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到底有多厉害 比苏轼还要厉害的是谁

网友提问:

苏轼到底有多厉害?

优质回答:

苏轼的生平就不多展开了。简单从几个方面来说说吧。

一是作为诗人的苏轼。我们都知道“诗分唐宋”,唐诗无疑是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但宋诗却在这样的丰碑之下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同样丰富多姿的路。而苏轼,正是宋诗的最高代表之一,另一人为陆游。苏轼的诗有宋诗“以文入诗”“理趣”等宋诗的典型特点,而几乎没有宋诗“味如爵蜡”的一些缺点,如《题西林壁》《惠崇春光晓景》等;他的歌行体古风,更是在有宋一朝无人匹敌,直追李白,如《游金山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二是作为词人的苏轼。唐诗宋词,宋词是另一座可以和唐诗媲美的高峰。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和发展了豪放派的词作,提高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地位,从此词可以独立发展。苏轼也是宋词成就最高的其中一个词人,其词不止于豪放,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而且旷达,如《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有婉转动人《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各种风格具备,而且都能传送千古。

三是作为散文家的苏轼。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成就也是有宋一朝的最高代表,另一人为欧阳修。他在评价自己的文章是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浮浮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而后文的评价有““韩文如潮,柳文如泉,欧文如澜,苏文如海”。“千古文章四大家”说的就是这四人。

四是作为书画家的苏轼。在书法上,苏轼与黄庭坚、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人合称“宋四家”,这四人的书法成就基本上可以代表了宋代的书法成就,而苏轼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在作画方面,苏轼善于画山石竹,自成一家。

五是作为士大夫的苏轼。自宋代开始,苏轼便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后人向往的士大夫,他真正做到了范仲淹所倡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在新旧党争激烈的时候,苏轼不为动摇,始终坚持为民请命,从天下百姓的处境考虑,也因而多次被贬。在被贬期间,苏轼依然乐观洒脱,依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杭州,疏浚西湖,留下苏堤的美谈。成立安乐坊,既是公立医院,也是孤儿院造福一方;在彭城时,走在抗洪一线,带领士兵百姓抗洪成功;在惠州时,设计“竹制管道”引水入城,成为最早的自来水。等等。

其他方面,美食家苏轼,东坡肉流传千古,飘香至今。教育家苏轼,苏门六君子,风格各异,成就斐然。医药、易学等方面,同样有建树。以上方面,占了一个,已经够厉害的了,苏轼一人却全占了,就是这么厉害。

其他网友回答

我东坡有多厉害,这么说吧,东坡插手的行业,别人就不要玩了,这人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诗、词、文在东坡身上,都发展到了巅峰。

诗人

东坡存诗2000余首,其中不乏名篇。

《题西林壁》,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每次一看到前凸后翘的漂亮妹子,都会想起这句诗。

《惠崇春光晓景》,有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宵》,“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一刻值千金”。

除此之外,东坡的诗还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你看,他被贬惠州,你别看现在惠州经济发达,那年头惠州可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在东坡笔下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有评价说东坡诗是这样的:“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便自觉气索”。

翻译过来就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能背几首东坡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词人

东坡词更不用多说了,豪放词派的奠基人。

词这种文体,一向被高雅人士看不起,属于淫词艳曲,轻佻低俗。

这时候东坡跳出来,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江城子·密州出猎》。

豪放词就此开启,为词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你看武侠小说,一个门派的开创者有多牛逼?苏东坡对词的贡献就是开创者的地位。

文人

文章就不用多说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人文章能差到哪里去。

东坡对文章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写得多么好,而是对文风改革做出的贡献。

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是东坡的偶像,苏东坡在日记里甚至八卦过韩愈和自己同属摩羯座,所以都命苦,这是同病相怜: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东坡志林》

真爱粉无疑了。

东坡评价韩愈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说八代以来骈文鼎盛,华而不实,没有好文章,是文章的衰退期,直到韩愈出现,把文章从衰退拉回了正道。

到了宋朝,文坛又开始流行一种“险怪奇涩之文”,这就是“太学体”。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老先生就很不爽这种文体,在仁宗皇帝的加持下,开始了文风革新。

在革新潮中,欧阳修提拔了三俗、曾巩等人,在这些人一生的努力下,为北宋文章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代表作有《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

书法家

“北宋四大家”,苏黄米蔡,苏轼排第一。

一篇《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前面两位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宋书尚意,东坡诗《石苍舒醉墨堂》中对自己的书法有评价:“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难求”。

翻译一下就是:老子写字就是这么任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就写得好)!

