机密”并没有死,自己的官司已经了结时,便辞别宋江、柴进回家看望哥哥武大郎。宋江十分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武松更是不舍宋江,临别时说:“天色将晚,哥哥不弃武二时,就此受武二四拜,拜为义兄。”宋江听说,大喜,武松拜了四拜,两人结为兄弟。

宋江在江湖奔走,结识了很多好汉,都以兄弟相称,但正式结拜为兄弟的,大概仅武松一人。由此可见,宋江、武松是何等的情义。若以题主的提问而论,江湖之中,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那么,是不是宋江虚情假意,笼络武松为己所用呢?

宋江对武松的情义绝对是真实的,此时,宋江根本就没有打算起事造反,也肯定没有预料到日后上梁山做寨主,笼络、利用武松干什么?

这一次分别,武松堕泪,宋江与兄弟宋清立在酒店门前,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我想,武松堕泪不是假的,宋江对武松依依不舍也不是作秀。武松都走远了,柴大官人后来才来,宋江作秀给谁看?

武松屠杀都监府,二进十字坡改扮成了行者,前往二龙山入伙途中,又与宋江在孔家庄相逢。在孔明、孔亮家住了一段时间,兄弟二人各奔前程,书中又写了一段非常感人的离别故事。宋江对武松的不舍,武松对宋江的留恋,被施耐庵写得淋漓尽致。下死手黑宋江的金圣叹也不得不在这段书中承认,宋江对武松有“恩爱”。

武二郎是何等的英雄,绝不是忘恩负义的宵小,难道会造宋江的反?在江湖之上,武松就是宋江的心腹兄弟,他对宋江的情义,李逵都比不了。

武松为何要去二龙山入伙

黑武松、宋江关系的观点认为,宋江、武松在白虎山孔家庄分手,武松不愿意跟随宋江去清风寨花荣处,便是武松看破了宋江的虚情假意,就此与宋江分道扬镳。

我不反对这样读《水浒传》,但不得不说这是先入为主,把后来续书写的故事提前强加给了施耐庵。同时,也是对《水浒传》读得不透而导出的错误结论。

书中写道,宋江要去清风寨找花荣,因为不舍武松,便邀他同往。武松婉拒了宋江的好意,说道:

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设疑,倘或有些决撒了,须连累了哥哥。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

施耐庵写得清清楚楚,武松是担心连累了宋江才不愿意随宋江去清风寨。金圣叹在武松这段话中,留下了这样的批注:“只是由三字,去了罢三字,便活衬出宋江恩爱来。”

金圣叹认为,宋江与武松的关系要超越兄弟之间的情义,是一种“恩爱”,这难道还不是心腹兄弟吗?

文本所言,是武松不愿意连累宋江、花荣而与宋江分手,去了二龙山入伙。而其中的深意,却是武松去了“宝珠寺”,投奔宝珠寺住持鲁智深,算是正式入了佛门。

武松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有这样四句赞诗,说的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原来,武松原本就是一个自小带发修行的“优婆塞”,优婆塞就是“行者”。

施耐庵写武松,确实把他写成了行者,只是把他做行者的时间进行了改写。而且,武松做行者前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龚开的“酒色财气,更要杀人”来设计的。武松杀嫂时,施耐庵以卖冷酒店的胡正卿、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开银铺的姚二郎姚文卿、卖餶飿儿的张公分别象征“酒色财气”。武松从杀嫂起,便开始了杀人模式,总共有二十人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既然武松是行者,当然要投奔二龙山,与鲁智深同掌宝珠寺了。二龙山三大头领,分掌二龙山、宝珠寺,所以,这个所在也是施耐庵“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一大体现。“二龙”指的是宋徽宗、宋钦宗,这个隐喻后来被施耐庵再次在九天玄女庙中强调,其中,“二龙戏水”写的就是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拘禁,在五国城坐井观天这段历史。

鲁智深、杨志、武松占据了二龙山宝珠寺,意味着造了宋徽宗的反,也意味着武松将兑现自己的诺言,与梁山好汉一道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壮举。

