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提高水稻种植水平?
优质回答:
农民种植水稻辛苦,都想尽可能粮食多卖点钱,那么如何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呢。老家东北农村农民常年种植水稻,水稻的种植效益还不错。
1、引进科学品种种植,农民在选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土地情况进行选种,是选择产量高的品种还是销售价高的品种,一般在我们当地农村,农民多种植918、谷丰三、龙稻十八、水晶四等品种,这些水稻品种中比如水晶四和龙稻十八可以高产但是卖粮价格低。918、谷丰三等品种出米率少,但是相对售价要比前两种高出4-5毛一斤。还有最出名的稻花香二号,出米率极低,但是售价最高。但有的地块地下不是石板地无法达成稻花香128天以上的生产积温所以无法种植。
2、科学进行水稻田间管理
同样的稻种,同样的田地和水,不同人不同的田间管理和种植方法导致水稻产量差距很大。所以多学习一些相关种植的知识和技术,避免水稻空壳率过高也是提升种植效益的关键。
3、当地农民成立专门的水稻协会合作社,
共同面对市场粮食销售问题,形成合力,不仅在种植技术上还有大米销售上形成组合优势,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
4、针对水稻进行深加工
在我们老家当地,由于大米比较出名,口感质量很多,所以很多农民将大米打成真空包装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这样也会大大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平均每斤大米的销售价格在10元以上。
农产品的种植效益和许多方面都有关联,所以只有在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提高科学技术含量,才有可能提升整个农产品的种植效益。
其他网友回答
笔者以为,种植中高端水稻,并且延伸稻谷的产业链,树立品牌意识,将自己由一个种稻农民的角色转变为优质稻米的提供者,或许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益!
减少低端品种种植,增加中高端供给!
笔者认为,水稻的种植效益一直上不去,和种植的稻谷品种有关。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稻谷目前正是调整的重点区域,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低端供给,简单来说就是少种一点普通水稻,因为我们并不缺这种低端大米,这种稻谷种出来卖不上好价钱不说,还大量的挤压在临储仓库中,造成了我国稻谷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的奇特景象。
我们每年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外国大米?便宜十一点,还有就是国内大米的中高端供给太少了,如果能够改种中高端的水稻品种,也能产出媲美日本、泰国优质大米那样的国产大米,怎么可能卖不上价钱?
延伸价值链,树立品牌意识!
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跃升,是产业链条延伸的必然趋势,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要突出产品提档、品牌提升。
此外,还要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要紧紧抓住产品提档和品牌提升两个重点,通过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和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突破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瓶颈,打造中国新“食”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笔者深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且并非一己之力能够达到的,需要集体团队的力量,甚至需要当地政府来主导参与方能实现。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问答!05.30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如何提高水稻种植水平?
答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源充足,气温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几乎每个农户都要种植水稻。怎样把水稻种好,提高水稻品质,提高水稻产量,是每个种植户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水稻种植户要提高种植技术。现在,水稻科学研究蓬勃发展,先进种植技术成果累累。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广大种植户要认真去学习,去应用。它将会给水稻种植业带来改变,带来的实惠,是提高种植水稻的实用的有效的技术支撑,是提高产量的动力。
第二,水稻种植户要全面实行科学种田。农民种植水稻,怎样选择优质品种,在水稻育秧前,种子怎样用药剂处理、浸种、催芽、播种等,都要按照广大科技工作者摸索探究出来的好技术好方法去实施。如怎样施肥,怎样除草,怎样防虫,怎样治病等等,都有内在的规律和方法。按照这些规律和方法去做就是讲究科学,就是科学种田。因为,这些科学规律和方法是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通过艰辛的探索形成的成就,通过千家万户应用证实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
第三,水稻种植户要加强田间管理。水稻种植关键是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搞得好,就会提高水稻品质,提高产量。若是对水肥、除草、病虫害等等基本工作都没有做好,就不会有优质的水稻,更高的产量。所以,水稻田间管理是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关键一环。
总之,水稻搞好种植,就要提高种植技术,实行科学种田,搞好田间管理,才能创造优良的水稻品质,才能提高水稻产量。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这要看是北方稻区还是南方稻区了?
南方稻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首先,品种的选择很关键,是选择产量高但不怎么好吃的品种呢?数量取胜!还是产量不高好吃的品种?价格取胜!这个就得根据自己的情况了,有好的销售渠道的话最好选择优质品种的水稻,现在的消费者不注重价格注重绿色优质了!但如果你没有好的销售渠道的话,今年的水稻价格下调了!好像1.26多样,自己算吗!所以就只有选择产量高的品种了!
