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甚至是改变世界进程的暗杀事件?
优质回答:
历史上的刺杀事件有1914年7月28日发生的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被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此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三十多个国家参战,千万人卷入战争!还有就是美国历史上两位总统林肯和肯尼迪遇刺案,也是世界有名!
其他网友回答
咱们今天讲一个五代十国时期,影响天下大势的刺杀案,这个案子虽然在史书记载当中,只有寥寥几句,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的印象。
在南唐国境之内,笙歌燕舞的喧闹场所,一名悄然潜入的刺客,躲在暗处陡然出手,一击必杀契丹使者,立时便杀人于无形。
不得不说,后周方面派出的这名刺客,真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整个案件过程干净利索,后人想象一 下当时的画面,不禁毛骨悚然。
我估计,当年清风驿中,那些亲眼目睹惨案经过的当事人们,他们当时心里的阴影,应该都是挺大。
刺杀案背景
熟悉五代十国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对盘踞在江南的政权(杨吴或南唐),他们所实施的大政方针,印象深刻。
那就是甭管中原谁来当家,我的态度只有一个而且很明确,那就是,反对,反对,还是反对!
江南政权对于盘踞在自己北面的中原王朝,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
那就是,一旦让北面王朝强盛起来,这家伙早晚会来自己的场子里,找回昔日大一统的感觉。
知道北面的这个邻居早晚要来揍自己,南唐这帮小伙伴们不是首先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是总想着玩阴的。南唐史书记载,每每中原王朝更替之际,南唐方面总会泛海北上,去与北面的契丹联络一下感情,怂恿北面的契丹人:
你弄他,他怂着呢!只要你弄他,我这边不仅帮着你一起夹击,还给你好处!
哥,干不?
契丹对于南面的中原王朝,自然也是很不爽,从后唐到后周,除了后晋太祖石敬瑭还算自己的半个同志,其他都是不死不休的敌人。
因此对于一起合伙搞中原王朝的事情,契丹人一般都挺乐意,但想要合作总得密切交流吧?只是两者中间隔着中原王朝,天长日久,还能不会暴露?
因此,后周时期,他们的这种不厚道的外交来往,很快便被后周方面给盯上了。
你们俩想合作?看我来个反杀!凿穿你们的友谊小船。
在后周显德元年,也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登基后不久,当时的后周王朝正处于新旧交替、内忧外患之际,外面契丹和北汉更是想着趁后周太祖郭威新死,浑水摸鱼一把。
但打后周这种好事儿,哪能少得了南面的好兄弟呢?于是契丹国主辽穆宗耶律璟打起精神,派遣了自己的舅舅前去南唐商议一起揍后周的国事。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柴荣刚刚即位,后周朝局尚且不稳,如果让契丹、南唐南北两面一起发难的话,后周方面的局势,将会非常被动。
为了破解这个死局,后周方面,泰州团练使荆罕儒放了一个大招——刺杀契丹使者,栽赃南唐。
清风驿血案
契丹国主的老舅亲来,作为南唐的朝廷,自然是非常重视,好吃好喝好招待,当时就在南唐最好的会所——清风驿站里,找了一个最豪华的包间,宴请契丹使者一行。
对于这次契丹主动相邀,一直对后周方面感到不安的南唐上下,非常激动,可算等到你们出手了,来来来,干几杯!都在酒里了。
就这样,推杯换盏,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契丹这边,领队的国主舅舅扛不住了,毕竟自己是领导,大家自然抢着敬酒,几番下来,膀胱便扛不住了。
于是他便站起来去茅房,对于这种级别的会晤,清风驿肯定已经严密封锁、清场了,护卫森严的情况之下,别说刺客了,连只苍蝇都很难飞入。
因此,大家对于去茅房的人,没有太关注。
只是过了许久,也不见契丹领队回来,于是人们便赶紧出去寻找,别喝大了,栽倒在茅房里面了。
结果等人们来到茅房门口之时,就感觉不对了,血腥味扑鼻,抢入屋内的契丹人一看,顿时傻眼了,国主老舅就躺在茅房当中,头却不翼而飞。
在南唐防卫如此森严的情况之下,依然出了如此恶劣的事件,契丹方面顿时不依不饶起来,非要南唐给出一个交待。
而南唐方面,也是一头雾水,什么时候混进来了一个刺客,在自家腹心之地,轻松干掉契丹使者,这要是来到皇宫之内,还得了?南唐这边自然也是搞不明白。
契丹主遣其舅使于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募刺客使杀之。唐人夜宴契丹使者于清风驿,酒酣,起更衣。久不返,视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与唐绝……
这次刺杀事件,直接造成了契丹与南唐失和,使得契丹联合南唐一起夹击后周,制衡中原王朝的计划,化为泡影,使得南唐自此失去了来自北面的支持和策应。
随后,契丹和北汉攻击被后周太宗柴荣击溃,而不安分的南唐,最终被后周一点点儿地压缩空间,最终开启了亡国的倒计时。
一场刺杀,改变天下格局,这次行动,影响深远!
