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正确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优质回答:
“知行合一”,我的理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也许我对王阳明“心学”所知肤浅,也许王阳明还没有那么多高深,但天下真理以实践、唯物为最永恒而普及。从上古农耕到今日科学技术,人们无時不刻都在反复重复一件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从历史唯物史观看社会发展规律,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应该是先行而后知后觉的,“合一”最开始也是顺应天时地利,对天地是敬畏、崇拜…,因此也就有了农耕民族“神”文化、“龙”文化…。
历史进步到王阳明这个时期,懂得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作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因此,今天看王阳明、学“知行合一”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好可惜,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孔子、孟子、王阳明这样的理论大家“思想圣人”,他们描绘了、奉献给了我们后人社会、思想、理论美好蓝图和启迪…,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这些后人只知道死记硬背古人的章句,却并不懂得内涵与精髓…!没有象西方哲学家们那样一代一代去发扬、发展、完善、提高,没有将“蓝图”进步到“结构图”再细化到“施工图”,形成华厦哲理完整体系!拜什么“圣”?尊什么“古”?不要颂扬爹娘好,爹娘向你要子嗣!玩古弄今,不去发展、提高是对先古最大不敬!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才是普遍真理。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先生对“知行合一”,本身给出了四句解释。“知是行的头,行是知的体,知而不行叫不知,行而不知叫盲行”。
“知行合一”,不是一些人理解的,言行一致。本人理解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对待学问的一种态度,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阐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和某人讲一个知识或道理的时候,他会立刻回敬一句。“不要给我讲这些大道理,道理我懂”,但事后他单独去做事的时候,又忘记了、又做的一塌糊涂。这个应该就叫“不知”。
有时候在面试的时候,问有些程序员,某个东西的原理是什么。听到的答复往往是“这个忘记了,反正我能做出来”。对这种认识,我的理解是。虽然你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在做这个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呢?一个基础扎实的技术人员,遇到困难,他们能根据掌握的理论,快速的解决问题。这又是另外一种能力。这可能叫“盲行”。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所谓“知行合一”的“知”是指理论认识范筹,“行”则是指实践行动应用。也就是说是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影响之间的学问。
阳明先生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也是不易的,实际运用也同样重要,真正行动起来同样是不易的。”实现崇高伟大志向,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脚踏实地,这可不仅仅是一句话,恰是一种高深的处世和生活智慧,真正明白了的人,会受用终生,所以看起来很容易明白,而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善去恶是格物。”
如何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首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敢于担当的人,不蝇营狗苟,也不卑躬屈膝,看见恶的一面能够拿出勇气与义气去打击,看见善的一面能够让善的温暖洒遍每一个角落。
其次,无论你是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甚至是对待爱情,你都要说到做到。比如你列了很多计划与目标,你有很多雄心壮志与梦想,我的建议是先停止做梦幻想,去搞定你眼前的目标,不熬夜,早睡早起,先解决一个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这一点就是说你的行动要符合你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梦想大于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要尽孝,要常常陪伴家人,要努力赚钱过理想中的生活,这些光是嘴巴上说没有用的,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行动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得到收获。在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本意,忘记良善。
最后,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你的学习与工作。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要怎样做才能解决,而不是忙着继续奔跑。跌倒后,先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再前进,不要盲目奔跑。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试答:关于“知与行”的问题我曾巳作过回答。今天就王阳明“知行合一”到底该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作一个回答,我虽不了解王阳明,但我想对“知行合一”作一下浅解:
我认为(知与行)的相互关系,知不能不占首要!因为不仅要知道事物而且还要真正认识事物,这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当知字做好了才能去具体行施。想知便有行,想行必先知。知中有行,行中也有知。这本身就溶为一个整体了。
现实中我们大家都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总有得心应手的,也有怎么努力都学不来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各有各的能力。不要免強追求就是了!
做为一个好老师是真心实意想教好学生,做为一个好学生是真心实意想学到东西。这本身就是人生向上的本能!各自都尽最大努力而为什么总觉得还是不随心愿。恨铁难成钢呀?其实人需要一辈学习,而不是一朝一夕!
然而人生的智慧窗口总不是每天全开着。而是一生中随着自然环境,就象万物各有时令一样,感悟着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只有脚踏实地的懂得世界,才能够“知行合一”的过好每一天。
谢友观看,愿与大家分享更好观点!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字面意义,很好理解,感知认知了,就要努力践行。比如爱花,就亲自去看,看了之后还不满足,自己动手养起来,一来二去,摸着门道了,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花,有那些特点,适宜怎样的环境和条件等等,慢慢就培养了雅兴,搬搬花盆,浇浇水,剪剪枝叶又锻炼了筋骨,这花与人形成了互动,花香人乐,一大快事。
“知行合一”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一语道破天机,不管什么人,都要言行一致,光说不做,家长首长也不受欢迎。封建时代,那是没办法,才有了许多“卫道士”,“满口仁义道德”。如今这个年代,人人都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努力打拼,知行合一的精神就值得大力提倡。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把自己家庭和谐了,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