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优质回答:
蒲松龄的平生简介: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出生在一个比较落魄的地主家庭里面,后期作为一个读书游子,来到了南方,认识了一些南方的下层歌女,了解了一些贫苦大众,为了考取功名屡战屡败的经历,也让他知道了科举的不合理之处,他自幼热爱文学所以喜欢搜罗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加上自己的经历,用幻想反应现实生活,寄托了自己生平的理想。
为什么叫《聊斋志异》呢?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字,志异就是讲述的都是奇闻异事,加上蒲松龄自己的改编,就成为了《聊斋志异》。
聂小倩到底表达了什么呢?
众所周知,聂小倩是聊斋中的一个人物,在了解到蒲松龄的生平和聊斋的来源之后我们已经不能把聂小倩当做简单人鬼爱情故事的主角来看了,蒲松龄一生考取功名,很显然里面的书生就是他自己的影射,同样聂小倩被阶级压迫害人,也是蒲松龄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反照,而书生的浩然正气唤醒了聂小倩的良知,而最后两个人一起打败了坏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也是蒲松龄所寄托的自己的信念,他用这一个人鬼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而蒲松龄本人,在那个时代并没有考取功名,也没有用自己的浩然正气打败社会上的恶势力,所以聂小倩只能是他的一份寄托。
蒲松龄的一生郁郁不得志,唯一在现在看来比较出名的就是《聊斋志异》,他的一生都在创作根据聊斋的故事类别大概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个是黑暗社会,统治阶级压迫之下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第二类是反对封建的婚姻,向往自由爱情的一类,第三种是批判科举制度,反应官场压迫黑暗的一种,第四类是赞扬人民的反抗精神,而第五类,也就是以聂小倩为代表的一类,既有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同样批判了这个社会弱肉强食的现象,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著中聂小倩的结局是非常美好了,想要的都得到了。
结语:
聂小倩是蒲松龄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一个人物,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影视剧争相模仿,但是在我们能够频繁的看到各种版本的影视剧之时也不应该忘记蒲松龄的初衷,他这样一个饱受风霜的一生应该被世上的人所祭奠。(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是我的回答,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历史头条作者乌衣巷里,想看更多历史趣事请关注我哦!
其他网友回答
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其实是和电视电影的很不一样的。
电视电影中的宁采臣是一个没有娶妻的落魄书生,而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中的宁生宁采臣,其实是娶了妻的。而且娶了妻子之后的宁采臣,还常常对人说“生平无二色”。
结果最后他带了一只鬼回家。
其实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其实作者最主要想表达的是一个鬼报恩的故事。
聂小倩是一个美丽的女鬼,为了报答宁采臣的相救之恩,特意跟随宁采臣一起回家,然后为宁采臣操持家务,最后还为生儿育女的故事。
当然,如果蒲松龄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要写宁采臣娶了妻,而且还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那就比较完美了。
然而蒲松龄不但写了宁采臣娶了妻,还写了他带女鬼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久病。当然,如果蒲松龄在这里写聂小倩到了宁家之后,辛苦照顾宁妻,让久病的宁妻好了起来,然后宁妻做主,纳了聂小倩,也不失为一佳话。
然而作者并没有这么写,他写了宁妻这么一个人出来,但是宁妻的最后的结局却是死。
宁妻是怎么死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宁妻的死,成全了宁采臣和聂小倩。
而且更妙的还在最后,说着“生平无二色”的宁采臣不但娶了聂小倩,最后聂小倩还为宁采臣纳了一房妾室,这一房妾室最后也为宁采臣生了一个儿子。
很多人都说《聂小倩》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社会那些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但是我在这里我想问问,那宁妻呢?宁妻就该死吗?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更表现了宁生宁采臣的虚伪。
说他有正义,然而他明知道聂小倩杀了人,还不止一个。就因为她漂亮,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一个鬼偷偷的瞒着他的救命恩人燕生带回了家。
至于聂小倩杀的那些人,是有些贪财好色,不过这些都是在她勾引人家的前提下。但是至少有一点,罪不至死吧。
如果因为贪财好色就得死,我想现在社会也没几个男的能够活下来。
说宁采臣有仁心吧,但是他有坐视自己的结发妻子病种而不理。
他说他“生平无二色”,却带了女鬼回来。是不是在他的心理,女鬼不是女人,就不算是违背了他的承诺呢?
然而最后,宁妻死后,他还是半推半就的又纳了一个妾,这又是什么?
