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军战斗电影 南斯拉夫游击队报复德军

网友提问:

南斯拉夫电影里游击队经常伪装成德军,不会说德语他们不会露馅吗?

优质回答:

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它和斯拉夫语系差别很大,但是似乎不能以此推断斯拉夫人和德国人之间能不能用德语交流。但是德国及曾经的奥匈帝国对斯拉夫地区曾有过长期的统治,而德语在那里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以此来看,两地之间如果要学习彼此的语言估计问题也不是很大。

.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那些是英雄主义的电影,一切都是为了打德国鬼子服务的。所以游击队们不仅要有冲锋枪、左轮枪、手榴弹,他们更“被要求”拥有极高的语言天赋——这纯粹是艺术需要。

.

试问:你小时候看这些译制片的时候,有没有开动过脑筋思考他们究竟说的是什么语言?有没有想过:无论他们是什么人,他们要执行什么任务,你都能听懂他们的意思,他们说的语言为什么让你感觉好熟悉,好熟悉,好熟悉……

.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他们和你一样——说的都是普通话——这并不影响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也不会降低法西斯丑恶的层度。这是电影,是艺术,是传播正义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就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瓦尔特,他不仅仅是一个游击队员,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暴政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象征。电影结尾时并没有出现瓦尔特的形象,而是用一个德国军官台词来结束全剧:

.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

其他网友回答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地区的人会德语的多些,在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懂德语的肯定有。当然,电影是艺术创作,假扮德军没有懂德语的岂不露馅了。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前排的回答,一个国际领域的爱好者忍不住说几句——

在影视及文学领域,有“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两大标准。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和“桥”等均有游击队假扮德国士兵的场景,笔者认为,从相貌、体征到操德语,影片“艺术真实”完全合格且可以给出高分;至于“历史真实”,也足以及格以上。因为影片的看点和细节都有历史依据,纠缠于南斯拉夫人会不会说德语意义不大。

南斯拉夫是个大的组合体,现已一分为七(国)。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国受德语文化——更确切说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影响最大。但切记,只有这两个国家,波黑的萨拉热窝、塞尔维亚等都在奥斯曼/斯拉夫文化圈内,德国文化痕迹不多,更不要说德语。

1、斯洛文尼亚:中世纪大部分时间在哈布斯堡治下,具体到奥地利多个省的几个行政区内。1918年底,第一南斯拉夫即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诞生。1941年,德国、意大利入侵。1945年11月29日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诞生。

2、克罗地亚:1102年至1527年,克罗地亚在匈牙利统治下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1409年,达尔马提亚和伊斯特拉归属威尼斯直至18世纪。1527年起克罗地亚被奥斯曼和奥地利分割。1699年,两帝国签署条约,以萨瓦河为界,这也就是今天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大致边界。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后,克沿海归维也纳统治,北部从属匈牙利王室。此后历史经历与斯洛文尼亚重合。

3、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马其顿等没有上述两家的奥地利文化洗礼,只有在一战中被奥匈和德国入侵的黑暗历史。1918年后他们都在南斯拉夫版图内,二战中的“沦陷经历”与斯、克一致。

结论:

1、波黑萨拉热窝、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会德语者肯定有,但不是主流,因为两地没有在德语文化圈内,也没有在奥匈或德国的长期有效统治下。

2、奥地利人的德语口语也非“标准”,基本为德南方方言,他们与德国巴伐利亚人联系密切。

3、从历史真实和生活细节看,南斯拉夫游击队扮成德军必有破绽;从艺术角度看,没有人会以此大做文章。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是一种艺术,是有艺术虚构成分的。

二战期间铁托游击队的对手不仅有德军,也有意大利军和克罗地亚民族武装“乌斯塔卡”,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铁托游击队伪装成“乌斯塔卡”来蒙骗包括德军在内敌人的次数更多,因为“乌斯塔卡”说克罗地亚语,而铁托本人和许多铁托游击队高层就是克罗地亚人,军中有许多克罗地亚将士,且克罗地亚语和塞尔维亚语其实就是同一个语种中差异不大的两个方言。

伪装成意大利军或德军对南斯拉夫游击队也不是太难的事。

克罗地亚沿海历史上是意大利文化圈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地方(如阜姆,即现在克罗地亚的里耶卡)曾被划归意大利,这些地方的许多居民能说流利的意大利语,文化上也和意大利很接近,因此许多来自这一地区的游击队员说意大利语毫无问题(电影《桥》中游击队员唱的《啊朋友再见》就是一首意大利游击队用意大利民歌改编的,也确实在二战中流行于南斯拉夫游击队中的克罗地亚战士里)。

民族构成最复杂的波黑,在一战结束前还是奥匈帝国领土,这里会说德语的人比例不少,《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故事正好就发生在波黑境内,这里的游击队找几个战士冒充德军,可谓毫无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铁托游击队中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参加,他们文化程度较高(铁托游击队后来陆海空三军俱全,还办了高级军校),伪装敌军这样的“戏法”对他们而言只是小把戏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不在说德语上面,而在于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体貌差异在我们看不出来,但是在欧洲人看起来差距是不小的。当然有一部分边缘化的人,差距就不大了,就好像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甚至越南人的差异,我们一般来说也能发觉,但是在欧洲人眼里根本就分不出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