美食家

除了诗词文,东坡在美食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堪称第一吃货。

被贬黄州时,写了一篇《猪肉颂》,放现在就是一篇菜谱: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就是传说中的东坡肉正宗做法。

上面说过在惠州吃荔枝的故事,同样在惠州,苏东坡又发明了羊蝎子。

其实他就是穷,买不起羊肉,就跟卖羊肉的人说你以后把那些没人要的羊骨头留给我。

东坡拿回羊骨,又煮又烤,没事就拿出骨头剔点碎肉吃,自称吃出了海鲜味。他还写信跟苏辙说:羊骨的美味你不懂。

这道菜最后变成了羊蝎子。

还有其他被东坡写在诗文中的美食就不一一例举了。

城市规划设计师

这是东坡在杭州做官的时候,看到西湖被淤泥污染得不像样子。

于是灵机一动,把这些淤泥都挖出来筑起一条堤岸,不但治理了西湖的污染,还为西湖增添了一道风景,这就是著名的苏堤。

如今,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可见东坡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PS

在fo教方面苏东坡也颇有心得,这里为了顺利发文,就不多提。

绘画方面,苏东坡在宋朝也排的上号,但是我对这方面不甚了解,也不多提。

以上。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到底有多厉害?今天,我不讲苏轼的词,仅仅从他写的一首不甚出名的诗,来让大家看看苏轼到底是多有才华,多么厉害。

苏轼苏东坡可谓是北宋文坛的全才,诗词书画样样俱精。要说苏轼哪项成就最高,那肯定还是诗词,有人评价苏轼,说他“书不如画、画不如文、文不如诗、诗不如词”。苏轼的词造诣最高,堪称宋词第一大家,除词之外,苏轼的诗在宋诗界也是出类拔萃,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入选中小学课本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子由渑池怀旧》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苏轼还有一首诗,不甚出名,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但确是苏轼最为炫作诗技巧的一首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解读下这首诗。这首名字叫《题金山寺》,全诗如下:

题金山寺

【宋】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玩镇江金山寺时随手所作。金山寺大家知道,很出名,就是那个一心要拆撒许仙和白娘子的法海所主持的寺庙,白娘子为了救夫君,曾水漫金山,就是这个金山寺。大文豪苏轼来此游玩,自然要吟咏一番,于是就随手作了这首《题金山寺》。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潮水随着暗浪一波一波的涌来,拍打到岸上,就如雪山倾崩一般。远远望去,江面上有人坐着渔舟在月明之下垂钓。江桥正对着寺门,寺内的小路两侧植满松树,松径窄窄的。寺庙的门槛也正好对着一条泉水的泉眼,泉水在石头上流走,清澈的很。一排排的绿树绕在江边,天渐渐亮了,一抹抹红霞伴随着朝阳从海面升起,晴空万里。遥遥望去,金山寺四周的云与水相接,数不尽的青色山峰,有数只飞鸿轻轻地飞过。

读罢啥感觉?很普通嘛!就是一般的景色描述,放在苏轼的诗词中,连二流都算不上。如果这首诗仅仅是这样读,那就太小看苏轼了。苏轼的这首诗大有玄机,不信?那你从最后一个字倒着读,是不是也读的通,完全变成了另外一首诗。我们倒着读一下: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看看,是不是完全变成了一首新诗,有人说,这不就是一首回文诗吗?再看看,是那种简单的回文诗吗,一首七律,从后面完全倒过来读,变成另外一首七律,这可不是简单的回文诗。

我们解读一下倒着读的意思:有数只飞鸿轻轻地从江面飞过,周围是数不尽的青青山峰。江上水云相接,四面望去,感觉都很遥远。这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海面上的红霞红彤彤的一片一片,天亮了,江边的树木绿得无边无际。一股青青的泉水从石头缝里流出来,正对着门槛。一条小路连接的两面植满松树的寺门正对着江上的桥梁。明月下,要捕鱼的渔船,向浦口的远处进发。如山崩一样的洁白浪花随着潮水不断涌来。

反过来读是不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其实这么逐句的用白话翻译出来是很干瘪无味的,这首诗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倒着读,都不是很难,意境和立意都很简单,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大家不妨正反都读几遍,体会下苏轼的绝世才华吧。

文/张家公子名无忌

其他网友回答

浅谈一二

苏堤,西湖苏堤,苏堤春晓,大家旅游过西湖的都去过吧,始建于苏东坡任职杭州知府时候,千百年来,虽然历经多次修阔,仍然叫苏堤,牛不牛呢?

