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历史上赵云真的是完美将军的存在吗?
优质回答:
会有这样的疑问,多是因为成都武侯祠里的赵云雕塑为文官打扮。实际上,赵云是武将一事本无争议,只是确实也曾兼任文职。而在古代很多时期,尤其是乱世,文官武将根本没有明确界限,这种现象在三国时期能举出一堆。
我们的传统印象,武将就应该顶盔挂甲、身带兵刃,而文官就应该宽袍大袖、羽扇纶巾。实际上,这是影视剧给的印象。真正的情况,武将不会永远穿盔甲,下马就可治理百姓,文官需要时也要带兵杀敌。所以,武侯祠里的雕像穿什么衣服不说明任何问题。其实武侯祠里张飞也是一身袍服,并没有穿盔甲。
要分辨一个官员是文官还是武将,显然要看他的官职,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赵云曾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降为镇军将军)。从这些官职来看,毫无疑问是武将。也有很多战绩,长坂坡保护刘禅、汉中之战救黄忠用空营计破曹操,后还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何能说不是武将?
当然,赵云也确实担任过文职。比如刘备取荆南四郡时,赵云曾取代赵范任桂阳太守。刘备娶孙夫人后还让赵云兼管内事。这些似乎是文官干的。其实,赵云这些差事都是兼任,算主业的话,肯定还是武将。
像赵云这样武将兼任文职,或者文官跑去担任武将的事例,多得很。魏、吴两国不说,这里就举几个蜀汉的例子。
首先是诸葛亮。典型的羽扇纶巾,任谁都觉得诸葛亮是文官吧。但是,都知道诸葛亮是军师,却不知道他的官职全称是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中郎将、将军算不算武职?后来担任丞相,算是文官了,但是第一次北伐失利后,诸葛亮自贬三级,成了右将军。这下又是武将了吧,但又可以继续管理原来的丞相事务!所以,文官武将没有什么明确界限。
再来,诸葛亮的两个继任者蒋琬、费祎。这两人做过县长、太子舍人、尚书郎、丞相长史、尚书令、益州刺史,都是文官,但是最后都是以大将军掌权,大将军是排名第一的武将,又兼管相权。蒋琬做过抚军将军、费祎做过中护军,又都是武职。
还有那些传统映像中的武将,张飞做过宜都太守、魏延做过汉中太守、马超做过凉州牧、关羽都兼任襄阳太守。但这些毫无疑问不影响他们武将的身份。实际上,州牧、刺史、太守这些地方官,有战事都要带兵杀敌,所以是既管兵又管民,文武兼备的职务,经常由将军们兼领。而那些文官一旦掌权,也会用武职带兵。非常正常。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赵云是三国之中完美将军的存在?
我想,仅人生志趣和理想来讲,三国里面,就几乎没有武将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
三国之中,大部分的武将,其实是没有理想的,或者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有理想。
对于大部分的武将来说,他们不过是想要在乱世之中苟活,有好衣服穿,有好房子住,有美酒佳肴享受,美女佳人陪伴,或许就是他们的理想。
所以,才会有像宋宪、魏续和侯成这样的健将,因为没有酒喝而出卖了吕布;才会有像吕布这样的人,因为有更高的官位而背叛开始的义父丁原,因为有美女貂蝉而背叛后来的义父董卓,被称之为“三姓家奴”。即使在和袁术、刘备三人抢夺地盘的时候,也是分分合合,打打停停,有利益就臭气相投,称兄道弟,没有利益就剑拔弩张,拔刀相向。
虽然,吕布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名,可是,像他这样没有理想的武将,又怎么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
有一部分武将,或许有理想,可是他们的理想,也只不过是因为乱世,想着要多夺取地盘,得取功名而已。
比如,像马腾和韩遂,两人趁着三辅大乱,一起结为异姓兄弟,非常亲爱,想着一起共谋大事。后来因为小事情,就相互攻击,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马腾把韩遂打得丢魂落魄,韩遂又反过来召集一帮人回攻马腾,吓死马腾的老婆子女,这样连年不解。
可是后来马腾入朝为官,和家人马休全家搬到邺城之后,马超独自留在西凉统帅马腾部署,又和韩遂结盟了;甚至,为了凉州的地盘,马超还联合韩遂等人,一起对抗曹操,全然不顾自己的父母兄弟全部都在邺城曹操手中,会因为自己的行为遭罪。
甚至,为了拉拢韩遂,马超还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这种的厚颜无耻的话来。
虽然,马超素有“锦马超”的美名,五虎上将的排位还在赵云之前,可是像他这样为了一己之私,坑了全家的武将,又怎么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
即使是五虎上将之中的关羽,他的理想,也不过是“忠义”二字。然而“忠义”这二字,对的也不过是刘备这样的明主。关羽的忠义,给的是刘备一个人。只要是刘备之外,他是可以不负责任的。
所以,关羽可以因为秦宜禄的妻子杜夫人貌美,而去找曹操讨赏,讨不会,可以有私怨;关羽也可以因为自己一直陪侍刘备身边,劳苦功高,就心高气傲,不顾蜀汉内部团结,要与马超一较高下,不屑与老兵黄忠为伍,看不起刘备的义子刘封,威胁同样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备四处颠沛,劳苦功高的糜芳……
相较于赵云桂阳城辞退赵范貌美的寡嫂樊氏,在论功论功行赏的时候甘居人后,做不争不抢的“大树将军”的种种表现,关羽的志趣和理想来看,又怎么比得上赵云呢?
