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挑拨离间的故事(历史上关于离间计的故事)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离间故事?

优质回答:

这里就要提到开国大将、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巧施离间计,智除叛逃台湾最高级别的副师长张清荣的精彩故事了。

罗瑞卿和毛泽东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首先得从罗瑞卿开始说起。

01、黄埔军校学生

罗瑞卿,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参加过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是南充中学的学生领袖。

1926年12月,罗瑞卿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黄埔军校六期生,与郭天民上将、陈伯钧上将、王诤中将、周文在少将、张开荆少将是同期生,。

有意思的是,罗瑞卿就读于武汉分校的时候,陈毅正好在武汉分校担任学校党委书记,也算有一段师生情分。

1927年2月1日,罗瑞卿编在入伍生总队政治第一大队第二队。

7月中旬,罗瑞卿从黄埔军校毕业。

7月15日,总队学员改编为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罗瑞卿担任副班长。

7月底,陈毅等人带着教导团参加南昌起义,罗瑞卿就是其中一员。

可惜,8月2日,罗瑞卿刚走到九江,教导团就被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下令缴械。

罗瑞卿和同学无奈之下只好离开部队回到武汉。

可就在返程途中,罗瑞卿却大病了一场,直到 恢复身体后,辗转武汉、湖南等地,终于在上海与组织取得联系。

1928年10月,罗瑞卿光荣入党,从事地下秘密工作。

红军时期的罗瑞卿

02、我军悍将

1929年春,罗瑞卿被派往闽西,奉命在上杭地区组建和训练游击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此后历任红五十九团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主任、红四军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党代表、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政治部主任。

罗瑞卿担任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时,司令员是曾士峨,而政委就是罗荣桓,组成了著名的“大罗”、“小罗”组合。

1930年6月,罗荣桓调任红四军政委,罗瑞卿则升任第二纵队政委(后第二纵队改编为红十一师)。

1930年12月,罗瑞卿和红十一师师长曾士峨率部参加第一次反“围剿”,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又组织18个师共二十万人的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

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罗瑞卿身受重伤,险些性命不保,当时战友们都在为他准备棺材了,结果他用顽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他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红军上下,无不敬佩这个铁打的汉子。

就连毛泽东都笑道:

“罗长子是阎王爷点了名不去报到的人。”

1932年3月,罗瑞卿调任红四军政治委员, 1933年1月,罗瑞卿调任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保卫工作,此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日后,罗瑞卿将成为最出色的保卫战士。

1934年10月,罗瑞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任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

长征胜利结束后,罗瑞卿历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

抗战期间,罗瑞卿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团第一政委等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成为解放军的“香饽饽”,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抢着要罗瑞卿。

在平津战役中,罗瑞卿与杨得志指挥第2兵团在新保安全歼傅作义的精锐部队35军于新保安,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1949年3月,罗瑞卿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开赴山西,参加太原战役。

罗瑞卿

03、公安部长

1949年5月14日,正当罗瑞卿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时,准备随军南下时。 毛泽东致电罗瑞卿,让他来北平,另有任命。

6月初,罗瑞卿完成部队交接后,奔赴北平,接受新的任命。

7月6日,罗瑞卿出任中央军委公安部部长,开始组建公安部,他正式从战场转到了公安战线。

10月19日,罗瑞卿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

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挂牌办公。

罗瑞卿率领公安战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仅在建国初期前一年,罗瑞卿领导公安部在北京、上海等13个大城市共缉捕盗匪5477名。处决了大流氓大恶霸,基本消灭了中国大城市各种黑社会势力。

1949年至1959年,罗瑞卿领导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协同有关方面平息了反革命暴乱和武装叛乱340起,配合国防军剿匪220万人,50年代末基本肃清国内残匪;捕歼、击沉、击伤和缴获国民党船58艘,击落、击伤国民党飞机4架。

罗瑞卿还领导指挥群众性禁毒运动,至1952年底,清除了祸害中国人百余年的鸦片烟毒。 罗瑞卿还组织领导中国人民消灭娼妓制度、切除社会毒瘤,依法惩办罪大恶极或有血债的妓院老板,彻底消灭城市封建势力,解放妇女,建立健康的新社会。

总之,罗瑞卿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保卫了新中国。

毛泽东曾评价道:

