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渊是个什么人(历史上有李渊这个人吗)

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李渊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样的人?

优质回答:

李渊的出身是开挂型的,家族世代显贵,与两朝三帝称亲戚,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显贵的皇帝之一。李渊的出生本贯史有详载,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李渊是个难得的老好人,性格平和但优柔寡断,是一个没有什么大作为也没有什么缺点的守成之君。

纵观中国历史,真的很难找出像李渊这样出身如此显赫的皇帝。李渊,出身著名的望族陇西李氏,在注重门第出身的南北朝,陇西李氏绝对属于地位超凡的贵族。陇西李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名将,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而李渊的直系祖先,则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作为李暠的后裔,李渊家族一直都是世代显贵,位居陇西世家大族的最顶端。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太尉,与后来叱咤风云的丞相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赫赫有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北周受东魏禅让,追封已故的李虎为唐国公,而李渊父亲李昞后来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李渊生母,正是著名的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而北周明帝宇文毓则娶了独孤信长女孤独氏,因此,宇文毓同样是李渊的姨父。

关于李渊的出身并无争议,他是陇西成纪人,但关于成纪这个地方确实存在着争议,一说甘肃秦安西北,一说今甘肃静宁,两种说法都指甘肃,这符合陇西古地以甘肃为中心的历史事实。李渊是甘肃人当不有假,而且,李渊世系发展有序,绝非后世所称的掺杂了不少柔胡基因,虽然李渊的外祖父独孤信是鲜卑族,但是李渊的汉族身份却不置怀疑,在以父系为主的中国古代,李渊的汉族血统对于唐王朝未来的皇位传承是极为重要的。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当时他的父亲李昞已经袭封唐国公,并都督八州诸军事、任安州总管,位高权重,而且为政简素,颇有时誉。值得一提的是,李昞还是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的连襟,隋炀帝杨广的姨父。而李渊,则要喊隋文帝杨坚和北周明帝宇文毓为姨父,喊比他稍大的隋炀帝杨坚为表哥。李渊一家三代,与北周、隋朝的渊源之深,关系之亲密,确实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比起汉高祖刘邦和后世明太祖朱元璋的寒门出身,李渊不知道要比他们高出几头,陇西李氏,世代显贵,与两朝三帝称亲戚,如此出身高贵,背景显赫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关于李渊这个人,其实历史评价还是挺高的,毕竟是唐朝开国之君,然而相比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是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为什么这么说,考虑到他的儿子中出现了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使得他的开国之君的光环明显被自己的儿子夺去。另外李渊所处的位置也是无比尴尬的,在他前面有著名暴君直接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杨广,在他的后面有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夹在这两个人气超高的皇帝中间,自然要黯然失色不少。

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晋阳起兵,但是关于晋阳起兵谁是首倡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既有李渊一说,也有李世民一说。

认为是李世民首倡起兵的,多从《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这些史书都认定晋阳起兵是李世民发起的。但是也有部分史学家依据当年的纪录考证,提出反隋是李渊本人意思的说法。如在《孟宪实讲唐史》一书中就认为:“无论从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从社会地位来比较,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李世民当时连唐国公世子都不是,而且年纪太轻并没有什么威信,李世民充其量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当然李世民肯定是很早就参与了晋阳起兵的谋划,但是李渊作为主谋这个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李渊既是开国之君,也是守成之君

作为开国之君,李渊显然无法和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可比,在唐统一天下的进程中,李渊的几个儿子如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和李元吉都出力很多,表现优秀。特别是李世民,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率领部下征讨四方,为唐朝完成全国统一功劳最多。唐朝建立后,李渊的治国表现也是中规中矩,很多制度都延续了隋朝,当然也有所改革,比如颁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了自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

李渊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虽然治国天赋不足,但是他为人宽厚仁慈,唐初君合和谐的难得温馨一面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李渊在位虽只有短短九年,但是他为唐朝建立后的国家稳定,人心安定依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后世对李渊最多的负面评价或许就是没能处理好诸子之间的矛盾,在储位之争中李渊一昧平衡太子与秦王两方势力,优柔寡断踌躇不决,最终导致玄武门事件的爆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他们的十个孩子一日之内全部惨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澈(苏轼之弟)就毫不客气的将玄武门之变的责任扣在高祖头上。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李渊,我国古代强盛帝国唐朝的建立者,其祖父为李虎,是历史上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是北周国家的开国元勋。从此,李氏家族的成员靠近了最高权力中心。李渊是一个勇敢且有智慧的政治家,但是他的声誉总是被其儿子李世民所掩盖,这是不公平的。唐太宗李世民固然厉害,但没有其父李渊的奠基,他的成功就无从谈起。