武松会反对招安吗

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时,武松说道: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就是武松。武二郎想招安目的很单纯,就是自己杀人太多,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而,只能走当时最盛行的“造反—招安”这条路。武松说得很有点悲戚,能不能活到招安的那一天,还得看老天是否垂怜于自己。

半个月后,宋江、武松正式分别,此时,宋江劝武松道:

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宋江的话,实际上是升华了武松的招安目的,投降朝廷,得以招安,为的是去边境杀敌立功、青史留名。这是《水浒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主题思想的最初表述,也是梁山好汉的终极追求目标。这样说并没有错,即便是后来宋江率众投降,被朝廷招安,立此志向绝对是大仁大义。何况,此时的宋江还不打算造反,谁又愿意造反呢?劝武松招安,此处也没错。

武松接受了宋江的劝诫,自此之后,书中再也没有写到武松大碗喝酒,伤害人命。因而,武松也绝对会继续追随宋江,去边上杀敌,与梁山好汉并肩作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其实,《水浒传》确实写到了武松为国杀敌的英雄行为,曾头市一役,打的就是金国人。

梁山作战多以马军当先,而在攻打金国人这一仗中,鲁智深、武松单独领军攻打正东大寨。梁山发起总攻后,曾头市副教师苏定从东面仓皇逃窜,鲁智深、武松紧追不舍。苏定慌不择路,正往杨志攻打的正北方向突围。与武松有着相同志向,一心要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出功名的杨志在前面堵截,乱箭射死了苏定——二龙山好汉在抗金之战中会师。

史料证实,“招安巨寇”杨志曾经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担任选锋首,先后参与过攻打幽州与抗击金兵的战斗。《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将有可能在施耐庵七十回书之后再度出场,鲁智深参加抗金恐怕也将写进《水浒传》中。与鲁智深形影不离,简直就是一对生死搭档的武松,怎么会错过抗金呢?

同时,这段故事表明,梁山好汉绝对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豪杰,招安之后,将参与北宋抗金。武松是攻打曾头市的主力战将,难道没有追随宋江招安吗?既然如此,武松又怎么不是宋江的心腹呢?

“菊花之会”污蔑了武松

说武松反对招安,依据就是续书中“菊花之会”这个瞎编的情节。绿野老道以《全宋词》解读分析,这个情节当是1940年之后才被塞进续书中的。

《水浒传》中的宋江不断发起挑战,先后打下了朝廷堡寨祝家庄,以及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凌州、东平府、东昌府,斩杀朝廷命官高廉、慕容知府、贺太守、程万里,是坚定的造反派。宋江不仅反贪官,更反皇帝,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慕容贵妃的哥哥,宋徽宗的舅子,货真价实的国舅爷。战火都烧到了皇帝的卧榻,宋江还是个投降派吗?

续书作者反转施耐庵本意,为皇帝涂脂抹粉,污蔑梁山好汉,一上来就说梁山好汉就是伙山贼草寇:

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

如此为所欲为,毫无约束,完全反转了梁山的形象,与官府作对,造宋徽宗反,荡平金国人榷场的梁山英雄陡然间变成了一窝乱贼。

武松最不幸,在“菊花之会”上跳出来反对招安,彻底被污蔑成一个出尔反尔的卑鄙小人,《水浒传》头一个提出招安的武松,竟然要把自己说过的话吃回去。

施耐庵在“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段故事中,预告了梁山好汉确实被招安了。但是,绝对不是续书写的那样,宋江摇尾乞怜屈膝投降,而是如朱武那样,在副寨主被擒之后,为了救人而行苦肉计,接受了朝廷招安。

史料也记载了宋江投降招安的过程,《宋史·徽宗本纪》、《宋史·侯蒙传》、《宋史·张叔夜传》中说,宋徽宗采纳侯蒙的建议,诏令张叔夜招降宋江。大概是宋江绝不接受朝廷招降,才引发了张叔夜伏兵袭击梁山好汉,“擒其副贼,江乃降”。

宋江如此义气,难道与宋江情谊最深的武松会反对?续书不仅污蔑了宋江,也污蔑了梁山好汉,武松当然跟着躺枪。

梁山好汉都是彼此的心腹

有读者会问,既然宋江与武松情深义重,为何上了梁山后,这两人并没有多少交集,甚至连对话都没有,是不是武松看透了宋江而不再做兄弟了呢?

