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老百姓在冬天是怎样御寒的?
优质回答:
最简单的当然是衣服御寒了,就像现代人一样裹得严严实实的。
但是在古代没有羽绒服,没有军大衣,棉织品的流行也是明代才开始的,所以古人御寒的衣服材质通常分为两种,
一种是葛,麻等粗麻制品,
另一种是动物皮毛制品,就是俗称的“裘”。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没钱买锦帽貂裘,就只好穿粗麻布衣了。
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粗麻衣服肯定是又单薄又不舒服,但是没办法,为了保暖只好里三层外三层的裹严实喽。
有钱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用各种动物的皮毛制成衣服御寒,像是狐狸毛,貂毛,羊毛等。
这里面最贵重是狐狸毛和貂毛,尤其是白狐的皮毛,那不仅说明有钱,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除了衣物,古人还会制作手套,皮帽,披风等物品来增加保暖的效果。
例如下图,就是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千金绦手套。(露手指的,美观的作用更大)
再下面这一个是北朝时期的玫紫色地刺绣菱格纹手套,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除了衣物之外,在古代,食物御寒也是一种重要的御寒手段。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诗作《问刘十九》,就描写了当时大雪将至,朋友们围坐一圈,饮酒取暖的场景。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颜色浓绿(没有过滤的米酒有绿色的泡沫),泥胎炉子烧的殷红,看这天气,晚上好像就要下雪了,我们能否来干上一杯呢?
除了喝酒,吃火锅也是冬季取暖的一种常见方法。
早在汉魏时期,吃火锅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古代的火锅与我们现代使用的铜火锅非常相似,有铁做的,青铜做的,还有陶做的。
下面加碳烧火,上面煮汤加菜,有些做工精细的还把汤锅分了格子,把锅底加装了盛放木炭的托盘。
例如下图,就是江都王刘非墓出土的汉代分格鼎,看样子这家伙绝对是个吃货啊。
衣食说完了再说说住
古人在住的方面,那取暖的方法可就多了去了。
比如火炕,在北方很常见,上面睡人,底下烧火,通过孔道传递热量。
还有壁炉,是嵌在墙里的,发热的原理类似于火炕。
手炉,足炉等,用一个小铜炉子盛满木炭或者装满热水,捧在手里,踩在脚下,持续散热。
类似的取暖物件还有很多,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说起这些炉子,那必然离不开烧火的木炭。
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卖炭翁》,描述了当时的卖炭老翁身着寒衣,却心忧天热,卖不出去木炭的矛盾心情。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好一个“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天气寒冷,达官贵人们自然饿不着冻不着,但是老百姓却奔波忙碌,为了避寒取暖而忧心发愁。
无论寒冷还是炎热,酷暑还是严冬,受苦受难的从来就不是坐享荣华的富家显贵,而是勤勤恳恳的普通百姓啊。
其他网友回答
今年是数年难得一见的冷冬,出门实在难熬,那么古代老百姓在冬天怎样御寒呢?
棉花普及前,御寒的衣着无外乎皮、毛、麻、芦花、植物茎叶。九十年代前,东北普通农村人,还有穿脸皮棉鞋,里边其实就有很多猪毛猪鬃,而鞋垫更是玉米外皮做的。
《资治通鉴》载:“木棉,江南多有之。”元末,王祯《农书?木棉叙》中称:“夫木棉产自海南,骎北来,……则北方多寒。可见元朝后期棉花的使用渐渐普及,而之前都为显贵使用之物。当然,相交于棉花,毡的使用更早,原因在于毡的制作无经无纬,制作相对简单。公元前一千年的周王朝,宫廷中已设了“共有其毳皮为毡”,监制毡子的官吏,称为“掌皮”。
室内烧炭更由来已久,白居易的《卖炭翁》也做了描写。而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除了让人心酸外,也表明即便是冬天,普通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也并不厚!
《红楼梦》中关于御寒就有非常多的描写,看看除了大众以外,贵族怎么御寒。
第八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去薛姨妈家,林黛玉就穿了一件“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包括贾宝玉要的“斗篷”都是御寒之物。四十九回宝琴穿的野鸭子毛披风,其他人穿的大红猩猩毡披风,都是奢华的御寒之物,最有名的当属晴雯勇的补雀金裘。可见贾家远不似普通百姓穿的棉衣,是兼顾了保暖和时尚美观的。
而冬天的手炉更像现在的暖宝宝一样,是贵族必备之物。还是第八回,林黛玉讽刺贾宝玉听宝钗的话就是用雪雁送来的一个手炉:“怎么就冷死我了?”活脱脱林黛玉伶牙俐齿跃然纸上!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儿的一切打扮就是贵族家庭御寒的标配了。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貂皮头套,围脖,灰鼠皮披风,皮裙,手炉。这就是豪门家庭的御寒之物。对比卖碳老翁的“衣正单”,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声:我想生在豪门!
我是君笺雅,多歧为贵,看我眼中的红楼梦和你们有何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其他网友回答
我就不信古人包括皇帝有现在的空调和暖气舒坦?那会也就烧个木材或者木碳热量不大还不像现在烧优质高热量煤!保暖棉花有羽绒服好吗再说那会棉花过于紧缺。要不寿命咋都那么短?60都算高寿了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 人 有还能多 转移地方 还有 避暑山庄 还有 过冬的地方 ,像百姓的话 他们自己有御寒能力 天天干活 所以 自身 就有 很轻的御寒能力 还有 赤脚 过河的 典故 所以 他们的 体质 都有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