至于五虎上将一心效忠的刘备,他的理想是什么呢?
刘备当初在荆州投靠刘表的时候,有一次和许汜、刘表一起共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这个人虽然是四海知名的人,但是豪气不够。”刘备就问许汜:“你这样说,是有证据吗?”许汜说:“当初因为战乱经过下邳,见过陈登,陈登这人一点都没有主任之道,我拜访他,他老久都不和我说一句话,自己躺在大床上,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刘备说:“您是有国士之名的人,现在天下大乱,天子流离失所。陈登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您却向陈登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
求田问舍,刘郎才气。可是刘备自的理想和志趣就高大上了吗?
小时候,刘备就和人说“他日我为天子,当乘此伞盖”,所以自称刘皇叔也好,表现出仁义也好,说别人求田问舍也好,其实自己也不过是为了自己一己的功业和江山在打拼罢了。
而和刘备同为三国英雄的曹操,他的人生理想,一开始是做一个四海之名的名士,后来是“汉征西将军”,最后是“吾为周文王”;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自己。
至于孙权刘焉刘表袁绍袁术陶谦公孙瓒公孙度这些人,则更不用说理想了,只不过是想在乱世之中,抢夺地盘,成为一方军阀,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享尽人生罢了。
三国之中,被称之为有理想的,忠于汉室的,则有诸葛亮和荀彧。
可是,即使如诸葛亮和荀彧,他们所效忠的汉室,也不过是刘氏一家而已。
三国之中,只有赵云的理想和志趣,想到的是“天下”二字,“百姓”二字。
当初,公孙瓒问赵云,别人都选择投奔袁绍,你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前来投靠我。
赵云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危,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所以,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在别的将领感觉劳苦功高,想要忙着瓜分田地财产,安逸享受的时候,赵云才会跳出来,在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就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所以,才会在刘备因为关羽张飞过世,荆州地盘丢失之后,刘备一心要东征孙吴,赵云又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
所以,才会在街亭大败后,各路都失败而回,只有赵云带的军队损失最少,并且保有许多军资的时候,诸葛亮想要把这些军资赏赐给将士,赵云又站出来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
“仁政所在”,便是赵云所在。仅凭着这一点,赵云便不愧“完美将军”这四个字。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英雄,前吕布,后赵云,不是浪得虚名。常山赵云赵子龙就是常胜将军!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三国中多才多艺的人有很多,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比如关羽对于士大夫太过傲慢,所以在后来导致了刘备的小舅子叛变。而张飞脾气太过暴躁,对士兵非打即骂最后也是丢了性命。再说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有时候过于谨慎了。魏延飞扬跋扈等等,几乎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是三国中有一个完美的人,他就是赵云。
赵云出身不是特别好,诸葛亮是世家大族之后,马超名门之后,只有赵云在他们当中不是特别的显眼,在刘备封王之后,赵云的地位就明显低于其他人,甚至不如同样草根出身的魏延,但是他比其他的将军的德才兼备,所以他大器晚成。
赵云的私人品德也是相当不错的。在刘备进入蜀中之后,立刻丧失了自己的理智,认为已经胜利了,可以享受了,所以和诸位将军商量一下封赏的问题。此时赵云站了出来,立刻阻止刘备:蜀中新定,如果把老百姓的田拿出来给私人,会造成人心不稳。刘备听了之后立刻醒悟,把田地全部分给老百姓。这种心怀百姓的将军估计三国中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赵云还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当刘备被气愤冲昏了头脑,准备伐吴的时候,赵云站了出来。他深刻地指出了现在主要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曹丕篡位,不打曹丕难以让天下人服众。刘备一意孤行,导致了大败。在白帝城的病榻上,他才悔及不听赵云的话。
可以说,赵云这一人物形象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出身草根但才德兼备,胸怀天下凭借军功封王拜将。所以赵云才是三国中人气最高的人,而且品德如此高尚的也只有赵云一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从这个角度看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人物群起的时代,俗语说乱世出英雄。赵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英雄。笔者身处汉中,从小耳熏目染,加上各种书籍电视电影节目熏陶,对三国人物还算是多少有些了解。赵云是个将才,但是由于所处刘备蜀国治下没有最终成就更高的地位,或许他要是在曹操治下可能成就地位更高,这就好比中国近代战争历史造就了毛泽东以及十大元帅这样的伟人,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蒋介石麾下也有一些将才,比如台儿庄战役的的指挥官李宗仁。总结而言,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就会有一个时代的特定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