其他网友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刺杀事件可以说是多的不胜枚举,著名的有,林肯遇刺事件、费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伊藤博文遇刺事件、圣雄甘地遇刺事件等,还有我国古代史上的专诸刺吴王僚、荆轲刺秦王等。今天我们说一个肯尼迪遇刺事件。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于当天上午抵达拉斯市,在康纳利州长的陪同下乘车前往达拉斯中心街区接受市民欢迎。12时30分,肯尼迪乘坐的敞篷汽车经过迪利广场右侧的辅路时,广场上响起了沉闷的枪声。
埋伏在隐蔽处的枪手向肯尼迪开了枪,第一发子弹击中了总统的脖子,紧接着第二枪击中了他的后脑勺,打飞了头盖骨,肯尼迪的大脑完全暴露出来,血液和脑浆混在一起布满了汽车的后备箱,康纳利州长也遭枪击,身负重伤。
保镖迅速将肯尼迪送往就近医院,但由于伤势太重,在到医院之前就已去世,康纳利州长幸运地活了下来。数小时后,凶手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逮捕,他被指控为刺杀总统的嫌疑犯。随后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押送凶手奥斯瓦尔德的过程中,一个夜总会的老板突然冲出来,用枪打死了奥斯瓦尔德,这使得案情趋于复杂化。奥斯瓦尔德在死前曾说:“我只是一只替罪羊”。一个礼拜之后,负责调查肯尼迪遇刺的沃伦委员会成立。
经过十个月的调查,委员会发表了长达二十万字的报告,报告认为奥斯瓦尔德就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属于单独作案,动机是威根深蒂固的憎恨马克思信仰。报告中指出现场只射出三颗子弹,两颗射中,一颗射偏。
其中一颗子弹从肯尼迪背部射入,从喉咙射出,继而射中康纳利州长,致命的另一颗子弹直接击中肯尼迪头部。但射入背部的子弹轨迹让人质疑,它如何先是穿透肯尼迪的脖颈,再射穿州长的胸部和手腕,最后射入大腿里?
这颗子弹共造成了七处伤口,引发了无数的质疑声。肯尼迪遇刺案至今是美国的一大悬案,期间诞生了很多的阴谋论。有民调调查显示,有51%的美国民众认为刺杀肯尼迪是有组织策划的,只有25%的人相信奥斯瓦尔德是单干的。
更为离奇的事情是,在肯尼迪被刺后的三年内,有十八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其中六人是被枪杀,三人死于车祸,两人自杀,一人被割喉,一人被拧断了脖子,五人被宣布是自然死亡,这种巧合事情的发生概率比彩票中奖还小。
据统计,刺杀发生后的三十年间,共有115名相关证人在离奇事件中死亡或被杀。美国国会1992年决定在25年内陆续遇刺机密档案。另据网络调查显示,肯尼迪遇刺事件共衍生出36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有间谍说,外星人说等。
2017年10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除非接到进一步通知,否则他将允许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开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有关的最后一批机密档案。而当时一些政府机构正试图说服特朗普改变这一决定。
但时至今日,这些所谓的机密档案并没有公开,暂不清楚特朗普为何转变态度。肯尼迪遇刺档案共有六千多份,其中有超过三千份的档案是未公诸于众,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些档案中并没有任何引人震惊的信息。
虽然当年美国政府就已结案,认定凶手只有奥斯瓦尔德一个人,但之后的各种离奇事件和诡异的巧合却让本案迷雾重重。每年的11月22日这天,都会有大批美国民众自发来到达拉斯的迪里广场,来悼念前总统肯尼迪。
其他网友回答
王亥差不多是中国历史记载里最早遇刺身亡的政客了。根据一些历史记载,王亥是商部落的先祖,他在夏朝第十位君主泄在位时(大约是公元前19世纪)把商部落经营的很好,以至于出现了牛羊过剩的问题。而王亥当时想和一个叫有易的部落通过贸易把多余的牛羊换出去,但他到有易国进行交易时,竟然在宴会上被有易国君姒绵臣的妻子给看上了,引起姒绵臣的妒忌。结果姒绵臣找了一个卫士,在一天晚上把王亥给刺杀了,并将其碎尸八块。王亥死得很惨,但在商朝建立之后,还是非常感怀他曾经的功绩,将他追尊为高祖。
犹大国王约阿施