其次,技术为王了,干农业也需要技术的,就是各样田间管理了,针对这些比如分批次播种~应对自然风险啦!科学施肥啦!这些都是基本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1.鱼稻共生模式
稻田养鱼种养模式是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鱼在系统中既起到了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又可以合理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发展稻田养鱼,对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通过稻鱼基地建设,发挥稻鱼互利共生优势,可以增加鱼的产量和亩产收益,稻田养鱼产业化经营可使稻鱼产品达到质的提高和量的增长,使农民尽可能多的获得生产上的收益并参与分享加工、流通过程带来的效益。
稻田养鱼还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利用鱼除草,施肥,除虫,防病,降低施肥施药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并通过稻田养鱼产业化,建立现代生态种养园区,带动农家乐、渔家乐的发展。
稻田养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受自然灾害侵袭风险小,增产、增收、富民的效果明显,农民容易接受,产业化发展前景良好。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和加强市场化建设,推广休闲化种养是稻田养鱼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2.虾稻共生模式
稻虾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水稻能促进虾的快速生长,虾可以帮助水稻除虫害,特别是盛夏高温,密布的水稻是虾遮荫的好去处,同时,危害水稻的害虫无需喷药,都将成为虾的口中美味,是一种不喷药、少施肥的生态模式,采用虾鱼共生养殖模式,水稻与虾之间形成合理的生态平衡,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3.蟹稻共生模式
(1)田块选择。稻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洁净的地块,保证稻田不受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同时,田块进、排水方便且保水性良好,因此蟹田的土壤以黏土为宜。稻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田块要稍微大一些,以便实行规模养殖。田埂要加高加固,以防止稻田里的水渗漏,也能防止河蟹逃跑。
(2)防逃设施建设。防逃设施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效,这是实施稻蟹共生模式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加高加宽田埂,田埂的高度应不低于50厘米,田埂一定要厚实。其次,在田块的四周可用钙塑板做成防逃的围栏,其高度在60~80厘米。最后要注意进排水口的设置,排水口可采用弯曲型设计,并在进、排水口安装网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河蟹外逃。
水稻种植和蟹种投放
(1)水稻栽培。崇明的“寒优湘睛”“嘉花一号”等稻米具有秸秆粗壮、不易倒伏、生长期长、抗病害的特征,选择这些高品质水稻是丰收的关键因素。水稻要尽早播种,最晚5月中旬要完成播种,因为秧苗只有长到10厘米以上才可投放蟹苗,如果水稻播种较晚会影响到最后的效益。在播种前田块要施足肥料,因为稻田一年只施1~2次追肥。在插秧时可增大田边稻苗的密度,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2)放蟹入田。在水稻移栽一周后可挑选体质健壮、活动灵活的蟹种放入稻田。放苗要适时,过早影响水稻生长,过晚影响河蟹的规格。投放蟹苗的密度要适当,每亩不要超过5千克。放养的时候尽量分散投放,一块田地投放同一规格的蟹种,便于喂养还能提高河蟹的成活率。
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河蟹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前期河蟹饲养主要以南瓜、玉米等植物性饵料为主,到河蟹养殖的中期大概在8月下旬左右,河蟹活动频繁、食量大,以动物性饵料小鱼、小虾为主,投喂量要占到总投喂量的一半以上。后期,河蟹的投喂以玉米为主,每天两次,早上的投喂量可少点,主要以傍晚投喂为主。
(2)水质、水位管理。刚移栽过秧苗后,稻田里的水保持在8厘米左右,防止水位过深影响秧苗的生长。等到夏季高温的时候要增加水量,水位应保持在 10~20 厘米。夏季天气炎热要经常换水,以免河蟹死亡,每周换水2~3次,换水量为田间水位的一半左右。可以在蟹沟中种植一些水草,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为河蟹栖息提供优良的环境,也能充当河蟹的天然饵料,提升河蟹的品质。
(3)科学用药。河蟹病害要注重预防,蟹田每半月应消毒一次,每亩用生石灰 10 千克泼洒消毒,这样既对蟹池进行了杀菌、消毒,还为河蟹生长提供了钙质。稻蟹共生的养殖模式用药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河蟹受到农药的影响会生病、死亡。因此,要使用适合水稻生长的无公害新型农药,所谓无公害新型农药指的是高效、低残留、低毒的绿色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这种农药对稻田里的病虫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又不会对河蟹的生长产生影响,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要求。
(4)起捕收获。在水稻收割前,可以通过反复进、排水的方式将河蟹聚集在蟹沟中,再收割水稻。10 月即可起捕河蟹,在排放完蟹沟里的水后,可利用河蟹趋光的生长习性进行诱捕,在地笼网兜里放入鱼虾的碎片进行捕捞,通过这种方式,河蟹的起捕率能达到80%以上。
4.鸭鱼稻共生模式
每年春天,谷雨前后,农民把秧苗插进了稻田,鱼苗也就跟着放了进去,等到鱼苗长到两三指长,再把体重150-200克的雏鸭,按亩放养30只左右,放入稻田中饲养,鱼、鸭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为鱼儿和鸭子遮阴蔽日,让它们迅速“增肥”,最后,在这片稻、鱼、鸭和谐共生的环境中,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鸭三丰收。
5.水稻田免耕种植小麦、黑麦草等用于饲喂草食性家畜。
水稻收获前五天播种小麦或者黑麦草,也可以混播其他豆科牧草如紫云英、紫花苜蓿、三叶草、光叶紫花苕等,也可以播种二月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