李渊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人,关于他的家乡,史料中的记载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家乡在今天的甘肃省。《旧唐书·高祖纪》中记载道: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

同样,在宋代四大类书之一的《册府元龟》中也提到唐高祖李渊是“陇西狄道人”,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兰州市以南的一个县,属于今天甘肃省定西地区。

但是,《新唐书》中的记载有些出入,它记载道: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这儿,提到唐高祖李渊身世时,认为他是陇西成纪人,即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

总之,按照以上三种史料的记载可以得出,唐高祖就是今天甘肃省境内人。

再来看看高祖李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年少不凡。李渊生于北周天和元年(566),七岁的时候借助家族的背景被封为唐国公。大业年间,历任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当时隋炀帝杨光征辽东,派遣李渊前去运输粮草到怀远镇。不巧的是,杨玄感在此时反叛了,隋炀帝的陪从兄弟们都跑了,唯独李渊没有。李渊让隋炀帝杨广班师回朝,他留守下来对抗杨玄感。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年轻的李渊时候就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

智慧超群。这个优点可以用李渊和李密之间的事情进行说明。李密为岁隋末枭雄之一参瓦岗军后李密表现出了自己卓越的领导能力,不久就当上了领导的地位。在李密领导瓦岗军之后,打了不少的胜仗。但是,这个时期的牛人不光有李密,还有李渊。当时李密要求和李渊一起商量反隋的事宜,实际上是想用李渊的军队当先锋。但是这一点被李渊看穿了,于是李渊将计就计。接着,给李密写了一封信,说:您管好中原那边儿,关中就交给我了,于是李密在进兵关中的过程中没有了杂念,拿下了关中。关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李渊拿下了关中,没花多大功夫又灭了李密,从此李密退出了历史舞台。

卓越的政治才能。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面对饱经风霜的国家,李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推动了唐帝国的进步。李渊在位期间制定了租庸调法、恢复了均田制、修纂了《武德律》、确定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枢机构、发展了科举制、抑制佛教势力的泛滥,为唐朝国家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结语

在我看来,唐高祖李渊是被人们遗忘了的人,这是不公平的。唐代历史上出现了两个著名的盛世,那就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是值得当时统治者骄傲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唐代建立伊始李渊的重要奠基作用,没有他就没有唐朝,也很难说会出现盛世。守业固然有它的不容易之处,但是创业也很艰辛啊!

其他网友回答

李渊,籍贯陇西成纪(今甘肃通渭东北),后迁狄道(今甘肃临洮),自称为凉武昭王李暠七代孙。祖父李虎、父亲李眪都曾是北周柱国大将军。从李虎起,始家长安。李渊生于长安,因此李渊应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隋末,李渊的战略方针,比起各地农民起义军将领,确实高明得多。当时,窦建德军局限于河北,李密的瓦岗军辗转于河南,杜伏威军徘徊于江淮,而李渊起兵后,便以关中为主要目标,指挥大军从太原南下,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起初,李渊出于策略考虑,立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傀儡,是为隋恭帝。他自为大都督、大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兵变的部将勒死。李渊即逼迫杨侑退位,自立为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其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与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其父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其父李昞,北周时历任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隨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累转谯(今安徽亳县)、歧(今陕西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叫史世良,曾经说李渊骨法非常,将来必建立帝业,并希望他能洁身自爱,保护自己。

李渊在隋炀帝继位之初先后做了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个郡的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杨玄感利用民愤举兵反隋,李渊奉隋炀帝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第二年(616年),又升为右骁卫将军。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十一月十三日,李渊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继位于长安,是为唐高祖。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随后,李渊派遣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六十九岁。庙号高祖,初謚太武皇帝(后改謚、加謚为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李渊的简介,具体如下:

李渊(566~635在世,618~626在位),唐朝开国皇帝,汉族。静宁成纪人(今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鲜卑姓大野,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朝的唐公,死后谥唐仁公。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后与他的母亲和隋文帝文献皇后分别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长女、四女和七女,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趁势起兵造反,,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查出是李世民派手下为夺太子之位而精心设计的一个阴谋,所以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版权声明