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资料的方法(不看会后悔系列之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

搜集资料的方法
护理科研俱乐部JournalClub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JournalClub护理科研俱乐部,带你寻找不一样的烟火,欢迎您的加入!
质性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并非在研究设计阶段完全确定,而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问卷、日记、文件查询等方法,其中以访谈法和观察法最为常用。与量性研究不同的是研究人员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所研究的活动中,沉浸在对资料的感知、互动、反思、理解和记录中。1访谈法访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深入访谈法是质性研究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日常谈话不同,访谈是一种有特定目的和一定规则的研究性交谈。
具有以下特征:①形式灵活且开放;②聚焦的不仅仅是普遍的想法或观点,更多的是被访者实际的经历;③访谈者与被访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1.访谈前的准备访谈前,需了解被访者的语言和文化,问题的用词应能够被被访者理解,能够反映他们的态度和观点,如果研究者研究的是另一种文化或研究人群使用的是另一种术语或俚语,在资料收集前,访谈者必须努力去理解这些术语以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在正式开始访谈前,研究者通常准备好大致的访谈提纲(在非结构式访谈中则至少需准备好第一个问题)。可先做个预访谈,了解设计的访谈提纲是否适合及时作出修改。
访谈前应预约,访谈地点应该是舒适、容易找到、比较安静、方便录音的场所,注意保护被访者的隐私。访谈地点的选择应注意中立性,不能造成对被访者的干扰。例如欲了解护土离职行为的动因,选择某医院的护理部作为访谈地点则不合适,会使被访者有所顾忌而不愿透露真实的想法。
访谈前需准备好所需要的设备,如知情同意书、基本信息表、笔记本和笔、录音设备(确保有足够的容量和电量)。必要时备致谢的小礼品、点心、纸巾等。
访谈开始前需与被访者说明有关事宜,包括介绍自己和访谈的目的、程序、所需时间、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事先想好如何介绍自己的身份非常重要,如研究者、护士,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配合,并对访谈需要录音进行说明,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
2.访谈的步骤访谈的步骤一般包括:问候、解释、提问、专注、鼓励重复/澄清/探究、结束语。
质性研究的访谈时间一般比较长,往往1~2小时,被访者在进入状态描述自已经历前,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在正式提问前,访谈者应尽量让被访者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放松的状态,可以使用一些寒暄的语言、向被访者解释研究相关的信息,强调隐私保护等破冰策略。
在访谈中,提问是访谈者的主要工作之一,访谈者必须小心用词以保证被访者舒适自在。访谈时,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之类的词语为主线,如“您是如何度过那段日子的”。减少封闭性问题的使用,即回答只有“是”或“否”两种选择的问题,如“您认为这样正确吗”。在提问中,避免出现引导性问题,如“这个结局会令你很痛苦吧”,避免复杂语句或同时如提出多个问题。提问应尽量具体,有利于被访者的理解和回答。
访谈的另一重要技巧是访谈者必须是一位出色的倾听者,不要随意打断被访者的话、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给予建议。只有认真聆听被访者的回答,才可以提出适合的问题,研究者不需将访谈完全局限在事先设计好的提纲中。访谈者应允许适当的停顿和沉默,探索被访者沉默的原因,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
在访谈的过程中,注意给予及时的回应。可通过言语行为,如“嗯”、“是吗”,或非言语行为,如点头、微笑、鼓励的目光表示访谈者的专注。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语音的重复、重组和总结。帮对方理清思路,鼓励继续。回应时,避免对被访者的回答给与评价,否则将起到引导作用或影响被访者对访谈者的信任。
访谈时,需有效运用追问技巧,可以询问更多细节:“什么时候发生的”“还有谁参与”、“你是如何反应的”;细化回答:“你能否讲得具体些”、“我开始理解了,但你能否在详细些”;澄清自己的理解:“你的意思是”、“你实际上是…做的?”