“只要看到有罗长子在,我就可以放心了!”。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罗瑞卿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十大大将中排名第八。周恩来亲自为他授衔。

这正是对罗瑞卿最公正的褒奖。

周恩来为大将授衔

也就是在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长期间,他用一个离间计,除掉了一个叛逃的副师长。

04、副师长叛逃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大陆大肆搞特务活动,用各种利益诱惑我军的干部叛逃去台湾。

结果还真少数人上这个贼船了。

其中级别最高者,就是时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的张清荣。

张清荣

张清荣,河北保定清苑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38年,张清荣参加了八路军。

因为作战很勇敢,很快便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干到了副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张清荣又升到了营长。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张清荣任炮兵师团长。

抗美援朝爆发,张清荣主动请缨,奔赴朝鲜。 战场上,张清荣表现非常英勇,指挥才能非常突出,多次指挥高炮部队为志愿军杀开一条血路。

朝鲜战争结束后,张清荣任炮兵师副师长,1957年8月调到厦门,任福州军区高炮第63师副师长,被授予了中校军衔。

此时他才35岁,可谓是前途无量,是解放军重点培养的骨干。

以他的表现,说不定还能晋升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

可是,张清荣却觉得自己晋升速度太慢了。

随着地位的升高,张清荣萌生了骄奢淫逸的念头。

有一次,张清荣在收听电台的时候,意外听到了来自台湾方面的广播宣传,广播里表示只要从大陆叛逃台湾就会得到巨额的赏金。

张清荣第一次收听到广播的时候,心中还存有疑虑,但是他被巨额的奖金所吸引了。

于是,他经常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偷偷地收听广播。

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了隐藏在厦门的国民党特务围猎的对象。

渐渐地,张清荣蜕化了,认为,海峡另一边台湾国民党集团活得很滋润,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于是,他便和一个国民党特务搭上了线,计划出逃去台湾。

1957年12月17日,在这个特务的帮助下,张清荣乘坐渔船逃到了金门,与防守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取得联系,辗转逃到了台湾。

其实,在他叛逃途中,解放军已经发现了他的行踪。

当时解放军念在他多次立有战功,还对其进行制止,并且表示只要他停止叛逃,就可以宽大处理。

但是,张清荣却铁了心的要一条道走到黑。 张清荣是解放军叛逃到台湾级别最高的将领,因此他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蒋介石亲自接待了他,当场授予其上校军衔,任命他为台湾空军高射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并奖励了他500两黄金,还给张清荣安排了一个美女做生活伴侣。

张清荣很兴奋,觉得自己终于得偿所愿。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05、反间计

蒋介石生性多疑,张清荣是解放军第一个叛逃军官,他打心底里怀疑张清荣,之前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千金市骨,收买人心而已。 实际上,蒋介石暗地里却派人监视他,给他的美女其实就是一个监视的特务。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命张清荣到处做演讲,抨击、抹黑新中国。

张清荣做演讲

刚开始张清荣还觉得很风光,直到有一次,有个人在他演讲结束后,直接对他说:“恭喜发财”。

这人意思很明显,就是当面讽刺张清荣见利忘义,是一个可耻的叛徒。

张清荣这才发现,自己的叛徒身份,让人鄙夷不已。

为此,他还给自己改名“张春生”,意思是自己的生命从此像春天一样重新开始。

然而,他的春天会到来吗?

张清荣叛逃后,解放军对他的叛逃行为以及他在台湾的造谣中伤深恶痛绝,但鞭长莫及,只能徒唤奈何。

不过,转机很快就出现了。 1958年,广州警方抓获了一名台湾特务。

罗瑞卿听说后,亲自审理此案,并叮嘱办案人员严格保守秘密。

而后,罗瑞卿用了个反间计,让被俘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向台湾当局发送假情报,声称”张清荣是间谍,是来诈降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间计,但是效果出奇的好。

当情报发到台湾后,保密局吓了一跳,马上上报给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后,恼羞成怒,他认为自己这是被张清荣给骗了。

偏偏他还不能大张旗鼓地将张清荣逮捕,所以只能吩咐情报部门将张清荣逮捕。

台湾时期的蒋介石

为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张清荣其人受毒太久,气质难变。余以为已无留待运用之价值,决定予以秘密处置,由情报局执行之。”

1958年底,张清荣被蒋介石下令蒋介石下令枪决了,抛尸荒郊,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此时,距离张清荣叛逃尚不满一年时间。

俗话说,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从古至今,叛徒的下场都不太好。

张清荣从选择叛逃台湾那一刻起,就必然注定走上一条不归路。

结语、

1978年8月3日,罗瑞卿病逝,终年72岁。

罗瑞卿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在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里,他临难不苟,冲锋陷阵,屡立奇功;

在百废俱兴的建设岁月里,他勇于任事,兢兢业业,铁肩担道。

他是共和国出色的将军,也是后人敬佩的英雄!

