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孩子平时看着也在读书,为什么语文成绩还是不好?
优质回答:
喜爱阅读,只要方法的得当,必定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这个道理,家长应该明白地告诉孩子,要让他们树立信心。我这算是经验之谈:做学生的时候我就酷爱阅读,也曾经语文成绩不理想;后来改变了阅读方法,成绩也就上去了。
当然,阅读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终身受益。提高语文成绩之于阅读,不过是做浆糊的卖面筋,副产品而已。
(我们班的学生在阅读,下同)
喜欢阅读而语文成绩不佳的,往往是凭兴趣阅读,而且贪多求快。如果是小说之类的叙事类读物,则多是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于小说中包括语言在内的作者用心之处,往往不能体察。打个比方,就像《西游记》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只图痛快而其实是食而不知其真滋味。
我当年读金庸就是这样。与同学之间饭后闲谈,说的最多的也是谁的武功最高,哪一样掌法最霸气等等,而于行云流水、平中见奇的精彩语言缺少细心品味,可谓买椟还珠。
试举一例。《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初遇殷素素一段:正沉吟间,忽听得桨声响起,那小舟竟缓缓荡向湖心,但听那姑娘抚琴歌道:“今夕兴尽,来宵悠悠,六和塔下,垂柳扁舟。彼君子兮,宁当来游?”舟去渐远,歌声渐低,但见波影浮动,一灯如豆,隐入了湖光水色……一旦我开始重视作品的语言,语文成绩就很快得到了提升。
这是由于重视了语言,必然也注意了词汇的积累,作文能力于是大幅提高。俗话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提高,哪有语文成绩不好的道理?至于韩寒当年号称语文不及格而作文能力超常,不过是噱头而已,不必当真。
所以,喜欢阅读只是一个开始。要真正从阅读中受益,包括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学会细读、精读,反复品味,甚至可模仿写作。
中小学生的语文试卷,大体都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习作)。阅读和作文不用说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攻坚克难的利器。至于基础知识部分,其中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词语和佳句积累,喜欢阅读,习惯于“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此类题目又有何难!
当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乃至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一个过程。一顿大餐之后,体重会明显增加,但要成为自身的脂肪和肌肉,尚需要经过吸收和转化,要等一段时间。
读书也是这样。
其他网友回答
语文成绩不好,有很多方面原因,可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当然更重要的可能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在拉分。要提高语文成绩,阅读能力很重要,但是阅读了并不一定会拿高分。下面做以解释。
(一)阅读量≠理解力。
这里,阅读量是指广义阅读的总量,包括读书、读报刊、读图、读屏等等。这里的理解力包括文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俗话说,阅读理解要做好,大量阅读少不了。不少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读过很多书,是否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呢?很显然,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读书少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就弱。准确来说,理解能力的强弱不在阅读数量,而在阅读质量和效果。比如精读、深读、经典阅读等,可能就比粗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能还要从概括能力、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努力。
(二)理解力≠答题力。
所谓答题力,是指实际做题的应试能力。按说一个学生基本理解能力强就应该拿高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阅读理解能力强只能说明,你在阅读的理解上相对更深、更到位、更全面,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更强。但想要阅读理解得高分,仅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很多同学几乎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读不懂的一定拿不到分,读懂的不一定拿得高分。我们认为,阅读理解得高分,需要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常识把握能力、基本答题策略能力三个条件,而阅读理解能力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说,你虽能读懂文本,但在表达时所涉及的基础常识掌握不牢,不明白答题的角度和策略,分数照样会大大流失。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每次考完语文学生多反映不错,阅读理解题不但基本都能读懂,而且差不多全能写上。甚至还有学生信心十足地表示,不但都写了,而且写得满满的,分数肯定低不了。等见到成绩,有学生失落了,一些题多多少少都扣了那么一两分,原因出在哪里?如果你答的角度不对,且答题时不按固定答题模式,不分条不按要点,不看赋分分值,最终拿到的分数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理解能力强并不等于答题能力就强,基本常识把握是否到位、答题技巧是否掌握同样是得分的关键。
三、读书有效率,阅读才有质量。
如何提高阅读质量,这是我在一个读书会上的解读,现分享给朋友们。
从上图可知,高效阅读力至少涉及方法、基础、策略、评价五方面,家长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予以指导,进而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而不至于盲目读书,低效阅读!
头条号“壹读写”欢迎您的光临!
其他网友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先这样问问自己,我也和别人一样兢兢业业上下班,为什么别人成了马云、成了雷军…… 为什么我还是这么平庸?
也许你可能也一堆牢骚,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时间没精力,balabala也能诉说半天。
好,就此打住,是不是想到什么,孩子也是跟别人一样天天上学,看着也很上进,就是没别人学习好,是不是没有刚开始那么无奈和生气了,好下面说说孩子语文成绩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首先看看孩子语文到底哪里弱,比如需要背的字词考试不会,那就多练多背,多监督;偏旁部首重新组字,那就平时多收集,多联系,这些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就是多记多背;
如果是阅读理解,这个相对不好办,尤其是对这段话的理解,毕竟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那你就多带着孩子读读书,一起探讨一下这段的大致意思,多交流,慢慢引导他的思想,如果这个你实在做不来,外面也有类似的阅读课,你也可以给孩子报个尝试一下。
最后一个是作文,这个只有在阅读多的基础上,对于这些阅读有自己的间接,才好写出来。所以多让孩子读,大人多和他交流分享,多鼓励他说写,慢慢就有成效。当然,如果家长觉得自己不行,那还是可以借助课外辅导班。
也许课外班短期后有效果,但是习惯一定要长期坚持,多鼓励,有耐心,一段时间总是会有提高的。但是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也许他的语文就是相对别人薄弱一点,只要看到他认真努力了,就不要太苛责。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一定要选择好书,但是一定要记住,网上的书单只是推荐,具体到每个孩子并不适合,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情况进行筛选。
二:阅读时间一定要朗读,禁止默读。朗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把精力全部投入到阅读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那些字词还有所欠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三:阅读时间要固定,可以由孩子自己确定时间,比如早上或者晚上,但是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家长的事情或者孩子的事情而耽误。
四: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情况,定量,比如每天读10页,20页或者30页。家长可以做一个阅读量清单,每天对孩子的阅读量进行检查,当然定期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孩子识字越来越多,阅读量在半年或一年后可以适当增加。
五:孩子读书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监督。但是这种监督一定要适可为止,对于一些小的错误可以不要纠正,但是对于一些会导致句意理解出现偏差的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指出并重读这句话。一般的错字如果家长及时指出,孩子在第二次遇到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放慢速度,避免再次读错,等到第四次的时候孩子基本就可以记住了。
六:对于书中的知识,不要急于求成,读完之后就提问检查。家长对孩子选的书应该提前了解一下,然后将提问检查生活化,在生活中,游戏中不经意的提出来。
七:一定要跳出读书的舒适区。孩子读书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阅读越来越流利,速度越来越快,一些简单的书已经不在困难,这是就是孩子阅读的舒适区。这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换书了,根据孩子的兴趣,开始读一些科普类,古文类、历史类的书籍,一开始的时候可能难度较大,这时阅读量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通过不断扩大书的范围这样可以给孩子一直保持一种动力,不断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一直跳动,孩子的眼界也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很多。
八、给孩子划定范围,比如文学类,历史类,科普类,让孩子在这个范围内自己去挑选书。不要让孩子随便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回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错,但是读书不能只是读书,听,说,读,写,得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语文成绩差其实也不要紧,毕竟求学不是求分数,重要的是在于读书这个过程,有读书这个习惯其实已经很好咯。心灵和肉体都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