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的由来和风俗(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由来和风俗)

网友提问:

冬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为何各地农村风俗习惯不同?

优质回答:

眼看这就冬至了,它是农历中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也是冬季里的一个大日子,而冬至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这一年将要结束了,冬至也被称为“小年”,也是因为它是今年中最后一个大节了,所以人们也很重视它,在北方更是尤其重要。那为什么农村说“冬至不离十一月”,北方冬至习俗和南方有何不同呢?

从冬至开始,白天开始变长。又有冬至十天阳历年之说。不出十一月也许是节气决定的。小年也许是说灶神爷爷上天有关。而“冬至不离十一月”,就是描述了冬至节气的这种现象,意思是记冬至节气每年不会超出农历十一月冬月,即使是每年有变化,也还是在农历十一月内波动。

冬至在北方意味着数九了。三九第一天,最冷的时候到了。冬至一过那寒冷的气候真正来了,要叫人们注意如何保暖,以防受寒气伤身,农村很多地方将牛栏,猪圈,羊舍加防寒的物资,以便来年开春后不误春。

而在冬至,各地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在北方冬至一般都要吃饺子。在南方吃汤圆、红豆糯米饭、喝羊肉汤,花样繁多。而在年关将近,人们开始腌制腊肉,香肠。不管是怎样的习俗,都有着一样的期盼和祝福,那就是渴望健康和对美好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过冬至虽然没有想过年那么热闹,气氛那么热烈,而在南方农村过冬至的风俗里,基本都是与吃的有关。在我的老家,人们对冬至节是相当重视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冬至节特有的小吃—-麻糍。麻糍好吃,但做起来极为麻烦。先要用蒸笼把糯米蒸熟,趁热倒进一个内径约五十公分的石臼里,由一个手持一个大木槌,一下一下地捣石臼时的糯米,直到米粒全部被捣烂。最后揪成直径约五公分的小团,扔进芝麻粉和白糖的混合料中滚一下,一个个地码在盆里,就可以开吃了。北方有一种小吃叫驴打滚,做法与之十分相似。但驴打滚是用米粉或面粉搓出来的,不是用米直接打出来的,在口感上要差一些。

虽然家家都要做麻糍,但并不是户户都有石臼,所以有石臼的那家人,每到冬至这天早上,都会非常的热闹。全村子的人都会结伴到他家中,用石臼来做麻糍,天还蒙蒙亮的时候,邻居们就一拨一拨地来打麻糍。会人多的就会一直弄到晚上九点多,也不足为奇。这个时候,农村的人们都分工合作,有的邻居,打完麻糍了也会留下来给帮忙。虽然人们都并不富裕,但是农村的人们之间都非常的和气友善,心也很宽,所以打麻糍也是一个非常有有意义的事情。吃麻糍也就是农村人庆祝冬至到来的一种方式,表现出人们对冬至对未来的幸福快乐的期望。而在冬至节除了麻糍,还有一种食品—-糖豆同样令人十分向往。这里说的糖豆,不是那种现在商店里买的哄小孩的小糖果,而是用糖炒的大豆。

炒糖豆的工艺其实很简单,先在干锅里把黄豆炒熟、炒脆,最后倒入一定量的红糖。糖化后便会和豆子粘连在一起,凉后就成了硬硬的糖豆团。吃在嘴里,甜甜的、脆脆的、香香的,真是美极了。据说,冬至夜吃了炒糖豆,可以一冬天都不生冻疮。不过,我小时候糖豆没少吃,冻疮也没少生。但小孩子都是非常喜欢这种说法,因为有了这个说法作为理论依据,父母就没有理由不给他们炒糖豆吃了。要是家里没有黄豆的话,也可以用玉米代替。炒玉米粒最好吃的方法,就是先用调料把玉米粒煮熟,再放到锅里炒。这样炒出来的玉米粒,既有味道,又十分酥脆。冬至节还有个很重要的风俗,那就是吃汤圆。冬至吃汤圆的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离不开汤圆这个冬至必备品,汤圆就是用糯米粉制作成的一个团子。

在北方,很多人都会在汤圆里加入肉馅各种馅料,而在我们南方农村里,最常见的就是直接用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小团子,然后不包任何馅儿,然后用姜糖水煮熟就直接吃,当然还有的会喜欢在汤圆里加入花生和糖。虽然简单,但是每个团子里不仅拥有着美味,还带着人们对家庭美满,团团圆圆的期望,所以冬至吃汤圆不仅是为了好吃,更多的是为了冬至吃汤圆所代表的,家庭圆满吉祥的寓意还有人们的期望。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就是吃大粽子。在冬至节,南方的农村喜欢在寒冷的冬至日做大粽子吃,粽子的做法其实很简单,把糯米洗干净并且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自己爱好加入一些大米,放入开水煮过的粽子叶里,然后添加各种自己喜欢的馅料。

而最传统的就是放入半肥瘦的五花肉,还有浸泡过脱皮的绿豆,然后包裹起来,放进大锅里煮,通常农村的人都会习惯在锅底抹上一层泥土,这样子煮出来的粽子有独特的风味。但无论粽子放的是哪种馅料,有什么独特风味,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冬至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团团圆圆,一起吃个热热的粽子,温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更多的是在冬至日时候对家人幸福团圆的期望和希望。农村过冬至真的非常有味道,但是在城市中,虽然能够享受到许多高科技和便利,但是却没有在农村过节的纯朴和味道,在城市中人们不是忘了过节的风俗,而是因为没有了在农村过节的那种气氛,只希望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要忘记曾近所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还有习惯,这是我们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其他网友回答

常言说”冬至一阳生“、“冬至而葭灰飞”。

冬至祭祖之俗,最早出现在东汉的《四民月令》一书中,据该书记载说,是日,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说:冬至日,要更易新衣,备办饮食,祭祀先祖。明清时代,冬至祭祀更加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吃水饺是北方人的习俗,吃汤圆是南方人的习惯。

冬至,在陌上花这儿还称之为冬节。因为它不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自陌上花记事以来,村里人对于冬至这天是非常看重的。冬天这天太阳黄经达270°,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间,2018年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

十四节气中,冬至处于农历十一月,时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天又逐渐变长。冬至,也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的到来。所以,自古至今,礼俗众多。

民间,各地风俗不同。但都是喜气洋洋地欢庆一番。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