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待张自忠(日军为什么尊重战死的张自忠)

网友提问: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优质回答:

张自忠之前就任29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所部第112、113和114三个旅驻防天津市区及周边,原本他也是第29军军长的候选人之一,因为在1931年整编为军时他的部队人马最多,超过5000人。1937年春,日本军部邀请张自忠、何基沣等将领东渡游览观光,让他们登上了巨大的战列舰和走进重型工厂,试图在精神上恫吓西北军的“土包子们”。后来在淮海战场起义的何基沣将军回忆到,回来的路上大家反而增加了备战的紧迫感,深知“战事就会一触即发了”。

实际情况是,1937年初日军参谋本部已经制定了《昭和12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拟在华北方面使用二个军5个师团(视情况发展可以再增加3个),用以占领平津和华北五省;而在中国这边,南京军事委员会也在年初秘密出台了《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在敌情判断中准确地预见了一旦战争爆发后日军的进攻方向,并分析了中日战争序幕可能出现的七种情形和应对预案。

换句话说,无论丰台那个拉稀的日本小兵是否“失踪”,无论第29军事后妥协还是强硬,“卢沟桥事变”都会爆发,也就是在必然中到底是哪一刻为偶然的时间点而已,是中华民族的劫数。

“七七事变”爆发后,冯治安的第37师在北平已经跟日本人干起来了,并且在后面召开的军部会议上强烈主战,而后来把我们心灵全部震撼到的张荩忱将军却是坚决主张对日交涉和平解决的一方,并且在电话里训斥求战的何基沣旅长:“打起来对那两个党都有利,而我们西北军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冀察局面就完蛋了!”随后离开天津赴北平斡旋,致使留下来的第38师副师长李文田(保定六期)请示无着进退失据,诸多的史料表明,张自忠在当时仍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事变,但这不影响他后来成为抗日中坚。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张自忠支持宋哲元暧昧的态度,归根到底是舍不得平津这块地盘。

日本人欺骗了他们,援兵到达后的“中国驻屯军”立马给宋哲元下达了最后通牒,随后开始进攻,被包围在北平城内的第37师独立39旅投敌,第132师独立27旅被日军解除武装,1937年8月3日,羞愧难当的宋哲元宣布辞去第29军军长职务,把什么冀察政务委员长、北平市长的职务一股脑交给张自忠代理,而张自忠则避入德国人开办的医院,一周后辗转逃出赶赴南京,当时的媒体口诛笔伐张自忠为“汉奸”,反而对宋哲元却是指责不多。

张自忠将军从曾经的彷徨到猛然清醒和浴火重生,即从这一刻开始。

从此第五战区出现了一支不怕累不要命的部队,在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第59军南挡北杀,既增援淮河防线阻击日寇荻州第13师团,又几百里奔袭回到北线两次痛打坂垣第5师团,成就正面抗日战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1939年的随枣会战,第59军在鄂北大败日军,同年底的冬季攻势中,张自忠指挥的第33集团军几乎全歼日寇11军第13师团103旅团,让日军恨之入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曾经咬牙切齿:“这个张自忠,已经成了对抗皇军的一面旗帜!”,发誓要消灭张自忠的部队,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将军被国人抨击之后的心里之苦。

1940年春,日寇为切断长江航运线发起“枣宜会战”,已经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的张自忠,是完全可以在襄河西岸坐镇指挥毫发无伤的,然而他留给冯治安绝笔一书,亲率1500人的直属队渡河索敌决战,我们今天的人恐怕很难真正理解张将军的动机,诸如“生不如死”、“以死明志”等猜测或许都是苍白的。

由于电报被破译,日军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包围了张自忠的司令部。当将军身边的官兵损失怠尽后,冲上南瓜店高地的日军中队长堂野用枪击中张自忠,一等兵藤冈用刺刀扎进将军的胸膛,围上来的日军又连开五枪,曾经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张自忠将军用鲜血和生命,自证人生。