实际上是访谈需有一个自然的结束,可以说“你还有什么想说吗”、“你对今天的访谈有什么看法”结束前,访谈者一般会问被访者是否介意再次联系,方便对某些问进行追问或确认某些信息。必要时,可预约下一次访谈。切忌在被访者情绪尚未平复时结束访谈。3.访谈的记录大多质性研究强烈建议完整记录访谈内容,如运用录音或录像设备。但访谈过程中即使有录音设备,笔记仍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防止因录音设备的故障或环境问题导致访谈资料的不完整;在录音设备关闭后可通过笔记记录下新的回答;访谈者可将临时想到的追问问题用简短的文字写下,以便在后面方便的时候提问,防止打断被访者的思路;另外可记录被访者非语言性行为,如外貌、衣着、打扮、表情、眼神、说话和沉默的时间长短、说话音量、语速等。
4.主要的访谈方法(1)非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对话和互动式的,往往用于当研究者对所收集的信息没有预先的观点时。研究者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具体问题,因为研究刚开始时研究者还不知道问什么或从哪里开始问,以被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主,很少有打断。该方法常用于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和人种学研究。
(2)半结构式访谈:有时,研究者对自己所研究的现象有比较具体的主题,他们知道问什么,但无法预测被访者的回答,此时可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研究者事先准备好访谈提纲,包括提问的几个方面或主要问题。半结构式访谈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大量所需要的信息,适用于访谈技巧不太熟练的研究者。
半结构式访谈的访谈提纲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或从普遍到具体的顺序敏感问题放最后。设计的问题中应包含进一步探索细节信息的问题,如:“接下来,怎么了”、“什么时候的事,你的感受如何?研究者所提的问题应该使被访者有机会围绕研究现象提供详细的信息。
(3)小组焦点访谈:在小组焦点访谈中,5位或更多的人被召集在一起进行讨论。访谈者又称为主持人,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或主题引导讨论。小组焦点访谈具有节约时间、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丰富信息、研究者控制较少,参与者有较大的自由等优点。但易受个别人主导,易形成思维和谈话定式。
小组焦点访谈一般参与者为5-12人,对象过少则无法获得充分的互动。应挑选具有同质性的研究对象,如相似的年龄、同样的性别、患有同样的疾病,因为人们往往与有相似背景的人交流时,能更自由的表达他们的观点。最好选择研究者和参与者都是陌生人,可增强参与者的平等感。在小组中创造信任环境是小组访谈成功的前提。
在小组焦点访谈中,应注意访谈者的身份。不同于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者主要身份不是提问者,而是中介人、主持人。访谈者需聚焦讨论,让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有个别几个人主导讨论。
2观察法质性研究者经常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作为对自述资料的补充,观察法可用于理解人们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经历。最常用的是参与式观察,即研究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研究者参与到所研究的社会团体中,试图观看、倾听和体验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这种观察的情境比自然,观察者不仅能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现象得到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深入到观察者文化的内部,了解他们对自己行为意义的解释。观察者不仅要和被观察者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且在参与被观察者活动的同时必须保持研究所必需的心理和空间距离。参与式观察常用于人种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等方法学中。1.观察前的准备观察者必须克服至少两大障碍:获得进入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团体的允许、与团体成员建立融洽和信任的关系。只有完成这两步,观察者才有可能进入研究对象的“后台”,观察到研究对象经历和行为的现实情况。在实地工作开展前或开展初期,有必要收集一些书面的或图片信息,以帮助研究者对实地环境有个概括性的了解。例如在一个病区环境中,需要获得病区房间分布图、工作人员组织框架图、病区主要病种文件等资料。一般情况下,在进入现场后,研究者需对自己有个简要的介绍,以满足研究对象的好奇并排除他们对研究者动机的猜测参与式观察的研究者一般对所收集的资料很少施加限制,目的在于减少观察者的主观理解对观察现象的干扰。然而,在实施观察前,研究者应制定一个较宽泛的观察计划,包括环境、人、行为和互动、频率、持续时间、相关影响因素、组织结构等。
2.观察的方法和内容参与式观察虽然比较灵活,但观察的内容并非随意或包罗万象,而是受到研究问题的指导。观察的内容一般包括:场所、物体人物、活动、时间、目标、情感。观察的步骤一般是从开放到集中。先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然后逐步聚焦。在开放式观察阶段,观察者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对研究的现场进行整体性、感受性的观察,如欲研究癌症患者的康复活动,研究者首先观察了整个现场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场地的空间大小、家具及装饰品的摆设、房间光线、现场人物的身份、所在位置等。对观察的整体现场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观察者开始聚焦。聚焦的程度取决于具体的观察问题、观察对象和研究情境等因素。如在上述例子中观察问题是癌症患者在康复活动中的交流和互动,则观察的焦点是患者们交流的方式、内容、交流时的表情和动作、彼此间的影响等内容。
3.观察的记录观察中,研究者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全方位感知,借助笔、照相机、录音机或录像机进行记录。观察的记录主要包括事实笔记和个人的思考。事实笔记记录的是研究者在观察中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使用的语言应具体、易懂、朴实,且命名准确;个人的思考记录包括研究者本人对观察内容的感受和解释、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和初步的结论。记录的时候需注意事实笔记与个人的思考应分开,以便读者区分事实和推论。
好啦,本期的不后悔系列结束啦……(文字虽然多,但是都是重点,要好好学习喔!)
我就知道你在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