一个简单的离间计,除掉一个跳梁小丑,对他来说,实在不值一提。

其他网友回答

离间的故事,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了。

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儿子降曹,无意之中帮曹操增添了二位水军都督,一位是蔡瑁,一位是张允。

曹军都是北方兵,不善水战。如果要同东吴孙权交战,那水军的战力就很成问题。蔡瑁,张允当上水军大都督,尽力为曹操训练水军,这让东吴大都督周瑜很紧张。

周瑜有勇有谋,想出了一个厉害的反间计,利用曹操帐下蒋干来东吴劝降的机会,让人假扮蔡瑁,张允来人,跟周瑜洽谈投降事宜,而且说话时故意让蒋干不小心正好偷听到。另一面,周瑜写了一封经过涂改的蔡瑁,张允来信,故意放在周瑜自已睡觉的案头,让蒋干意外地发现了,马上藏在口袋里,急匆匆下船回曹操那里去了。

曹操拿到信件大怒,马上叫来蔡瑁,张允,不由分说,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蔡瑁,张允丈二分不清头脑,还没有明白怎么一回事,人头就已经落地了。

事后,曹操知道自已上当了,错杀了二位水军都督,尽管懊悔不及,也无可挽回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旅行说文史,这个问题我回答!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把离间计玩得炉火纯青者,非女真人莫属。

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初一,奉诏前往宫中与崇祯皇帝商讨军饷筹集事宜的袁崇焕刚进到宫中,就被早已待命多时的锦衣卫拿下。崇祯皇帝在袁崇焕面前,历数了他种种“罪行”后,就被投到了锦衣卫的监牢之中。

次年八月,崇祯皇帝宣布了袁崇焕的九大罪状,最终决定“依律磔之”,将其押解到北京西市,以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处死,这一年,袁崇焕年仅46岁。当刽子手对袁崇焕行刑时,围观的不明百姓,认为袁崇焕真的像崇祯皇帝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徒、汉奸,一个个都义愤填膺,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每当刽子手割下如手指大的一块肉,围观的百姓就会用一两银子争先恐后的买走,和烧酒生吞,食时还必痛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

读史每每于此 ,未尝不临文嗟悼,久久不能释怀!

而袁崇焕的冤情一直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一百五十多年后,天下的老百姓才知道,原来袁崇焕是中了女真人的反间计,被崇祯皇帝冤杀的。

努尔哈赤幼年,曾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也曾跟随主人学习汉文化,尤其喜欢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据说,他的才智谋略大多是从这部由汉人写的小说中学来的。而他的儿子皇太极又继承了他的聪明智慧。

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这个死对头,根据《三国演义》“蒋干盗书”的故事情节,给崇祯皇帝玩了一出明朝版的“将干盗书”,计杀了袁崇焕。皇太极抓获了两名明朝太监,就把他们交给了明朝叛将高鸿中、鲍承先看押。这一天,高鸿中、鲍承先在看押太监的隔壁密谋,说:“今日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隔壁的杨太监听到隔壁有动静,故意装睡,将高鸿中、鲍承先两人的谈话牢记于心,趁清兵不备,逃回了宫中,向崇祯皇帝报告,说袁崇焕早已投敌。于是,崇祯皇帝就下令诏袁崇焕前来,并将其拘捕。

其实,就整个计划来言,可谓漏洞百出,比如,高鸿中、鲍承先如果真的与袁崇焕有约,必然是非常机密的事,怎么会把密谋的地点,安排在明朝太监的隔壁;其次,清兵军营如此严密,两位太监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能会轻松得以逃脱?

如果崇祯皇帝能清楚这两点的任何一条,都不会轻易杀掉袁崇焕,可是皇太极又是怎么笃定崇祯皇帝一定会杀死袁崇焕的呢?