日本人是个有点贱骨头的民族,欺软怕硬,尊重强者。这就是为什么张自忠的38师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已经砍过不少日本人的脑袋,他们仍然会邀请张自忠赴日观光;也是为什么第59军消灭那么多日本兵,而当38师抢夺张自忠遗体时,园部却命令航空兵停止轰炸。什么“活关公”之类的称谓没必要去宣扬,那是日本人提出来的,更多是想标榜他们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别上这个当。

张将军尽了一个抗日军人的本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自有我们后来人祭奠,不劳隔壁强盗惺惺作态。

其他网友回答

日本人的性格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只顺从敬服于强者。张自忠是当年的抗日名将,虽然在战场上,被他所击杀的日寇不计其数,但是在日本人心中,对于张自忠仍旧非常敬畏。

张自忠不幸殉国之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敬礼,为其进行装殓奉葬,而在当年襄东大捷之后,张自忠就被日军称作“活关公”。日本人非常钟爱三国故事,对于忠义的关羽也敬佩有加,将其奉为军神,日本人将张自忠称作活关公,可见其地位。

在北京,只有三条用人名命名的道路,分别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三位都是当年的抗日英雄。时至今日,北京地铁五号线张自忠路站内,依旧还立着张自忠的雕像。张自忠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也是当年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等级将领。

张自忠乃是山东人,生于晚清时期的一个官宦家庭,家境不错,从小开始,学习成绩就不错的张自忠在闲暇时,喜欢《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之类的书籍,而他所就读的学堂,也让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在其心中深深扎根。

宣统三年,当时的清朝已岌岌可危即将谢幕,而张自忠考入了北洋法政学堂,并且在同年年底,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清亡之后,张自忠投笔从戎,在其同乡好友车震的引荐之下,张自忠进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从此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

张自忠在多次对日作战之中,其取得了骄人的战斗成果,1938年,第一次临沂保卫战爆发,当时张自忠率部一昼夜行军,向日寇的精锐第五师团坂本支队的右侧翼发起了猛烈进攻,日军因此被迫放弃了正面攻击,转而向庞炳勋部与第五十九团作战,到3月16日,由于伤亡过多,战区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坚守作战,拼杀到17日凌晨,攻克日军全部阵地。

虽然暂时打退了日军,但是张自忠部第五十九军也伤亡过重,所以除了留下一个旅协助庞炳勋守住临沂之外,主力撤到费县修整,准备向泗水进军。然而随着日军卷土重来,庞炳勋部寡不敌众无奈后退,临沂再次危急。如此,到3月29日,第五十九军奉命又强行军回到临沂,次日发动了反攻,迫使日本向北撤退。

由于临沂久攻不下,而台儿庄战役又不断吃紧,所以日军最终撤走了在临沂的大部分兵力,转向台儿庄方向,到这个时候,第五十九军的伤亡也已上万,最终到了4月21日,因台儿庄战役局面愈发胶着,张自忠与庞炳勋部撤离,临沂被日军所占。

在1939年五月,随枣会战开始后,张自忠率部取得了鄂北大捷,收复了枣阳与桐柏,十二月之时又率部歼了4500多日寇,取得襄东大捷,也是自此之后,张自忠令日军心中生畏生敬,被冠上了“活关公”与“现代关公”的称号。

然而在1940年5月15日,枣宜会战开始后,张自忠仅率2000多人截击日本,原本计划对日军形成反包围,打歼灭战,没成想张自忠的援军没来,反而是日军的五千援军赶到,将张自忠部包围。部下多次劝说张自忠退走,均被其拒绝,最终在5月16日下午,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六弹之后牺牲殉国。

张自忠殉国之后,日军军曹堂野从其随身手提箱中,找到了“第一号伤员证章”,在其胸兜里找到一支派克钢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字,日军大惊不禁后退。随即,前线日军向上级二三一联队队长横山武彦大佐报告,横山下令将其遗体用担架抬到日军第三十九部,让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核验,最终确定正是张自忠。

在场的日军鸦雀无声一片肃穆,日军师团长村上啓作命令军医用医用酒精仔细清洗擦拭张自忠的遗体,随后日军列队脱帽向遗体经历,并命人在附近赶制了一口棺木,将张自忠庄重装殓安葬于陈家祠堂后的山坡,坟头立碑,上刻“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在中国,关羽被称作武圣人,而在日本,关羽则被视作军神与战神,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关公的地位在中日都非常高,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之中,就曾将关羽作为忠义的象征化身,进行传扬,当然,他们的目的实在与正途南辕北辙。而这,也足够证明关羽在日本人,尤其日本的军人心中的地位。

