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海读书》 征文:众里寻他千百度

文|冶廷林
我几十年来苦苦寻求一处寄托“灵魂”的天地。学校是梦开始的地方,我就从小学开始喜欢文学,有时彻夜阅读,有时试探写点东西,战战兢兢地投到报社,偶尔有点惊喜。此后,一有时间就玩文字排列的“游戏”。有了电脑又玩起文字拼凑的“游戏”,到现在依然面对着电脑显示屏,手在电盘上不停忙碌,把思想的“灵魂”组合成文字的“躯体”。这样做的原因就是积攒思想的种子。然而,有了种子就要寻找肥沃的土地,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寻找,走过万水千山,踏破百千鞋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2012年开始,我拿起写作的笔杆子,在汉字无穷无尽的排列组合中寻找失去的世界。在我的好友张映录的帮助下,网络里遇见了青海青年作家刘志强老师。刘老师不余遗力地鼓励我,私下里给我提出修改建议,而且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令我激动不已!我开始在《博客青海》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在《博客青海》发表了40多篇散文,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快乐童年的回忆写成文章,觉得如鱼得水,生活得很实在,很有意义。
到了2015年11月,刘志强老师创办了《青海读书》文学平台。《青海读书》是青海省最早成立的文化类媒体形式之一,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历经5年,1852天,每天发出4至5篇文章,近万篇文章与读者见面,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众多文友们的喜爱,成为青海文友最喜爱的微信文学平台之一。截至目前,我在《青海读书》发表了60篇文章,5年60个月,发表60篇习作,基本上每月一篇。我的文学“游弋”的灵魂,找到了落脚的乐园,那就是《青海读书》!
虽然每月一篇的数字与自己的写作目标相差甚远,但贵在锲而不舍的坚持!2015年11月30日发表的《从衣食住行看米拉沟的变化》点击量达到3081,得到了《青海读书》的赠书,令我倍受鼓舞。2017年9月14日发表的《秋天如走廊》获得《青海读书》“秋之颂”活动“最佳写手奖”。《青海读书》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催生了我写作的新芽,引领我重新踏上写作的征程。自2015年开始,在报刊、杂志、文学平台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与好友张映录合写了一部35万多字的反映河湟农村变化的长篇小说《嬗变》,我们的小说集正在整理当中。自己也准备出版《散文集》。从2015年以来,我在《青海读书》的激励下,创作的文学作品曾获得县级、市级、省级的多项奖励。感谢刘志强老师,感谢《青海读书》,遇见你是我的缘!
《青海读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着眼当前,放眼未来;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青海读书》会员不少,中青年作家在《青海读书》健康发展,大学生作者在这里不断汲取文学营养,就连中小学生也在这里崭露头角、茁壮成长。如2018年12月4日发出的《青海读书》6篇高质量的文章都是出自中小学生之手,还有青海青年作家秦青的精彩点评。当然,众多的人中寻找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知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重水复疑无路”、“踏破鞋底无觅处”、“众里寻他千百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遇见《青海读书》遇见刘老师!愿《青海读书》越办越好,愿更多的有缘人在青海读书会相聚,蓄势前行,为青海文学筑梦,给大美青海添彩!
冶廷林,男,回族,生于1964年12月,系民和县李二堡镇人。现为民和县李二堡镇中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李二堡中学校长。省作协会员,海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民和县民族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和县作协理事。与张映录合著出版长篇小说《嬗变》,在县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民俗作品多篇。曾获民和县教师征文一等奖,第一届海东市“新海东、新梦想”征文三等奖,连续两届获得“记忆年味”征文优秀奖。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本期责编/马金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