施耐庵这样写,其实正说的是梁山好汉不分彼此,不论亲疏,不问出身,一百单八将都是平等的心腹兄弟。宋江若与武松依然如江湖时期那般,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关系,就真的是在拉山头、搞派系了。施耐庵没有给“水浒阴谋论”提供瞎猜的空间,把梁山当做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是亲密无间的一家兄弟。

容与堂本《水浒传》在梁山完成大聚义时这样赞道: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虽然这首赞词并不一定出自施耐庵手笔,但却高度概括了梁山好汉亲如一家,可共生死的心腹之交,更是点明了“替天行道”这一主题。

“替天行道”出自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并以天之道来替代“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人之道,是一种公平正义的追求。《水浒传》的主题就是“替天行道”,因而,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个兄弟无论帝子神孙、富豪将吏,还是猎户渔人,三教九流,都以哥弟相称。没有贵贱之别,没有贫富之分,更没有冤仇争斗,这样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应当就是施耐庵心中的理想境界。

梁山大聚义,是一百单八将的重逢,他们“天罡地曜相会”,有着“天然”的关系。《水浒传》开篇故事就告诉读者,嘉佑三年时,江西信州龙虎山伏魔大殿中误走了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百单八个魔君。这伙“魔君”将把皇帝搞得夜眠不稳,昼食忘餐。同时,也预告“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魔君将在梁山大聚义,重续“天缘”。

武松当然也是一百单八个“魔君”之一,与所有好汉一起,都是生死相依的心腹兄弟。以此而言,武松又何尝不是宋江的心腹呢?

其他网友回答

武松最直爽的性格,刚烈一身正气,办事直来直去,从来不拐弯抹角。

他和宋江确实是两路人,宋江出身于小官僚,办事情比较圆滑。

武松出道以来,在景阳冈打虎,名声在外。许多人,都敬仰武松是打虎英雄。

但武松不是社会上人,他秉直性格直爽,不会阿谀奉承,看不惯其行霸道之人。

武松在社会上,每次都是被边缘话化。

而宋江在县衙当个小官,每天围着县长大人转转,每次都会逢凶化吉。

办理什么事情,都是比较圆滑的。

宋江,若不是因为自己的妻子有了外遇,而杀掉妻子,被关押。

他会一直在县城里做官,每天喝着小酒,想的轻福,他已经非常知足了。

所以宋江他的想法,是从梁山回到社会中,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宋江过惯了那种阿谀奉承,不问世事的生活,跟武松他们不是同路人。

以武松,阮氏兄弟,鲁智深等人。

他们光明磊落,兄弟面前,两肋插刀,遇到危险拔刀相助,他们的为人,受到世人的称赞。

但他们不会圆滑,处理事情,直来直去,也受到许多人的反感。

纵观水泊梁山,以宋江,吴用,卢俊义,公孙胜,关胜等人。

他们是受到官府的迫害,才被迫上到梁山。

但他们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回归社会,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总之,宋江在梁山不会把武松作为心腹使用。

但在作战的时候,还是会用武松带队,宋江比较会使用人,这就是宋江。

其他网友回答

武松在梁山的职位是步军头领,在梁山108位好汉中,位列第14名。要论真正的本领,武松完全可以碾压第11位的李应,从这一点上来看,宋江真正重用的是李应,并没有重用武松。那么,这里面有何种内情呢?下面就做一下分析。