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这个故事,初看很美好,再看真的让人毛骨悚然了。
其他网友回答
《聂小倩》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其悬异的色彩、离奇的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与欢迎。然而在“志异”的外表下,《聂小倩》所要表达的故事内核,仍然是人间的,是普世的情感与心理。
迷途知返、反抗不平的警世之言
既然名叫《聂小倩》,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自然就是这名叫做聂小倩的孤女。她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金华城北的一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让她用容颜去迷惑别人,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
狎昵我者,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罗剎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者,凡以投时好耳。
用美色和财物去引诱每个在寺院借宿的男子,一旦贪财和好色中了一个,就一命呜呼了。聂小倩自己也对着书生宁采臣承认自己干过不少这种事,他们无一例外都中招了。
但是,从本心来说,聂小倩是不愿意做这样的恶人的。所以,遇到宁采臣这样的端方君子:
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复返,以黄金一铤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吾囊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她无法眼看着妖物对宁采臣下手,于是出言提醒,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去找燕赤霞。而作为条件,聂小倩希望宁采臣把她的尸骨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安葬,逃离妖物的控制。
宁采臣活命之后,果然如约将聂小倩的尸骨从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挖出,带回了自家书斋外不远处安葬。
聂小倩因而走上正途,如愿与宁采臣结为连理,为他生儿育女,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典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戏码,聂小倩作恶不少,但因为遇上宁采臣这样的耿直士子,深为感佩,反抗妖物的控制,迷途知返,得到善终。蒲松龄借助《聂小倩》来警醒世人,要学会反抗不平之事,只要悔改,一切都还不算晚。
好人终有好报的劝善之言
宁采臣是文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于读书人的所有美好想象,可以说是蒲松龄心中最完美的士子形象。
从品格上来看,宁采臣家有重病之妻,但却对人说“生平无二色”,不被聂小倩的美色所迷惑;虽然家中不算富裕,但从不贪色,对于聂小倩的利诱丝毫不动容;守信重义,如约将聂小倩的尸骨带走安葬,免去她被妖物所控的命运。连燕赤霞都赞他是信义刚直的君子。
这样一个好人,应该有一个好的结果。
所以,在蒲松龄的笔下,虽然他的妻子最后重病不治了,但是他有了聂小倩这样的如花美眷相伴,给他生育儿女,并且之后还娶了正妻,一妻一妾美满幸福;他后来又考中了进士,仕途通达,连所生育的儿子也都成为有名望之人。
后数年,宁果登进士。女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聂小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善恶观念。宁采臣的善报,是在他做了善事——救了聂小倩之后,作者借此也是在劝善,鼓励读者多去做好事,相信未来会有好报降临。
现实中的蒲松龄一生困顿,怀才不遇,科举无望,处境贫寒,宁采臣的品质、境遇实际上就是作者内心的理想化生活。
如花美眷相伴的封建婚姻典范
虽然宁采臣被描述为不受美色所迷惑,但是他与聂小倩之间的人鬼爱情,仍然成为这篇小说最大的看点。
小说中对于聂小倩的容色,用了“艳绝”一词来形容。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情,是女鬼魅惑不成反被书生打动,女鬼泄密救书生,书生救女鬼于妖物的魔爪,女鬼委身伺候书生母亲,终成一段良缘。
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既有人鬼相恋的另类与传奇,又有符合中国传统思想的孝亲敬长举案齐眉的人间婚姻传统,是传奇与传统的结合。一方面反抗,一方面臣服,这是这段爱情最大的特点。当然,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个屡试不第的典型封建读书人来说,可能已经到达了他想象的极限。
宁采臣在病妻去世后,在母亲的允许下,与聂小倩在一起,中举之后,又娶了一房妻子,从此贤妻美妾,好不快活。这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最大的幸福了吧!
我们读《聂小倩》,赞叹其反抗封建黑暗的勇气,感慨善恶终有报的价值观,艳羡美好的爱情故事。但也必须承认,这篇小说仍然脱不去其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士子作出的有限的反抗努力。
我是月酿酒,月光酿酒,请君共饮。持续输出专业高质量、有趣有想法的文化内容,欢迎评论、点赞和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文学作品,大都有道德教化的作用,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聊斋志异》中《聂小倩》这个作品也是一样。虽然现在的影视改编中,增加了一些现代内容,使的作品的主题不很明显了。如果回到原著,其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很明白的。既贪财者死于财,贪色者死于色。唯有一身正气者,才能远祸免灾,获得福报。