日本人将张自忠比作“活关公”,不仅仅是因为张自忠作战勇猛,更因为其与关羽一样,是一位忠义无双的武将,“文不好钱,武不惜命”,张自忠的确做到了后者。就算其在前线杀敌,是日本人的对头,但是日本人向来只服拳头只服强者,对张自忠如此赞誉也不奇怪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张自忠曾经接受过日本的邀请访问过日本,并与日本有一些“暧昧”的关系(为了保住地盘),张自忠自此背了一个“汉奸”的骂名。

卢沟桥事变之后,第29军番号撤销,其中张自忠的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张自忠为军长。为了洗掉自己“汉奸”的骂名,张自忠积极与日军作战。

台儿庄战役时,张自忠亲率第59军驰援与自己有过节的庞炳勋。张自忠命令各级军官,一律到前线指挥作战,师长要到团部指挥,他本人则到师指挥部。第59军的及时增援,沉重打击了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张自忠因功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次年随枣会战时,张自忠一面命名正面部队死守,另一面派两个师的兵力迂回到日军的后方,两面夹击日军,一举收复了枣阳、桐柏等地区,赢得了“鄂北大捷”。

张自忠一直有着心理包袱,特别是外界的舆论认为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洗清自己。张将军是一心求死,1940年枣宜会战时,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从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日军调集重兵,并得到飞机、大炮的支援,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张自忠的部下多次劝他离开这里,但却得到了张自忠的拒绝,最终身中数弹,于1940年5月16日下午壮烈殉国。

(位于西南大学旁边的张自忠墓)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厚葬了他,并在坟头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蒋介石听闻张自忠以身殉国之后,命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将军的遗体。继任第59军的原第38师师长黄维纲亲率官兵渡过襄河,与敌人血战两昼夜,在付出200多人的代价之后,终于抢回了张将军的遗骸。

在从宜城到宜昌的过程中,民众自发为张自忠送行,当时日军飞机在上空盘旋,没有一人逃跑或躲避,日军飞机也没有开枪和投弹。

日军如此敬重张自忠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一向欺软怕硬,崇拜强者。张自忠多次与日军交战,并挫败日军,在日军眼中张自忠就是强者。

其他网友回答

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因为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时期的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他英勇抗敌,忠贞不屈,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最后枣宜会战面对强敌,掩护主力,誓死不退,以死明志,最终为国献身,他的死也激发国人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所以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我国抗战军人之魂,也是有世界影响的反法西斯高级将领。周恩来总理也曾写下文章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张自忠考入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接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熏陶,同年底,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来,张自忠被推荐到冯玉祥旗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贡献

张自忠将军在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5月在襄阳与日军的枣宜会战中,为掩护主力撤退,张自忠将军不幸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他重创日军中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保证了台儿庄的胜利,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庄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被老百姓成为“活关公”。

举国送英灵,葬礼空前绝后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38师师长黄维刚趁夜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体,即便残忍的日军,也为了保护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而短暂的停止了轰炸,当时的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张自忠将军的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当时即使面对日军空袭,市民前往吊唁者也是络绎不绝。

其他网友回答

在日本政界、军界,甚至民间,都是敬畏强者,尊重强者的心理。对于敢于向强者不低头者,有一种仰慕心理。

抗战爆发之时,面对中国从上自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汪精卫领导层的奴微态度,下自平民的奴才屈从的状态。日本政客及民间,相当卑视。侵略中国,打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在抗战中,张自忠率领军民,不畏强敌,不惧同系国军的歧笑,坚持抗战。身先士率,直至战死。这种国军中少有的反抗精神和气慨,深得日军的尊重和敬仰。

当然,日本军界,也宣扬为(日本)国尽忠牺牲的需要,把张自忠奉为“活关公”。它并非出于本意,而是通过宣扬,使这种勇敢、忠心的精神,在日军中传承,继续日军为政客服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