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生性多疑

崇祯皇帝临死之前仍然认为“朕非亡国之君,臣皆误国之臣”,把身死国灭的责任一股脑全都推到臣子身上,然而,他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注定了悲惨的结局。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50个大学士、14个兵部尚书,先后杀死督师与总督10人,巡抚11人,每打一次败仗,不问失败的原因,总会拉出一个人来垫背,最终令忠臣寒心,众叛亲离。崇祯皇帝认为大明朝文官武将人才济济,没有袁崇焕,像祖大寿他们仍然可以平定天下。既然一个袁崇焕出了瑕疵,那就不能再给他机会了,而处理袁崇焕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

袁崇焕怒杀毛文龙,崇祯皇帝很生气

毛文龙在辽东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让努尔哈赤焦头烂额,也让毛文龙日渐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他屡次向朝廷催要饷银,还虚报官兵数量,吃空饷,贪污腐败,让崇祯皇帝对他心怀不满。但是,他对袁崇焕不向朝廷请旨,擅自在前方诛杀朝廷大员更是不能认同。崇祯皇帝认为,即使毛文龙有罪,也应该交给朝廷议罪论处,袁崇焕擅杀大将,用心不纯。

皇太极兵发北京,点中了袁崇焕的死穴

皇太极在袁崇焕的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占不到便宜,就亲率数十万大军绕道内蒙古,越过喜峰口(今河北唐山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长驱直入,跨过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焕大惊,连忙率军星夜兼程返回北京,并在广渠门就地扎营,并击退了皇太极。皇太极于是就率兵退到北京郊区,肆意烧杀抢掠,企图以此激怒袁崇焕举兵进攻。然而,袁崇焕明白,自己区区九千人的兵马根本就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只有在此固守才是上上之策。皇太极见袁崇焕不上当,就继续在城外烧杀抢掠,将明朝官员的庄园土地抢劫一空,于是,朝中官员和京城百姓议论纷纷:袁崇焕是叛徒!于是,朝中大臣就给崇祯皇帝上书,说袁崇焕违反祖制,“非禁卫军不得入京畿”的规定,并有投敌叛国的意图。

可以这么说,皇太极利用袁崇焕擅自杀死毛文龙而引起崇祯皇帝反感为契机,兵发北京,引袁崇焕前来,造成朝中文武官员与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极度不满,最后再使用反间计,终于让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起了杀心。

所以,皇太极计杀袁崇焕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反间计,如果袁崇焕不杀毛文龙,如果崇祯皇帝不杀袁崇焕,历史也许就是另一个走向了。

其他网友回答

西汉刘邦谋士陈平用离间计除去项羽谋士范增;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换廉颇为赵括,致使长平大战赵国一蹶不振,燕惠王中齐国反间计,致使乐毅伐齐之功尽失;赵王中秦国王翦反间计,杀死名将李牧,使赵国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袁崇焕被杀就是离间计成功案例。

当时袁崇焕和清军作战,别看清兵作战骁勇,可是袁崇焕也不是吃素的,努尔哈赤都死在他手里,1626年努尔哈赤带着6万精兵攻打宁远城,袁崇焕丝毫没有畏惧,他在城上布置了十一门大炮,这种被称为红夷大炮的火炮是明朝后期引进中国的欧洲火器,

别看清军在别处势如破竹,可是面对红夷大炮他们也损失惨重,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被大炮击中后受重伤的,袁崇焕不但杀人还要“诛心”,他给努尔哈赤写了封慰问信,这么说的:“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此后不久努尔哈赤就伤重去世了。

皇太极接班以后明显比老爹聪明多了,他使出了离间计,其实皇太极的离间计在我们看来简直就像小孩子编瞎话,他俘虏了一个太监,然后故意把这个太监关在自己的营帐附近,晚上和自己的手下大声密谋,说袁崇焕已经投敌,随时准备里应外合云云。“密谋”完了,故意卖个破绽让太监跑了,太监回去告诉了崇祯帝说袁崇焕投敌啦,所以袁崇焕被下狱,然后被凌迟。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皇太极本人对崇祯皇帝还是挺了解的,这种瞎话放到刘邦身上估计太监当时就会被砍头,可崇祯帝就会相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