在基督教《圣经》里,其实也曾记载过好几起刺杀事件。其中比较早的一起是发生在约公元前796年的犹大国王约阿施遇刺事件。约阿施在童年曾经遭遇了一个武则天式的祖母,在他父亲死后,他祖母亚她利雅曾下令把他们兄弟全都杀死,使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犹大国。但约阿施被姑姑救下,秘密养大,最后又发动政变处死祖母,自己当上了国王。但幼年时大难不死的约阿施最终还是死于非命。他当上国王之后曾处死了一些人眼中的先知撒迦利亚,结果他的侍从里有个叫米罗的人也是这个撒迦利亚的信徒,不久之后约阿施被米罗刺杀身亡。
(描绘约阿施加冕场景的古画)
吴王僚
吴王僚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第23任君主,他是吴王寿梦的儿子。寿梦死后,他的几个嫡子先后继位做上了吴王。但在其中一个叫夷昧的儿子死后,他的弟弟季札子却不愿意当吴王,自己逃跑了,最后寿梦的庶长子僚当上了吴王。但僚当上国王之后,他的侄子公子光(夷昧或是寿梦的嫡长子诸樊的儿子)却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才应该即位当国王。而这时从楚国逃到了吴国的伍子胥看出了他的心思,给他推荐了当时著名的勇士专诸。最终专诸在公元前514年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即位当上了吴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
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是古希腊时期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在位时,在公元前339年介入希腊地区的神圣战争,先后击败雅典和科林斯等城邦。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召开全希腊大会,成立马其顿-希腊永久同盟,成为了希腊地区的霸主。但仅仅一年之后,腓力二世就在自己女儿的婚礼上被自己的侍卫保萨尼亚斯给杀死。而至于其原因,直到现代也没人能说的清楚。当时有记载说这次暗杀是因为保萨尼亚斯得罪了腓力二世岳父的下属,而还有一种说法则非常狗血,说保萨尼亚斯是腓力二世的同性恋人,因为腓力二世当时移情别恋,所以因为争风吃醋杀死了腓力二世。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腓力二世的死改变了世界史。因为他是后来灭亡波斯,打到了印度的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亚历山大正是在他死后继承了王位。所以如果他不是当时就死了,那么后来世界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发生根本性的不同了。
凯撒及21个罗马皇帝
而在西方古代史上,遇刺身亡的人里名气最大的人可以说非凯撒莫属了。凯撒是罗马一行省总督的儿子,年轻时即进入罗马官僚体系,后来通过一系列战功、结盟及内战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终身独裁官。而凯撒在罗马至高的地位引起罗马元老院部分共和派议员的强烈不安,最终有60多名议员合谋,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将其刺杀。但议员们将凯撒刺杀并没有阻止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步伐,10几年后,凯撒的侄孙屋大维正式加冕罗马皇帝,罗马共和国宣告终结。
(因为缺雨而被军队杀了祭天的维特里乌斯)
在罗马帝国差不多500年的时间里,则先后有21个皇帝曾被刺杀,而其遇刺的原因则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在公元69年,罗马将领维特里乌斯的军队击败了当时的皇帝奥托,拥立他成了这一年的第3个皇帝。但他在4月坐上帝位之后,罗马帝国很快出现大旱,导致他的军队认为是众神不愿看到维特里乌斯做皇帝,所以很快发动叛乱,拿他祭了天……而这个原因后来在古罗马时期竟然成为了军队叛乱的常见理由,有多位皇帝的死都与此有关。因此在古罗马时期,最关心天气的恐怕并不是农民,而是皇帝了……
托马斯·贝克特