《聂小倩》的第一主角按原著来看,其实是宁采臣。聂小倩不过是用来测试宁采臣品格的。唯不因美女而乱性,不为财宝动心的,才是真正心男子汉丈夫,立身以正则邪魔外道不能侵犯。这才是作者第一想说的。
荒山野庙之所以无人居住,就是因为有鬼怪做祟,宁采臣之所以凌然不惧,也是因为一身正气。与宁采臣相对的书生主仆,或因贪财,或因贪色。俱至命丧。如果说聂小倩第一次来宁采臣处荐枕之时,宁采臣凌然相拒,体现的是一种不欺暗室的做人风格的话。那么,当聂小倩随宁采臣回家之后,宁采臣依然对她依礼相拒,体现的就是对社会道德和礼法的尊重。直到宁人亲戚全部接受了聂小倩之后,才实现了人鬼结合的婚姻。这其中,除了人鬼结合的传奇之外,一切都是合乎礼法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如果宁采臣娶了鬼妻,没有孩子,岂不是大大不孝?蒲松龄的原作中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宁采臣后来中了进士,不但鬼妻“举一子”,两个妾室,也都生了儿子。
浦松龄的用意,大约如此。但《聂小倩》这个故事经过现代影视作品的改造,与浦松龄当初表达的意思,就有了较大不同。
这时故事的第一主角从宁采臣转变为聂小倩,故事的主题也从浦松龄时代男人修身处世的正道,转变为现代的爱情与反抗的主体。主题虽然转换了,但故事的大框架全部没变。这个作品是从古代文学作品改编为现代影视非常成功的。说白了,其原因也挺简单,蒲松龄原作中,本身就包含有爱情的因素和反抗的内容。在原作中,宁采臣替聂小倩迁坟,有积德行善之意,而娶得鬼妻,富贵寿考,又有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说教意味。转换成现代爱情剧这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内容就去掉了。比如,原作中宁采臣认识聂小倩时,家中是有妻子的,后来妻子去世。娶鬼妻之后,又纳了小妾,这些,现在都可以不提了。
爱情和反抗主题之下,好鬼和恶鬼斗争的篇幅就增加了,聂小倩便从配角提升为主角,宁采臣便成为配角了。从原著中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大丈夫形象,变成了多情的书生形象。
在原著中,战胜恶鬼的最根本因素是宁采臣身上的正气。虽然有燕赤霞的帮助,但却是辅助原因。在爱情反抗的主题下,聂小倩的反抗精神在战胜恶鬼中的作用就大大提升了。
其他网友回答
《聂小倩》出自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主要讲述聂小倩十八岁死后,被夜叉妖怪(影视剧改为树妖姥姥)控制害人。书生宁采臣在荒凉的古寺过夜,遇见女鬼聂小倩,面对小倩财色诱惑,正气凛然拒绝。小倩敬其为人,不忍相害,请求宁采臣将其骨灰移葬他处,摆脱夜叉妖怪的控制。宁采臣移其骨灰至家旁,小倩感其恩,愿为婢妾,勤做家务,服待采臣母亲。宁采臣与小倩日久生情,喜结连理。夜叉半夜来复仇,被采臣的好友燕赤霞所留的剑囊消灭,从此,宁采臣与聂小倩过上幸福的日子。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道中落,父亲弃儒从商。蒲松龄好读书,喜文学,中过秀才,科举失利后,以教书为生,醉心文学创作,以谈狐说鬼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聂小倩是蒲松龄塑造的典型女性人物中比较出名,随着倩女幽魂的影视作品,为大家所熟悉。聂小倩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小倩身世悲惨。在“倩女幽魂妖魔道”里,小倩讲述她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十八岁时,半路被奸人害死,其父将她安葬槐树下,死后为鬼魂,被夜叉妖魔控制害人,取人血给夜叉食用。
小倩心地善良。小倩年青娇美,遇上正直刚正的宁采臣,敬其品性,不忍相害,告诉宁采臣真相,夜叉要害他,并告诉宁采臣自救方法,让他找燕赤霞帮助。说明小倩心地善良,以前作恶,都是被夜叉所逼迫。
小倩恩怨分明,知恩,感恩。宁采臣将她骨灰从槐树下迁移,让小倩摆脱了夜叉控制,脱离苦海。小倩知恩,感恩,愿为婢妾,报答宁采臣。勤做家务,服待采臣母亲,最终感动采臣母亲,接纳她为家人。
小倩敢爱。小倩虽为女鬼,当宁采臣拒绝财色诱惑时,小倩敬其品行,不忍相害,还将自己最重要骨灰托付给他,让采臣救她出苦海,小倩那时就喜欢上他了。夜晚,在宁采臣书房读书,舍不得离去。说明小倩很喜欢宁采臣。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小倩大胆接触宁采臣,为报恩,为自己的爱情,大胆告白,愿为婢妾。婢是丫环,仆人意思。妾是情人,小老婆的意思。在封建社会,礼教森严,这种为追求自己幸福,为爱情,大胆表白,要很大勇气。这里表达作者写书主旨,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新时代的理想爱情观。
《聊斋志异》中塑造的狐精,女鬼,都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她们各有不同的品性魅力,来表达作者对当今社会各种陋习、黑暗,进行抨击,也寄托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望和追求。聂小倩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故事。
《聂小倩》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书中夜叉控制小倩害死多人,最后死在燕赤霞的剑囊里,恶人终沒好下场。小倩救了宁采臣,两人相识相爱,结为夫妻,家庭美满。小倩好人有好报。
得道多助。小倩告诉宁采臣,夜叉要害他,让他请燕赤霞帮助。燕赤霞也敬其为人品性,帮助宁采臣,打退夜叉,留下剑囊给宁采臣保平安,剑囊最终杀死夜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倩是女鬼,刚进宁采臣家,见其母。宁母怕女鬼。小倩每天勤做家务,服待宁母,最终感动宁母,接纳小倩为家人。
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小倩为报恩,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告白宁采臣,愿为婢妾,以报其恩。小倩是敢爱敢恨的女人,符合作者对理想社会新女性的特征。
《聂小倩》表达作者写书主旨,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思想解放,新时代的理想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