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之役时,丰臣秀吉为何相信能和明朝长期抗衡(万历打败丰臣秀吉)

网友提问:

万历年间,丰臣秀吉领兵14万,为何不敌明朝8万人?

优质回答: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国内经过百年的战乱后基本统一,当时日本的领袖丰成秀吉不满足于日本国内称霸,于是向外扩展,趁明朝因张居正去世、万历无心朝政,明朝党派林立及朝鲜朝纲紊乱时试图先侵略朝鲜,再征服中国,称霸亚洲。在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1592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请予以协助。但这一要求没有得到朝鲜应允,丰臣秀吉于1592年突然派兵入侵,朝鲜节节败退,并向宗主国明朝求救。明朝随即派兵入朝支援。

这场战争蔓延朝鲜半岛全境,其间曾于1593年议和并休战,但1597年(丁酉年)再度爆发战事。后期双方陷入胶着,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的病逝,日军于1598年从朝鲜全面撤退,这场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终失败。

明军人数不如日军,为什么还被明军打败呢?

首先,日本刚刚统一,但肯定有不服丰成秀吉的势力,丰城秀吉于1599年病逝于京都伏见城内,丰臣秀吉一死,日本国内再次动荡,无心外战。第二点明朝的军队在当时虽然已经大不如明太祖、明成祖的时候,但是实力却不差,比较明朝外战几乎没停。第三点日军进攻朝鲜,在客场作战,地理人文运输补给都不方便,虽然朝鲜多有不配合明军的补给,但毕竟明朝边境跟朝鲜接壤,要优于日军。第四点朝鲜虽然被日军虐的体无完肤,但还是有不少义军在抵抗,蚁多咬死象,给日军带不了大的损失,但也让日军疲于应付。

其他网友回答

劳师远征,后勤保障对于一个弹丸小国来说就是巨大的压力,后勤保障不足。明军以逸待劳,日本不失败才怪!

其他网友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之时,丰成秀吉也是刚刚统一日本,但是他的统一并不是正真意义上的统一,而且多方妥协的结果,当时的日本依然是诸侯遍地,各自为政。丰成秀吉本人实际控制的领土并没有多少。而他发动这场战争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嫡系能够增加立功的机会,从而扩大自己的实力,但是他的这些嫡系将领中并不全是唯他马首是瞻,有些将领也在暗中偷偷和明朝议和。

而当时的大明朝实力并不弱,虽然国内斗争激烈,但是派去朝鲜的军队都是各地调集的精锐,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差距,日本也不是明朝的对手。而且日本对于朝鲜人生地不熟,朝鲜国内也有较多的反抗力量,日本军队对此措手不及。

丰成秀吉本人的太过自信,对于明朝军队实力错误的预判,也是导致这次兵败的主要原因。在丰成秀吉死后,其势力被德川家康一网打尽。

其他网友回答

一是日军内部并不团结,丰臣在日本建立的不是中华式的大一统帝国,而是类似于先秦和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国家,即领主拥有所辖领地的全权(安堵),并向丰臣秀吉称臣。由于他本人是利用武力和怀柔并行统一日本,各封建领主(大名)表面服从但各怀鬼胎,很多人都打算最大程度的保存实力的同时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在战斗中的协同能力不足,缺乏总体调度指挥和全面战略布局,未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二是劳师远征,大多数人没有到过朝鲜,地形地理人文状况均不熟悉,客场作战发挥也受到影响。

三是补给不足,由于李舜臣的海军的出现,击败了日本海军,严重影响了日军的海运补给,前线士气遭受重创。相对的明朝则具有近乎无限的补给能力,可以接受局部的失败,很快就能实现反击。

四是骄傲自大(包括秀吉本人),在侵朝前过于自信,遭遇失败后则完全失去信心,对朝鲜、大明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这就是孙子说的“不知己而不知彼,每战必殆”。

五是秀吉的突然死亡。而他的封建制国家统治根基并不牢固,结合我第一点所说的内容,大家当然一哄而散争相退兵,回国保存实力、争取利益了。如果秀吉不死,日军肯定也不可能吞并朝鲜击败大明,但也许会在撤退前攫取一定的利益,形成类似于神武东征后朝鲜的前三国(高丽新罗百济)时代的状况也说不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