托马斯·贝克特原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亲信,也是英格兰的大法官。所以在公元1162年,亨利二世举荐他担任了坎特伯里大主教。哪知本来并不是宗教人士的贝克特在当上大主教之后很快和罗马教廷建立了密切关系,开始反对亨利二世限制罗马教廷控制英格兰的各种举措。特别是在亨利二世想制定限制教会权利的克拉伦敦法案时,受到了贝克特的坚决反对,这让亨利二世感到无法忍受。所以他多次对手下人表示希望除掉贝克特,他的话:“就没人能为我除掉这个疯教士吗”在后来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名句。结果不久之后,有4名骑士联手将贝克特刺杀。虽然在贝克特死后很快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他在中世纪甚至还成为了一些邪教崇拜的对象,但亨利二世与教廷的矛盾可以说也成了几百年后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预演。而就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一直被当作圣物崇拜的贝克特遗骸被其下令销毁。
元英宗
元英宗硕德八剌是元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公元1320年18岁时就继承了皇位。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新政。另外他还曾想把当时由高丽王国改组而成的征东行省改成三韩行省,实行和汉地完全一样的郡县制,也就是废除高丽王室的自治,但因为当时的大学士王约以及丞相的反对而作罢,以至于当时高丽为王约立下生祠供奉,说:“不绝国祀者,王公也”。元英宗的一系列新政虽然使元朝国势有了一定起色,但却触动了蒙古贵族的利益,公元1323年9月4日,元英宗在避暑完毕从上都返回大都的路上,被受其打压的权臣铁木迭儿的余部刺死。之后元朝陷入乱世,在9年之内换了5个皇帝,也为其最终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元英宗硕德八剌)
阿萨辛暗杀教团
其实在历史上,有组织的刺杀行为也并不罕见,许多王朝官方都有会进行暗杀行动的特务组织,近代一些国家的情报机构在特定情况下也会通过暗杀达成自己的目标。但在历史上,专门以刺杀权贵为主业,甚至在许多语言里成了“刺杀”同义词的就只有阿萨辛暗杀教团了。
阿萨辛暗杀教团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异端教派,其创始人名叫哈桑·沙巴。他原本是一个宗教学者,在传教过程中积累了一批追随者。公元1090年,他率部众攻取了今天伊朗境内的阿剌穆特堡(意为“鹰巢”),将其变成自己的总部。后来为了对抗阿拉伯法蒂玛王朝,他的组织演变成了以暗杀各国权贵为主业的阿萨辛暗杀教团。后来这个教团在西亚和中东纵横了100多年,曾经对西亚各国10多位君主发动过暗杀行动,其中包括两名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和一名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还有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的一位准国王。
(“山中老人”哈桑·沙巴)
在公元1238年,其叙利亚支部甚至还派使者到英法两国面见其国王,提议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合作对抗蒙古人,但却没有得到欧洲人的响应。但其名声在当时却早已远播欧洲,欧洲各国在当时将其称为“山中老人派”,而其创始人哈桑·沙巴后来也成了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提到的“山中老人霍山”的原型。根据有些说法,这个教派后来还曾派人暗杀蒙古大汗蒙哥,但没有成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使他们成了蒙古第三次西征的主要目标之一,最终其总部在公元1256年被蒙古西征军攻占。但阿萨辛(Assassins)这个名字却永久性地留在了历史之中,目前英语等欧洲语言中代表“暗杀、刺杀”的assassin一词就是来自于这个教派的名字。
其他网友回答
萨拉热窝事件算是著名刺杀事件之一。
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集团中各国一面利用外交会晤进行和平欺诈,一面疯狂进行扩军备战。
双方剑拔弩张,战争的叫嚷甚嚣尘上,战争危机频频发生。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
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