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中的行气(书法作品讲究行气和什么)

网友提问:

书法中讲究“行气”与“书势”,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

优质回答:

书法中的“行气”与“书势”,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自古至今书法都非常讲究个这“气”与“势”,那么什么是“行气”什么是“书势”呢?他们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谈谈行气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行气是书法作品中字与字的连接状态。行与行的行气叫横行气,字与字叫纵行气。”学书法我们知道有个词叫“行气贯通”,书法写字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因此上下字之间的气势就叫行气,这种气不能中断,而且不只一行,前后两行也不中断,就叫“行气贯通”。

具体的表现手法就是上面一个字的末笔与下面一个字的首笔,要呼应顾盼,就显得气韵贯通。在隶书和楷书作品中,这种呼应是暗的,在行书、草书作品中则是明的。

上图是怀素的《自叙帖》,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上下字是连起来写的,有的则是笔断意连,上一字的收笔与下一字的起笔有着很明确的上下呼应关系,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所以什么是“行气”呢,就是体现在行与行和字与字的连接上,明面上的连接靠游丝,暗地里的连接靠笔意,就是笔断意连。行与行之间的行气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行与行之间要有照应。如果上一行笔势比较收敛,下一行就会有所放纵;或者是轻重有别;或者是浓淡相间。彼此照应,通篇和谐。

清代梁同书说过: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有气则有势,势在字行间。

什么是“书势”

“势”依“形”而现,有“形”则有“势”。书法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修养和对书法艺术的领悟,在书法作品中借助线条笔画的力度、抑扬顿挫、攲侧中正等,表现出来的书法中的动感、节奏和韵律,个人以丰富的想象。

我个人以为,“势”是书法明面上的东西,“气”是暗地里的东西。气与势,一明一暗,阴阳相济。王羲之的《兰亭序》多去观察品味,就能更好地理解书法中的这种“势”与“气”了。

以上仅是个人拙见,希望能与大家多多交流。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书法知识,感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这样理解,行气是指描述作品一行或通篇的气息(脉)的术语;书势则是指一个字甚至一个点画或通篇作品所呈现出的势态或整体的形势规律。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气和势。

气脉无论是一个字或一幅完整作品都具有,而行气则将气脉限制在了一行之内。势态在一个字、一个点画、一行或通篇都存在。这两个指标在书法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技法准则。无行气,字比散漫,严重的使得作品失去丰神。字、点画、通篇缺少势态,字比僵化,布若算子。

基于此人们把笔势定义为是指一种点画依着各自特殊的形体姿态的写法。也包括因势生形,因形得势。点画在字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书法家用笔结体特点不同,因而变化无穷。通常说“侧锋以趋势”是指的点画线条造型取势。

气是指气韵、气势、气脉。《学书要论》里说,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梁同书则说:气从熟的来。行气一般来说即为“一画生一字,一字生一行,一行生通篇”。也可以说是字字相生,行行相生。

实际上气和势,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小里说,一字之内既有气的问题,也有势的问题,包括作品的行或通篇布局。

其他网友回答

书之势即是字之势,字之势决定行气的生发走向,最终敲定整副书作的气息:是行云流水式、是惊涛拍岸式,等等。一字为总篇之始,若起首字书势行笔灵动,承转的整行字势最好都取灵动笔势,以协调行气的通畅,行气通畅,整件书作的气韵就显现出来。”书势”是造就”行气”的根本,是整件书作的核心。而”书势”的形成得取决书写者平时练就的笔法。笔法凝重者”书势”必然厚实,”行气”自然稳重而缓行,”章法”当也朴素沉着。而笔法活泼者”书势”必流动,”行气”自然畅快,”章法”当也有如水银泻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