欲分析宋江为何不重用武松这件事,就必须从武松和宋江的角度各自说起。

1 从武松的角度分析

首先说一下武松的武功,他师承武学大家周侗,是其挂名弟子,因而武功出神入化,造诣精深,且武松天生力大无穷,几拳便能打死猛虎,可谓神勇非凡。那么,在梁山好汉中,武松的武功排在什么位置呢?有句话说“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大致意思是林冲擅长骑马作战,武松则善于步兵战术,二人既然能并排作比,可见二人在武功方面的地位应不相上下。

另外,武松有勇有谋,与同为步军头领的李逵有天壤之别。武松的谋略,可在其杀嫂一事上窥见一斑。武松杀嫂时,面对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他没有直接上去一刀毙命,而是先扯开她的衣裳,弄得凌乱不堪,然后再杀。为何?按大宋律法,如果打斗过程中杀的人,则杀人者有可能罪不至死。武松很聪明,她扯开嫂嫂的衣服,便是制造了二人打斗的伪装。最终,武松并未判斩刑,可见他颇具智谋。

因此,从武松自身的角度讲,他既有高超的武功,又有一定的谋略,其才干完全可以媲美林冲,作为山寨一把手的宋江,完全可以重用武松,让其比肩林冲。然而,从宋江的角度看,这个想法有些天真呀!

2 从宋江的角度分析

欲说宋江,有必要先提一下李应,他本是李家庄一个小庄主,本事稀松平常,但此人却在关键时刻傍上了宋江的大腿,而且他为剪除晁盖立有不可描述的大功,故被宋江纳为心腹,将其提携起来,执掌梁山的财务大权,在好汉中位列第11名。

由此看出,梁山好汉的排名,与宋江的个人喜好有很大的关系,对他俯首帖耳、言听计从的人,可以打破常规提携,如李应、朱仝、李逵之流,很明显,这几个人的能力明显配不上他们的职位。

武松虽与宋江结拜为兄弟,却不像李逵那般脑袋长在宋江身上,他有自己的见解,对宋江的很多做法都不苟同。比如在招安这件事上,武松就跳出来坚决反对,令宋江很是失望。

再者,梁山好汉本是一群乌合之众,内部派系林立,宋江作为当权者,在利益分配时,首先要考虑向自己的嫡系倾斜。武松上梁山之前,是在二龙山落草的,如此便算不得宋江的嫡系,在宋江的眼里,他与鲁智深同属二龙山派系。因此,宋江对武松的安排顶多就是量才使用,不可能刻意提拔。

甚至,宋江说不定还会以为,武松能做第14把交椅已是照顾了,因为排在武松之后的好汉中,武艺高强者也不乏其人,如双枪将董平、青面兽杨志等等,他们的能力不在武松之下。

因此,从宋江的角度来看,武松是有能力,但不是很听话,对他的安排,大面上差不多就行。也许,武松能位列14名已是超了预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与宋江的结义,若无这层关系,说不定连个步军头领也当不上呢!

3 结语

宋江外号叫“及时雨”,但他的所作所为是具有功利性的,他今天帮了别人,为的是以后别人帮他。他这种处世艺术,最终让他成就了一番作为,当上了梁山的一把手。

宋江明白,他能高高在上,全靠底下的兄弟们帮衬,而为了稳固这种关系,宋江必须靠利益来平衡。所以,在梁山好汉排名之时,宋江将自己的心腹和对眼的人向前排,这就是必然的结果了。至于武松,大哥的话你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你对位置再不满意,那能怪谁呢?

我是@秘闻独家侦探 ,喜欢就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打趣点来说。

武松除了杀西门庆这档子事,拉低了其身价。这点与宋江杀阎婆惜有类似之处。

说起那武松,打虎英雄美名,天下谁人不知。

在古代,没那么多娱乐活动。无非就是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相当于现在的饭局。每次饭局都要吹一下松哥,这在职场也是大忌,毕竟没有降龙,伏虎已是上限。这老总的威风难免受影响。毕竟主咖是宋江。

不过也有那喜爱武松的编辑,不嫌事多,把武松拿来做水浒封面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水浒有108个好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