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什么被秦王杀了(李斯为什么能够成功说服秦王)

网友提问:

李斯这么聪明一个人,为什么秦王去世后,在立新王上如此糊涂?

优质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李斯糊涂吗?他很清醒,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在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秦始皇在沙丘行宫驾崩后,李斯秘不发丧,配合赵高矫诏赐死了扶苏,随后拥立胡亥登基。胡亥施行暴政,赵高指鹿为马,秦朝二世而亡,因此后人都将秦朝“早夭”的罪责归咎于沙丘之变,指责李斯为奸臣。

骂李斯为奸臣是对的,因为他没有忠于秦始皇,没有忠于秦朝,而是忠于了他的个人利益。为什么说李斯忠于了个人利益呢?

第一,我们看看沙丘政变时的形势。

秦始皇出巡在外,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曾经下诏要求扶苏从北方前线赶回咸阳为自己办理丧事,言下之意就是要传位于扶苏。这一点赵高知道,李斯也肯定知道。

但是这份诏书并没有发出去,因为赵高是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秦始皇的诏书要经过赵高用印才能生效,当诏书送到赵高这儿的时候,被赵高暗中扣下了。从诏书被扣下,到秦始皇驾崩,史书上没有记载间隔了多长时间,但是无论多长时间,没有人向秦始皇报告,这说明此时秦始皇身边无论是侍卫,还是随从已经被赵高控制了,秦始皇成了睁眼瞎。

其次,史书记载秦始皇这次出巡带了胡亥,没有其他儿子。因为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所有的儿子没有嫡庶之分,都有权力继承皇位,目前来看就在沙丘的胡亥自然比其他儿子有优势。

还有一个关键信息,秦始皇的亲信,支持扶苏的蒙毅将军被秦始皇派出去“公干”还没赶回来,不在沙丘行宫。

以上种种情况都在告诉李斯,如果他不参与政变,赵高可能率先向他下手。

第二,李斯贪恋着权位

沙丘政变时,李斯是左丞相,百官之首,已经位极人臣,而且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功劳甚大,又治国有方,新任皇帝上位大概率还是会用他为丞相。

但是扶苏不一定,赵高对李斯说:“蒙氏兄弟(蒙恬/蒙毅)是扶苏的亲信,扶苏对两人非常新任,一旦扶苏登基,必定重用两人,现在蒙恬已经在北方边境统领30万大军,如果再进一步那就是做丞相了,到时候朝中就没有你李斯的位置了。”

这句话触动了李斯,当年他在楚国观“仓鼠”“厕鼠”有感,不远万里来到秦国,就是为了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位居高位,现在想要让他退下来,很难!

第三,不容忽略的是他与扶苏的矛盾

这个矛盾并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治国理念的矛盾。李斯是法家代表,主张“依法治国”,核心思想就是用严刑酷法约束国民的行为准则,使之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

反观扶苏,他为人宽厚,治国理念更像儒家,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就劝阻过,也因此被发配到北方与蒙恬修长城去了。

李斯和扶苏的治国理念有着道路的差异,根本不可调和,可以预见,一旦扶苏登基,必将改弦更张,儒家的地位会提高,而法家可能会被替代,到时候李斯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也许下场会和商鞅一样,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在沙丘行宫,李斯经过充分思考,决定加入胡亥赵高集团,草拟了赐死扶苏和蒙恬的诏书,拥立胡亥登基,也造成了后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

以上是我一家之言,欢迎各位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么李斯应该说不是,他是真聪明,之所以临了办一件毁三观的大错特错之事,只是利益促使,形势所迫,深陷泥潭,无力自拔而已,完全是必然大于偶然,不遗憾。

其他网友回答

李斯是客卿,即外乡人。秦国排外还是比较严重的,当年掀起的一股排外浪潮危及李斯,不得已他写了《谏逐客书》,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同。择始皇为辅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自己的理想要借助君王去实现。现在,如鱼得水相铺相成理解自己的秦始皇溘然长逝,自己在后来的秦朝或将无枝可倚。因为他将面对排斥客卿的秦宗室大臣们,前途未卜。这是其一;其二,则是更改遗诏的主动权在胡亥赵高一边,自己反对也没有用,只会白搭去自己性命。权衡再三,利益为上,反正都是他们秦家事情,疏不间亲吧!但李斯没有坏透,没有预料到胡亥的残忍及赵高的无耻,自己的苟且换来了最终的杀身之祸,因为你是外人又参与了极度机密的重大阴谋,阴谋成功者会杀人毁灭一切证据的。

李斯聪明,如果精通鬼谷子这类学问可能就会成大事。这就是:

一不做,二不休!

其他网友回答

张良,范蠡这些人,功成身退,是谋臣中的龙凤,李斯只求自己名利,心中无国无民,小人一个,身败名裂是自然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说明李斯只有个人野心而无历史担当,所以李斯才会受赵高蛊惑乘上赵高的贼船,与赵高同流合污擅改秦始皇诏书、陷害逼迫扶苏、逼迫蒙恬自尽,扶植胡亥继位秦皇,使得大秦二世而亡,自己也落得被赵高设计陷害腰斩的下场。

棺盖而论,李斯只是一个有小聪明、有才干、但缺乏历史担当的投机者,凡投机者大多能凭借小聪明得意一时,但终究会难成正果,李斯在历史上只是一个仓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