东坡肉,好吃啊,不多说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试问天下人谁不知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再回到西湖,三潭映月,东坡居士调动二十万民夫疏浚西湖,挖泥蓄水疏通水利,造福农业灌溉,还在西湖最深处建三塔,从此三潭映月诞生了。所挖淤泥造堤,人称苏公堤,简称苏堤,横跨西湖便利百姓交通,中间有六桥船可通行于桥下,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举数得之举:第一有水库功能,蓄水放水防灾,第二跨西湖交通干道形成,第三造就了西湖美景,福泽千载。

苏东坡,东坡大人,留下多少千古佳话,我们是真的佩服啊!!!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若是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绝对是一枚逗逼。

若是逗逼也有高低级之分,那么他绝对归属于顶尖的那一类。

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苏轼。

风趣,幽默、豁达、乐观、积极、向上……

在他身上有太多的闪亮点,在影响着后人。

看看苏轼面对人生坎坷甚至死亡时持有什么态度?

一般人类是恐惧死亡的,就连伟大的领袖临终前还一而再,再而三的,握着秘书的手说,我看还是有必要抢救一下的。

苏轼知道自己大限已近,马上就要归西时,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召集到床前。

不是告诉他们家里有多少私房钱、几栋别墅,有多少存折银行卡,而是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辩论会辩论的题目就是人死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父亲奄奄一息时,讨论这么个沉重的话题,我相信这几个人心里,肯定有一万匹草泥马奔驰而过。

这个话题在这个时候好像怎么说都不对。

一片死寂的沉默。

还是小儿子比较聪敏,说道:“我看人死还是好事多一些”

苏轼:为什么?

小儿子:你看千百年来,

死了的人没有一个回来看看的,这说明那边比这边好。

我仔细想了一下他回答的这句话,

好像颇有几分道理。

苏轼的一生比较坎坷,不是被发配就是在被发配的路上,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生呀处处都是坑。

但对于苏轼来说在大的坑,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先从乌台诗案说起吧,毕竟这一段往事对于苏轼来说,惊吓远远大于真正死亡之时的感受。

古代文字狱比较盛行,像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种诗在清朝都是够灭十族的,苏轼在宋朝犯得就是这种罪。

但当时有一个好处就是刑不上士大夫,这也就是说苏轼暂时可能没有性命之忧。

写诗写到监狱里去了,苏轼的夫人满脸都是泪。二话不说拿出苏轼的存稿,全部放在火上给烧掉

嘴里念念叨叨,我让你在想当网红,都给你烧了,还好没有烧完,让别人给抢救了三分之一出来。

苏轼在监狱里待着,儿子苏迈去探监的时候,他整理了一个菜谱,周几周几送什么东西吃

约定好若是不砍头的话,千万别送鱼,若是送鱼的话就是最后一顿晚餐了。

苏迈相继几天送饭餐,都是一如平常。

过了几天苏迈有事外出,不能送饭给苏轼吃了,就找了朋友给带过去可是他忘记交代,千万别送鱼。

这个二货朋友,偏偏送的就是鱼。

苏轼打开后一看,难道真的是最后一顿饭了。想想有什么要交代的后事。

这时候他想的不是妻子也不是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苏辙,他写了如下的诗捎给弟弟。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一生就这么死了,来生我们还是做兄弟吧。

苏轼和他弟弟的感情,那真是没得说,就连苏轼排名第一的文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写给弟弟的,可见两人的感情之深。是你我等凡人很难理解的到的。

据说苏轼和王安石不和,两人天生就是冤家一对。

王安石故意找苏轼的茬。见到苏轼指着墙说:这墙有一道东坡。

言外之意是说东坡不正,因为苏轼号东坡居士。

但苏轼不急不慢的说道:这墙即使有东坡也是安石不正。

就是说安放的石头不正所以才导致墙有道东坡的。

看看文人骂人骂的都这么高雅。

苏轼被贬过黄州、惠州、琼州。总之哪里穷就把他往那里贬,后来他总结了一下,他这颠沛流离的一生,都是因为自己才聪明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看他在诗里写到的。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希望我的儿子不要像我一样聪明,愚愚笨笨的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正正常常平平安安的活到老未尝不是好事一件。

其实苏轼对人生的态度,都体现在这首定风波里面了自己体会下。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概这就是苏轼厉害和受大家喜欢的原因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